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星際爭霸:幽靈》的夭折:伊人之殤
具體來講,《星際爭霸:幽靈》的開發工作啟動是在 2001 年,暴雪欽定的合作方 Nihilistic 負責遊戲的大多數代碼編程與藝術設計工作,暴雪內部也成立了一個開發團隊配合製作,至於暴雪選擇同 Nihilistic 合作的原因,暴雪的創始人比爾·羅帕( Bill Roper )在接受媒體 IGN 採訪時透露道,暴雪希望合作者對「星際爭霸」宇宙觀非常熟悉,而 Nihilistic 的創始人羅伯·許布納( Rob Huebner )當年就在暴雪裡任職並參與了《星際爭霸》的開發工作。
在 TGS2002 上,暴雪表示《星際爭霸:幽靈》預計在 2003 年發售,僅面向 PS2 、 Xbox 以及 NCG ,然而考慮到暴雪已經「臭名昭著」的跳票傳統,無論是玩家還是媒體都沒有將這個所謂的發售時間放在心上。
《星際爭霸:幽靈》的一大魅力在於,遊戲裡玩家可以親自操控《星際爭霸》裡諸多兵種單位包括坦克、懸浮摩託,多人模式裡玩家還能扮演陸戰隊員、蟲族小狗、蟲族飛龍。
《星際爭霸:幽靈》的E3 2014演示,絕大多數玩法要素在本視頻裡都得到了展現
果然,接下來相當長的時間裡,暴雪多次對外宣布遊戲延期,比如在 TGS2003 年上,暴雪暗示這款遊戲要在 2004 年才會問世,到了 2004 年的 E3 大展,暴雪將遊戲的發售日改到了同年秋季,好在其時諸多遊戲媒體在試完了遊戲 Demo 後都讚不絕口,這讓玩家對《星際爭霸:幽靈》的熱情再度高漲,主動將暴雪的跳票行為腦補洗地成暴雪踐行「品質第一」所做的犧牲。
然而玩家抱著這般美好的期盼一直到了 2004 年的夏天,暴雪突然爆了一個大新聞:《星際爭霸:幽靈》可能要在 2005 年才會同廣大玩家見面,並且 Nihilistic 將退出遊戲的開發!!!
遊戲延期就罷了,但是開發者之一 Nihilistic 的離開的確讓人擔憂起《星際爭霸:幽靈》的命運起來,對此暴雪的舉措相當簡單粗暴:在 2004 年 7 月,也就是 Nihilistic 告別《星際爭霸:幽靈》的一個月後,暴雪對外宣布遊戲公司 Swingin' Ape Studios 將接任負責《星際爭霸:幽靈》的開發,而 Swingin' Ape Studios 先前曾開發了遊戲《重裝火力》 (Metal Arms: Glitch in the System) 並斬獲了來自玩家與媒體的一致高評價。
《星際爭霸:幽靈》登場角色全家福
諾娃造訪神族基地
2005年E3 暴雪《星際爭霸:幽靈》展臺附近的諾娃模型
無論如何,遊戲的開發工作至少還在繼續,這讓很多心系本作的玩家鬆了一口氣。在 2005 年的 E3 大展上,暴雪攜《星際爭霸:幽靈》高調參展,暴雪還宣布其正式收購 Swingin' Ape Studios ,而《星際爭霸:幽靈》預計在 2006 年的某個時期發售。實際上,很多人在試玩了官方在 E3 2005 上所提供的 Demo 後都發現遊戲的完成度已經相當高。同年的 GC 遊戲展會上,暴雪還公布了遊戲的一段炫酷 CG 電影動畫,再度燃起廣大玩家的熱情。
《星際爭霸:幽靈》 CG 動畫裡的諾娃
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可惜現實再度潑了玩家一頭冷水,在 2005 年 11 月,暴雪突然宣布《星際爭霸:幽靈》的 NGC 版被正式取消開發,原因是 NGC 平臺缺乏聯機功能,這還沒完,開始陸續有謠言聲稱暴雪決定捨棄 PS2/Xbox 為代表的老一代遊戲主機,轉而將注意力移到PS3、Xbox360以及Wii上,基於舊主機平臺開發的《星際爭霸:幽靈》勢必首當其衝。
暴雪沒有闢謠。在2006年3月,暴雪宣布公司的戰略重心將聚焦到新一代遊戲主機上,而剛剛獲得《連線》雜誌頒發的「 2005 年度太監作品」獎的《星際爭霸:幽靈》的開發工作則正式進入擱置狀態。
這之後,時而不時的,暴雪的官方發言人會透露一些有關這款遊戲的隻言片語,後者總給人以「《星際爭霸:幽靈》還活著」的感覺,實際上,暴雪始終就沒有正式對外確認這款遊戲的開發工作慘遭厄運,讓《星際爭霸:幽靈》反而帶了幾分「有生之年玩到」的味道。
《星際爭霸:幽靈》原畫(左)與遊戲正式被取消前,媒體對《星際爭霸:幽靈》予以很大的關注(右)
這種不點破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 2014 年 9 月,暴雪正式宣布其醞釀多年的 MMO 項目「泰坦」( Titan )被取消,暴雪的創始人邁克·莫漢( Mike Morhaime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首度對外正式確定《星際爭霸:幽靈》已經被取消,邁克·莫漢為此特意解釋道:「當年我們很遺憾取消《魔獸世界冒險》( Warcraft Adventures ,一款立意「魔獸世界」系列世界觀的卡通風冒險遊戲,遊戲裡玩家扮演的主角正是後來的獸族老大薩爾),我們也很遺憾取消《星際爭霸:幽靈》,但這之後通常我們又會製作出具備更好品質的遊戲作品。」
當年慘遭取消的《魔獸世界冒險》,帶有濃厚的迪斯尼卡通風格
三:諾娃傳奇
雖然《星際爭霸:幽靈》以流產告終,然而在此期間暴雪以及媒體不遺餘力的宣傳已經成功讓無數人迷戀上了諾娃這位英姿颯爽的金髮大美女,而暴雪在《星際爭霸:幽靈》開發期間所創造的多數成果也得到了很大的繼承。
小說《星際爭霸:幽靈:諾娃》
2006 年 11 月,暴雪授權小說《星際爭霸:幽靈:諾娃》( StarCraft: Ghost: Nova )正式出版,該書以遊戲前傳的形式交代了諾娃的背景來歷(這裡筆者只劇透一句:妹紙在遭遇大變故前可是天生白富美喲),接著於官方陸續推出的《星際爭霸:幽靈學院》( StarCraft: Ghost Academy )系列漫畫和《星際爭霸 2 》前傳小說《星際爭霸:幽靈:幽魂》( StarCraft: Ghost: Spectres )裡,諾娃都作為重要角色登場。
特別是在《星際爭霸:幽靈學院》裡,諾娃同當時還是英俊小生的加百列•託許(Gabriel Tosh,就是那位滿頭髮辮、眼睛全是眼白的黑人大叔啦)發展了曖昧的地下戀情,兩人甚至還打過Kiss(納尼!再也不相信女神了T-T),可惜諾娃隨後就接受了幽靈兵畢業所必須的記憶清洗而遺忘此事,倒是託許在之前一次任務中受到諾娃的幽能衝擊並因此對洗腦免疫而始終記得此事,雖說託許在背叛了皇朝後就另有所愛……
漫畫《星際爭霸:幽靈》裡諾娃作為核心角色出場
信不信由你,這位大叔年輕時是諾娃的緋聞男友……幻滅啊
暴雪在《星際爭霸:幽靈》項目上的遺產還為《星際爭霸 2 》所採納。原計劃在《星際爭霸:幽靈》裡出場的諾娃上司 Horace Warfield 後來在《星際爭霸 2 :自由之翼》和《星際爭霸 2 :蟲群之心》裡都有登場,至於《星際爭霸:幽靈》裡登場的新單位「淨化者」,暴雪最初也是有意讓其加盟《星際爭霸 2 》的……
幫助哪個好呢?算了,我投女神一票。PS:考慮到兩人之前的曖昧關係,這算相愛相殺麼?
《星際爭霸 2 :蟲群之心》過場動畫裡的諾娃
至於諾娃本人,在《星際爭霸 2 :自由之翼》裡她作為託什的敵人出場,如果玩家選擇信任她而不是託什,將能解鎖以諾娃為主角的關卡,並且在擊敗託什的勢力後,諾娃會借託什同雷諾對話之機將託什給利索暗殺,順帶還不忘給綁定了提卡斯·芬得利( Tychus J.Findlay )的巫毒娃娃之襠部戳上一刀以報芬得利先前調戲她的仇。在《星際爭霸:蟲群之心》裡過場動畫中,諾娃則代表大帝蒙斯克參與到劫持凱瑞甘的行動中,雖然僅僅只是跑了個龍套。再之後便是本文開始提到的《諾娃隱秘行動》了。
諾娃隨後還作為可選角色出現在了暴雪出品的 MOBA 遊戲《風暴英雄》中,有意思的是,遊戲裡玩家選中諾娃後,她的吐槽語頗為有趣,比如「不,我不是凱瑞甘,要是我在什麼遊戲裡當過主角,你就不會認錯人了」、「簡直無法相信,我竟和託什親過嘴。等等,在那部漫畫裡我到底有沒有被清除記憶,我總是會忘記這事」分別暗指遊戲《星際爭霸:幽靈》和漫畫《星際爭霸:幽靈學院》,哈哈。
《風暴英雄》裡的諾娃,迷倒無數玩家
四:「暴雪出品,必屬精品」的代價?
是的,《星際爭霸:幽靈》被取消了,《魔獸爭霸冒險》被取消了,就連「泰坦」也被取消了。
暴雪這麼做,當然有出於確保遊戲成品素質、維護自身品牌口碑的考慮,然而仔細想想,筆者認為《星際爭霸:幽靈》和《魔獸爭霸冒險》項目的被砍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作品的市場定位本身存在問題。
暴雪目前的成功作品包括「魔獸爭霸」系列、「星際爭霸」系列、「暗黑破壞神」系列乃至《爐石傳說》和《魔獸世界》,它們在類型或核心玩法上本身就具備長久生命力,「星際爭霸」和「魔獸爭霸」的電競屬性就不提了,「暗黑破壞神」系列光升級打怪刷裝備就能讓很多玩家樂此不疲玩上很多年,至於《魔獸世界》和《爐石傳說》本身就是強調多人互動的網遊,吸金能力妥妥的。
反過來看《魔獸世界冒險》和《星際爭霸:幽靈》就顯得頗為尷尬,它們首先先天缺乏這種讓玩家持續投入的特質,拿《星際爭霸:幽靈》來講,它作為一款動作射擊遊戲,面臨的同類競爭可以說是異常激烈——畢竟暴雪之前完全就沒涉足這個市場。
非但如此,就算《星際爭霸:幽靈》退出後能大賣,也不可能做到持續長久地大賣,實際上市場上鮮有能做到長久大賣的動作射擊遊戲,更何況《星際爭霸:幽靈》那漫長的開發周期導致遊戲無論玩法內容還是自身素質均已不能做到凌駕同類作品之上,與其推出一款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暴雪品質」的作品,還不如讓它的美好長久地活在玩家的想像中,筆者推測這或許才是暴雪在遊戲的完成度已經相當之高的前提下選擇壯士斷腕的原因。
謹以此文致敬被取消的《星際爭霸:靈魂》及永遠活在玩家心中的諾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