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華南
10月2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根據《意見》,中醫治未病,中西醫結合,治未病,中醫在基層、慢病治療、康復訓練等領域的作用等,都是重要內容。中醫藥可見的未來愈加光明可期。
幾乎與此同時,一本名為《脈動的中醫》、闡述健康新理念的書籍幾乎賣到脫銷。作者許天興,自幼喜好中醫針灸,從醫近三十載,在繼承中醫理論基礎上,結合數字時代的科技手段,促進中西融合併用,搭起中醫學與現代科技的橋梁,逐步完善中醫某些理念,使一些常見疾病的治癒率大幅度提高、治癒周期縮短,對一些疑難雜症的療效也頗為顯著。在許天興看來,中醫是有生命的,會像脈搏那樣周期運動或變化,而他的使命,是努力讓鮮活的中醫回歸自然、擁抱現代、溫煦人間……
「升維」詮釋中醫理論
中醫中藥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瑰寶和精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因為各方面原因,中醫理論發展創新緩慢。許天興也時常思考「李約瑟之問」,「為什麼近代科學蓬勃發展沒有出現在中國?」他說,「是時候探索提出新的理念以適應中醫健康發展,更好服務患者了」。
「陰陽五行」、「五臟六腑」,都是婦孺皆知的中醫理論,許天興卻在《脈動的中醫》一書中作出顛覆性改寫。
許天興認為,「中醫理論中的陰陽五行(木、火、土、金、水),應演變為陰陽六行(木、火、土、金、水、氣)」。頂著顛覆傳統理論的驚詫目光,許天興闡釋到,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是單方向的,是在一個平面上的。而六行由於增加了「氣」,除了原有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外,「氣」和原有五行之間的關係則是雙方向的相生相剋關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氣』跳出了原有五行的二維平面關係,使六行之間構成了三維立體關係。因此,五行之間反映的是二維空間的相互關係,而六行之間卻能反映出三維空間的相互關係。」
除此之外,「五臟六腑」也被許天興改寫為「六髒六腑」,多出來的是「胰」髒。解剖學中胰腺是重要的消化器官,是人體的第二大腺體,在消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它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被忽略了,又因心包的作用被誤解為「髒」的作用。「心包是心臟的外包膜,對心臟起保護作用,而『髒』的特點則是化生和貯藏精氣,這些作用心包均不具備。此外腎臟,肺臟等都有包膜,『五臟』也並未將其列出來。把心包作為『髒』不但易引起誤解,而且也未體現心包的真正作用。」因此,許天興將「胰」納入一「髒」,從而創造性地提出「六髒六腑」的論斷。
藥王孫思邈有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許天興就從二十四節氣在太極圖上對應的位置入手,分析人體經絡,最終提出「S節氣太極陰陽魚模型圖」,從二十四節氣角度闡述了太極圖的形成原理,簡化和規範了太極圖的畫法;用太極圖與中醫結合經絡、腑臟、時辰結合,更直接地揭示了它們之間的關係,推動古老而神奇的中醫儘快地邁上科學化、規範化、通俗化的坦途。
相對於「五行」,許天興認為「六行」理論更能解釋清楚病理病機,「臨床治療效果大大提高,也驗證了這一理論」。解密太極圖的文化象徵及深刻含義,對中醫陰陽消長理論的解釋更加合理並具有實用的指導意義,更能讓陰陽理論三維空間中以圖騰的簡易形式彰顯在人們面前。
帶著中醫進入數字時代
從醫是許天興自幼的夢想。兒時在電影《春苗》和《紅雨》裡看到的赤腳醫生形象和針灸的神奇效果,紮根在他心中。但那時,他更好奇兩件事:一是地圖是怎麼畫出來的,另一件是天氣怎麼預報。不過沒人能回答他。
仿若天助,1992年從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畢業後,許天興被分配到測繪部隊衛生隊。經常保障野外作業測量任務,善於觀察和學習的他,逐漸地了解了一些測繪常識,終於明白了地圖是怎樣畫出來的,這個讓他疑惑了二十幾年的問題有了答案。不僅如此,由於軍事訓練傷和野外作業傷十分普遍,基層部隊醫療條件又有限,官兵就醫經常遇到困難。具有中醫針灸醫術特長的許天興就試著用針灸給官兵施治療傷,沒想到效果出人意料地好。這極大激發了他紮根基層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的決心和興趣。從那時起,他開始自購併大量閱讀中醫典籍,不斷學習探索。
2001年,許天興受命擔任衛生隊隊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隊長。在他的帶領下,衛生隊連續8年被瀋陽軍區聯勤二分部評為先進單位,他個人先後榮立三等功,二等功,榮獲學雷鋒銀質獎章。
2009年,許天興調入原總參某機關門診部工作。巧合的是,保障的對象大多是從事氣象專業的,短短幾個月的工作和學習,他又終於弄明白天氣預報的基本原理,找到了存疑他心中近30年的另一個問題的答案。此時,許天興找到的已經不只是少年時存在於心的兩個問題的答案,而是透過數位化測繪、氣象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得到了研究針灸的啟發意義。「中醫針灸也是科學,應該同樣可以通過數位化處理來獲得科學精確的理解與定位。一是人體穴位具有陰、陽二重性;二是每個穴位屬於一個髒或腑,對其進行某種刺激(如針灸)時,抗幹擾能力強,調節精度高;三是對刺激信號能長期記憶和存貯;四是有些穴位通用性很強,針灸一個穴位能治療很多臟腑的疾病。」至此,他把數位化定位引入針灸治療。
此後,許天興又根據天體運行規律與人體經絡的相同性,對人體經絡通過數位化進行了定位。他介紹到,宇宙中天體的運行軌跡大多是橢圓,橢圓有兩個焦點。生物體是自然界的產物,無論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它們的種子和生殖細胞初期都是不太規則的圓形或者卵圓形,與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相似。「人體任、督二脈的經絡軌跡就是橢圓。它們有兩個焦點,一個是腦,一個是生殖區。每個經絡的運行是如環無端的。其它十二經的表裡經的運行軌跡也是橢圓,它們的焦點分別是所屬髒和腑。衝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的運行軌跡是拋物線。因此,人體經絡也可數位化」。
以此為遵循,許天興認為人體生病的過程,實質是經絡運行軌跡發生偏移或偏差的結果,穴位是某一經絡與所屬臟腑進行信息交換的場所,針灸治病就是針灸穴位接收、傳導及產生信息,在信息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產生肽和生物電,並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使不平衡的病態肌體重新回到陰陽動態平衡。而他的針灸原理,就是從橢圓一個焦點、表經上的穴位,經該橢圓反射後經過另一個焦點,治療裡經上的疾病。反之亦然。
正因如此,許天興不認為中醫只能慢治病。他為患者針灸,進針很快,停針時間也往往只有幾分鐘,卻效果顯著。他的患者中,曾有被病痛折磨已久的老人,針灸後立竿見影,老人握著許天興的手,先笑而後激動落淚;也曾有一位因車禍導致高位截癱11年的青年,在他十餘次的針灸治療下,已經能夠雙手撐著輔助器械緩慢行走……每一次患者感激的背後,其實是許天興歷時多年埋首內心追求的艱辛付出。工作之餘,他總是看書、思考,沒有休閒娛樂,連除夕也不例外。
「天地悠悠,岐黃之術,千年的古蓮開鮮花。《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八鋼辯論,太極圖。完美圖騰,中華醫藥將騰飛世界。……天地悠悠,岐黃之術,千年的醫道遍四方。導引之法,內病外治,天人合一。針砭術,神奇效果,楊繼洲精述《針灸大成》。看今朝,遇盛世,岐黃之術,必將引領世界醫藥。」近30年行中醫之道,許天興將自己對祖國醫學的理解、探索與感悟總結提煉,寫就一篇《中醫頌歌》。言為心聲,這是他對中醫學執著之愛,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立足當下、走向未來的自信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