當《來自天堂的魔鬼》的熱度在某音還未完全散盡,鄧紫棋的另一首舊作《畫》又有席捲整個短視頻平臺之勢。
從《新的心跳》到《光年之外》,再到如今新火的兩首舊作,鄧紫棋的作品幾乎從未在某音等眾多短視頻平臺消失過,為什麼鄧的作品在這些流量巨大的短視頻平臺如此受歡迎呢?僅僅是因為這些作品被某些略有名氣的網紅翻唱過嗎?答案並非如此。
內地歌迷是什麼時候認識並迷上這個「鐵肺小巨嗓」的呢?這要從鄧紫棋參加2014年《我是歌手》算起。
14年《我是歌手》的第一期舞臺上,鄧紫棋一上場就用一首《泡沫》迷住了萬千少男少女的心。高亢而不失水準的唱腔,飽滿的令人揪心的感情,相比於那些單純炫技的選手,鄧紫棋帶著一股特有的真。
《泡沫》也許帶有炫技的成分,但情感依然十分飽滿,一張口歌迷就知道她要表達什麼。鄧紫棋就這樣用一首原創作品《泡沫》在內地歌壇嶄露頭角。
除了《泡沫》,鄧紫棋在我是歌手舞臺上翻唱的幾首作品更是驚豔了很多人,像《喜歡你》《你不是真正的快樂》等作品已經成為翻唱歷史上的經典。
從我是歌手走紅後,鄧紫棋在內地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但其明星生涯一直多災多難。從整容門、與幾個歌星傳出緋聞到和公司鬧掰,甚至慘到連藝名都不能再用的地步,明星的煩惱無一例外的壓到這個小女生身上。
幸運的是鄧紫棋沒有被這些厄運壓倒,反倒化苦難為靈感,創作了很多自己的原創作品。像《新的心跳》《再見》都是經受挫折後寫出的作品,所以這些作品中給人一中突破黑暗、走向光明的感覺。
鄧紫棋寫歌很有特點,她不會抱怨,所有的痛苦都化作一種前進的動力,所以很少在他的作品中聽出頹廢的成分。
都說厚積薄發,其實一點沒錯。如果沒有這些當年苦難中積累下的作品,又怎麼會有如今被人發現後紅的發紫的機會。
他的舊作為什麼會火,會再次被人發現,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畫》還是《來自天堂的魔鬼》,這些作品都是值得被人讚賞的優秀作品。
無論是寫詞,作曲,鄧紫棋都有自己的一種風格,她有一套自己的思想,總能把一首作品做到無可挑剔的地步。
為什麼會火,作品本身的質量是一個關鍵。如果作品不好,無論怎樣進行推廣,歌迷都不會買帳,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另外,由於一些客觀原因,鄧紫棋的這些作品在發行之初沒有得到有效的宣傳,這和她籤約的不負責任的公司有一大部分關係。
所以只要有一個被推廣的機會,這些優秀的作品就會被人們看到,就會一瞬間被歌迷認可,「哦,原來鄧紫棋還有這樣一首作品」。
不管怎麼說,某音只是一個傳播的媒介,說白了它就是一個渠道,就像一個免費實用的廣告。當然,確保這個廣告有作用的根本是產品質量過硬。
鄧紫棋就是巧合般的被運用了這個廣告。由於一些網紅的翻唱或者偶然間有一個配有《來自天堂的魔鬼》BGM的視頻上了熱門,就會引起一系列的跟風效應。
當然,某音的爆紅和作品本身的特點也有一定關係。好聽、秒抓人、有點魔性,鄧紫棋的某些作品恰巧符合了這些特殊的流量要求,於是自然而然就紅了。
天時地利人和,當所有的條件都恰巧湊到一起,不紅就天理不容了。
隨著鄧的一些作品知名度越來越高,也有一些人說鄧是被抖音帶火的,這點是在讓人難以承認和接受。
鄧紫棋的火,靠的是自身的實力,靠的是有效的推廣媒介和被人發現的機會。實力自然不用多說,人們都看在眼裡,關於媒介,第一個讓鄧紫棋有知名度的是我是歌手的突出表現,某音起到的作用是擴張戰果。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鄧紫棋的一些作品,很久之前就在國外很火了。
比如16年發行的作品《光年之外》在youtube播放量早早破億了,處於女歌手最快破億的地位。2016年,《來自天堂的魔鬼》在亞洲廣播協會50首左右曲目中以第一名和唯一非歐洲曲目取得歐洲North Vision Song Contest決賽資格,並在決賽中打敗20多首歐洲流行歌曲獲得第三名的驕人成績。
這些真真實實的數據,就已經證明了鄧紫棋的才華和實力。
最後用網友對《來自天堂的魔鬼》的評價作為結束「首先某音只是一個平臺,不是鄧紫棋的歌要靠某音帶火,而是什麼東西放某音上才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