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捕到寬1.1米長2.5米野生魚 重達542斤(圖)

2021-01-09 搜狐網

  比姚明還高的魚,見過沒?4日晚9時多,深圳羅湖翠竹路一家酒樓門前圍滿人,爭相目睹一條剛從汕尾運來的野生龍躉魚。其體寬1.1米,身長2.5米,超過了姚明的身高;體重543斤,比1997年香港漁民活擒的「龍躉王」還要重183斤。

  4日下午,酒樓老闆陳漢宗接到一個讓全店人都興奮的電話——汕尾漁民捉到一條500多斤的龍躉魚!「走,快,你們去汕尾!一定要把這魚拿下!」扔下電話,陳漢宗催促幾個夥計立馬出發。

  原來,幾名漁民4日駕船到汕尾紅

  海灣,下鉤不久,海面一陣撲騰,拖上來的東西嚇了他們一跳———從沒見過這般身材的龍躉魚,他們趕緊聯繫深圳的老主顧。趕來的酒樓夥計一下車就報了5萬多元的價格,交易迅速完成,十餘人好不容易把大魚弄上車。

  「回來了!」當晚9時,幾名店員押魚返深,店裡人一擁而出。龍躉魚被抬上門口木桌上,先過磅,543斤!記者擠進圍觀人群,這條巨型龍躉已斷了氣。兩名夥計把皮尺拉直,酒樓經理現場報數:「長2.5米,寬1.1米!」

  「殺!」圍觀人群拍過一輪照片後,陳漢宗點頭,數名廚師操刀剖魚。這

  條龍躉魚怎麼烹飪,酒樓總廚吳先生早就想好了——魚翅紅燒,魚頭和魚骨燉天麻,魚皮和生蠔一塊做,魚肚燉胡椒和雞,魚肉用來煎和焗,魚腩做成火腩肉。「全身都是寶,不能浪費。」吳先生說,能用這稀罕的東西做菜,是做廚師的榮幸。

  當晚,5名廚師忙到午夜,才將大魚宰完。前日一天,500多斤的魚幾乎全被食客掃進肚,僅剩下100多斤重的魚頭,一張魚皮,還有背鰭。陳漢宗說,魚頭要留到本月20日烹飪,魚皮和背鰭要做成標本,供大家觀賞。

(責任編輯:楊建)

相關焦點

  • 漁民捕1米長野生大鱸魚 重20斤賣1600元(圖)
    家住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漁民管師傅10月30日在近海捕撈時,打上一條20.4斤重的野生鱸魚,不但讓他多收入了千餘元,也讓他出海打魚的興趣更濃了。為什麼能在近海捕到這麼大的鱸魚?專家認為,鱸魚是追小魚群而落網的。
  • 漁民捕到21斤野生鱸魚1米長 賣出800元
    原標題:捕條野生鱸魚,21斤!  早報訊 昨天上午,青島西海岸新區琅琊漁民楊先生駕駛漁船在靈山島一帶捕到一條21斤重、長1米多的野生鱸魚,上岸後引來眾人圍觀,紛紛稱奇。據楊先生介紹,近十年來他是頭次捕到這麼大的鱸魚。隨後,這條魚被當地一家酒店花800元買走。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琅琊鎮西楊家窪碼頭,漁民楊先生的漁船剛靠岸不久,正組織人卸魚,他的魚攤前圍滿了人,都在爭相目睹這條剛從海裡打撈上來的野生鱸魚。楊先生取來了米尺和電子秤先量後稱,記者注意到,這條鱸魚長1米有餘,寬28釐米,體重21.1斤。
  • 永春漁民捕到1.6米長鰻魚 有人出價近兩萬元收購
    閩南網10月29日訊 「這是要發呀,永春東關漁民捕獲一條近2米的大鰻魚。」前天,消息一出,瞬間引爆永春的微信朋友圈。  而抓到這條鰻魚的,是永春東關鎮的陳先生。陳先生捕到的1.6米長鰻魚,被拍成視頻(視頻截圖)  40歲的陳先生說,從五六年前開始捕魚,嚴格來說是新手,之前抓到的都是溪河常見的魚蝦,從未捕過鰻魚。
  • 漁民捕獲「水老虎」 大魚長1.6米重120多斤(圖)
    裴睿攝長1.6米,重120多斤 高淳捕獲罕見「水老虎」見過鱤魚,沒見過這麼大的,一飯店花3500元買走裴睿 昨天上午,南京建鄴區迎賓集貿市場裡一條巨型大魚賣出了3500元的高價,這條體長1.6米,腰圍80公分,重達120多斤的大魚是四位漁民在高淳縣石臼湖裡拉網捕獲的。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組圖)( 1 / 4 )
    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條已經懷孕的「大魚」於昨晚被轉運到位於荊州的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將對其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後放生長江。剛才還暴跳如雷的中華鱘,工作人員為他體檢時顯得還是很溫順的。佚名/東方IC中國網11月19日訊 這是一條與大熊貓一樣珍貴的「大魚」,屬國家一級保護的瀕臨滅絕動物長江中華鱘,它的體長3.3米,重量達700餘斤。昨天被漁民誤捕後讓周圍數百村民目睹了這條國寶的尊容。
  • 煙臺漁民捕獲巨型「鱔魚王」 長1.86米重26斤
    煙臺漁民捕獲1.86米巨型鱔魚 重26斤煙臺漁民捕獲1.86米巨型鱔魚 重26斤市民直呼罕見12月20日早上6點半左右,出海打漁的煙臺漁民閆慶祿捕撈到一條超級大的狼牙鱔,長1.86米、重達26斤,吸引了市民的圍觀。
  • 寧波漁民捕到一條3米長怪魚立馬放回大海為什麼?
    漁民用纜繩將它緩緩吊起,用力將其推向船艙外,最後解開繩索,放歸大海。他說,漁民蠻討厭捕到它的,吃起來沒有肉,賣又賣不了錢,漁網反而會被它弄個大洞,把網裡其它經濟魚弄爛。「捕到它的概率很小,一年之中會捕到幾條到幾十條不等。」翻車魚是世界上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最沉的硬骨魚。它們的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
  • 漁民在長江發現兇猛食肉魚 體長2米重達200斤
    7月16日,武漢新洲區漁民在長江陽邏江段捕獲一尾怪魚。該魚長2.12米、重約200斤,經專家鑑定為鱘鰉魚雜交品種,屬外來物種,此魚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兇猛食肉古生物,與恐龍同時存在地球上,可能是市民在市場上購買後放生長江的。
  • 浙江漁民在水庫內捕獲長1.92米重208斤大魚(圖)
    前天早晨,在湖州安吉縣高禹鎮天子崗水庫,捕撈出一條螺螄青,身長1米92,體重達208斤!  捕到它的漁民說,活了60多歲,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魚。  漁民們是怎麼抓到它的?它是不是浙江省捕撈到的最大的淡水魚?
  • 蓬萊漁民捕獲巨型「鱔魚王」 長1.86米重26斤
    蓬萊漁民捕獲巨型「鱔魚王」 長1.86米重26斤 (1/2) "← →"翻頁
  • 漁民捕到巨無霸石斑魚 重170多斤賣了8000(圖)
    陳國天供圖   長樂漁民捕到「巨無霸」石斑魚  重170多斤,長約1.3米,賣了8000元  -記者 吳康樂  福州晚報訊 在長樂路頂村漁民陳國天20多年的捕魚生涯中,一網撈到170斤重、1米多長的大型石斑魚還是第一次。日前,網友將這條「巨無霸」魚上傳網絡,引來許多網友圍觀。而這條大魚也賣了8000元的好價錢。
  • 陸豐漁民捕到一條179斤龍躉魚……
    原來是陸豐市金廂鎮漁民在海裡捕撈到一條179斤的大型龍躉魚,這條這麼大的龍躉魚被帶上岸後在碼頭上立刻引起了村民們的圍觀,大家紛紛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龍躉魚。隨後,這條大型的龍躉魚被人出高價買走。▲現場視頻▲
  • 漁民捕獲魔鬼魚重達百斤 學名又叫魟魚或者蝠鱝
    漁民捕獲魔鬼魚重達百斤 學名又叫魟魚或者蝠鱝時間:2015-10-05 21:54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魔鬼魚重達百斤 學名又叫魟魚或者蝠鱝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一漁民捕獲一條數百斤重的魔鬼魚,據說是用推土機搬上岸的。據悉,捕獲該魚的是溫州洞頭打水鞍村的一位漁民。
  • 黑龍江漁民捕到巨型魚!體長2米9!專家:至少60歲,價值七萬
    6月10日上午九點多,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黑龍江長發村的網灘作業點進行捕撈時,捕上來一條巨型達氏鰉。黑河市愛輝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政中隊長 周焱霞經現場勘驗,該魚為達氏鰉,雌性,體長兩米九,體重約三百斤。經過專家檢查,這隻300斤重的達氏鰉至少有六十歲了,市場價值大約為七八萬元。
  • 石獅漁民誤捕4.5米長鯨鯊 屬瀕危動物不得買賣(圖)
    閩南網8月3日訊 昨日下午4時許,石獅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裡,一條體長約4.5米、重約2噸的鯨鯊,引來很多人的圍觀。  捕獲鯨鯊的船長蔡成築說,他們是當天凌晨2時許捕到這條魚的,魚捕上來時就死了,打算以1萬至2萬元價格售賣他人。  不過,石獅市海洋與漁業局海洋與漁業執法大隊吳教導員表示,若是鯨鯊,漁民不得進行買賣,否則會觸及刑法。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圖)
    昨天,新洲一對漁民夫妻誤捕了一條長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條已經懷孕的「大魚」於昨晚被轉運到位於荊州的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將對其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後放生長江。  漁民夫妻長江誤捕「國寶」  昨天上午11點,記者來到新洲雙柳牧鵝洲岸邊,雙柳漁業隊的漁民張錦夫婦講述了誤捕「大魚」的經過。
  • 吉安一村民在贛江捕到一條重達7斤奇怪的魚,經鑑定原來是…
    4月3日下午,吉安市萬安五豐鎮中洲村村民在贛江打漁過程中,捕到一隻國寶「娃娃魚」,體長約65公分,重達7斤左右。水產局、村委等工作人員都來了,還獎勵漁民200塊錢,隨後對這隻娃娃魚進行了放生。為村民良好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工作人員快速的反應點讚。
  • 4小夥河裡撒網撈到巨型娃娃魚 長1米重15斤(圖)
    4小夥河裡撒網撈到巨型娃娃魚 長1米重15斤(圖) 2014-05-23 11:11:20來源:貴陽晚報作者:責任編輯:李歡 小河裡撈到的野生娃娃魚  5月21日,六盤水市紅橋新區4名小夥子在當地一條小河裡撒網捕魚時,撈到了一條巨型野生娃娃魚。當晚,他們將這條娃娃魚送到六盤水動物園安置。
  • 漁民捕到"怪魚":重達200斤 像巨型鯧魚
    漁民捕到"怪魚":重達200斤 像巨型鯧魚 2018-01-22 12:00
  • 長1米69黃唇魚現身浙江溫嶺 身價上百萬元(圖)
    身價上百萬元  長1米69的黃唇魚現身溫嶺  漁業部門: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捉到請上交漁業部門  長1米69,寬0.5米,重48公斤。昨天,台州溫嶺市松門鎮一條黃唇魚,看得當地老漁民們連連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