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將軍之死,為何讓日本人感嘆:大大的英雄

2021-01-16 湖北衛視大揭秘

長白山下,松花江畔,有一個叫靖宇的美麗小縣城,是的,靖宇的縣城名字,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聯繫在一起。楊靖宇將軍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領導東北抗聯部隊與日寇殊死搏鬥,正是在長白山下,在日本人勾結廢帝溥儀建立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堅持抗日,書寫了盪氣迴腸的抗日詩篇。

楊靖宇將軍

「『九一八』,大炮響,小鬼子,佔瀋陽。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扔下百姓遭了殃。不是下令要勞工,就是強徵出苛糧。逼得人們沒活路,上山去找大老楊。」

這是一首在靖宇縣流傳甚廣的民謠,「大老楊」說的就是楊靖宇,那是東北民眾對他的暱稱,當年他和戰友們浴血抗戰,牽制了數十萬日寇入關南犯。(這首民謠讓小編也想到了抗聯的另一位領導人趙尚志,英雄,就是這樣活在百姓的口碑中。)

油畫中的楊靖宇

然而,在敵人眼中,楊靖宇卻是揮之不去的「心腹大患」。「敵人為啥非得置楊將軍於死地,因為他用兵如神,只要有他在,小鬼子睡覺都不踏實。」抗聯老戰士黃殿軍回憶起當年的抗戰歲月,仍心潮澎湃。

楊靖宇發布的告示

1939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此時,一張陸空交織的大網,正一步步向楊靖宇撒開。面對敵人的瘋狂剿殺,楊靖宇部隊決定化整為零,分散突圍,待機重新集結。

1939年12月24日,楊靖宇身邊尚有400餘人的抗聯部隊,到1940年2月2日就只剩二十七八個人了。2月18日,楊靖宇身邊的最後兩名警衛員在濛江縣附近向群眾購買糧食和衣服時被捕,敵人從他們身上搜出楊靖宇的印章,判斷他可能就在附近,於是增派兵力和飛機展開圍捕。

1940年2月23日10點左右,楊靖宇踏著沒膝的白雪,來到濛江縣保安村三道崴子林中,遇到4個進山打柴的農民。由於行動不便,他將購買吃穿用等事委託給他們。

日文報導中的楊靖宇將軍(圖為青年時期楊靖宇)

那時楊靖宇已6天6夜粒米未進,周圍還有幾百個敵人在全力圍捕。儲存抗聯過冬物資的密營幾乎都被敵人破壞了,寒冬臘月根本找不到吃的,莫要說糧食,就連草都埋在二三尺深的積雪裡。倖存下來的抗聯老戰士這樣回憶」吃的是樹皮、棉絮和草根。吃樹皮得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層泛綠的嫩皮一片片削下來,放在嘴裡嚼,根本咽不下去,就是勉強吃下去了,肚子裡不好受。」 而單槍匹馬的楊靖宇,早已筋疲力盡別說吃口飽飯、喝口熱水,就連踏實睡上一覺都是一種奢望。

時間定格在1940年2月23日16時,楊靖宇生命裡的最後一刻,楊靖宇把槍口對準了敵人。關東軍留下的一段戰場實錄楊靖宇最後時刻:「討伐隊已經向(楊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 米,完全包圍了他。勸他投降。可是他連答應的神色都沒有,依然不停地手持雙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鐘,有一彈中其左腕。但是,他繼續用右手的槍應戰。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終因寡不敵眾,楊靖宇被敵彈射中胸膛,他持平手中匣子槍,厲聲怒斥:「誰是抗聯投降的,滾出來我有話說。」語畢,高大的身軀便仰面倒在大 樹旁,終年35歲。

油畫:犧牲前的楊靖宇將軍

鮮血染紅了皚皚白雪。楊靖宇犧牲後,日本侵略者始終無法理解的是:自2月18日以來,他已被圍困在冰天雪地裡,完全斷糧五天五夜,他究竟靠什麼生存?

為了解開謎團 ,敵人殘忍地將他剖腹查看,發現他的胃裡儘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連參與圍剿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認:「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

被破腹的楊靖宇將軍及殺害楊靖宇的偽滿軍人(左一為張秀峰,左二為張奚若)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紀念這位抗日民族英雄,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吉林省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英雄壯舉,浩氣長存,當地政府把將軍殉國地建設成園林式的公園,供人們景仰敬拜。

楊靖宇雕塑

1949年,郭沫若參觀東北烈士紀念館後,被楊靖宇的事跡深深感動,當即題詩一首:「頭顱可斷腹可剖,烈士難消志不磨。碧血青蒿兩千古,於今赤旆(pèi)滿山河。」

最激蕩悲壯的詩文,往往在最慘烈、最殘酷的漩渦裡誕生。因為寫它的不是筆墨,而是生命血性的最後奉獻。楊靖宇用英雄壯舉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更展現了東北抗聯將士的剛烈血性。置身楊靖宇將軍犧牲的地方,當年艱苦卓絕的抗戰硝煙仿佛並未走遠,「松花江水流不停,不滅日寇心不平。」這首歌在白山黑水間傳唱,半個多世紀不曾絕響。

明天請繼續關注:《白山黑水永不忘,東北抗聯迎來勝利曙光!》

相關焦點

  • 割下楊靖宇將軍頭顱的日本人,結局竟然如此...
    割下楊靖宇將軍頭顱的日本人結局竟然如此,令人......楊靖宇將軍今天是2月23日,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楊靖宇將軍的犧牲忌日。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他們!
  • 當年割下楊靖宇將軍頭顱的日軍,後來怎麼樣了?毒殺親人後自殺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河南確山縣人,著名的抗日英雄。1932年,他受組織的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後多次帶領東北軍民與日寇作戰。1940年,身經百戰的抗聯戰士們,被鬼子打散了,跟隨在楊靖宇身邊的人,只有60人了。面對日軍越來越緊的包圍圈,楊靖宇決定化整為零,分兵突圍。
  • 電視劇《楊靖宇將軍》
    這是一部描寫我軍高級將領、東北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傳奇故事, 該劇以全新的視角和傳記的形式全方位的展示了民族英雄——楊靖宇的戰鬥故事。,敵人將楊靖宇的胃解剖後,發現裡面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日軍被楊靖宇千古不朽的英雄形象所震驚,全體官兵脫帽致敬,俯首跪地表達對中國英雄的敬仰,紛飛的大雪為英靈送葬。
  • 「靖宇」有傳人——尋找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的印記
    他叫馬繼民,楊靖宇將軍的嫡孫。他所聯繫的人,是東北抗日聯軍將領的後代們。馬繼民想邀請他們作為顧問,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文化研究會。  關於東北抗聯的研究工作,馬繼民是從2005年開始的。然而,關於自己的爺爺楊靖宇將軍和東北抗聯的過往歷史,馬繼民關注了很多年。  小時候,馬繼民並不理解何為英雄,對從未見過的爺爺也沒有任何概念。
  • 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面對兇惡敵軍是什麼勇氣讓他堅持戰鬥到最後
    梅津美治郎下令絕不能放跑楊靖宇,日本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帶著600多人兵分三路,把楊靖宇他們圍了個水洩不通。當時東北的晚上非常冷,日偽的官兵們他們實在受不了,一個一個倒下去了像躲瘟疫一樣。但是楊靖宇他們長期在冰天雪地裡戰鬥,他們卻安然無恙。到了後半夜凌晨兩點的時候,日偽軍有六百人,已經只剩下五十多人了。600人隊3個人。可是日本鬼子還是眼睜睜地看著楊靖宇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成功突圍。
  • 出賣楊靖宇將軍的叛徒們,最後的下場
    兩人被日本人關在一起,被要求寫自供書,不畏生死的傅天雲奪取看守槍枝自殺銘志,而嚇破膽的安光勳選擇了投降。程斌安光勳為表功,第一時間告訴了日本人程斌的七寸,為什麼交代程斌呢,大概安光勳不想直接出賣楊將軍。但這個程斌呢,他是楊靖宇將軍的七寸。程斌是什麼人呢?
  • 楊靖宇將軍墓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位於縣城東南6公裡,靖白公路沿線的三道崴子,是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地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已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6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在這裡抒寫了盪氣迴腸的抗日詩篇。英雄壯舉,浩氣長存。
  • 尋訪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在靖宇村委會,村黨支書記張慶新介紹說,楊靖宇的名字在村裡老少皆知,耳熟能詳。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是河南省確山縣人,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這個村原來叫蒙江村,楊靖宇將軍曾經在這裡打遊擊,後來就在這個村附近英勇犧牲。解放後,村子改名為靖宇村,以緬懷楊靖宇將軍的大無畏精神。
  • 楊靖宇將軍:一輩子與日寇抗爭,壯烈犧牲時年僅35歲
    中國抗戰前後十數年,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故事,而東北抗聯楊靖宇將軍的故事,最讓我敬佩和感動,我敬佩於他的勇敢、機智、大氣、豪情,我感動於他的執著、忠誠、堅強、無畏。
  • 後代講述楊靖宇將軍鮮為人知的故事
    1月8日,在將軍80歲高齡的兒媳方繡雲的家中,透過歲月的煙雲,老人向記者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兒媳眼中的苦命婆婆  1月8日上午,在鄭州市鐵路局材料廠家屬院,記者見到了方繡雲老人,今年已80高齡的她是著名的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的兒媳,如今將軍的兒子和女兒早已作古,她是馬家惟一清楚知道將軍家事的人,現在她跟兒子馬繼民安度晚年。
  • 聽「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有感--大河網
    河南商報小記者鄭州市金水區農科路小學四(1)班葛玥    今天,我們班全體同學一起在學校電教室聆聽楊靖宇將軍的曾孫女講述楊靖宇的英雄故事,讓我感觸頗深。    早在寒假裡,媽媽就帶我到電影院看了《少年楊靖宇》電影。
  •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下)
    28 這天,邵本良正在陪日本指導官吃早飯,聽說楊靖宇帶隊來了,便把筷子一摔罵道:『這回定叫他知道我姓邵的厲害!』指導官說:『楊靖宇不是好對付的,你要多加小心!』29 邵本良正在吹牛,忽然來了電話說:涼水河子被楊靖宇圍攻。邵本良馬上率兵去救。到了那裡,又接到報告說,柳河失守了!他忙回頭去救柳河。當他趕到柳河時,楊靖宇的部隊早已轉移,涼水河子卻真失守了。
  • 「只要有我在,東北抗聯的旗幟就不能倒」,紀念楊靖宇將軍殉國80周年
    這一天,日本天皇親自宣讀《終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楊靖宇將軍殉國80周年◆ 《瞭望》新聞周刊特採訪研究楊靖宇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的專家,還原一個你可能不熟悉的楊靖宇,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東北抗聯◆ 楊靖宇:「只要有我在,東北抗聯的旗幟就不能倒,老百姓抗日復國的念想就活泛。」
  • 楊靖宇犧牲後被日軍割下頭顱,劊子手刨腹自盡,多年後侄女謝罪
    提起河南駐馬店,外界可能對此有些誤解,其實這裡就像山東濟南一樣,自古出「名士」,是英雄之地。像東北抗聯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楊靖宇將軍就出生在駐馬店的確山縣。 1929年,24歲的楊靖宇淚別2歲的兒子和剛剛出生的女兒,奔赴東北抗日。
  • 千名師生傳承英雄精神 電影《楊靖宇》舉行點映
    導演呂小龍坦言自己在拍攝時遭受重重困難,但感覺英雄就在身邊支持著自己。電影《楊靖宇》自今年5月開啟路演以來受到數以萬計觀眾的喜愛,將於9月18日全國公映。 抗戰紀念日 千百師生傳承英雄精神 在9月9日,電影《楊靖宇》來到南京師範大學,和4000多名師生一起回顧了那段艱辛的歲月,緬懷了民族英雄楊靖宇。
  • 抗日英雄楊靖宇1米92身輕如燕卻被四叛徒出賣,日本人:我要活得
    在無數壓迫之下,中國人民依然屹立不倒,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詮釋著屬於中國人獨有的氣節和精神。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前所長,金一南將軍就曾在《為什麼是中國》一書中記載了關於東北抗日聯軍第一陸軍總司令楊靖宇頑強不屈的抗戰事跡。
  • 尋找楊靖宇將軍的後代
    為紀念楊靖宇將軍誕辰95周年,中共確山縣委、確山縣人民政府帶著家鄉父老對將軍無比懷念的心情,編輯出版《民族魂》攝影畫冊,畫冊的最後一章安排了將軍的家譜和後代的全家福。為此,我們開始了尋找將軍後代的行動。  我們在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工作已經十多年,對將軍十分景仰,接待過國內外數以萬計的觀眾。人們最關心的一是將軍的頭顱;二是將軍的後代。
  • 楊靖宇趙尚志之死
    程斌深知怎樣才能置楊靖宇於死地,投降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帶人摧毀了抗聯的補給生命線——密營,徹底斷了楊靖宇的糧道和休整地。密營是抗聯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營地,儲存有糧食、布匹、槍械、藥品等賴以生存的物資。狠毒的程斌將楊靖宇苦苦經營的70多個密營破壞殆盡。程斌長期跟隨楊靖宇,對楊靖宇的思路策略了如指掌,常常憑猜測就能知道楊靖宇的大致去向。
  • 不忘初心,緬懷英烈,楊靖宇將軍愛國教育基地知多少?
    2018年9月3日上午,「楊靖宇將軍紀念碑落成揭幕」暨「宜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宜興龍墅福園舉行。楊靖宇將軍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又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本次落成的楊靖宇將軍紀念碑,為楊靖宇將軍後人授權宜興市建造名人墓區,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 103歲王淑茹老人逝世 曾秘密保藏楊靖宇將軍頭顱
    中國吉林網訊 記者 郭美佳 8月15日22時45分,曾與丈夫保護楊靖宇、陳漢章將軍首級的老人王淑茹,在長春家裡逝世,享年103歲。老人生前並沒有突發疾病,離世的時候安詳平和。17日上午,200多人參加了王淑茹老人的遺體告別儀式。  1914年3月1日,王淑茹出生在遼寧省錦州鳳城縣賽馬集王家堡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