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壺:年下養成愛好者的一生

2021-01-11 騰訊網

藤壺是節肢動物門的生物(別看人家有殼,但是藤壺不是甲殼類),剛出生的幼體長得像個外星人。

這時候的它們還沒有定居,隨浪漂流,需要先後經歷無節幼體、介蟲形幼體、殼狀幼體,然後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可以停留的物體然後將自己固定在上面生活一輩子。

它們喜水流比較緩慢,而且表面凹凸不平,但是營養物質非常豐富的地方,甚至是鯨魚海龜等體表沒有鱗片的動物,最最喜歡的還是已經有別的藤壺落腳的地方,所以經常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群居在一起。

已經找到家的成年藤壺會在海裡散播一種信息素,告訴年幼的藤壺,這裡有地方可以住,然後小藤壺就會在這裡安家。

當然成年藤壺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照顧後輩,而是為了來年好找媳婦兒~畢竟人家雖然是雌雄同體,但卻不能自體受精,需要附近的同類來交配繁衍後代的。

年幼的小藤壺會先試探性的分泌一種膠體看好不好固定,要不好固定就走,要是好固定就繼續分泌,一直滲透到附著物表面的空隙裡加強藤壺和附著物的粘合,慢慢形成石灰質的外殼,然後就定居了,一旦定居就都動不來了,除非被外力給薅下來。

除了在礁石和木樁等固定地點上定居,還有在可移動的船體上定居,有些藤壺就很喜歡附著在船底,因為長時間浸泡在海水,船底就會慢慢被海洋微生物腐蝕,表面慢慢變得的粗糙,當船停在淺水區,並且此處的生物比較豐富時,就很容易在這個時候被藤壺、牡蠣、貽貝等盯上~

它們把船底當作家,開船的時候就吃順水而過的小生物,停船的時候就休息或者找個對象~

自己獲得美滋滋,但是由於它們的存在,對船體造成腐蝕,減短遊船的使用壽命,還因為他們的存在增加了船體的重量,還使得船底的外形改變,不平整的外形使得船體收到的阻力增加,速度減慢,有效載重降低,燃油消耗變大。

它們不僅喜歡船隻,還喜歡鯨魚和海龜等水生動物。

因為它們可以直接提供大量的營養,都不用自己兢兢業業的捕食,簡直就直接完成了我的夢想:不上班,但是有飯幹。

鯨魚的體表不僅沒有鱗片,而且他們還遊的比較慢,所以很容易就被藤壺給侵入了,藤壺喜歡鯨類的頭部、頦部、背鰭、鰭肢和尾鰭等部位。

藤壺表面有很堅硬的石灰質的外殼,即使鯨魚飄到海面上,鳥兒們也無法幫他清理掉體表附著的藤壺。

就跟牛皮癬一樣煩人~

作者:張月鹿;文章來自:新賜爬界;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動

- End -

相關焦點

  • 藤壺
    17世紀的英國植物學家約翰·傑拉德,如此描述他與鵝頸藤壺的初次相見:「在多佛和如美之間的英國海岸上行走,我發現了一節腐爛的樹幹,我們將其從海水中拉到幹的沙地上;我發現,這節腐爛的樹幹上,生長著成千上萬深紅色的囊狀物……在另一端長著一隻貝類動物,形狀有點像小面具……打開之後……我發現了赤裸的生物,形狀像一隻鳥;在其他殼裡,鳥身上覆蓋著柔軟的絨毛,殼是半開著的,它即將掉下,這毫無疑問是叫做『藤壺』的汙損生物
  • 鯨蝨、藤壺,巨鯨背負著的「微世界」
    鯨藤壺的幼蟲,和普通的藤壺幼蟲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和普通的蝦蟹都十分類似,畢竟藤壺也是甲殼動物門蔓足類的成員。只不過它很早就長出了底部的基盤,上面帶有如膨脹螺絲上的花紋——依靠這些花紋,鯨藤壺搶先佔據了最有利的位置。隨後,鯨藤壺埋入鯨皮膚的部分又繼續長出輻射狀的壁板,並且彼此聯合,從而將鯨的皮膚組織包覆在它的壁板之內,進一步加強錨定作用。
  • 味道鮮美,是鯨魚揮之不去的傷疤,為什麼藤壺不喜歡寄生鯊魚?
    藤壺的種類很多,比較常見的就是帶外殼的藤壺,因此很多人認為藤壺屬於貝殼一類的生物,但實際上,藤壺屬於節肢動物門,和蝦蟹親緣關係更近。藤壺是如何攀附在鯨魚身上呢?從技術上來說,藤壺是一種「寄生物」,而且是最有追求的寄生蟲。藤壺的一生經歷三個階段:浮遊、無節幼體和腺介幼體。
  • 人間走筆 | 沙爽:藤壺
    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原文刊於《上海文學》2019年第
  • 藤壺是什麼
    有一種生物,叫藤壺。從名字上,感覺和某種藤有關。其實,它是一種特殊的海洋生物。生活方式是寄生。寄生在石頭上的藤壺藤壺可以說無處不在。在海邊的礁石上,海裡的固體垃圾上,碼頭建築物淹沒在海水裡的建築物表面上甚至軍艦,輪船的船底,鯨魚的身體上,都能看到藤壺。藤壺沒到一處,就會給自己建造一個小房子,圓形居多,還有近似方形的,或者不規則形狀。一般留一個小口,海水中的更小生物可以通過那個小孔被藤壺捕食到。有點守株待兔的感覺。藤壺也可以暫時離開海水。
  • 藤壺,礁石上的海鮮,鵝頸藤壺的替代品!
    藤壺一種十分小眾的美食,在北方的海域中生存很廣,渤海和黃海的礁石上就長著這些小海鮮,藤壺是一種價格相差很大的海鮮,常見的藤壺成片的生活在礁石上因為數量很多捕獲也很容易所以價格也很便宜很多人都喜歡直接生吃或者水煮以後食用,價格昂貴的就是藤壺中的明星海鮮了
  • 藤壺:生來就是訓練有素的現實主義者
    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原文刊於《上海文學》2019年第8期 原題《藤壺》文 | 沙 爽0117世紀的英國植物學家約翰·傑拉德,如此描述他與鵝頸藤壺的初次相見:「在多佛和如美之間的英國海岸上行走,我發現了一節腐爛的樹幹,我們將其從海水中拉到幹的沙地上;我發現,這節腐爛的樹幹上,生長著成千上萬深紅色的囊狀物……在另一端長著一隻貝類動物,形狀有點像小面具……打開之後……我發現了赤裸的生物,形狀像一隻鳥;在其他殼裡,鳥身上覆蓋著柔軟的絨毛,殼是半開著的,它即將掉下,這毫無疑問是叫做『藤壺』的汙損生物
  • 海洋中,遭人唾棄的藤壺有多可怕?看看鯨魚和海龜的下場就懂了
    在海洋中,有一種動物是極為可怕,尤其是對於遊速較慢的動物來說,其可謂是致命的打擊,而這種動物就是遭人唾棄的藤壺。雖說藤壺的個頭很小,但是它們的數量可不少,它們也正是憑藉數量的優勢來&34;有些海洋動物,就比如海龜,鯨魚等等。事實上,每年有許多的海洋生物都因為藤壺而死。那麼,藤壺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 鵝頸藤壺怎麼吃? 鵝頸藤壺的正確吃法了解一下
    鵝頸藤壺怎麼吃? 鵝頸藤壺的正確吃法了解一下時間:2018-12-04 15:04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鵝頸藤壺怎麼吃? 鵝頸藤壺的正確吃法了解一下 鵝頸藤壺怎麼吃?鵝頸藤壺有很多別名,佛手螺、海雞腳、鬼爪螺、九爪螺但在中國他就叫做狗爪螺。
  • 鯨背上的世界——藤壺聚落
    但由於外壁摺疊產生的板狀結構彼此游離,導致了隱鯨藤壺的強度較低,暴露在皮膚外的像火山一樣的甲殼頂部也就很容易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被磨損侵蝕,只留下深埋在灰鯨體表的放射狀或星狀的甲殼基部,這也是隱鯨藤壺這個名字的由來。而隨著灰鯨皮膚的更替,隱鯨藤壺的基部也不斷向下生長,頂部不斷被侵蝕,保證甲殼能牢牢錨定在灰鯨體表,防止自己隨著死皮的脫落而被拋棄。
  • 去海邊遊玩,不小心被藤壺劃傷了 巖石上密密麻麻的藤壺能吃嗎?
    如果藤壺可以吃的話,那麼我們就不用擔心在海邊無法生存了。深圳的海邊到處都是這種密密麻麻的藤壺。書上說藤壺可以吃的,但是看到那個密密麻麻的樣子,不會沒事跑來嘗試藤壺的味道。而且不知道藤壺吃下去了,是不是會有什麼副作用。
  • 迷失的馬航與神秘的藤壺
    首先是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一條重要線索:這塊殘骸上附著了一種有柄目的藤壺,學名「澳新界茗荷」(Lepas australis),分布在南半球偏冷水域。由於藤壺的生長附著並非一朝一夕完成,它們最初的聚生地很可能就是墜機點。但法國和馬來西亞的兩位海洋學專家卻斷定,這種藤壺是經常大量群集在浮物表面的「茗荷」(Lepas anatifera),分布在攝氏18至20度的熱帶與副熱帶水域。
  • 藤壺:心機算盡,「奴役」海龜和鯨魚,只為「宅居到底」?
    藤壺是海邊最常見的生物之一,但你可能不知道,藤壺雖然有著貝類的外表,但卻屬於不折不扣的甲殼動物——也就是說,藤壺和蝦蟹類的親緣關係更近,石灰質外殼只是一種迷惑性的「偽裝」。對海產養殖戶來說,藤壺會爭奪貽貝、牡蠣等貝類的附著基和養料,還會緊緊粘附在網上和管道的內壁,處理起來非常麻煩。對航海者來說,藤壺會附著在船艙底部,增加了航行阻力,自然也不受待見。
  • 來自地獄的海鮮-鵝頸藤壺
    鵝頸藤壺是藤壺類生物,在中國被稱為狗爪螺,屬於海洋貝類,因其形狀酷似狗的爪子而得名,又名海雞腳,有「來自地獄的海鮮」之稱。
  • 鵝頸藤壺
    三個多月前,在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分配下,李連主動申請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得到了上級的認可。習慣了城市生活,卻不考慮工作環境的便捷,李連很清楚自己並沒有頭腦發熱。作為政治學學科的畢業生,他很想到最尋常的地方去進行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名言堅定了他的選擇。為人民服務,成就一番事業,這是李連從小就有的理想和抱負。
  • 為什麼鯨鯊沒有藤壺寄生,藍鯨身上卻密密麻麻都是藤壺、鯨蝨?
    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它們有著不輸於鯨魚的體型,但是相比於鯨魚,它們身上乾乾淨淨,沒有藤壺以及鯨蝨的寄生,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鯨魚為什麼會有鯨蝨和藤壺寄生 在一些鯨魚身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皮膚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就是令人討厭的藤壺。
  • 為什麼不建議私自祛除海龜身上的藤壺?
    藤壺:是一種生活在淺海區域的有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幼年期可以隨意遊動,但成年之後會附著在堅硬物體的表面。例如:鯨魚、海龜、巖石、船底、船槳等。當藤壺附著在海龜或鯨魚背上時,它們會用巖石將身上的藤壺蹭掉,使藤壺數量始終處於一個較小的範圍內。
  • 海洋中最為弱小的藤壺,為何成了海洋霸主鯨魚的噩夢?
    藤壺為了生存,不得不在海洋中找到它的第二個家,那就是寄生體。它們的一生可分為幼蟲、腺介幼蟲和成蟲這三個階段。腺介幼蟲是最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它們會不停地尋找適合它們的附著物。它們為了獲得更多的營養,能夠過濾更多的海水,它們必須附著在水流比較快的地方才能保證食物的充足。因此貝殼,礁石,人類的船底,都是它們的不二選擇,而表皮面積很大的鯨魚,當然是它們的最愛了。
  • 鵝頸藤壺多少錢一斤 吃鵝頸藤壺油什麼好處你造嗎?
    鵝頸藤壺多少錢一斤 吃鵝頸藤壺油什麼好處你造嗎?時間:2018-12-04 15:07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鵝頸藤壺多少錢一斤 吃鵝頸藤壺油什麼好處你造嗎? 鵝頸藤壺多少錢一斤?
  • 《怪物獵人世界》特產藤壺鮑魚在什麼地方 特產藤壺鮑魚位置一覽
    導 讀 怪物獵人世界特產藤壺鮑魚在哪,可能有一些玩家還不知道獲取位置,為此,下面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特產藤壺鮑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