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重慶日報
1月12日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消息《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爐。
2025年
地區生產總值120億元以上
《方案》指出,川渝高竹新區的發展目標如下:
到2025年,城市形態初步形成,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機制更加完善,基礎設施內暢外聯,現代產業加速集聚,公共服務全面融合,空間利用效率逐步提升,示範引領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作用充分凸顯。常住人口15萬人以上,地區生產總值120億元以上。
到2030年,產城景融合格局全面形成,高端要素資源加速集聚,現代產業集聚發展,基本建成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試驗區和產城景融合發展示範區。常住人口20萬人以上,地區生產總值250億元以上。
到2035年,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充分體現,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高度和諧統一,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常住人口28萬人以上,地區生產總值400億元以上。
新區屬重慶半小時通勤圈
未來,有這些亮點任務
川渝高竹新區區位優勢明顯,規劃區域距離重慶江北國際機場38公裡、重慶兩江新區15公裡、重慶果園港55公裡、重慶火車北站58公裡、鄰水縣城40公裡,緊靠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重慶保稅港區、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等國家級功能平臺,屬重慶半小時通勤圈。
《方案》指出,川渝高竹新區將推動重慶南北大道北延段、川渝大道、包茂高速高灘互通等項目建設,建設內暢外聯骨幹道路。推進新區至廣安和渝北城際公交(班車)、至江北國際機場專線大巴開通,實現公交「一卡通」。研究論證新區融入重慶都市圈的軌道交通。
川渝高竹新區將突出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航空製造、輕量化材料等產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汽摩),提升外向型經濟水平。
將建設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技術中心、「雙創」示範基地等科研平臺,推行「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模式。深化國家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建設集報關、報檢、籤發提單等港口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無水港」。
同時,還將整合華鎣山寶鼎、放牛坪、保家溶洞群、茶園溫泉、倒碑溫泉等景區景點,建設宜居宜遊的華鎣山生態康養基地。建設御臨河、橋壩河水系景觀帶,打造生態溼地、花海、健身綠道、水上樂園、水上運動等項目產品,完善沿線服務配套,形成沿河旅遊線路。
建設桃李春風等現代農業基地,大力發展蔬菜、瓜果、肉禽等綠色生態農副產品,創建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建立健全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