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時刻,應該遵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原則,力求達到看到即能做到的程度。聰明的人,善於借鑑和洞悉他人的錯誤細節,看過後,能在心態上做到仿佛自己親身經歷過的程度,這都是需要關注細節。不需要經受『吃一塹』的真實磨難,就能達到『長一智』的切身體悟。
財富相對於時間長河及一個人的心性修為,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論是交易還是人生,不論面對多大的困境,心態上都要承受得起,行動上更要拿得起,放得下。世間本沒有神,傳得人多了,也便成了神。其實古之賢哲,偉人,英雄皆是深知天命之人,也明白凡胎只不過是傳承思想和精神的軀殼罷了,而你要領悟這些深邃的思想,光懂大道理,你是不會真正明白的,大道理的背後其實是有許多的細節,需要你在生活中、思想中去積累,當你明白了這些細節,也就逐步明白了他們的思想深邃。
中線交易的技巧是交易者在牛市進行交易時所必須掌握的知識,也是穩重型交易者所必須了解的知識,但在很多證券類的書籍中卻鮮有披露。究其原因,是很多交易者認為同短線交易相比,中線交易只是持股時間不同和個人喜好不同而已。但事實上,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一、中線與短線區別
中線交易與短線交易的區別是比較明顯的,至少在下述九個方面有所區別:
1,介人的時機不一樣
前者只有在牛市形成的時候才能進行操作,而後者則只有在熊市和震蕩市裡才能操作。如果違反此規則,則交易者的盈利空間或會下降。
2,介人的形態不一樣
前者主要是搜索已形成有上升趨勢的個股介人,當然也有少數時候是誤打誤撞地從底部的極端強勢股就開始介入了;而後者則是極力尋找強勢股介人,特別是那些正處於突破階段的個股。
3,選股的原則不一樣
前者基本上是選績優股和高成長性股介入,看中的是股票的內在價值;而後者則著重於題材股、消息股、低價股、超跌反彈股等,看中的是股票的「勢」。
4,跟蹤的主力不一樣
前者主要跟蹤公募基金、私募基金、QFI1、保險資金、以及其他機構的行蹤,而後者則主要是跟蹤「漲停板敢死隊」的行蹤。
5,進出場憑據不一樣
前者通常是根據周K線圖和均線來確定進、出場時機,日K線圖的作用較弱;而後者則主要是看日K線圖甚至是分時圖,以求抓住個股瞬間強勢的機遇6,交易的方法不一樣
前者如果資金量大,可以採用左側交易的方式,即先主動買套後再等待股價回升,也可以採用右側交易,順勢而為;而後者則只能是採用右側交易,追漲殺跌。
7,持股的時間不一樣
前者持股時間大致到一個中級上升趨勢結束時,在牛市中可能是1~6個月;而後者的持股時間則往往只有1~10天,投機性比較強
8,交易的心態不一樣
前者根據大勢來進行交易,交易者的心態比較穩定,不追求買、賣股票的最佳位置;而後者則忙於追逐每日股市熱點和消息,疲於尋找每次交易的最佳買、賣點。
9,適合的對象不一樣
前者適合於比較穩重的交易者、上班族、以及大資金所有者,而後者則適合於比較激進的交易者、職業交易者、以及小資金所有者
二、中線選股的原則
1,股質優先原則
所謂股質是指股票的質量和質地,是針對股票基本面而言的 利用基本面狀況來選股歷來是股市最堂而煌之的說法,尤其被手握股票定價大權的基金公司所倚重,所以即使是從投機的角度來說,交易者也必須重視對個股基本面的選擇 但交易者也要明白,社會心理往往會體現出一種非理性的狀態,只要是「師出有名,為眾推崇"的。
無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都會被大眾追逐,從而形成短缺效應。實質上,基本面選股也只是一種「工欲善其事,必先樹其名」的遊戲策略,是基金和機構賺錢的一種道具而已,若市場無人信奉和追隨,則基金和機構必然自食其果。
從理論上來說,大眾買賣股票是為了投資(事實上,99%的交易者都是在不斷地換股和間歇性交易。),因而看重的是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未來潛力,所以績優股、高成長性股、重組股是股市三大重要的炒作對象。但是說到底,這都是圍繞公司業績進行的炒作,只有業績才是根本性的東西。所以,基本面優先的原則就是要在篩選板塊和個股的過程中,對板塊行業的發展前景、產業政策等進行評估,同時對板塊的整體經營業績和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再從中挑出性價比較高的個股來進行交易,或依據個股主力狀況來進行買賣。
既然是篩選,那麼就會有篩選的過程、一般而言,交易者對於以下五類股票最好不要介人:
1)ST、*ST等連續兩年虧損及有退市風險的股票
2)有潛在重大虧損的公司股票(當其出現大幅虧損或追溯計提時就會有退市風險)。
3)巨額資金被大股東佔用或為其他公司提供1i額擔保的公司股票(這些都是巨大的隱患)。
4)老莊股(該主力正急於出貨,而一旦資金鍊斷裂,股價就會雪崩:)
5)累計漲幅巨大且經過多次大比例送、轉股的股票(主力即使採用跌停法出貨也獲利豐厚)。
總體來說,交易者應關注資產重組類、高業績類、高成長性的股票,對於新行業公司、新上市公司、具有壟斷性優勢的公司股票也需要重點關注。
2,價格優先原則
在同一板塊中,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價格,價格優先的原則也就隨之產生。中國股市歷來喜歡把股票按照價格高低分成高價股、中價股、低價股三類,當然,當市場行情持續向上或向下時,新的價格層也會隨之出現。
一般而言,當熊市來臨時,所有的股票都會大幅下挫;業績差的股票跌得最厲害,其次就是中價股,最後高價績優股也會被「拉下馬」;而一旦牛市來臨,大量的資金將首先湧向高價績優股,使績優股充當開路先鋒;當高價股攀升後,獲利回吐的資金以及新的增量資金就會開始湧向中價股,使中價股節節攀升;而一旦獲利盤再次了結後,就會意猶未盡地奔赴低價股,將低價股「一鍋端」;最後,甚至是低價股中的ST、*ST虧損股也會被炒得「雞犬升天」。如此,即完成了一個牛市的循環過程。可見,牛市就是高價股不斷向上拓展空間從而帶動整個股價中樞上移的過程,而熊市則是低價股不斷向下拓展空間從而帶動整個股價中樞下移的過程。
在運用價格優先的原則時,交易者要注意以下事項:
1)在牛市中,高價股很可能率先啟動,引導中價股和低價股依次上漲;在熊市中,低價股往往領先下跌,引導中價股和高價股依次下跌。
2)當某一板塊上漲或下跌後,根據板塊間的比價效應,低價板塊和高價板塊將會受到影響;當板塊內的領頭品種出現明顯的漲跌幅度後,根據個股間的比價效應,同板塊內的個股將會受到影響
3)在基本面、題材、股本相近的情況下,價格越低的股票越容易出現大幅度的上漲行情;在技術形態接近、股性相當的情況下,價格越低的股票也容易出現大幅度的上漲行情。
4)高價股有高價的理由,低價股有低價的原因,高的可能因估值過高而容易累積風險,低的可能因風險釋放徹底而容易觸底反彈。但結合穩定獲利的原則,中線交易宜選擇中間價位的股票。
4,題材優先原則
由於上市公司業績不會無限制地增長,而且多數會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同時業績好的股票畢竟有限,於是題材就成為了市場哄搶和追捧的對象。凡是能被市場利用並促進股價上漲的因素,都可以稱之為題材,包括歷史事件、政策變化、利率變化、物價變化、技術創新、新生事物、突發事件等等。題材是股市與生俱來、不可或缺的永恆主題,即使是好業績也可以歸入「績優」的題材之中,所以題材也是選股的重要依據之一。但從根本上來說,炒題材是市場熱衷於投機的表現,也是上市公司缺乏投資價值的體現。
題材優先的原則就是指交易者在篩選具備大幅上漲潛力的板塊及個股時,要確認目前市場的熱點題材是什麼,追逐市場熱點題材,緊跟大資金的流向,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來說,交易者要注意以下事項:
1)跟蹤市場熱點題材時,要對實質性受惠題材股和相關題材股的漲幅表現作具體分析。
2)緊跟當前的題材龍頭股,如無法及時抓住,可根據行情趨勢和比價原則快速介入後繼者
3)分析主力的身份,基金和遊資的操作手法及操作時間大不相同。
4)關注大背景、大題材、資金介入程度深的個股,它們往往容易產生大行情。
5·技術優先原則
技術優先的原則是指在基本面、股價、股本、題材四大要素被確定的前提下,交易者要開始考慮技術面因素對個股的影響。在對個股進行技術分析時,交易者要注意以下問題:
1)在低價超跌股的反彈中,當前累計跌幅越大的品種,其反彈的力度往往會越大,因而有一定的中線交易價值。
2)在低價超跌股中,放量過的V形底和W形底具有研究的價值,如果有主力進場,那麼後續行情可以期待。
3)K線形態處於前面短線交易中的7種形態時,如果量價關係也比較理想,那麼也有一定的中線交易機會。
4)同一類題材股的相似啟動形態常常發生,即個股之間常常存在著克隆走勢和擴散效應,因而板塊領頭品種具有較好的比較價值。
5)只挑選比大盤強勢的股票,拋棄比大盤弱勢的股票。因為從技術面來說,只有上漲或強於大盤的股票才是好股票。
6,股性優先原則
股性優先的原則是指優先選擇歷史走勢比較活躍的股票。活躍股不僅體現著主力運作的鮮明風格,同時其歷史強勢表現也常常令市場對該股現階段走勢充滿期待。一般而言,考慮股性優先原則時,交易者要注意以下四點:
1)股性比較活躍的個股一旦上漲,容易引發市場的期待和熱情,致使股價強勢上升。
2)在基本面、股價、股本、題材、技術面等情況接近時,股性活躍的股票往往表現更優。
3)歷史上曾經大幅上漲或一度成為板塊領頭羊的品種,在調整充分後容易出現漲停現象
4)就目前來看,一些流通盤達到幾十億股的股票也非常活躍,成為機構的短線追逐對象。
但交易者需要注意,一些股性原本不活躍的冷門股,當其在概念中獲得重生時,其上漲的爆發力往往會相當驚人,冷門股由於長期不被市場關注,下跌幅度較大,調整比較充分,購買風險較小,又常常遠離高位密集成交區,所以股價一旦反彈就會出現井噴行情。
三、中線選股的技術
通過中線選股技術選出來的股票通常不是爆發性品種,而往往是慢牛股,這樣的股票其實往往也是報酬/風險比最大的品種,值得穩重型交易者介人。慢牛股中通常都隱藏有中、長線主力,只有尋找到這些主力的運作痕跡,交易者才能找到中線介入的品種,而個股的中線行情也才值得期待,但是除了暴漲暴跌的品種外,交易者常常不知道如何尋找市場主力 其實,比大盤強勢的股票往往就是有主力關照的股票,否則個股就會隨大盤同步浮沉或比大盤更弱勢
那麼如何才能高效地找出這些強勢股呢?
大盤疊加/雙股顯示
個股走勢同大盤走勢相比,通常只會出現三種現象:一種是比大盤更強勢,一種是隨同大盤起伏,還有一種是比大盤更弱勢。凡是走勢比大盤更強或更弱的股票,往往都有主力控制的痕跡,尤其是強勢股值得交易者追蹤。將值得追蹤的強勢股與大盤同期走勢進行對比,交易者就可以發現個股在一些關鍵日的正常或反常狀態,由此可以判斷出主力近期的意圖。
在很多分析軟體中,都有「疊加品種」或「雙股顯示」的功能,前者是在K線圖主分析區內將指定品種的K線圖(如滬指或深指等)同個股K線圖一同顯示,但兩者往往容易疊加且看不清楚;而後者則是將主分析圖一分為二,上面顯示個股K線圖及其相應指標,下面顯示被指定品種的K線圖及其相應指標。但由於個股與被指定對照品種的上市時間不一樣,而屏幕上顯示區域的長度又是既定的,所以往往會導致兩者畫面被壓縮的比例不一樣,因而使交易者不易準確地進行對照分析,需要交易者不斷地縮小、放大畫面後才能將兩者對應整齊。
這兩種對比顯示的方法經常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將所購股票與同板塊領頭股票進行對比監控時,「雙股顯示」的價值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均線多頭排列
資深的交易者都知道,中線牛股的均線往往呈現出多頭排列的情形,表現出如下的狀況:
1)K線加速向上運行,且位於所有均線之上,而周期越短的均線越靠近K線;
2)短期均線在中期均線之上,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之上,且保持一定的間距同步上揚
3)當股價回落時,能獲得5日或10日或20日或30日均線的支撐;
4)在股價上升趨勢中,往往呈現出「量增價漲、量縮價跌」的態勢既然中線牛股的均線往往呈現出多頭排列的狀況,那麼交易者就可以通過行情分析軟體中的「均線多頭排列」條件來搜索股票了。
比如,「股價帶量突破5日移動平均線,日換手率達到2%以上,5日、10日、20日均線組合剛剛形成多頭排列」就是一種較好的目標股形態。當這些股票被搜索出來後,交易者就要利用前面的六條選股原則再進行篩選的工作了,尤其是目前漲幅巨大的股票要注意防範風險。此外,對中線目標股進行分析時,周K線的形態也很重要,一般來說,周K線的趨勢要比日K線的趨勢更具穩重性和真實性。
四、中線股賣出時機
對於大盤而言,中期頂部具有一些既定的特徵;那麼,對於中線個股而言,其賣出時機又有何特徵呢?一般而言,長線交易者看重股票的月K線圖,而策略型的中線交易者則看重股票的周K線圖。周K線圖比日K線圖要穩健一些,能夠過濾掉一周以來的股價波動「噪音」,既可以使交易者避免過早出局,又可以使其在大環境變化時及時離場。因此,中線交易者根據周K線圖來進行交易是一種比較穩妥的方法,而中線股票的賣出時機也主要體現在周K線圖上。
通常而言,中級趨勢不是兩三天就可以結束的,它常常會在周K線圖中構築一個可見的頭部,使交易者有順利出局的機會。但交易者在周K線的頭部賣出股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只有當個股連續上漲且有較大漲幅之後,才有可能在其周K線上形成頭部;否則,股價的回落過程往往只是個股上升趨勢中的調整階段。
2)在表現為頭部的周K線裡,常常會出現上影線,這表示股價衝高后曾遭遇過巨大的拋售壓力,或主力在高位進行了減倉的動作
3)一般在股價頭部形成的前期會出現較大的成交量,這說明多、空雙方的意見分歧開始加大;否則,就說明市場做空意願不強烈,而主力也沒有出現大幅減倉的動作。
4)如果股票的月K線、周K線、日K線上都表現出了頭部的特徵,則往往說明股價頭部已經形成;而股價頭部的構築期越長,那麼將來股價下跌的空間往往就會越大。
交易管理經驗
「我能給你世上最好的規則,以及研判股票位置的最佳方法,但你還會因為人的因素,也就是你最大的弱點而輸掉帳戶上的錢。你沒能遵守規則,你憑希望和恐懼而不是依事行事。你猶豫遲疑,你失去耐心,你倉促行動,你延誤時機:你因此用人性的弱點欺騙自己,然後將損失歸咎於市場。永遠記住,是你自己的過錯而不是市場的行為,或市場操縱者的行為導致了你的損失。因此,你要努力遵守規則,或避免註定使你失敗的投機。」這是一代股票交易大師江恩幾十年前留下的警世恆言,它深刻揭示了交易心理和交易規則對交易成敗的影響。
在交易管理中,交易素質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交易思想、交易理念、交易心理等,這些「活」的東西最難以駕馭,但它卻嚴重妨礙了交易者的識別能力和交易水平,使交易者主觀地看待市場並隨意交易,埋下虧損的禍根;交易規則則包括交易策略、交易方法和交易紀律,它是一種經驗的升華,是理性交易的操作體系,沒有這樣一套正確的操作體系,朝三暮四或投機取巧的獲利方式,只會使交易者陷入更被動的境地;資金管理則包括資金頭寸管理和資金風險管理,不同的資金投入方式和進、出場技巧,將導致即使是同樣看對的交易者也會產生巨大的收益差距。
在現實的交易過程中,大多數交易者將交易視為單一的進場行為,認為只要進場正確就一定能夠贏利,並在整個交易過程中過於依賴「進場」這個環節,而忽略了交易過程中的其他相關環節。他們沒有自己的交易體系,也無法完整地對待自己的交易過程,甚至不知道交易究竟有幾個環節需要把握。看看下表,交易者就知道輸家是如何產生的了。
總體來說,交易者想要在市場中持續獲利,就必須建立三位一體的交易體系:
技術分析體系——這是交易對象和交易時機的預測系統,著重於研究買賣什麼和何時買賣的問題。它包括對大盤的分析、對個股股質的分析、對個股技術面的分析、對個股主力的分析等。在這裡,最重要的是客觀、全面的了解市場。
交易行為體系——這是對交易者整個交易行為進行管理的系統,著重於研究如何能夠更好地實施買賣的問題。包括交易者的心理控制、交易策略的實施、交易規則的執行等等。在這裡,最重要的是堅持整體性和一貫性的原則。
資金管理體系——這是對資金安全性和增值過程進行管理的系統,著重於研究買賣多少的問題。這涉及到資金每次出入的比例大小,以及對風險的控制和對盈利的保護等問題。在這裡,最重要的是堅持合理和謹慎的原則。
交易者都必須具備一個能力,但這個能力是大部分普通的世人不具備的,叫自省能力,就是自我反省。凡是成功的人他一定有這樣的一個特徵,他會自我反省,每次在自我反省以後會吸取教訓。如果他吸取了教訓,市場就會給他獎勵,會賺錢。他賺到錢以後,他就會不斷強化他的自省能力。
所以每個人一定要學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跟坐在對面的那個人對話,那個人是誰呢?是真實的自我,是你的內心。你要自言自語,不要認為人家會說你是瘋子。你要發自內心的問問題,然後讓那個真實的自我來誠實地回答,這就是自己。這個世界上太多的人是沒有這種能力的。他沒有自省的能力,虧了錢只會怪市場,怪莊家,怪某個突然的政策,怪外盤,怪某個人瞎給我意見,本來我都賺錢的,結果他們讓我虧了。
但是真正優秀的交易員誰都不會怪,他只會反省自己,是不是我做錯了?我做錯了什麼?這個能力是必須要具備的。如果你不具備,你就不可能成功。
交易的過程,除了是修煉的過程,它也是一個借術悟道的過程。我剛剛說的系統,什麼叫系統?其實它就是術,這個東西非常重要。沒有這個東西你在市場裡面賺不到錢,你不可能成功。但是有些人可能就止於術,因為他沒有開悟,他有很高的術,很好的系統,他能賺到錢,但是他就止於術。我覺得止於術也沒什麼不好。
有的人覺得我不需要悟道,我現在也很開心,很快樂,當然悟道就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了。所有用系統做交易的人,他都屬於有為之法,有為之法就是系統這些東西。我們普通的人是靠法律來約束我們的行為,交易中也是一樣的,用系統來約束我們的行為,這叫有為之法。
無為之法是什麼呢?如果我們假設這個世界上沒有法律了,我估計好多人要去打砸搶。但是那些得道的高人、高僧,那些學佛的人,有沒有法律對他而言是沒有用的,他無所謂。沒有法律他也是做個好人,他也絕對不會去打砸搶,這就是普通人和得道之人的區別。
交易也是一樣,交易高手都是用系統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但是更高境界的人他不需要了。孔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心所欲誰都願意做,按照自己的內心,說白了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後面還有三個字,不逾矩!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不能殺人放火啊對不對?所以要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關鍵是不逾矩就難了。所以孔子這句話前面還有兩個字叫「七十」,只有七十歲的時候你才能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因為70歲的時候,你已經把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嘗遍了,你看透了、看淡了。那麼這種東西在交易裡面就是悟道的過程,借術悟道。你在交易裡面已經把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吃盡了,這時你已經把很多東西看淡、看明白了。
我們說悟道其實就是開悟了,悟什麼呢?悟你想要悟的東西,悟你能悟到的東西,每個人能悟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因為這個術不一樣,所以這個過程是一個借術悟道的過程。你如果悟到了道,還要以道來御術,你再好的理論不能賺錢有什麼用呢。所以你最後還是要經過實踐來檢驗,一旦實踐檢驗了這是一個證道的過程就是檢驗,一旦檢驗了,你會深信不疑,你會相信它,於是它會變成你真正的東西,會融入到你的血液裡面,它就會成為一種本能。這種本能就是我們說的成長。
一個人無論在這個市場裡面曾經多麼的成功,也不管你在這個市場裡面有十年二十年的經歷,我們面對的交易市場,永遠都是每天要面臨新的挑戰,所以索羅斯有句話,面對市場每天都如履薄冰,這說明我們要畏懼市場。
從交易系統的正確率來看,系統大部分時間都處於走向低谷的趨勢,但贏利與系統正確率沒有太大的關係,尤其是在遇到系統低潮期的時候,很多人不是選擇了放棄,就是早已經由於滿倉或重倉而被資金打穿了。而交易思想正確與否也不是太過重要,即使你明白正確的交易思想,但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並一生堅持去執行的人,卻寥寥無幾,所以做到比明白重要百倍。
沒有表現最好的系統,只有適合你自己的系統,你是否真正了解你自己的性格,你的性格是否適合做期貨,當然,是否適合,開始誰都不清楚,只有在不斷和期貨的爭鬥中,不斷去發現自己的性格,去觀察自己是否和交易能夠融合,如果無法融合,則即使擁有贏利的交易系統,也將因為你自身性格原因而造成難以想像的虧損。當一個人尋覓表現最好的系統時,說明心中已經充滿了無限的貪婪,但貪婪往往最終因為難以實現當初的想法而變得恐懼,進而迷惘疑惑。
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後悔的,如果不是心甘情願,那麼這一生就糊糊塗塗得過去嗎?或者是到了最後都不知道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假如無法真正了解自己,那麼即使再努力,決心再大,毅力再強,或許也將是徒勞的。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一個人的毅力足夠堅定,那麼即使是千斤鐵棒,終究也能被磨成細針。一旦真正選擇了,不論最終成敗,都不要再有任何後悔。哪怕是個錯誤,也要錯的明明白白。
如果說生命的延續在於後代,那麼靈魂的延續就在於思想。沒有思想的生命,就如沒有綠葉襯託的樹枝一樣,單調乏味,了無生趣。對於真正的交易者來說,期貨也不過是工具而已。期貨市場無新手老手之分,只有贏家和輸家,往往很多時候所謂的老手比新手輸得更為悽慘。而系統的測試不是很關鍵,相反即使測試無數次,模擬贏利千百倍,或許也是無實際意義的,因為模擬和實戰存在著天壤之別。也許模擬時,你可以做到心靜如水;但實戰時,任何微小的波動都足以讓你貪婪成性,恐懼萬分。
很多時候,能夠傳世的思想及精神未必在當代獲得認同和理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將會銘刻下這一切,而後人也將會把我此刻寫下的很多語錄奉為期貨交易及人生思想的經典範本。人之思想取之自然,當以還之自然,即使交易百年,我也和所有人一樣,只是一介凡夫俗子。
一個人想輕鬆簡單的過一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簡單的背後,要做到,真得不是那麼簡單。只有心中真正放下,才能有所獲得,因為放下本身就是一種獲得。人生是相當短暫的,只有學之一生,悟之一生,或許才能無悔一生。只要是人,都存在弱點,只是或多或少而已,即使是聖賢,也有七情六慾,更何況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不到一定層階,做到心無旁騖的修身養性談何容易,因為世俗的糾葛或許會時常對你產生紛擾,修一時易,修一生難。生命就如落葉終有歸根時,就如春水終將順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