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股關節綜合症的4大因素和康複方法

2020-11-24 騰訊網

在跑者的日常生活和運動中,膝痛是影響生活質量的常見症狀。

或許你剛經歷一場馬拉松,跑完之後的幾天膝蓋隱隱作痛;

或許你許久沒跑,突然增加跑量,在跑步的途中膝蓋就開始反抗;

或許你之前受過一點小傷,膝痛偶爾反覆發作,最近卻越來越有感覺;

或許你的膝痛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上下樓梯都顯得十分困難...

膝蓋這個人體最複雜、又很脆弱的關節在我們日常生活和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旦出現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

很多運動損傷都可以引發膝痛,與跑步有關的膝痛通常發生在兩個部位:膝前側和膝外側,今天主要幫助大家解決膝前側疼痛的問題。

一、髕股關節綜合症的典型表現

膝前側疼痛學名叫「髕股關節綜合症」,又稱為髕骨勞損、髕骨軟骨軟化症。

髕骨關節疼痛綜合症有以下四種典型症狀:

疼痛的部位明確是在膝蓋前方,但是如果請跑友指出疼痛具體位置時,往往卻定位十分模糊,更無法用手指指出具體位置。這是跑者膝的重要症狀,雖痛但無法定位或者疼痛部位很深。

此外表現為平時走路基本沒有任何不適,但上下樓梯疼痛會明顯加重,下樓比上樓更甚,因為在下樓梯過程中,膝關節壓力更大,引發疼痛,下蹲時往往疼痛也比較明顯。

跑者的膝前痛還有一個典型症狀是 「劇院徵」,所謂劇院徵是指長時間將膝蓋固定於一個角度。

如坐飛機,看電影、開車時,膝關節維持一個固定角度時間久了,膝蓋裡面會有不適感、酸脹感,非得換個姿勢才會感覺好些,或者從坐到站轉換體位時,膝關節出現疼痛。

二、髕骨運動軌跡異常是導致髕股關節綜合症的直接原因

要說髕股關節綜合症,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髕骨。

髕骨,俗稱膝蓋骨,是股四頭肌肌腱中形成的一塊籽骨,也是全身最大的籽骨;跑友們摸到膝蓋正前方的一塊骨頭,就是髕骨。

髕骨在大腿骨,也就是股骨下端的內外側髁之間構成的凹槽中,伴隨膝關節的屈伸上下滑動。髕骨與股骨下端凹槽成了髕股關節面。

正常情況下,髕骨在膝關節的凹槽中上下運動,就如同火車輪子在軌道上平穩滾動,但是如果輪子邊緣與軌道發生了摩擦,就會發出我們乘坐火車時,時長聽到的尖銳「嘯叫聲」,當然這時就會對火車輪子和軌道產生磨損。

同樣的道理,當髕骨受到某些因素影響,不再凹槽裡平穩滑動,就會與凹槽的邊緣——限制它的股骨下端關節面產生摩擦,撞擊、擠壓,學名「髕股運動軌跡異常」。

在這樣的摩擦中,覆蓋在相鄰骨面的軟骨當然首當其衝,不斷發生磨損並引發疼痛,而軟骨一旦磨損,將極難修復。

三、導致髕骨運動軌跡異常的4大因素

1、下肢力線異常或者發育異常

下肢骨骼和關節排列合理,是保證正常運動的結構基礎,如果存在力線異常,比如X/O型腿、扁平足/高足弓,就容易引發髕股運動軌跡異常。

還有些人存在髕骨發育異常,比如二分髕骨、高位髕骨等問題,這樣的人進行跑步,就更容易引發髕骨脫軌現象。

2、肌肉力量不均衡

大腿前方主要是由股四頭肌構成,股四頭肌是伸膝強有力的肌肉,對於跑步非常重要,如果股四頭肌的外側肌束肌肉力量明顯強於內側肌束力量,就會對髕骨產生一種向外的拉力,導致髕骨有脫軌的趨勢。

3、膝關節周圍肌肉及軟組織過緊

膝關節外側的髂脛束與髕骨相連,當髂脛束過緊時,髕骨會被這些過緊的組織向外牽拉,這也是導致髕骨向外脫軌並引發軟骨磨損,產生疼痛的重要原因。

股四頭肌柔韌性不足也可引起膝痛,主要原因是由於股四頭肌與髕骨相連,股四頭肌緊張導致髕骨被死死壓在股骨表面,引起髕股關節間壓力增加。

大腿後群膕繩肌柔韌性不足也可導致膝痛,其原因是在膝關節運動(步行、跑步、跳躍等)時,由於膕繩肌柔韌性差,迫使股四頭肌必須克服更大的阻力才能到達更有效完成伸膝動作的目的,所以髕骨關節面壓力也會隨之增加。

4、 髖關節力量不足

近十年來,大量研究發現,髖關節力量的不足,尤其是外展肌肉力量的不足會引發髕骨運動軌跡異常。

這主要是由於髖關節外展力量不足會引發髖關節過度內收內旋,也就是膝關節內扣,這樣會大大增加髕骨向外脫軌的可能性。

四、減少髕骨運動軌跡異常的方法

X/O型腿、扁平足/高足弓等天生的因素無法改變,但肌肉力量不足、過於僵硬等確是可以改變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拉伸和力量訓練來幫助我們預防和減少髕骨損傷。

1. 拉伸動作推薦

大腿前側動作

每個動作做3-4組,每組20秒左右

大腿後側動作

每個動作做3-4組,每組20秒左右

大腿外側動作

每個動作做3-4組,每組20秒左右

2. 力量訓練

大腿後側臀肌和股二頭肌,每個動作3-4組,每組15-20次

臀橋

單腿硬拉

大腿前側股四頭肌,3-4組,每組12-15次

單腿下蹲

保加利亞剪蹲

髖外展肌群,3-4組,每組15-20次

貝殼式

側臥直腿抬高

3. 使用機內效貼

使用機貼可以減少髕骨運動軌跡異常,沿著股四頭肌內側肌束位置以及髕骨周緣貼上肌貼,可以起到激活股四頭肌內側肌束,改善膝蓋本體感覺的作用。

最後希望點進來的跑者不都是因為傷痛,希望存在髕股問題的跑者通過以上方法可以不再疼痛。

髕骨關節疼痛非常複雜,嚴重的跑者建議先尋求運動醫學大夫和康復治療師的幫助,進行詳細的診斷,再結合康復訓練才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跑步運動研習社邀請3位國家級康復導師精心打造《膝前側疼痛康復與防護》系列課:

詳解膝前側疼痛的康復與防護

手把手教你膝前側康復訓練和機貼方法

一站式解決髕股關節綜合症帶來的困擾

幫助你預防、減輕傷痛,離無傷跑更進一步!

相關焦點

  • 腿關節疼痛怎麼辦?經常按揉4個穴位,幫你有效緩解疼痛
    那麼,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改善關節疼痛的症狀呢?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幾個中醫穴位,經常按揉這些部位可以有效緩解疼痛哦!有助於緩解疼痛的幾個中醫穴位1.內膝眼內膝眼位於人體兩腿的膝關節處,總共有兩個,屈膝,在髕韌帶內側凹陷處就可找到,該穴位有舒筋活絡、緩解下肢關節疼痛、麻木等不適感的作用。
  • 左側腰椎和骶髂關節關節疼痛的康復案例
    這一期有一位復訓的學員給大家分享說:學了這個技術,每月現在工資多掙一萬多,我聽了很欣慰,新學員很羨慕和期待。這個價值有三方面,一是個人技術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二是切實幫助到患者解除疼痛解決問題;三是對社會有價值,康複本身是一件好事,善事。
  • 跑者膝痛康復之隔山打牛篇
    大量研究發現,增大的Q角會導致髕骨更容易向外移動,並使得髕股關節面外側壓力增高,內側壓力降低。長期的外側高壓力引起髕股關節面外側關節軟骨疲勞、腫脹、龜裂等退變,內側過低的壓力則影響軟骨的營養吸收,同時,髕骨的外移還會導致髕骨運動軌跡異常,使得髕股關節面應力異常,磨損增加。
  • 一文讀懂:老年性骨關節炎的康復與治療方法
    一文讀懂:老年性骨關節炎的康復與治療方法 多數輕、中度骨關節炎病人需要康復治療,一些患者單獨應用康復治療就可以緩解疼痛、減緩病程,而康復治療往往易被骨科醫師忽略; 另一方面,由於社區醫療不健全,患者集中在大型綜合醫院,很難得到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因此更有必要強調康復治療的必要性
  • 好文分享:改善ACL術後康復效果的五個因素
    分享給大家一篇理念比較前沿的康復文章,有些激進但是內容值得參考與借鑑。在上個月,對ACL重建及其後續修復進行了很多討論。我們遇到了3名患者,他們從已經術後超過一年了,但仍然感到疼痛,膝關節角度差,力量也差,因此運動方式也差。我們總結了5條能夠改善ACL術後恢復狀態的因素,這些因素適用於大部分人,讓我們一一解讀這些因素。
  • 關節壽命只有60年!養護關節,康復治療師強推這個運動
    骨關節炎好發部位為膝、髖、脊柱及遠指間關節,常見於老年女性,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2。如何判斷是否得了骨關節炎?1. 紅: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2. 腫:這是關節炎常見症狀。3. 熱:正常情況下關節摸起來應該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那就證明關節產生炎症,需要治療了。4.
  • 健身與膝蓋痛:哪些方法有用,哪些方法沒用,一次給你全部說清!
    它屬於鉸鏈關節,意味著只會在一個平面內活動。膝關節的主要結構有:股骨(大腿)、脛骨、髕骨、髕腱和半月板。除此之外,還有韌帶、較小的肌腱和充滿液體的囊(它們充當肌腱和骨骼之間的填充物),整個關節被滑液包圍(滑液是一種粘稠的蛋白,能夠潤滑關節軟骨)。
  • 術後癱瘓患者護理指南:早期康復護理、鍛鍊深度解析
    02、早期肢體康復治療的時機康復治療時機的選擇對於降低神經外科術後的致殘率至關重要。傳統觀念認為一側肢體偏癱患者在早期應臥床休息、制動、靜養,而不適宜進行康復訓練。然而對於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再生與修復過程而言,癱瘓病人運動功能的恢復可在發病後數日開始,1-3月可達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三個月後因廢用綜合症、誤用綜合症等繼發障礙而使恢復減慢。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已是非常成熟的手術治療方法,被公認為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手段。什麼是前交叉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
  • 髕骨骨折術後康復指導
    治療方法通常有保守治療石膏外固定或者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對新鮮髕骨骨折的治療,應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面的平滑,給予較牢固內固定,早期活動膝關節,防止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髕骨骨折術後的康復鍛鍊是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甚至於某種程度上比手術本身更為重要,科學合理的鍛鍊可避免發生骨折廢用症候群,如患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肢體畸形,這對髕骨骨折固定復位後患者極為重要。
  • 教你幾個實用的康復鍛鍊方法
    腱鞘炎到底是什麼,和我們有什麼關係?腱鞘炎以前只是中老年婦女的常見病,與中老年人家務勞動多,腱鞘萎縮退化,彈性和抵抗力降低有關。但現在「拇指族」、長期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辦公白領、清洗等服務性行業的藍領或家庭主婦等,都成為了腱鞘炎高發人群,這與姿勢不不當、過度使用有密切關係。
  • 乾燥綜合症怎麼治 怎樣治療乾燥綜合症效果好
    乾燥綜合症是一種危害很大的疾病,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人丟了性命,因此當發現自己存在乾燥綜合症這種情況時,一定要積極治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乾燥綜合症怎麼治、乾燥綜合症的症狀有哪些,希望能夠讓大家更清楚的認識這種疾病。乾燥綜合症怎麼治乾燥綜合症的危害很大,當發現有乾燥綜合症這種疾病時,一般可以採用下面這些方法來治療。
  •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上樓梯和下樓梯,哪個動作更容易傷膝蓋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上樓梯和下樓梯,哪個動作更容易傷膝蓋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是什麼?
  • 骨關節炎導致膝蓋疼痛,有哪些治療方法?
    而導致骨關節炎的原因有肥胖、過度運動、鍛鍊方法不當、年齡、遺傳等。膝關節是承受身體重量的主要關節,但其承受的壓力是有限度的。越胖的人,膝蓋需要承受的越多。一旦超出承受的限度,就很可能導致膝蓋受損。中老年人是比較容易得骨關節炎的,因為膝關節在退化。長期忙於家務的中年婦女、從事重體力活的男性,都是患病率比較高的。而有些青少年也會患該病,這主要跟運動的程度以及運動的方法有關。
  • 股骨頭壞死早期症狀 股骨頭壞死的危害
    疼痛多為針刺樣、鈍痛或酸痛不適等,常向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後側和膝內側放射,並有該區麻木感。2、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還有就是患者在患上股骨頭壞死疾病的時候,患者的關節可能會出現僵硬或者受限制的情況。患髖關節屈伸不利、下蹲困難、不能久站、行走鴨子步。早期症狀為外展、外旋活動受限明顯。
  • 社會行為幹預化解疫後綜合症
    部分民眾可能會在疫後出現噩夢、性格大變、情感解離、感知麻木、失眠、有意逃避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等症狀,長期隔離封閉的痛苦則容易引起個體極度恐懼、害怕和無助感。當然,絕大部分人會在不長時間後恢復正常,但也確有少部分民眾會因應激反應而無法恢復正常,甚至自身情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加糟糕。文章強調化解「疫後綜合症」需要全社會上下加強風險研判和排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