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這種可愛的動物大多人都喜歡,但也有不少朋友不僅喜歡貓咪,還喜歡貓科動物中的大貓。
至於這些人為什麼會喜歡危險的大貓,可能除了它們擁有小貓的可愛之外,還擁有小貓不具備的狂野吧。
比如這位來自瑞典的Lisa Kytsaho(莉莎),從小就喜歡動物的她,更是對大貓情有獨鍾。
因為喜歡,她成了獵豹的「媽媽」
從事獵豹保育工作的莉莎從小就喜歡大貓,在學生時期,莉莎就表現出了想要從事野生貓科動物保護的工作。
所以,莉莎專門接受了野生貓科動物的相關技能學習,並在畢業後來到南非西開普獵豹保護區(Western Cape Cheetah Conservation)實習。
保護區內不僅擁有野生的獵豹,還有一些被救助的獵豹幼崽,以及曾被人類私自圈養的寵物獵豹。
而莉莎的工作很簡單,那就是照顧被救助的獵豹,並進行野性恢復工作,這樣才能更好的把獵豹放生野外。
不過照顧和訓練獵豹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尤其是被救助的小獵豹,想要讓其恢復野外生存能力,這可是一個持久的工作,需要花費數年時間。
例如這隻名叫Iziba(伊茲巴)的小獵豹,為了將其培訓成功,莉莎可以說是付出了不少努力。
原本這隻小獵豹被一戶人家飼養,主要就是想要將獵豹當做寵物,可獵豹畢竟是野生動物,不僅不適合當寵物,還受到法律保護。
最終莉莎與小獵豹結緣,也開始了照顧和培訓小獵豹的工作。
除了日常的餵食,莉莎每天都要對小獵豹進行捕獵訓練。因為只有掌握了捕獵技巧,獵豹才擁有野外生存的基本能力。
為了訓練小獵豹,莉莎每天都要用繩子綁著食物,然後帶著小獵豹瘋狂的奔跑,頗有一種和獵豹比速度的感覺,哈哈!
不過一開始小獵豹還真無法追上食物,畢竟一開始的獵豹還太小,也更不用說抓捕小型獵物了。
但是慢慢的,小獵豹一天天的成長起來,莉莎也只能用汽車訓練小獵豹。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小獵豹終於依靠自己抓捕到了第一隻獵物小野兔,並將獵物帶到莉莎身邊炫耀。
看到小獵豹的成長,莉莎別提多高興。
不過一想到小獵豹早晚有一天會放生野外,她也難免有些失落,因為她不僅僅是在完成工作,更是在將小獵豹當做「孩子」照顧!
陸地上跑的最快,卻瀕臨滅絕
一說到獵豹,相信大家都能想到速度。據悉,獵豹是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哺乳動物(短距離),最高速度在100公裡每小時左右。
也就是說,獵豹最高速度能達到30米每秒,是不是特別誇張?
美國曾有一個實驗,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動物園的雌獵豹莎拉,跑完100米僅用5.95秒。而目前人類百米世界紀錄是9秒58,不過這只是飛人博爾特的速度,不代表所有人。
不過陸地上跑的再快也沒用,因為獵豹雖然厲害,卻是實打實的瀕危物種。
據悉,全非洲的獵豹只有9000到12000頭,其中10%的獵豹生活在圈養狀態下。
而導致獵豹數量減少的原因很簡單,一個是獵物的減少,例如羚羊、像角馬的分布區減少,就讓獵豹的食物資源匱乏。
還有就是獵豹的生活環境被人類佔領,缺少了棲息地也就讓獵豹的群體變小,尋找配偶繁殖都是個難題。
第三個原因更直接,那就是偷獵者的非法捕殺,然後販賣獵豹皮。雖然有《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但是這種走私還是存在的,可以說對獵豹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因此,保護獵豹已經是刻不容緩的責任了!
獵豹不是豹?別欺負我文化少
相信有朋友聽過這種話:獵豹不是豹,只是單純的大貓!
這就有人好奇了,既然獵豹不是豹,那它們為什麼叫做獵豹?
雖然獵豹和豹同屬於貓科,但是豹屬於豹亞科、豹族、豹屬。和豹最近的是獅和美洲豹(也就是美洲虎),其次是虎、雪豹。
而獵豹則屬於貓亞科、貓族、獵豹屬,是獵豹屬現存唯一成員。與獵豹最近的親戚是山獅(又叫做美洲獅)和細腰貓。
所以,獵豹和豹雖然都是貓科動物,但它們的親緣關係很疏遠,甚至連遠親都算不上。
不過根據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現存貓科的共祖是距今1100萬年的假貓。
在貓科先祖遷至北美後,大約在670萬年前演化出獵豹和山獅的祖先。隨後又分成兩支,一支就是獵豹,另外一支是山獅和細腰貓。
其中北美的獵豹和山獅在大約1萬年前滅絕了,也幸好,有部分獵豹提前逃到了亞非,而一些山獅逃避到了南美,並繁衍至今。
而且獵豹原名並非如此,最早人們稱呼獵豹為印度豹,主要是近代學者第一次見到獵豹時是在印度,所以就給這種像豹的動物取名印度豹,但後來就修改為獵豹了。
總結
不過說真的,好像喜歡小貓的朋友都喜歡大貓,尤其是獅子、豹子這種。雖然這些大貓看上去很兇猛,但它們也有溫順、可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