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白鯊。
大白鯊(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又稱噬人鯊,是最大的食肉魚類,身長可達6.5米,體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鋸齒緣,呈三角形,牙長10釐米,大型進攻性鯊魚。但正因為其特別巨大型,可以認為已經是食物鏈最終極獵食者,即最高級消費者。
大白鯊分布於各大洋熱帶及溫帶區,一般生活在開放洋區,但常會進入內陸水域。它們最喜捕食海豹、海獅,偶爾也會吃海豚、鯨魚屍體。
大白鯊最早出現於中新世,是唯一現存的噬人鯊屬的成員。因此其生存非常困難,可以說每一隻大白鯊的存在都是生命進化的奇蹟,恰如白堊紀的恐龍一樣。由於大白鯊的數量正不斷減少,瀕臨滅絕,故大白鯊現已被列為世界保護品種,禁止獵殺。因其體積大且具攻擊性而被認為是海洋殺手,並且被拍攝成同名電影和製作成同名遊戲。
無亞種分化。
9.北極熊。
北極熊(拉丁學名:Ursus maritimus)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皮膚為黑色,由於毛髮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8.藍環章魚。
藍環 章魚 (學名: Hapalochlaen maculosa )是一種很小的章魚品種,臂跨不超過15釐米。可以飼餵小魚、蟹、蝦及甲殼類動物,會用很強的毒素(河豚毒素)麻痺獵物。在海洋中,藍環章魚屬於劇毒生物之一,被這種小章魚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但這種章魚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它們受到很大的威脅。
7.毒鏢蛙。
野生箭毒蛙或多或少地存在毒性,其毒性程度因不同的種群存在差異。很多箭毒蛙已經處在滅絕邊緣。由於美洲本土印第安人將箭毒蛙的有毒分泌物塗抹在吹鏢上製成毒鏢,這種青蛙通常被稱之為"鏢蛙"。
這種蛙體形不大,但顏色很漂亮。但不要被其漂亮的外表所迷惑,更不要與其"親密接觸"。毒鏢蛙生活在哥倫比亞地區,背上能分泌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能阻止肌肉運動,引起肌肉和呼吸麻痺,最終導致死亡。一隻小小的毒鏢蛙,它分泌出的毒液足以奪去10個人的生命,只需136微克就能殺死一個體重68公斤的人。
6.澳洲鹹水鱷。
澳洲鹹水鱷(學名: Crocodylus porosus ),又名 河口鱷 ,灣鱷,是地球上已知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成年澳洲鹹水鱷體長可達4-7米,最長可達8米,體重400-1600多千克。它們性情兇猛,強健有力,是遊泳好手,其分布範圍甚廣,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亞,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馬來群島,及澳大利亞,在澳洲北部最為集中。澳洲鹹水鱷食性很廣,會捕食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大型哺乳動物,有時會主動攻擊並捕食人類。
5.亞洲眼鏡蛇。
人們通常認為 澳洲 毒蛇世界第一,這個說法不錯,但前提是如果世界上沒有亞洲眼鏡蛇的話。澳洲毒蛇每年只咬死1~2人,但亞洲眼鏡蛇每年卻會讓成千上萬的人喪失生命。一旦被亞洲眼鏡蛇咬傷,其毒液會給肌肉組織造成永久性損害,有時不得不截肢。它是世界上咬死人最多的蛇。
4.澳洲箱形水母。
箱水母(Cubozoa)是腔腸動物立方水母綱大約20種 水母 的通稱,之所以獲此怪名,是因為外形微圓,像一隻方形的箱子。箱水母海生,水螅體小,水母體大。成年的箱水母,有足球那麼大,蘑菇狀,近乎透明。它由體內噴出的水柱推動著身體旋轉前進。在它的身體兩側,各有兩隻原始的眼睛,可以感受光線的變化,身後拖著60多條帶狀觸鬚。這些觸鬚正是使人致命之處,能伸展到3米以外。在每根觸鬚上,都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囊狀物,每個囊狀物又都有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盛滿毒液的空心「毒針」(刺細胞,cnidoblast)。刺細胞內有一個叫刺絲囊(nematocyst)的專用器官。這些刺絲囊是由外殼和刺絲構成的。在休息狀態下,它們盤卷在一起。而當水母進行攻擊的時候,刺絲就伸展開來,刺絲囊刺入被攻擊對象的體內,並在裡面釋放毒汁。人會感到肌肉疼痛,2分鐘內,人的器官功能就會衰竭。
3.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是世上毒蛇中體型最長、速度最快、攻擊性最強的殺手。黑曼巴蛇能以高達19km/h的時速追逐獵物,只需兩滴毒液就可以致人死亡。不管在任何時候,黑曼巴蛇的毒牙裡都有20滴毒液。人類一旦被黑曼巴蛇咬到,能迅速致人於死地,可在30~60分鐘內死亡。
2.漏鬥形蜘蛛。
漏鬥形蜘蛛(Funnel-web Spider)屬於蛛形綱。最早在澳大利亞東部被發現,包括塔斯馬尼亞島洲、以及澳大利亞南部的海灣森林。它們的品種有三十六種之多,其中包括3種樹居品種的蜘蛛。
漏鬥形蜘蛛是澳大利亞一種毒性特強的大蜘蛛,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蜘蛛之一。
1.蚊子。
蚊科(Culicidae)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該科生物通常被稱為蚊或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 登革熱 、 瘧疾 、 黃熱病 、 絲蟲病 、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除 南極洲 外各大陸皆有蚊子的分布。
本文由@星願剪輯創作。禁止任何抄襲和轉載!歡迎各位在文章下方評論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