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提醒:登革熱高發季,注意防控!

2021-01-18 黃巖微教育

隨著暑假的到來

旅遊業也迎來了高峰期

但需特別注意的是

夏季也是蚊蟲滋生的季節

小編提醒各位同學

↓↓↓

暑期出遊謹防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經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叮咬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它的典型症狀有:

⚫ 突發高熱:一兩天內體溫升高到39℃~40℃,體溫常持續一周不退。

⚫ 「體痛」:感到頭痛、眼眶痛、肌肉關節和骨骼痛,整個人覺得很疲乏。

⚫ 「發紅」:臉部、頸部、胸部及四肢皮膚發紅,貌似「酒醉狀」,甚至出現眼結膜充血、淺表淋巴結腫大等。


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為3~15天,多數為5~8天,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來源。患者在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都具有傳染性。


部分人感染後僅有輕度發熱,類似「感冒」。部分人感染後,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發病,即隱性感染,但是同樣能通過伊蚊將病毒傳給其他人。


根據浙江省衛生健康委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省報告輸入性登革熱病例約為2018年同期5倍多,輸入地90%以上來源於東南亞,其中一半左右的病例感染地為柬埔寨,防控形勢嚴峻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菲律賓已報告登革熱病例92267例,越南報告81132例,馬來西亞62421例,泰國報告26430例。6月26日,海關總署發布《關於防止登革熱疫情傳入我國的公告》,提示前往上述地區的人員旅行中應增強防病意識,避免蚊蟲叮咬,發現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



區衛生健康部門提醒,出境旅遊,特別是到越南、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地區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1、儘量住在有空調或裝有防蚊紗窗的地方。

2、儘量避免穿短袖短褲,要穿淺顏色的長袖衣裳和長褲,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蚊蟲驅避劑避免蚊蟲叮咬。

3、入境時如有發熱、頭痛、關節痛、皮疹等症狀,請主動向海關工作人員申報。

4、回黃巖後若有不適症狀及時到醫院就診,並主動告知醫生近期外出旅行史。


傳播登革熱的伊蚊(俗稱花斑蚊)喜歡在清水容器和小積水中繁殖,清除積水可減少蚊子生長與繁殖,有效預防登革熱

1、翻盆倒罐,及時清理房前屋後的缸、罐、廢舊輪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一次性飯盒(水杯)、泡沫箱等積水容器。

2、排乾房前屋後、屋頂、地下室的溝渠死水,疏通下水道,汙水井加蓋,平窪填坑,堵塞樹洞。

3、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蓋,以防蚊子進入。

4、防止垃圾堆積,將垃圾放入密閉塑膠袋並放入密閉容器中。

5、家養水生植物(如富貴竹、萬年青、佛手、銅錢草等)應每隔3~5天換水洗瓶、清洗根須,並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積水。

6、對於長期無法清除的積水,可以投放殺滅蚊蟲的藥劑。

預防登革熱,防控措施做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

就用點讚👍分享😄告訴我!

轉載:黃巖發布 杭州市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

封面|編輯:張   倩

審       核:李元領

相關焦點

  • 又到了登革熱高發季節 防控登革熱注意這三條
    又到了登革熱高發季節 防控登革熱注意這三條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宗雷通訊員盧煒舟相信最近幾天,「登革熱」這三個字你一定聽到過。雲南省、廣東省、安徽省及浙江省等地暴發登革熱疫情,鄭州啥情況?【解答】登革熱有啥特點登革熱的高發期在何時?登革熱流行期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期在7~9月份。無併發症患者的病程約為10天,通常預後良好。並不是伊蚊吸了登革熱病人的血就可以直接傳播疾病,必須先經過8~14天的潛伏期使病毒在伊蚊唾液腺增值後方可傳播疾病。
  • 登革熱防控「早嚴實」
    「明年防控登革熱疫情要早下猛藥」「殺雞要用牛刀」是汕頭市龍湖區在去年防控工作任務最重、責任最大、難度最高的狀況下,及時遏制住疫情傳播後,總結出的「龍湖經驗」。因此,為把病毒扼殺在萌芽階段,今年3月以來,龍湖持續重點推進登革熱防控工作,並在進入潮溼雨水季後,進一步加碼防控力度。
  • 街頭巷尾噴藥滅蚊 潮州城區加強防控登革熱
    近期,有許多市民注意到,在湘橋區一些村、社區,許多專業人員深入街頭巷尾開展噴藥工作,對各居民區進行環境衛生清理,消除蚊患。    市疾控中心派出督導組來到城西街道,檢查有關衛生整治和防控工作,指導科學噴殺、科學滅蚊。
  • 臺北市再現本土登革熱病例 緊急噴藥
    原標題:臺北市再現本土登革熱病例 緊急噴藥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市衛生局表示,昨天接獲「衛福部」疾管署通知,臺北市出現第3例本土性登革熱確診個案,今天緊急噴藥防治,避免疫情擴散。
  • 汕頭登革熱防控形勢嚴峻,什麼是登革熱?如何預防?
    近期,汕頭登革熱已進入高發季節,防控形勢嚴峻。8月15號,汕頭啟動登革熱疫情應急Ⅲ級響應,各區也紛紛開展集中滅蚊行動。市防控登革熱應急指揮部召開會議。會議指出,當前我市登革熱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根據我市登革熱疫情現狀,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病毒可能傳播擴散的趨勢,經市委、市政府同意,我市從8月15日起啟動登革熱疫情應急Ⅲ級響應。
  • 禪城對12個公園及綠地噴藥防控登革熱
    南都訊 記者馮雷亮 通訊員 容世椿 黎靜昕 昨日,禪城區園林部門對區內12個公園及綠地進行了噴藥,以便有效防止登革熱疫情的傳播。這已是園林部門第二次對公園等公共場所進行噴藥防控。
  • 駐馬達加斯加使館提醒:注意防範瘧疾、登革熱疫情
    截至5月6日,馬任加地區已有超過200例登革熱確診病例。當前馬正處於瘧疾、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易發和高發季節,中國駐馬達加斯加使館提醒在馬中國公民提高防疫意識,切實加強防範並注意以下事項:一、滅蚊,防蚊。做好工作、生活場所的清潔衛生,定期噴灑藥物滅蚊,配備蚊帳、防蚊紗窗紗門、蚊香等防蚊驅蚊器具,防止蚊蟲叮咬。
  • 深圳登革熱指數III級,欖菊提醒:預防登革熱,驅蚊滅蚊是關鍵!
    進入夏季之後,印度、巴西等一些國家的登革熱疫情一直比較嚴峻,國內相對安全一些。不過近段時間,受降雨、洪水等天氣狀態影響,國內多地蚊蟲增多,部分城市出現了登革熱疫情。就在8月5日,深圳疾控中心發表的最新消息顯示,未來一個月內深圳登革熱疫情指數達到數III級,這引起了廣大民眾的重視。對此,欖菊提醒大家:預防登革熱,驅蚊滅蚊是關鍵!
  • 佛山:禪城對12個公園及綠地噴藥防控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由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人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去年11月,曾有媒體報導,禪城區已累積報告登革熱病例150例。區園林部門提醒,近日進入以上公園的市民,請家長們管好小孩,不要過多接觸公園內的植物或水池。
  • 提醒|登革熱上熱搜!廣西蚊蟲活躍季親們請這樣防→
    緊急!突發疫情!所有人警惕!!這個病毒發生變異嚴重致死!傳播快!已有地方感染超2萬例!就是它——登革熱!在廈門8月登革熱已提升為紅色高輸入風險等級!在此,緊急提醒各位!火熱夏季,蚊蟲孳生這個盛夏嚴防!警惕!遠離登革熱!什麼是登革熱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登革熱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 骨骼和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如果不及時治療,風險還真的不小呢。
  • 朱小丹在穗召開省登革熱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
    朱小丹召開省登革熱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強調堅決在短時間內把疫情高發勢頭壓下來  今年登革熱疫情發生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聽取有關情況匯報,親自部署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廣東省登革熱疫情總體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勢頭初步得到遏制。10月10日下午,朱小丹在廣州召開省登革熱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進一步分析研判疫情,督導全省下一階段登革熱疫情防控工作。副省長林少春主持會議。  會上,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衛生計生委,以及廣州、佛山市分別匯報了有關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省登革熱防控和臨床救治專家組進行了交流發言。
  • 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 烏日公所緊急噴藥防治
    臺中市登革熱境外移入案例增加至38人,最新一名個案住在烏日區,區公所將於2日噴藥防治。(林欣儀翻攝)    臺中市境外移入登革熱增加至38例,最新一名患者為7月31日確診,他日前曾赴柬埔寨,返臺後出現症狀,為避免本土感染,烏日區公所1日上午特別成立緊急應變中心,將先針對男子住處周圍70公尺進行噴藥,近期內也將加強宣導民眾清理環境。
  • 溫州今夏可能流行登革熱 300多醫護人員來了次演練
    同時,還模擬暴發登革熱疫情後,疾控專業工作者赴現場開展調查與處置。  今夏我市很可能流行登革熱  疾控隊伍提前演練嚴陣以待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餘向華告訴記者,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燒、皮疹、肌肉酸痛和關節痛。延誤治療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嚴重的可能會致死。  「白紋伊蚊最易傳播登革熱,如果白紋伊蚊密度變大,疫情風險就大大增加。」換句話說,如果這種蚊子咬了登革熱病人,再叮咬其他人,有可能就會感染登革熱。
  • 登革熱通過空氣傳播?謠言!這些「真」知識了解一下
    登革熱主要通過伊蚊(在我國,主要是白紋伊蚊)傳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花斑蚊」。被攜帶登革病毒的白紋伊蚊叮咬,才有一定概率感染登革熱。真真提醒:遇到長這樣↑↑的蚊子,一定躲遠點。3.登革熱會在人和人之間直接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觸等傳播。
  • 登革熱疫情在東南亞、南美高發,上海疾控:消滅防控「花腳蚊子」
    登革熱疫情在東南亞、南美高發,上海疾控:消滅防控「花腳蚊子」 2020-08-06 0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登革熱病例早來兩個月
    日前廣州市報告廣東今年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熱病例。16日,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何劍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本地病例比往年早來了兩個月,防控形勢較為嚴峻。不過他也表示,登革熱可防可治,大眾無需恐慌,「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是白紋伊蚊,應人人動手,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
  • 南美爆發幾十年來最嚴重登革熱疫情 多國宣布進入緊急衛生狀態
    在全球多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同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正在經歷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今年1月以來,阿根廷、宏都拉斯、巴西、牙買加、秘魯、巴拉圭等國陸續爆發了嚴重的登革熱疫情,導致多國宣布進入緊急衛生狀態。 ▲登革熱疫情爆發,巴拉圭全國進入緊急衛生狀態。
  • 因應登革熱疫情 臺南醫院停收非緊急病人
    華夏經緯網9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南登革熱病例數突破1萬2000例,被指定為應變醫院的「衛福部」臺南醫院,即日起暫停收治非緊急醫療需要的病人,全力投入登革熱病患的治療。      據報導,臺南市衛生局今天證實「衛福部」臺南醫院暫停收治非緊急醫療需要的病人。衛生局說,這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示,目的是解決應變醫院人力過度負荷的現象。
  • 棉湖鎮開展噴藥滅蚊、預防登革熱行動
    日前,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發布登革熱防控健康提示,當前,廣東已經進入登革熱本地流行季節,境外感染輸入病例和本地病例逐步增加,且高溫多雨的天氣容易孳生伊蚊。今年多個東南亞國家地區登革熱病例高發,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登革熱疫情蔓延。
  • 杭州市衛計委健康提醒:有效預防登革熱得小心蚊子
    8月25日,杭州市衛計委發文提醒,夏末秋初,是蚊子的活躍季節,也是登革熱容易流行的時期。據了解,登革熱的潛伏期為3到15天,常見潛伏期為5到8天。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包括突發高熱,發熱時伴有疼痛;可能伴有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幾天後,面部四肢可出現紅色皮疹或出血疹。多數病人還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由空氣傳播或接觸傳播。目前登革熱沒有疫苗可預防,但只要及時治療,都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