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壺是節肢動物門的生物(別看人家有殼,但是藤壺不是甲殼類),剛出生的幼體長得像個外星人。
這時候的它們還沒有定居,隨浪漂流,需要先後經歷無節幼體、介蟲形幼體、殼狀幼體,然後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可以停留的物體然後將自己固定在上面生活一輩子。
它們喜水流比較緩慢,而且表面凹凸不平,但是營養物質非常豐富的地方,甚至是鯨魚海龜等體表沒有鱗片的動物,最最喜歡的還是已經有別的藤壺落腳的地方,所以經常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群居在一起。
已經找到家的成年藤壺會在海裡散播一種信息素,告訴年幼的藤壺,這裡有地方可以住,然後小藤壺就會在這裡安家。
當然成年藤壺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照顧後輩,而是為了來年好找媳婦兒~畢竟人家雖然是雌雄同體,但卻不能自體受精,需要附近的同類來交配繁衍後代的。
年幼的小藤壺會先試探性的分泌一種膠體看好不好固定,要不好固定就走,要是好固定就繼續分泌,一直滲透到附著物表面的空隙裡加強藤壺和附著物的粘合,慢慢形成石灰質的外殼,然後就定居了,一旦定居就都動不來了,除非被外力給薅下來。
除了在礁石和木樁等固定地點上定居,還有在可移動的船體上定居,有些藤壺就很喜歡附著在船底,因為長時間浸泡在海水,船底就會慢慢被海洋微生物腐蝕,表面慢慢變得的粗糙,當船停在淺水區,並且此處的生物比較豐富時,就很容易在這個時候被藤壺、牡蠣、貽貝等盯上~
它們把船底當作家,開船的時候就吃順水而過的小生物,停船的時候就休息或者找個對象~
自己獲得美滋滋,但是由於它們的存在,對船體造成腐蝕,減短遊船的使用壽命,還因為他們的存在增加了船體的重量,還使得船底的外形改變,不平整的外形使得船體收到的阻力增加,速度減慢,有效載重降低,燃油消耗變大。
它們不僅喜歡船隻,還喜歡鯨魚和海龜等水生動物。
因為它們可以直接提供大量的營養,都不用自己兢兢業業的捕食,簡直就直接完成了我的夢想:不上班,但是有飯幹。
鯨魚的體表不僅沒有鱗片,而且他們還遊的比較慢,所以很容易就被藤壺給侵入了,藤壺喜歡鯨類的頭部、頦部、背鰭、鰭肢和尾鰭等部位。
藤壺表面有很堅硬的石灰質的外殼,即使鯨魚飄到海面上,鳥兒們也無法幫他清理掉體表附著的藤壺。
就跟牛皮癬一樣煩人~
作者:張月鹿;文章來自:新賜爬界;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