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共話新格局|訪益海嘉裡金龍魚總裁穆彥魁:在「made for china...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上海11月25日電(林豔興 羅沛鵬 王若宇)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旗下的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進入中國。公司伴隨中國市場成長壯大,旗下金龍魚等已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2019年,公司小包裝食用油現代渠道市場份額38%,位列中國市場前茅,其旗下大米、麵粉品牌中國市場銷量亦排名靠前。

  今年10月,益海嘉裡金龍魚在深圳證交所創業板上市。在豐益國際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結束後,益海嘉裡金龍魚公司總裁穆彥魁在上海接受了新華訪談「外企共話新格局」系列談專訪。

疫情衝擊經濟 糧價總體平穩

  記者:疫情發生後,益海嘉裡金龍魚在全球產業鏈復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穆彥魁:益海嘉裡金龍魚的生產在疫情期間受到一些影響,但今年我們產品銷售結構在轉好。剛剛公布的三季度業績報告,公司銷售收入和利潤比去年同期有大幅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全集團確立了幾個原則:一是價格不能漲,二是供應要保障,三是防疫要做好。疫情期間我們的生產量沒有萎縮,有段時間市場漲價,我們還是按照原來的價格穩定供應。

  記者:目前全球化受到嚴峻挑戰。益海嘉裡金龍魚作為大型糧油集團,怎麼看當前和今後行業形勢?

  穆彥魁:中國糧食生產基本穩定,食品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國外有富餘,國內有需求,糧食流通比較順暢。雖然全球化進程出現某種程度的反向逆流,但對食品供應鏈影響不是很大。同時,我們國家確定了要保口糧,小麥、稻穀庫存都很充裕。所以,雖然有疫情影響,但我們的糧價始終比較平穩。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帶給我們更多機會

  記者:我們國家正在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對益海嘉裡金龍魚這樣的大型企業帶來了哪些新機會?

  穆彥魁:我覺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符合當前國內外形勢。現在,中國的消費能力上來了。把擴大國內需求作為拉動經濟的主要方面,非常及時。

  我們公司主要圍繞中國14億人的飲食做文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帶給我們更多機會。中國經濟發展穩定,老百姓生活穩步上升,過去是由吃飽到吃好,現在要吃得更加健康。針對不同人群的需要,我們正在研究開發功能性食品。比如,針對糖尿病患者,我們就研發低糖食品來滿足;比如針對產婦,我們研究怎樣有營養又不發胖。14億人,每個人一天花20元錢吃健康食品,一年下來就是十萬多億元的市場規模。

  記者: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方面呢?

  穆彥魁:中國市場這麼大,很多食品來源要國際化。去年我們銷售收入1000多億元人民幣,進口了100多億美元原料和成品。這就是雙循環。

  記者:新發展格局,在糧食行業或食品加工業,就是我們原來糧食安全的概念——立足國內確保主糧安全,把飯碗端牢在自己手上;同時,通過國際市場來調劑餘缺。你覺得是這樣嗎?

  穆彥魁: 是的。從內需上來講,老百姓日常消費,糧油食品是最大的體量。每個人每天多花十元錢,一年就3000多元錢,全國成千上萬億元的規模就出來了。如果吃的東西具有保健作用,可能多付30-50元錢都願意。所以,我覺得在內循環在增加消費需求方面,食品的空間很大。

從「made in China」到「made for China 」

  記者:過去我們都講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這次進博會上我們看到不少企業是made for China為中國製造。這幾年益海嘉裡金龍魚逐步圍繞中國市場,把國外資源進口到中國不斷增加。為什麼有這種轉變?

  穆彥魁:隨著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這個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農業是個日不落的行業,圍繞著人們飲食做文章,這個行業會永遠存在。中國市場不光需要他們的產品,我們的農業技術也會走出去,尤其是一些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我們幫助他們發展生產、提高收入,同時也保障了我們的糧食安全。我覺得這是個良性的。中國市場越來越大,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對世界也是一種貢獻。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也可與人互利共贏

  記者:在糧食安全這個方面還有一個說法,叫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上。怎麼把握雙循環和內循環兩者之間的關係?怎麼避免我們的糧食生產被他國「卡脖子」?

  穆彥魁:內循環保國內市場供應,外循環保證總體糧食安全,是相輔相成的。以內循環為主的前提下,還要用國際循環來保證糧食安全。

  把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上,是我們必須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產保障能力。我們說國家規定了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能突破,是要保證糧食生產。一旦國際上有異常情況,國內生產夠基本口糧。但食品是多元化的,我們自己消費的東西,我們基本能滿足,但另一些東西可以通過他國生產。

看好中國 深耕中國 引領世界

  記者:這幾年,中國國內也有不少巨頭從事農產品加工銷售,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無論是食用油方向,還是米麵方向,都有所涉及,甚至大舉進入。該領域的市場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穆彥魁:糧油行業對食品安全、技術創新要求很高,產業鏈非常長,需要更多的研發投入,更廣的銷售網絡,這對新進者是很大的挑戰。我們做一些新項目,無論是玉米深加工,還是大米加工,前十幾年都不賺錢,經過了多年虧損,才走到現在穩定的盈利狀態。一個企業如沒有長期投入和技術、經驗的積澱,是做不出來的。

  記者:益海嘉裡的大米做了幾年才開始盈利的?

  穆彥魁:我們是2006年開始在佳木斯做的第一家大米加工廠,到現在我們已經做了14年。我們應該是2018年開始才小有盈利,積澱了12年,也虧損了12年。

  記者:從1988年到現在,益海嘉裡從0到去年1700億元營收,目前位列創業板市值前列。益海嘉裡金龍魚的成功秘訣能夠分享一下嗎?

  穆彥魁:我覺得這裡有幾個大的因素。首先得益於國家的政策,其次得益於市場的機會,再次得益於我們持續看好中國市場,深耕中國市場。

  到今天為止,我們很多技術、管理的先進性完全不輸給國外同類企業。我們過去是把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引進來,現在可以把中國的模式、管理經驗輸送到國外去了。未來,益海嘉裡金龍魚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始終不渝「for China」。同時,在in China、for China的過程中,益海嘉裡金龍魚亦會for our world。

相關焦點

  • 益海嘉裡金龍魚總裁穆彥魁:看好中國市場 深耕中國市場
    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旗下的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進入中國。公司伴隨中國市場成長壯大,旗下金龍魚等已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2019年,公司小包裝食用油現代渠道市場份額38%,位列中國市場前茅,其旗下大米、麵粉品牌中國市場銷量亦排名靠前。
  • 益海嘉裡金龍魚:愛國僑企造就升級版中國品牌
    2020年5月10日,第四個中國品牌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特別策劃「我的復工大單」大型活動,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穆彥魁也在第一時間開展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曬單行動,通過對於復工大單的展示,呈現出中國品牌企業對於中國經濟與產業鏈的強拉動。
  • 益海嘉裡金龍魚成功登陸創業板 上市首日漲118%
    10月15日9點25分,上海市虹口區區委書記吳信寶先生,益海嘉裡金龍魚董事長郭孔豐先生,公司董事潘錫源先生,董事、總裁穆彥魁先生,董事、副總裁牛餘新先生,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投行委主任劉乃生先生共同敲響開市寶鍾。益海嘉裡金龍魚開盤於48.96元,開盤漲幅即達90.51%。
  • 益海嘉裡金龍魚「躍」入創業板,糧油龍頭將大力布局新業務
    距離推出「金龍魚」品牌小包裝食用油改變國人拖著油瓶上街打散裝油歷史近三十年後,糧油龍頭益海嘉裡金龍魚於10月15日正式「躍」進A股,樹立又一裡程碑,同時也給創業板的改革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10月15日,益海嘉裡金龍魚登陸創業板,以48.96元/股開盤,開盤漲幅即達90.51%;盤中最高觸及62.65元,最終報收56元,收漲118%。
  • 金龍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網上路演在全景網成功舉辦
    原標題:[路演]金龍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網上路演在全景網成功舉辦   金龍魚
  • 一支單品闖日本,金龍魚稻米油還能走多遠?
    本屆展會上,在日本上市一周年的金龍魚稻米油發布戰略性高端產品「谷維多稻米油」,近百家日本知名品牌零售商和食品商社光顧展臺,這也成為日本館內關注度較高的食品企業之一。讓他們選擇金龍魚並不容易金龍魚稻米油日本上市一周年,負責人張波專程去光顧了兩個小店。
  • 益海嘉裡金龍魚登陸A股,上市首日市值突破3000億
    10月15日,糧油巨頭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海嘉裡金龍魚」)正式踏入資本市場,開盤大漲90.51%,盤中最高觸及62.65元,尾盤最終收漲118%,報56.00元,成交額112億元,換手率達71%。公司最新市值已突破3000億元,躋身創業板前三。
  • 「魚」躍創業板!益海嘉裡金龍魚成功首發上市,品牌渠道實力強化...
    10月15日,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益海嘉裡金龍魚,300999.SZ)成功登陸創業板,為其未來發展繪就了新的藍圖。 上市首日,益海嘉裡金龍魚高開90%,盤中最高觸及62.65元,最終收漲118%,報56元。 深耕三十餘年,益海嘉裡金龍魚已成為知名糧油行業龍頭企業,2019年該公司營收達1707億元,規模領先行業。同時,其亦成功打造出「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等知名品牌,並形成豐富的品牌矩陣,產品力強勁。
  • 價值千億的「糧油之王」金龍魚,會走紅創業板嗎?
    撰文|盧卡 編輯|王思雪對很多人來說,「益海嘉裡」這個名號可能遠不如其主打品牌「金龍魚」來的熟悉響亮。根據尼克森數據,作為我國家喻戶曉的糧油品牌,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龍魚」)近三年來在行業內多個產品市場份額排名均為第一。
  • 金龍魚:創業板首次發行股票的發行價為25.70元/股
    說起益海嘉裡的名字,或許不被外界熟知。但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金龍魚,幾乎家喻戶曉。  益海嘉裡總裁穆彥魁曾對媒體表示,益海嘉裡在國內上市,融資並不是主要目的,而在於上市之後,益海嘉裡便能順理成章變身成為一家地地道道的國內企業,擺脫掉「外資」的稱號和限制,也是實現益海嘉裡在華業務進一步擴張的基礎
  • 金龍魚距上市一步之遙,募資138億將花在這12個城市
    oilcn油訊6月23日,新加坡上市公司豐益國際的股價出現飆漲,因為從中國傳來了被視為利好的消息: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魚」)的上市申請已獲深交所受理。有分析師樂觀認為:金龍魚此前已經過證監會的一輪審查,深交所審核過程會更順利。金龍魚是搶灘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首批企業之一,同批32家受理企業總共募集資金323.73億元,金龍魚獨佔138.7億元,位列榜首,其他公司的融資規模均在14億元之下。
  • 益海嘉裡金龍魚(300999)登陸A股,上市首日市值突破3000億
    10月15日,糧油巨頭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海嘉裡金龍魚」)正式踏入資本市場,開盤大漲90.51%,盤中最高觸及62.65元,尾盤最終收漲118%,報56.00元,成交額112億元,換手率達71%。
  • 千億糧油巨無霸「金龍魚」上市 創業板將迎史上最大IPO
    但對於益海嘉裡發行上市,市場人士還是普遍看好。 9月16日,證監會同意益海嘉裡首次公開發行註冊申請,創業板將迎來史上最大IPO。說起益海嘉裡的名字,或許不被外界熟知。但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金龍魚,幾乎家喻戶曉。益海嘉裡是國內最大的農產品(000061,股吧)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是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 創業板史上最大IPO金龍魚確定發行價25.7元/股,發行市值達1393億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9月24日,益海嘉裡金龍魚(以下亦稱「金龍魚」)進行IPO網上路演。金龍魚董事、總裁穆彥魁在路演中介紹,公司未來三年發展規劃及目標是:一,繼續豐富產品組合;二,繼續打造和擴大綜合性生產基地;三,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四,構建全渠道網絡,探索新零售模式;五,繼續加強對產品品質及食品安全的把控;六,打造更具專業化的倉儲物流體系。持續打造盈利增長能力。
  • 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著名愛國華僑郭鶴年先生和他的侄子郭孔豐先生共同投資的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的一系列糧油食品加工、銷售等業務的統稱。
  • 第十屆中國糧油榜正式揭榜,益海嘉裡金龍魚斬獲4大重磅獎項
    國內知名的糧油食品集團益海嘉裡金龍魚在來自全國29個省、區、市的100家企業脫穎而出入圍主榜,榮獲「中國百佳糧油企業」、「中國糧油領軍企業」、「中國糧油抗疫保供典範企業」稱號,旗下品牌金龍魚榮獲「中國糧油領軍品牌」稱號。
  • 關於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創業板上市交易的...
    原標題:關於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創業板上市交易的公告   益海嘉裡金龍魚
  • 上市首日收盤漲幅117.9% 關於未來金龍魚給出了這些答案
    10月15日,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魚」)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本次上市,金龍魚發行發行逾5.42億股,發行價格25.70元/股,發行市盈率31.12倍,募集資金金額高達139.33億元,創下創業板有史以來融資金額最大記錄。10月15日,金龍魚以48.96元/股的價格開盤,開盤即上漲超90%,總市值超過2600億元。
  • 益海嘉裡金龍魚獲評「2020年最受關注IPO」, 上市前後影響力獲資本...
    益海嘉裡集團公共事務部專業副總監王宏偉受邀參加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上,益海嘉裡金龍魚(300999.SZ)榮獲「年度最受關注IPO」。  益海嘉裡金龍魚所獲的「年度最受關注IPO」,是根據對融資規模、後市表現、社會關注度、行業地位、投資者評價、各項財務指標和發展潛力預測等指標進行分析,通過「網絡投票+專家評審團審議+大數據分析」的方式,進行綜合評選得出的最終結果,旨在表彰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社會認可度。  據評委會介紹,益海嘉裡金龍魚此次獲獎的關鍵因素,是其在上市前後所具備影響力獲得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
  • 益海嘉裡攻克技術難題
    論壇上,益海嘉裡集團宣布「金龍魚51優+蕎麥掛麵」正式上市。「我國是蕎麥種植大國,但不是蕎麥加工強國,蕎麥消費在中國未能普及,主要是國內蕎麥加工技術水平偏低。」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專家陝方研究員說,當前,我國蕎麥掛麵的消費量佔掛麵消費總量的比例只有2.3%,而日本蕎麥掛麵消費佔比則達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