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入滅前,告誡弟子當以波羅提木叉為本師,以制五根,離嗔恚、驕慢等,勉勵弟子不放逸,要精進道業。
佛陀自三十五歲悟道,此後說法四十五年,足跡踏遍了恆河兩岸。到了八十歲那年,佛陀身體染了疾病,已自知將在三個月內涅磐。步行到拘屍那拉城外的娑羅雙樹林,佛陀就選擇在娑羅漢樹間之處,作他入滅的地方。
佛陀在阿難陀鋪好的僧伽梨上,右脅臥下時,已經疲倦不堪。當時一位外道名須跋陀羅的來求見時,佛陀又抖擻精神向他說法,成為最後度化的弟子,隨侍佛陀的阿難陀等見佛病勢沉重,十分難過。在此地,佛祖向眾弟子做了最後垂教。
阿難陀三次請佛住世不要離開,佛祖稱世間人人有生必有死,沒有哪個人可以永生不死的。佛祖告誡眾弟子要精進不懈,「我滅度後,若能善修我法,便為我真弟子」。
眾弟子公推阿難陀向佛祖問了四個問題:佛陀住世的時候,眾弟子大家依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之後,眾弟子依誰為師?佛陀住世的時候,眾弟子依佛安住,佛陀涅槃之後,眾弟子又依什麼而安住?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之後,兇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佛陀住世的時候,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之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釋迦牟尼回答說,涅槃之後,眾弟子要依波羅提木叉為師,即以戒為師;應依四念處為安住,即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對惡人要默擯置之;一切經典首句應安「如是我聞」等證信的句子。
佛祖又安慰眾弟子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
說完之後,釋迦牟尼即安詳去世,這一天是公元前543年五月月圓之夜夜半。佛祖涅槃後,拘屍那拉城國王和眾弟子以隆重儀式為佛祖舉行了火葬,舍利由八國國王請去建塔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