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豔 實習記者 餘華尊 北京報導
全國婦聯數據表明,有30%的已婚女性曾遭受過家庭暴力。很多受害女性在受到暴力侵害後,往往囿於各種原因,被裹挾在了病態的沉默裡。
11月25日,是第21個「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在騰訊新聞話題#全民反家暴#下,家暴親歷者講述了內心的故事,曾經的施暴者與受害者進行了對話。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了這位受害者是如何落入旋渦,又走出困境。
講述人:劉靜(化名,以下均為當事人化名),不堪家暴跳樓致截癱當事人。
講述地點:河南 商丘柘城
他把我摔在地上,撕扯我的頭髮
2017年5月我和他結婚,第一次家暴是因為他賭博欠下五十多萬,我們經常會吵架。那天他喝了酒,我們又發生爭吵,情緒激動下他打了我。他拽著我頭髮把我摔在地上,撕扯我的頭髮,拳頭擊打我後腦勺。雖然沒留下明顯的傷痕,但我很震驚,當時小孩才幾個月,丈夫居然這樣對我。這比我身體上遭受的疼痛更讓我難受、傷心,我堅持要和這樣的人分開。
我家人都支持我離婚,把我的東西打包搬回娘家,分開了一兩個月,他反覆地道歉向我做出保證,加上小孩才4個月,我選擇了原諒,給他一次機會。
後來我發現,他每次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做出一些不計後果的事情。對我動手也是,賭博也是。第二次被家暴也是因為他賭博,整天夜不歸宿去打牌,我婆婆責怪了他,他認為是我告訴的,就打了我一巴掌,錘我的胳膊,淤青十幾天才消失。第二次被打後我內心堅定要離婚,他的保證沒有做到,我無法跟這樣的人繼續生活在一起了。我當時就向律師諮詢,該怎麼起訴離婚。
我全身骨折 他說「你這一跳得花20多萬」
第三次家暴,間隔第二次也就半個多月。8月7號,他媽媽去牌場罵他,他在電話裡說,要打死我等一些不堪入耳的話。我回了娘家,他去了鄭州玩,8月13號他突然回到了柘城,去了我開的服裝店裡。
剛開始他打我,我還沒那麼害怕,真正讓我心理防線崩塌的,是他捶我眼睛那一拳,左眼立刻看不到了,眼睛疼,腦袋也疼,鼻血流得我衣服上很多血。我當時以為我要失明了,整個腦子嗡嗡地響,害怕到開始顫抖,腦子也有些意識模糊了,後面的診斷說我左眼眶骨折、腦震蕩,腦部還有積液。
眼睛受傷後,他還要繼續把我拖到後面毆打我,手機也被他拿走,還把門鎖了。有鄰居聽到我的哭聲,來玻璃櫥窗往裡看,他不想讓別人看到,就把我拉到後面毆打。我在不知什麼時候能停止被傷害的情況下,心裡只想著我要出去,但只有窗戶一個出口,我用手扒著窗臺,面部朝裡,為了減輕我與地面的距離身體自然下垂,然後手鬆開,從樓上掉下來,並非直接跳樓。摔落後,很多人圍觀,他才從二樓下來開門出去。圍觀的人都很緊張地問我的情況,他對我說:「你還能不能?」他打我,只是為了用暴力手段讓我低頭,讓我屈服於他。
送到醫院後,很多人抬著我拍片。他在沒有人的時候跟我說:「你這一跳得花20多萬。」我當時全身骨折,疼得眼睛都睜不開,咬著牙忍受等著進手術室,但那句話讓我現在都記得非常清楚。我每次都在想,這個人為什麼這麼自私,為什麼這麼冷血?
事情已經過去一年多,我可以很冷靜地講出來,但我從始至終都堅定要求他該受到刑事處罰。這一年多我每天都在治療,都在經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可他直到11個月後才被收監。這期間他一直逍遙法外,多次違反監視居住的規定外出旅遊,從始至終對我也沒有一句道歉,並且把我的跳樓行為歸為自願,甚至是咎由自取。
第三次被打我才意識到是家暴
第一次被打的時候,我不懂反家暴法,還沒有意識到他這是家暴,只想著他打我,我就要跟這個人離婚。第二次被打的時候,想要諮詢律師關於起訴離婚的。過了半個多月到了第三次,我受傷後,因為警察要立案,我才了解到反家暴法和人身安全保護令,之前雖然沒有刻意地關注,但是我的本能是想要求助,包括第三次堅持要報警,讓他受到刑事懲罰。
我特別希望,我的事情曝光後,讓我身邊的朋友、女孩子們,還有關注到我這個案件的人,能對家暴有清晰的認知,他打你、推你或扇巴掌,這些都是家暴。家暴要麼零次,要麼無數次,原諒不會感化對方,只會縱容他下次給你更加嚴重的傷害。我是屬於受傷比較嚴重,還有一些女孩,包括像我第一次沒有留下明顯傷痕的,該怎麼向警方求助?怎麼樣證明他對我實施了傷害?可能很多警察會以夫妻糾紛吵架、互相毆打等家務事處理,包括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會有哪些難度?
女性會感性多一些,擔當母親和妻子的雙重角色,在受到家暴後往往會考慮其他人的目光,或者孩子的原因而選擇忍受。她們會想,我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但孩子那麼敏感,在暴力的家庭氛圍裡,一定不適合孩子的成長。我希望夫妻之間,有一方受到故意傷害,反家暴法能夠明確規定,這個罪責比普通陌生人的故意傷害更為嚴重。從我的角度來說,我的丈夫對我暴力傷害,實際上他比陌生人對我實施毆打,帶給我的傷害更大,這不只是身體上的損害,還有心理上的。我親近的人,我選擇共度餘生的人,他居然對我做出這種行為,這難道不應該比一個陌生人對我的傷害更為嚴重嗎?
話題圈子施暴者提問:如果您能回溯到以前,您對當時第一次受到伴侶的暴力侵犯時,會採取什麼樣的處理方式?
劉靜:堅持離婚,不管對方怎麼承諾,都不會相信做出原諒的選擇,真的愛我就不該打我,愛不該用暴力表達。
話題圈子施暴者提問:是否覺得現在與親密關係(伴侶,家人,亦或是孩子)的溝通模式與之前有所區別或者還是依舊,溝通模式到底在家暴中起到什麼作用?
劉靜:我和前夫的溝通障礙是我們對待很多事物的觀點不同。比如我覺得他不願工作這件事很不合理,即便工資很低,只要人是進步的就是有意義的,但他總有自己的理由。這就導致我們意見相左,在他無法解釋時,就會變得暴躁。我有看過一些被家暴的女性的自述,被打總是從發生意見不同的爭吵開始,施暴的人因為沒有正確溝通的思維,下意識就會用暴力讓對方閉嘴。暴力不該是解決問題的手段。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剛開始與前夫接觸的時候,發現過他有暴力傾向這種苗頭嗎?或者是事後回想起來,有沒有一些對方的表現您認為是可以讓其他女性在婚前與異性接觸過程中需要警惕的?
劉靜:他在我們戀愛和生孩子之前都沒有任何的暴力傾向,但事後回想起來,他有一些言論,比如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我說「如果我們分手了」怎麼樣的,他就說「如果分手了,你就不要在柘城找了」,就是說他不能容忍,很極端的一種狀態,但當時我沒有往心裡去。後來婚內過程中,他也有提到過,如果敢離婚的話我就殺你全家之類的這種話。但這些話我都沒有往心裡去,我都覺得這氣話。所以相比語言上,是他對我實施的暴力傷害讓我感觸最深,讓我受的傷害最嚴重的。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這些話沒有讓您認為這是一種家暴的苗頭或者是家暴現象的表現嗎?
劉靜:對,我沒有認為他會真的對我實施家暴。我看到有一些女性在剛開始被家暴的時候很激動、很震驚,會不敢相信,直到後來慢慢地,不管是被洗腦也好,屈服也好,就習慣了這種被家暴的家庭氛圍,我不是很理解。他(前夫)在第一次家暴我的時候我就很堅定地要離婚,是在他反覆的道歉、寫保證書這樣的情況下,加上小孩才4個月,我自己心軟才選擇原諒他。但當一年多以後第二次家暴發生時,我就直接堅定了(要離婚),我諮詢了律師。但僅僅半個多月,還沒來得及進一步實施(離婚)的時候,他就對我進行了第三次家暴。
我想讓更多的女性知道,在第一次被家暴的時候,不管他怎麼樣保證,反覆地道歉,都不要相信。他會在當時道歉、哭訴,有些家暴男還會在家暴實施後立刻下跪、哭、道歉,不要被這種偽裝給欺騙,他還會有下一次的。我對那些習慣於被家暴、甚至幾十年熬過來的女性非常同情。現在的社會對女性依然會有一些偏見,但我還是希望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身體有保護意識,不應該將它交到另一個人手裡去肆意地毆打或者侮辱,我不希望這種事情再發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很多女性無法走出這種婚姻旋渦的原因也是考慮到孩子,或者是「離婚」的標籤問題,如何在這些方面做出心理建設,能否給其他女性一些指導?
劉靜:在孩子方面,我在想什麼樣的方式才是對孩子教育比較好的呢?(對孩子而言,)自己的父母長期存在暴力行為,這樣的暴力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利,不管是心理健康也好(還是其他方面也好)。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會給他一個錯誤的三觀,比如他可能會認為施暴或者承受暴力,這是一個合理的行為,他以後長大了可能也會成為一個施暴者或者承受暴力的人。今天我在騰訊新聞話題區裡也問那個曾經的施暴者,暴力行為和原生家庭有無關係,他說有很大關係。所以我想,如果你是一個被家暴的女性,你應該做的就是自我脫離出來,你的孩子才能受到好的引導,而不是看著你們爭吵,看著自己的父親家暴自己的母親,這可能對他的心理影響很大。
對於離婚標籤這個問題,其實我當時在考慮離婚的時候也考慮過,後來當我真的經歷離婚並且跟他離婚成功的時候,我會發現「噯,我離過婚怎麼了?我照樣是一個人,我照樣可以生活、工作啊,我可以接觸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啊,不過就是離了一個婚。」那其實是給自己的一個枷鎖,根本就是個不需要在意的東西,當你以後真的選擇接受下一段婚姻的時候,在接觸下一個人的過程中,如果他介意你離過婚,那就不要再接觸下去了,不要給他傷害你的理由。如果你在和一個人還沒有過多接觸,還沒有形成感情的時候,他怎麼會傷害到你?一個路人如果對我說你這個女人離過婚怎麼樣的,這根本對我造不成傷害,因為和他們毫無關係。所以很多女人,她是在沒有離婚之前會有這樣的顧慮,當她真正離婚之後,她只會覺得「天吶離婚真好,我上一段婚姻那麼糟糕,我就應該早點離了。」但凡是覺得「離婚」這個事很重要、離婚很難堪的女人,都是還在被婚姻束縛的,她還沒有脫離出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脫離這段婚姻、走出這個困境後,面對新的感情時會有心理上的變化嗎?面對異性有沒有恐懼感?如何重建一個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新的感情和婚姻?
劉靜:在我的角度來講,我當下最重要的不是怎麼去面對下一段感情和婚姻,我想做的就是自己儘快從這段陰影和後果裡走出來。不管是心理上的還是身體上的,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自信、積極、堅強,然後往其他的方向去發展,而不是現在就開始考慮下一段感情和婚姻。人生這一趟旅程,我們有很多責任,也有很多方向可以去發展,並不是非要選擇馬上再進入婚姻,去考慮我要找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家庭能接受我之前的經歷或者怎樣。我覺得只要我們自己堅定,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的話,其實男女之間沒什麼不一樣,不是非要去固執地選擇婚姻,我們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
話題圈子施暴者提問:作為目前已擺脫家暴的經歷者,想對目前正處於婚姻中那些女性,有什麼樣的建議?
劉靜:有一些正在經受家暴但不敢提出離婚的女性,往往因為顧及其他人的眼光,或者孩子的原因,我特別希望,我的事情曝光後,讓所有關注到我這個案件的女性,能對家暴有清晰的認知。他打你、推你或扇巴掌,這些都是家暴。家暴要麼零次,要麼無數次,原諒不會感化對方,只會縱容他變本加厲,給你更加嚴重的傷害。真正對孩子好,應該是堅持離婚,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在暴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對心理健康造成不好的發展,對施暴和承受暴力是否合理也會有畸形的認知。
話題圈子施暴者提問:那些已經離開暴力的,曾經的受害者,自信是如何建立的?
劉靜:首先告訴自己,被打不是一件羞恥、不可告人的事,真正應該被唾棄和指責的,是對別人的身體肆意傷害的人。只要堅持對家暴說「不,我要離婚」,等到脫離的那一天,會發現世界還是美好善良的,錯的不是婚姻,而是和糟糕的人維持婚姻。《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在我情緒最抑鬱的時候反覆看過很多遍,在經過時間的推移被我忘卻的時候,還會打開閱讀,給我很多重拾積極自信力量的啟示。有個書評這樣寫道:「放下你對於未來的焦慮和過去的傷害,你只需要做的,放輕鬆,那就是過好每一個當下就夠了,因為只有此時此刻存在,你的今天就為此存在,而不是為了某個遙遠的目標。」這本書值得每個正在經歷自卑、抑鬱、低谷期的人閱讀,你會在書中找到答案。
【來源:海報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