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是劉慈欣很優秀的短篇科幻小說:篇幅雖短,兩個腦洞卻大

2021-01-10 小喵奇談

《命運》是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全書只有不到6千字,但是包含了故事一波三折,而且腦洞非常大,可謂是短篇科幻小說中的精品。

作為科幻小說,《命運》雖短,卻包含了兩大科技腦洞:一個是穿越時間、改變歷史,一個是恐龍與人類對世界的統治。

《命運》一文懸念很多,建議閱讀全文之後,再看本文的評述。

故事情節一波三折

《命運》雖然只是一個短篇,故事情節可謂是一波三折,它的故事分成了三段:

l 太空度蜜月:改變隕石走向

l 來到白堊紀的地球:發現隕石是滅亡恐龍的小行星

l 來到現代的地球:發現歷史已經改變,恐龍統治的世界

作為一個短篇科幻小說,《命運》用情節快速升級的方式:

第一段:只是主角夫妻小兩口在太空飛船中度蜜月,並且改變了一個隕石的走向,此時將讀者引入一個一個比較小的格局和懸念中:「會讓我們賠發動機嗎」、「與地球聯繫不上」。

宇宙中的太空飛船

第二段:來到地球才發現是白堊紀,原來他們已經進行了時間穿越,此時引出了時空蛀洞的概念,原來之前推開的就是毀滅的恐龍的小行星。

滅亡恐龍的小行星

第三段:穿越時間,回到現代後,發現人擇原理並不成立,世界已經由恐龍統治。

三段故事,逐段升級主題,懸念層層相扣,這讓這個字數不到6千的短篇科幻小說,情節非常飽滿。

穿越時間並改變歷史

《命運》是劉慈欣科幻小說中較少的穿越時間並改變歷史的腦洞,也就是所謂的時間旅行。從科幻的遠離上來說,這種腦洞已經不能屬於 「硬科幻」了。

《命運》屬於直接改變單一的世界歷史,沒有採用平行宇宙的理論,也沒有採用命定的方式,因此這個可能有邏輯上的自洽性。不過由於《命運》直接忽視了現在的世界,這個問題也被繞過了。

《命運》對於時間旅行的設定就是:

「地球政府最關心的還是向過去的跳躍……誤入蛀洞的飛船必須返回」。

按照這個理論,改變的過去應當不是平行宇宙。

推翻人擇原理

《命運》當中時間旅行其實只是故事的「因」,而故事「果」則是:恐龍代替人類,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這種設置本身推翻人擇原理。

在恐龍統治的地球當中,人類萬物之靈的地位已經不復存在:人被放在動物園裡面觀賞,還有人被當成食物「菜人」。

改變隕石方向、時間旅行的情節,其實只是一個配菜,《命運》的主餐竟然是描述一個恐龍統治人類的世界。

情節上的亮點

從故事性上來說,《命運》情節上最大的亮點就是發現人類被恐龍統治,而且統治得非常自然,這一點在科幻小說中非常少見。

下面是全篇小說最精彩的反轉情節:

「我的腦海中炸響了一聲驚雷,愛瑪在旁邊驚叫一聲癱倒在地,她也一定同我一樣明白了這一切。」

在情節反轉之前,書中的懸念還集中在比較小的點上面:改變世界後的人類發展成什麼樣子了?人類如何馴化了恐龍?

情節反轉之後,人類直接變成被恐龍統治的對象,而且恐龍產生了社會文明。

恐龍統治人類的社會

恐龍社會

在《命運》這篇比較短科幻小說中,也介紹了恐龍社會,並且是一個恐龍統治人類的社會。如果僅僅是恐龍的社會,並不能算很大的創新,但恐龍統治人類的社會,這就是非常有意思了。

在《命運》中的恐龍的社會中,恐龍建起來高樓、甚至有了宗教。恐龍還將人類作為當成動物,就像人類面向其他動物一樣。在恐龍社會中,人類是「菜人」或者「觀賞人」。

《命運》中的世界屬於恐龍
《命運》中的世界屬於恐龍

《命運》開放式結尾

為了突出主角夫妻的作用,《命運》採用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在面臨恐龍所統治世界的已經絕望的時候,又給了他們希望——原來恐龍在紀念推開魔星的救世主。

結尾是開放式的,當主角夫妻與恐龍碰面之後,要證明自己是救世主,但是結果未嘗可知。

與這篇小說緊湊的結構相比,如何證明救世主這種冗長的情節,的確不做描寫更好。

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總結

《命運》是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當中最短的幾篇之一,但它包含內容卻並不少,恐龍滅絕與穿越歷史兩個科學腦洞,恐龍統治人類這個人文社會上的思考,都是非常新穎的。

相關焦點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2019年春節期間上映的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電影火了,截至目前票房已突破46億元。這部電影是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短篇科幻小說改編而成的。有趣的是,與《流浪地球》同期上映的還有一部名叫《瘋狂的外星人》的科幻電影,也改編自劉慈欣的作品《鄉村教師》,口碑和票房也很不錯。
  • 《三體》不僅僅是科幻小說,還是劉慈欣對一種生活方式的詮釋
    一、劉慈欣 與「科幻小說」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政府加強「科技興國」宣傳、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出現了諸多有利科幻創作的條件;同時以科技工作者為主的創作隊伍逐漸更新,一些從科幻迷中分離出的精英化讀者也成長為作家,而劉慈欣就是其中的一員。
  • 中國轉向外在:論劉慈欣科幻小說的文學史意義(三)
    [20]」這一論斷的迴響,在王瑤的論述中最為分明:「在當代中國的科幻文本中,甚至那些看起來超越了政治目的和功利主義的要求,超越國家與民族『小我』,以『全世界人類共同命運』為書寫對象的文本,依然或隱或顯地以民族寓言的方式表露出文化政治的訴求。[21]」而「劉慈欣那些關注『人類在宇宙中命運』的科幻小說,譬如《流浪地球》、《吞食者》或《三體》,讀起來都儼然像是有關當代中國的民族寓言。
  • 劉慈欣小說又將拍電影 科幻迷心中打問號
    日前,國家電影局公布2020年5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曝光,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全頻帶阻塞幹擾》赫然在列。據了解,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已通過電影局備案,即將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成電影,易常春擔任編劇。
  • 薦書| 劉慈欣科幻新作《黃金原野》中文版全球驚豔首發!
    恭喜這位小夥伴,價值RMB145《薔薇秘事》送給你,快到後臺聯繫蝌蚪君~「大劉要寫新作了!」2018年初,這個消息就在科幻圈不脛而走。在《三體》之後沉寂多年的劉慈欣,終於再度啟程,為科幻小說集《十二個明天》創作了全新短篇《黃金原野》。
  • 劉慈欣:我對人不感興趣,我只對科學感興趣
    「文革」結束後,蘇聯的科幻文學開始流傳過來,他又看到了凡爾納的另一些科幻小說,如《格蘭特船長和他的兒女》,他還看了蘇聯的一部很不出名的科幻電影《兩個海洋的秘密》,看了徐遲的長篇科學家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看了童恩正的科幻小說《珊瑚島上的死光》。這些作品,不僅使劉慈欣成為科學迷和科幻迷,還使他走上了科幻文學創作的道路。在讀初三時,他便嘗試著寫科幻小說。
  • 劉慈欣:敬畏頭頂的星空 探索未知的世界
    1997年,劉慈欣寫了《夢之海》和《詩云》兩個短篇,輾轉兩年之後才找到艱難為繼的《科幻世界》雜誌。他把寫好的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寄給社長楊瀟,楊瀟看後十分喜歡,但幾經周折也未能順利出版,直到2003年才經阿來推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99年,短篇《鯨歌》《微觀盡頭》《宇宙坍縮》和《帶上她的眼睛》得以發表,自此,劉慈欣的作品開始在《科幻世界》頻繁出現,擁有了一批親切地稱他為「大劉」的粉絲。
  • 連線劉慈欣,人類應對未來任何機遇中隱藏的危機保持警覺
    今年初,B站獨家首播了「三體動畫系列」《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就引發了國內外科幻迷的熱議,3月底大結局時豆瓣上評分達到9.7分。《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劇照緊接著,美國《動漫月刊雜誌》(Animation Magazine)以「B站三體主題動畫好評如潮」為標題,大篇幅介紹了《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
  • 科幻迷的福音到!中國首篇原創科幻小說、劉慈欣手稿 都藏在這家...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對於科幻愛好者而言,如果能在一個地方看到科幻大咖的手稿,一定會膜拜之至。1月13日下午,時光幻象科普博物館在溫江開館,50多位科普科幻界人士到場祝賀。眾多科幻大咖捐贈的藏品和手稿,令人大開眼界。
  • 《流浪地球》之後,我又挖出了劉慈欣另一個寶藏
    從迷茫,到心血來潮,到失去鬥志,到人們口中的「幼稚」和「噁心」,到反思,到堅持,再到「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已只不是一名單純的科幻小說家,他已成長為一名關心人類未來命運的文人,對宇宙奧秘和太空文明熱烈渴求的學者。
  • 劉慈欣《球狀閃電》籤給陳思誠,下一部科幻爆款在哪?
    《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值、科幻閱讀市場總值、周邊產品市場總值均有大幅增長,不同程度上得益於《流浪地球》的熱映。熱門科幻小說的影視改編版權炙手可熱,劉慈欣的小說更是電影公司爭搶的對象。去年,《三體》電視劇版、動畫版陸續立項啟動,今年8月,光線傳媒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新的《三體》電影項目正在前期策劃中。
  • 科幻文學寂寞生存
    中國內地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這位電力系統的高級計算機工程師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發表作品,已經連續10次蟬聯中國科幻界最具權威的大獎「中國銀河獎」。   在科幻小說圈裡,劉慈欣已經是無人不識,然而在公眾的眼裡,他仍然是不熟悉的。這是中國科幻小說的悲哀。
  • 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漫畫節開幕 劉慈欣科幻漫畫摘「動漫奧斯卡」金龍...
    在抗疫特殊時期,快速傳播信息、受眾覆蓋面廣泛的短視頻成為鼓舞士氣、弘揚正能量的最佳渠道,其中的佼佼者《疫情後我們的變化》《戰勝病毒,加油武漢!》等作品,獲得由知名網際網路品牌快手旗下硬核二次元文娛社區Acfun冠名的「短視頻動畫獎」。最佳短視頻動畫獎金獎-《疫情後我們的變化》——臧雅妮 北京林業大學組委會表示,除抗疫相關作品外,本屆金龍獎獲獎作品類型百花齊放。
  • 《流浪地球》和《三體》並非劉慈欣第一部成功作品,而是這部
    夢工坊青年成長與發展系列活動自2009年起已舉辦十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全球化智庫、中華文化促進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的支持和指導下,俞敏洪、楊瀾、阿丘等擔任導師,由夢工坊青年人才發展中心、東宇全球化人才發展基金會聯手全球百所知名高校和一流媒體及企業,為優秀青年學生搭建成長與發展的舞臺。
  • 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漫畫節廣州開幕,劉慈欣科幻漫畫摘「動漫奧斯卡...
    「抗擊疫情」特別獎-《全國美食為熱乾麵加油》-陳雨婷在抗疫特殊時期,快速傳播信息、受眾覆蓋面廣泛的短視頻成為鼓舞士氣、弘揚正能量的最佳渠道,其中的佼佼者《疫情後我們的變化》《戰勝病毒,加油武漢!》等作品,獲得由知名網際網路品牌快手旗下硬核二次元文娛社區Acfun冠名的「短視頻動畫獎」。組委會表示,除抗疫相關作品外,本屆金龍獎獲獎作品類型百花齊放。
  • 劉慈欣科幻小說與《紅星照耀中國》《平凡的世界》有什麼共同點
    它既是鄉土生活的經驗,也是大眾對鄉土的感知經驗 上書房:《上升的大地》既講述《紅星照耀中國》《黃河大合唱》,又介紹《平凡的世界》,還分析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是不是有些天馬行空?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看似天馬行空,但本質上持續展現了一個紮根於中國鄉土的共同關懷:當力量對比過於懸殊時,弱者何以勝過強者?這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在他的科幻作品中的投影。 上書房:作為一名「90後」,為何對鄉土文學、「鄉土中國」有如此大的興趣?
  • 中國科幻破繭之路:從葉永烈到劉慈欣,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他們的後繼者中,有四位被稱為中國科幻的「新生代四大天王」,其中最年長的王晉康出生於1948年,最年輕的何宏偉(筆名何夕)出生於1971年,韓松和劉慈欣都是60後。到劉慈欣出生時,葉永烈已經作為主要作者參與了著名的《十萬個為什麼》編著,並寫完了第一部《小靈通漫遊未來》,該系列小說後來成為葉永烈最廣為人知的科幻作品。不過,這本書完稿後,在葉永烈的抽屜裡待了18年才得以出版。
  • 劉慈欣:打麻將輸800塊錢,為戒賭開始寫小說,結果寫下《三體》
    那麼,這本鼎鼎大名的、讓各個聞名中國的偉人、甚至國外名人都為之傾倒的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是不是更令人敬佩?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劉慈欣是在老舊破爛的電廠裡完成了《三體》,而寫小說的起因僅僅只是因為跟廠裡職工打麻將輸了800塊錢,為了戒賭才開始寫文的。誕生於電廠的著作劉慈欣,1963年生於北京,祖籍河南,但在山西陽泉長大。
  • 劉慈欣小說...
    這是劉慈欣在短篇科幻小說《贍養人類》開頭布下的疑陣。在不到3萬字的篇幅裡,他同時展現了兩場對人類財富分配的極端思想實驗——「絕對保護私有財產」和「絕對均貧富」,驚世駭俗不輸菲爾丁《蠅王》。科幻小說素來就有討論政治經濟學的「光榮傳統」,早在1895年,威爾斯(H.G.Wells)就在《時間機器》裡想像過貧富差距導致人類分化:地面上的有閒階級進化成精靈一樣的Eloi,貌如孩童,無憂無慮,但害怕夜晚;隨重工業機器一起遷入地下的勞動階級,進化成猩猩一樣的Morlock,怕光,入夜後到地面上來捕食Eloi。前幾年郝景芳獲得雨果獎的中篇小說《北京摺疊》也是同類題材。
  • 劉慈欣成「銀河科幻名人堂」首位入選者
    新華社成都11月23日電(記者楊迪、王迪)在22日開幕的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上,雨果獎得主、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入選「銀河科幻名人堂」;茅盾文學獎得主、四川省作協主席、《科幻世界》雜誌社前社長、總編阿來獲銀河獎特別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