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英語學習「出道」後形成的英語「耳順感」
什麼是英語「耳順感」?你是否也有?
英語學習後產生的英語「耳順感」:如果一個人在長期「艱苦卓絕」的學習中堅持做到把英語詞句的「音形義」「都是英語的」,而不是中文的,換言之,就是形成了用英語學英語的習慣和能力,時間長了,讀到英語或者閱讀英語時兩邊耳朵「洞口處」就有一種英語「聲音就響起在耳朵邊上」的感覺:有流暢的語音語調,英語句子讀過去「一遍過」,不會「來回發音讀才基本讀準音」,等等體驗。
比如:A leopard can’t(doesn’t) change its spots
這就叫「耳順感」。這是我自己「起的一個名詞」。
你學英語那麼久了,至今可曾有過這種「耳順感」體驗?
估計沒有:三天不看不學,打回原形,一種讓人感到很「惱火」的體驗。或者英語忽好忽壞的「很壞的體驗」。
為什麼會這樣?都是你自己長期以來自己的「壞習慣壞行為」造成的:你始終是以一種總是把英語翻譯成中文「才能懂」的狀態「學」英語,中文的「音形義」「發音、識義」太強悍了,始終在佔主導地位,英語「音形義」根本進不來。
比如,我看到/讀到這句英語A leopard can’t(doesn’t) change its spots時,這句英語的「音」就會非常非常清晰,甚至清脆的「響」在我耳根兩頭,並帶有明顯的我習慣的英語語音語調。
而你們呢,恐怕「音」就全是、徹頭徹尾的是「中文的」:你在「全程」英譯漢,能不是漢語的「音」嗎?
長此以往,我是說至少從初中開始一直到大學,甚至研究生,你的「音」都是中文的,你還學英語幹什麼呢?
這個耗費時間精力卻無果的問題是不是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