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改革職稱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不作統一要求。
01
交卷前踩到了電線
機子瞬間黑屏,她在考場哭了
說起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1974年出生的劉女士有一段堪稱一輩子都難忘的經歷。2012年,參加工作十餘年的她終於等到評選副高職稱的機會。為順利過關,她早在兩年前就開始報考計算機考試了,4個模塊200多道習題,她反覆練習。
第一次考試,她有些緊張,小心翼翼地完成所有試題,信心滿滿地提交了,最終卻因一道題之差與及格無緣。「考試中的很多操作題都有固定的路徑,即使按照平常習慣也可以達到相同結果,但操作路徑不同就不能得分。」劉女士說,第一次失敗後,她再次重整旗鼓,繼續練習習題。
第二次考試,她有了信心,考題很快就完成了。「我想,這次總沒問題了吧,內心非常激動。」劉女士說,當她正要舉手示意監考老師,問問是否可以交卷時,麻煩來了——她一隻腳不小心踢了主機箱旁的電線。「啪」!剛做好的考題瞬間消失了,留下一個黑屏倒映著劉女士錯愕的臉。「我還沒保存呢。」得知沒有補救措施後,委屈、著急讓36歲的劉女士沒能忍住情緒,在全班考生面前哭了起來。
「第三次,我總算穩穩地過了,提交的時候還想著把腳放得遠遠的,千萬別踢到電線。」說起計算機考試,劉女士直搖頭,稱那半年簡直就是黑歷史,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02
「最後一課」立下汗馬功勞
學生考後連請老師吃兩頓
畢業後進入工作崗位,多數人的日常生活用不到英語,也不會刻意學習英語,正如從事行政工作的馮先生一樣。但副高職稱評選來臨,需要通過外語B級考試,馮先生犯難了。
「我報名參加了培訓班,同批21人,情況基本都差不多,年紀40歲上下,平日工作忙,英語基礎知識早還給老師了,而且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沒信心。」馮先生說,培訓課共20個課時,前19堂課都在講題目,筆記做了一大堆,記入腦子的沒多少。
馮先生最終能順利過關,最後一堂課可以說是立下汗馬功勞。「那堂課,老師傳授的是考試秘訣。比如,選擇題三短一長選最長,三長一短選最短;判斷題要麼全選A,要麼全選B;閱讀題裡有判斷近義詞的一定要查字典,拿下這個分數。」馮先生說,靠著這些「口訣」,他輕鬆拿下75分。考試通過了,可他依舊不明白那些英語題目都是什麼意思。
那一期,一起參加培訓的21位同學全部通過,為感謝老師傳授「口訣」,他們集體請老師吃了一頓飯。後來,覺得一頓還難以表達感激之情,又請了一頓。此後,單位裡的年輕人考職稱外語,馮先生還會慷慨傳授「秘訣」。
03
老公複習迎考落下頸椎病
學霸老婆裸考輕鬆過關
林先生是一名工程師,工作五年後可以參加中級職稱評選,為了一次性解決評中級、副高職稱的外語要求,同時也趁著畢業不久還有點英語基礎,他跳過C級,直接報考職稱外語B級考試。複習迎考的日子裡,他每天下班就背單詞,一有空就惡補英語,經常看書看到脖子僵硬。考試通過了,不僅可以順利報考中級職稱,且5年後評選副高也無需再考外語。但此後他的肩頸時常酸痛,令他煩惱不已。
考試通過了,林先生一度在同事面前很有面子,但這段經歷卻沒讓他在老婆面前「加分」。林先生的老婆是學霸,沒複習就直接參加考試,輕輕鬆鬆通過B級考試。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