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北京全面開啟「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及時行動起來,統籌全局、全面發動,推進「垃圾分類」新風尚在地區的落地。近日,在崔各莊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首臺小黃狗四分類垃圾回收屋進駐京旺家園二區進行試點。
自2018年6月入駐北京以來,小黃狗已累計覆蓋12個城區、500多個小區,鋪設超1000臺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為超過40萬北京用戶提供智能、高效的垃圾分類服務。
作為垃圾分類示範小區,京旺家園正在逐步推廣垃圾分類工作。目前,社區內已經統一標配四分類垃圾桶,並聘請垃圾分類督導員指引社區居民垃圾分類。此次引進小黃狗四分類垃圾回收屋,旨在輻射周邊500戶居民,試行「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密閉無臭」的智能模式。
「文明牽著你我他,垃圾分類靠大家。垃圾分類有四種,四種顏色四種桶……」入駐當天,在小黃狗四分類垃圾回收屋前,垃圾分類督導員以快板的形式把分類知識生動有趣地向居民們推廣。現場,吸引了不少居民的關注,間或有居民拿著分好類的垃圾前來投放。
「現在普通的垃圾已經不會分錯,但是還有一些比較複雜的,就還得督導員幫忙分類。比如牛奶盒瀝乾前後怎麼分,不同種類電池到底是什麼垃圾,自己在家整理的時候就有點犯難。」小區居民胡女士說。
「相較於以往,我更喜歡現在這個四分類垃圾回收屋。不僅外觀簡潔大方,操作簡單易上手,而且設計還非常人性化,投遞後可以在旁邊的洗手池洗手。另外它的四分類投遞口都各自獨立,我們站在回收屋附近也聞不到任何異味。」小區居民劉阿姨說。
據小黃狗北京城市經理郭鑫介紹,小黃狗四分類垃圾回收屋按照北京市分類標準共設置了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四個大類,其中有害垃圾又分為電池、藥瓶、溫度計和燈泡四小類,居民們可以按需投入。針對居民生活垃圾產量較大的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廚餘房具備的自動換桶功能以及其他垃圾房的壓縮功能,能有效減少垃圾清運頻率,提高垃圾清運效率。回收屋24小時無間斷運行,也為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提供便利。
端午期間,北京市朝陽區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政府部門領導,分批次蒞臨京旺家園二區參觀考察小黃狗四分類垃圾回收屋。在詳細了解小黃狗四分類垃圾回收屋的功能及操作後,考察團一行對小黃狗「網際網路+智能回收」的模式表示認可與肯定。
據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數據,目前北京市每天會產生約2.55萬噸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產生1.1公斤,而且數量還在上漲。如此多的垃圾如果不進行分類處理,它們就只能成為真正的「垃圾」。
崔各莊鄉環境辦張主任說:「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思想認知,充分認識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性。要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設置、配備垃圾分類智能設備,為居民創造方便。要堅持加強宣傳引導,充分調動全民參與積極性,讓垃圾分類成為新風尚,更好地推動北京無廢城市建設。」
京旺家園第二社區垃圾分類工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將放到垃圾分類的宣傳以及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建設中,通過宣傳+推進,讓轄區居民深刻地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社區的垃圾分類配套設施也將逐漸投放。
未來,小黃狗將根據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標準,因地制宜地優化產品體系,引導更多北京市民參與垃圾分類,助推北京「無廢城市」建設,創建高品質的垃圾分類示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