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個高中地理高頻考點

2020-12-06 高考網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頻考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標準模板,按規則出牌

  (1)絕對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緯度帶位置、溫度帶位置)

  (2)相對位置和相鄰位置(位於XX地區的XX方位,東西南北中靠、瀕、臨、接XXXXXX地區)

  【引申題型】——地理位置進行評價——2018屆的出題趨勢

  (1)經緯度位置(所跨緯度帶、熱量帶)——氣候→農業(種類、生長期和熟制)

  (2)海陸位置(降水、海洋運輸、海洋資源開發)

  (3)相鄰位置(陸上相鄰)——商貿、國際協作與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於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利於對外開放等)

  (4)交通位置(陸上、海上交通)——運費、大物流、轉口貿易、商貿、腹地

  (5)經濟位置——吸引資金、技術引進;科研,技術發展;國際協作和分工

  (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區域行政中心

  2.地形特徵的描述——標準模板,按規則出牌

  (1)地形類型多樣或單一,以XX、XX、XX地形為主;

  (2)地勢起伏大(小),地勢XX高XX低;

  (3)主要地形類型的分布

  (4)特殊地貌(如果有則一定要說):海岸線、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題型】地形對地理要素的影響=氣候+河流+土壤+農業+工業+交通+城市

  3.等值線題目的五讀法——秒殺選擇題

  (1)讀圖名——明確等值線的類型(2018屆高考可能會匯入新的等值線元素)

  (2)讀數值——注意取值,同時注意題幹中所注的關鍵詞「最大」、「最小」等詞彙,在高考時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畫重點,正確運用好公式。這裡特別強調局部範圍內「閉合」的地方。

  (3)讀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溫差、風力、空間差異等等)

  (4)讀凸起方向——這也是命題的重點,「凸高為低、凸低為高」「凸高為高、凸低為低」往往成為考試比較青睞的東西

  (5)讀延伸方向——通過等值線這個載體,來考查影響某地理要素的影響因素,這也是一種考法。

  4.地方時的計算——找關鍵,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確選項

  (1) 第一步必須通過圖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時)——這是解題的關鍵

  (2)第二步明確公式,看算東還是算西,用加還是用減,這個題目有點變化,特別注意帶有航程類的題目,必須加上航行的時間,否則這個題目就會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錯。

  5、日界線——走好兩步,即可得解

  (題幹告知信息「佔全球、處於同一天、新的一天和舊的一天等等)

  (1) 第一步是畫出剖面圖

  (2)第二步是找到0:00所在的經線

  這樣題目即可得出正確選項

  6、地球公轉類的題目——巧用「萬能圖」

  方法一:快速瀏覽題肢,如果涉及到季節「三夏一冬選冬、三冬一夏選夏、遇到春秋不選」

  方法二:畫出萬能圖,找到對應點,兼看移動方向

  7、航空發射基地的區位描述——標準模板,按規則出牌

  (1)良好的氣象條件,風速小,晴天較多,大氣透明度好;

  (2)地勢平坦開闊,地質結構穩定;

  (3)人煙稀少,有建禁區的可能;

  (4)最好接近赤道地區,因為緯度低,慣性離心力大且地轉偏向小,太空飛行器自轉線速度大,利於發射,節約燃料;

  (5)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的要求;

  (6)夜間發射,利於跟蹤目標進行觀察

  8、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選擇大題雙管齊下

  (5)人類活動——通過等溫線的局部特殊情況來處理這類題型,80%選「市區」這個選項。

  9、影響晝夜溫差大小的因素——出題邊緣化


  凡是涉及到這類題的時候,知識遷移快速移到「我國的西北地區、進一步推到中亞地區」和「青藏高原,進而推到其他地區的高原」標準論述是「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XX的積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陽輻射強,夜晚,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差,晝夜溫差大」

  10、影響太陽幅射的因素:緯度+地形+光照

  (1)緯度低,太陽幅射強;

  (2)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幅射的削弱少;

  (3)多晴朗天氣,日照時間長;

  11、影響降水的因素:大氣環流+地形+局部下墊面+海陸位置+洋流+人類活動

  (1)大氣環流:單一氣壓帶(單一風帶)或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

  (2)地形:坡向(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海拔(東非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對流不旺盛,形成涼爽的熱帶草原氣候);

  (3)局部下墊面:植被和部分溼地可以增加空氣溼度,降水偏多(如果遇到冷空氣,會形成降雪,其中以冬季的日本西北部地區和冬季的美國五大湖沿岸最為突出)

  (4)海陸位置:如果是大區域,離海近降水多,離海遠降水少,如我國的降水空間分布是由東部沿海向西北內陸地區遞減(但如果是局部範圍有根據等降水量線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如福建的東南沿海平原和西部山區地區就是一個特例)

  (5)洋流:暖流經過,增溫增溼作用明顯,寒流經過,降溫減溼作用明顯;

  (6)人類活動:如人工降水、城市雨島效應等;

  如在選擇題中遇到「降雨」類的題目——秒殺之道

  第一、看閉合狀,找低壓中心或氣旋中心

  第二、看凸起方向,找低壓槽,通過「鋒面氣旋、西冷東暖、冷鋒後暖鋒前」這個技巧來處理。

  第三、快速判斷季節,是否與季風有關。

  第四、快速出「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來判斷大氣一流的中影響因素。這樣,就能快速、準確地得出答案。

  12、氣候特徵的描述:氣溫+降水+組合 (或分要素論述)

  (1)氣溫特徵的描述=氣溫大小+年變化幅度+日變化幅度

  (2)降水特徵的描述=降水量大小+年際分配+季節分配

  【注】氣候成因兩種模式的分析

  (1)地帶性分布模式:太陽幅射+大氣環流;

  (2)非地帶性分布模式:地形+洋流(識記三種氣候的幾個特殊性分布及其分析)

  13、「風向」類的題目——四大思維,即可拯救

  (1)讀數字,就近「作垂線,伸手」即可得出

  (2)看到緯線,快速畫出「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

  (3)準確定位 東亞、東南亞、南亞三個地區,判斷季節,明確四大風向及原因

  (4)題目中有鋒面,看符號凸向,快帶畫出箭頭,即可得出答案。

  14、全球三大環境問題——「全球化思維」培養

  首先觀察選項,看題肢中是否具有「全球性思維」的選項,有必選之,如果沒有,根據情況而定

  全球氣候變暖

  1.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分析原因

  (1)自然原因:太陽的異常活動。

  (2)人為原因:①礦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②破壞植被,致使森林等綠色植物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主要影響

  (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國家和地區被淹。

  (2)導致乾旱、暴雨和洪澇等災害事件增加。

  (3)導致各國農業經濟結構的變化。

  (4)大量物種難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而滅絕,最終導致原有生態系統的變化。

  3.氣候變暖的應對措施

  (1)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發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場排放甲烷等。

  (2)增加溫室氣體的吸收:植樹造林;保護原始森林;採用固碳技術。

  (3)採取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培育農作物新品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設海岸堤壩,防止海水入侵。

  (4)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方法技巧

  全球變暖的影響類問題的分析思路

  在複習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時,應注重理清思路,防止單純地死記硬背知識點而不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繫。在高考時,比較注重思路的考查,應運用整體性的原理加以分析。如在分析全球變暖對水循環的影響時,主要從全球變暖會引起水循環環節和水資源狀況的變化兩方面展開,如下圖所示:


  15、氣象災害類題型——兩表定調
  1.氣象災害

災害類型

成因

多發區

危害

滑坡

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分布巖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率較差的地區;山地丘陵區和工程建設頻繁的地區

破壞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築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

泥石流

山區爆發的特殊洪流,飽含泥沙、石塊以至巨大的礫石,破壞力極強

地形陡峻,具有豐富的鬆散物質以及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的地區

堵塞江河,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和道路,對人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氣象災害

成因

危害

防禦

颱風

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

強風:掀翻巨輪,使地面建築物和通信設施遭受嚴重破壞;特大暴雨:造成河堤決口,水壩崩潰,洪水泛濫,淹沒農田和村鎮。特大風暴潮:破壞海堤,淹沒島嶼

加強監測和預報,及時預防;營造沿海防護林

暴雨洪澇

連續性暴雨或短時間大暴雨

淹沒工廠、農田,造成農作物減產,影響交通,造成地面建築物倒塌

修築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和分洪區;植樹造林,加強綠化;建立洪水預警系統

乾旱

長時期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

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保護水資源,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因地制宜實行農林牧相結合,改善乾旱區農業生態環境;在乾旱區選擇耐旱作物

寒潮

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範圍的劇烈降溫

強烈大風、降溫天氣使農作物、牲畜遭受凍害;交通、通信受到影響

提前發布準確的寒潮預報和警報,提前為農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準備


  1.自然災害的分布

  (1)空間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區,由……向……減少(或增加)。

  (2)時間分布:主要發生在……季,……季多發,……季較少。

  2.自然災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主要從自然原因(氣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為原因兩方面綜合分析。氣象災害側重氣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側重地殼運動等內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結合內外力作用綜合分析。

  災情的大小與人口多少、經濟發展程度等有關。

  3.防災措施

  (1)非工程措施:加強災害的宣傳教育,樹立減災、防災意識;建立、健全法規體系;加強對災害的監測和預報;建立災害應急機制,增強應急救援能力等。

  (2)工程措施:修建各種減災、防災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護林、實施護坡工程等。

  16、凡是涉及到我國幾種常見的氣象性問題——秒殺之道呈現

  (1) 長江中下遊的伏旱——(7、8兩北雨茫茫,受副高控制,快速選之即可)

  (2)華北春旱——(3、4、5,第一選氣溫,第二選雨帶,最後選生產生活用水)

  (3)颱風、颶風、風暴潮——(夏秋季節,找圈圈,判斷季節)

  17、涉及到海水溫度的題型秒殺技巧——「四高四低」

  18、涉及到海水鹽度的題型秒殺技巧——四看法

  (1)看緯度——蒸發量和降水量

  (2)看海拔——結冰和融冰

  (3)看洋流——暖高寒低

  (4)看河流——淡化

  19、漁場區位——四地一指向

  溫帶海區、淺海大陸架、洋流、河口處,一指向:豐富的餌料、營養物質和鹽類)

  20、鹽場區位=含鹽量、水質+地形+天氣情況

  21、洋流分布看緯度,東西岸相反

  22、洋流與等溫線的結合——凸向即流向

  23、涉及到洋流類考題的題眼(氣溫、降水、鹽度、漁場、性質定南北半球、季節和順水、逆水等)

  24、河流水系特徵=性質+流向+流程長短+支流多少+流域面積大小+形狀+水文特徵

  25、河流水文特徵=徑流量+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補給形式和汛期+流速+含沙量+結冰期+凌汛+水能資源+航運價值

  26、河流的開發=水能+農業(林、畜牧、漁業養殖、種植業)+工礦業+航運+旅遊

  27、河流的治是=上遊+中遊+下遊

  28、河流類選擇題在選擇題中的秒殺類結論性常識

  (1)河流上遊地勢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大、水能資源豐富、以侵蝕作用為主。

  (2)河流下遊地勢起伏小、流速慢、含沙量小、航運價值大、以沉積作用為主。

  (3)河流沉積地貌:衝積扇(出山口處)、河漫灘平原(中下遊)、三角洲(出海口處)

  (4)三角洲地貌=侵蝕+沉積+頂託

  29、河流水文特徵的分析方法總結:


  (1)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徵。該類設問答題思路一般為:

  (2)比較不同河段水文特徵的變化或差異。該類設問答題思路一般為:

  依據位置

  確定↓

  不同河段所在地區的補給類型

  推斷↓

  流經地區的降水、蒸發、下滲、用水多少、植被覆蓋程度等狀況

  推斷↓

  河流的水文特徵變化趨勢

  30、水循環類的題型——三個箭頭法

  即為降水、下滲、徑流,這也是解此類題型的突破口,具體涉及延伸考題有

  (一)區分水循環環節的技巧

  一般情況下,海陸間循環主要有四個環節(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輸送),海上內循環和陸地內循環主要有兩個環節(蒸發、降水)。但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都可能發生水汽輸送,只不過海洋上空向陸地上空的水汽輸送是最主要的輸送方向,徑流輸送在陸地內循環和海陸間循環都存在。分析環節時要分清空間區域和箭頭方向,一般箭頭向上為蒸發,箭頭向下為降水。

  (二)分析人類活動對水循環影響的思路

  人類主要通過影響水循環的環節來影響水循環,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時可從四個角度進行:

  (1)從時間尺度看,主要是改變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年際變化,如修建水庫和植樹造林。

  (2)從空間尺度看,主要是改變水資源空間分布,如跨流域調水。

  (3)從生態環境角度分析,大面積排乾沼澤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所以應保護沼澤;過量抽取地下水,會導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類對植被的破壞,使降水以地表徑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匯集,河流徑流變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澇災害。

  (4)從水資源角度分析,人類對水資源加以利用時,應充分了解水循環的規律,如果開發利用的速度超過了水資源循環的周期,則會出現水資源枯竭。人類生產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經處理的汙水也會加劇對水資源的破壞,使世界大部分地區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三)水循環的意義

  (1)維持全球水量平衡。

  (2)使陸地淡水資源不斷更新。

  (3)使地表各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

  (4)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

  (5)塑造地表形態

  31、涉及巖石圈循環類題型走兩步——第一識記類別和特例,第二步看箭頭找突破口

  32、涉及到地貌形成內外力分析排序類的題時,按照「外力排最後,具體看題眼」的原則即可得出正確答案

  33、涉及到地貌構造類題型時,按照「看形狀、記新老、講運用」來實現做題技巧的快準狠

  找油找背斜,找水找向斜,隧道過背斜,工程避斷層

  34、涉及到地形形成原因分析時,方法是「大地形用板板構造理論,小地形用內外力理論」加以分析即可

  35、涉及到巖石形成先後順序類的題型,採用「覆蓋者新,被覆蓋者老,侵入者新,被侵入者老」的方法

  36、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秒殺思路是「一基礎、兩功能、兩表現」

  【重點解讀】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應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環境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徵協調一致的關係。常分析某一區域自然景觀的成因,如結合地理位置分析氣溫、降水等對生物景觀的影響。

  (2)分析地理環境某一要素變化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變化。一般結合區域圖、景觀圖、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運用各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係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變化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3)根據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繫,分析一個區域的變化對其他區域的影響。常結合某一地區環境的變化,分析環境問題成因;結合題目提供的自然現象或過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與之相關地區內在的關聯性和演變過程的因果關係。

  (4)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在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時,必須考慮陸地環境的整體性特徵。在分析具體問題時要遵循「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確人類活動所牽的「一發」是哪一要素,進而逐步分析這「一發」的變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發生的變化,最終導致「全身」呈現出怎樣的變化。

  37、涉及到自然帶類的題型——直擊氣候,方可得解

  「以形定位、以溫定帶、以水定型」,同時識記氣候類型的分布

  自然帶的分布和變化與氣候類型密切相關,具體分析如下(以北半球為例):


  38、凡涉及到雪線類的題型,一看氣溫(正相關),二看降水(反相關)

  39、水平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方法——兩基礎

  (1)從赤道向兩極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東西方向(受地形影響,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帶南北延伸);

  ③看自然帶變化: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苔原→冰原;

  ④看主導因素:熱量。

  (2)從沿海向內陸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

  ①看更替方向:東西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③看自然帶變化:森林→草原→荒漠;

  ④看主導因素:水分。

  40、垂直帶譜示意圖的判讀方法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類自然帶高於北坡,則該山脈一般位於北半球。如下圖中的山地就位於北半球。

  (2)判定熱量帶:山麓的自然帶(基帶)反映山地所處的熱量帶。如下圖中的山地所處的熱量帶為熱帶。

  (3)判讀緯度高低:通常,帶譜數量越多,山地所在緯度位置越低。如下圖中的山地位於低緯度(赤道)地區。

  (4)判斷迎風坡:迎風坡降水豐富,自然帶的數量較多,雪線的海拔較低。如下圖中南坡為迎風坡。


  41、自然地理特徵=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自然帶+水文+資源+自然災害

  42、資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1)資源問題主要表現為資源短缺問題。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類活動與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消耗量激增。

  (2)應對資源短缺問題,「開源」和「節流」是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


  ①「開源」的具體舉措:不斷增加資源的探明儲量;拓展開發的範圍和渠道;開發新的資源和能源。

  ②「節流」的具體舉措:加強節約,利用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

  43、人口再增長模式的秒殺技巧——四看法

  (1)看經濟發展模式

  (2)看數字

  (3)看形狀

  (4)看生產力發展水平

  44、人口增長率=自然增長率+機械增長率

  去評估絕對人數最多時,秒殺技巧是由正變負時,反之,絕對人數最少時,秒殺技巧是由負變正

  45、人口遷移分析兩模式——遷入地和遷出地,必須注意審題,劃出關鍵詞

  (1)遷入地: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

  ②促進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

  ③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不利:增加了公共設施的負擔和城市管理的難度,增大了生態環境的壓力

  (2)遷出地:有利:

  ①加強與外界經濟、科技、文化聯繫,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②緩解人地矛盾;

  ③更好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

  不利:人才外流、勞動力減少

  46、兩大地區的人口問題及解決模式——分析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

  47、城市區位=氣候+地形+地質+水文+資源+經濟+政治+宗教+科技+旅遊

  48、城市功能分區的秒殺技巧

  (1)看面積

  (2)看有錢

  (3)看隔離帶

  (4)看「高大上」

  49、城市化三大標誌秒殺技巧——人口比重

  50、城市化病的表現及衛星城的對應理論

  51、農業大區位分析模板:光熱水土地,勞市交政科+X

  52、農業小區位分析四要素=地價+單產+需水量+交通+市場

  54、農作物區位秒殺,優先考慮「市場」,如果題目明確規定,以題目要素為主,如果涉及主觀大題,自然要素搭配播種期+生長期+成熟收穫期

  55、世界六大農業地域類型和中國五大農業地域類型判斷強調三看——生產對象、生產目的和生產規模

  56、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選擇題秒殺之策

  根據不同的農業問題提出針對性措施;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平原區:土地增肥,增施有機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和生態農業。

  (2)林區:退耕還林;森林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3)丘陵山區:封山育林,保持水土;發展立體農業。

  (4)牧區:退耕還草,規定合理載畜量,培育人工草場,輪牧。

  (5)灌溉農業區:發展節水農業;合理灌溉,防止土壤鹽漬化;興修水利,保證灌溉水源。

  (6)環境問題: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發展生態農業。

  57、農業可持續發展主觀大題的模板運用——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

  (1)調整農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根據各地的實際條件合理安排農、林、牧、副、漁業的比重,各業要全面發展;重視發展第二、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2)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推進農畜產品深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建設,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4)加快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5)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58、工業區位分析模板:原動水土地,勞市交政科+X

  59、工業傳導效應類題型堅持一個原則「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60、工業集聚=共用設施,降低成本+信息交流與協作+規模效應

  61、產業轉移原因=勞動力+地價+內部交易成本+其他因素

  62、產業轉移的影響=產業+就業+市場+環境

  63、區域自然地理要素差異的成因分析方法

  (1)氣候差異的形成

  (2)地貌差異的形成


  (3)水文差異的形成

  ①氣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異直接造成河流水量的差異。

  ②地形條件決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積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內的植被狀況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處的緯度及流向決定了有無冰封期、冰封期長短及有無凌汛現象。

  (4)土壤差異的形成

  不同區域的氣候、植被及人類生產活動因素的差異造成土壤類型、厚度、肥力、酸鹼度的差異。

  64、「3S技術」運用的秒殺方法——「點」「想」「看」三字訣判別「3S」

  (1)「點」與「面」判斷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它的最大特點是工作對象是一個「點」或「多個點」,明顯區別於RS和GIS技術的工作對象——「面」。在「3S」技術中選取適當手段時,要看其工作對象是「點」還是「面」。如果是「點」,則選用GPS,如果是「面」,則選用RS或GIS。

  (2)「想」與「看」區分RS、GIS

  GIS是地圖的延伸,主要功能是進行空間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對事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評估,需要計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選GIS。RS是人的視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選用RS。


  65、生態環境問題的判斷方法

  (1)根據材料信息判斷

  材料中如果出現「乾旱」「過度農墾、放牧」等詞語,則初步判斷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現與「植被破壞」「過度樵採」,則可能出現的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現與「圍湖造田」類似的詞語,則可能出現的生態問題是溼地破壞等。

  (2)根據區域來判斷

  如果試題以區域圖為切入,先要進行區域定位,通過區域環境特徵判斷環境問題。

  具體如下:


 

區域特徵

可能的生態環境問題

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降水稀少地區

荒漠化

丘陵地區、季風氣候下的高原地區、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區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壞、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

平原耕作區

水土流失、溼地減少

乾旱、半乾旱草原區

土地荒漠化


  (3)根據統計圖表來判斷

  通過分析圖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來判斷,如圖表材料顯示的是耕地面積和湖泊、河流面積變化,則可能表示的生態問題是溼地減少或破壞;如果顯示的是森林與河流含沙量的關係,則可能表示的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如果顯示的是放牧數量與植被疏密關係,則可能表示的生態問題是荒漠化等。

  66.生態問題成因的分析方法

  67、區域資源、能源開發條件的分析思路


  68、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分析思路:資源跨區域調配→原因分析(資源的地區分布差異、資源的地區供求關係差異)→線路選擇(沿線自然環境特點、人口密度、城市分布、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重要意義(調入區、調出區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案例分析】(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

  (1)原因

  ①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不平衡。

  ②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③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2)影響

對東部

對西部

緩解能源短缺狀況,帶動相關行業發展;改善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減輕東部地區鐵路運輸壓力

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加快中西部綜合利用天然氣的步伐,改善大氣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緩解環境壓力


  69、區域資源開發和環境問題分析類試題的答題技巧

  綜合分析近幾年的高考命題,對區域資源開發和環境問題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與區域圖相結合,以地理統計圖表為載體切入,分析某種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其答題思路如下:

  (2)多以區域圖為載體,以區域特徵與發展狀況為背景材料,分析區域能源、礦產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其答題思路如下:

  (3)多以區域環境問題分布圖為載體,分析區域環境問題的類型、分布及成因。其答題思路如下:


  (4)多以區域圖為載體,以區域發展為背景,分析區域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其答題思路如下:


  70、旅遊資源的類型判斷——二者相得益彰

  列表比較旅遊資源的分類、特徵、價值

分類

自然景觀旅遊資源

人文景觀旅遊資源

地質地

貌景觀

氣象氣

候景觀

水文地

理景觀

生物景觀

建築景觀

文化藝術景觀

風土民情

舉例

路南石林、五嶽等

吉林

霧凇

黃果樹

瀑布

臥龍、香山紅葉

帕特農神廟、麗江古城

三大石窟、大足石刻

藏族曬佛節、傣族潑水節

核心

地質地貌景觀

建築景觀

存在形式

具體形式

具體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

價值

不同點

美學價值、科學價值

歷史文化價值

共同點

經濟價值

特性

不同性

季節性、周期性和地域性

可創造性、可變異性、可移動性

共同性

多樣性、非凡性、永續性

  71、旅遊景觀的欣賞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1)天時——把握觀賞時機

景觀類型

景觀舉例及其最佳觀賞時機

隨季節而變化的自然景觀

北方山水風景——夏季;北國風光——冬季

隨天氣或時間而變化的自然景觀

泰山觀日出——凌晨;黃山觀日落——黃昏;錢塘江大潮——農曆八月十八觀大潮;青海湖鳥島——五月

人文景觀

賽龍舟——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舉行;內蒙古「那達慕」大會——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數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壯時舉行

  (2)地利——選擇觀賞位置

觀賞位置

旅遊景觀

觀賞效果

遠望

高處

峰巒

雄偉、奇特

遠望

高處

丘陵地區的梯田

高低錯落、線面結合

江河、大海

曠景

宮殿

宏偉氣派

近看

平視

城市中的湖泊

小巧精緻

俯看

較小的湖沼、池塘

水中倒影之妙

置身其中

山水組合景觀

船動山移、如遊畫中

  (3)人和——自然與人文和諧

人和

舉例

和諧生美——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深山藏古寺

人化自然——以情觀景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體會意境——抓住園林景觀特點

南北方園林的建築風格不同,構景手法不同

分類

自然景觀旅遊資源

人文景觀旅遊資源

地質地

貌景觀

氣象氣

候景觀

水文地

理景觀

生物景觀

建築景觀

文化藝術景觀

風土民情

舉例

路南石林、五嶽等

吉林

霧凇

黃果樹

瀑布

臥龍、香山紅葉

帕特農神廟、麗江古城

三大石窟、大足石刻

藏族曬佛節、傣族潑水節

核心

地質地貌景觀

建築景觀

存在形式

具體形式

具體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

價值

不同點

美學價值、科學價值

歷史文化價值

共同點

經濟價值

特性

不同性

季節性、周期性和地域性

可創造性、可變異性、可移動性

共同性

多樣性、非凡性、永續性

  72、旅遊資源的開發評價=價值+地理位置及交通+市場距離+基礎設施與接待能力+環境承載量+知名度和影響力+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國家政策支持

  73、旅遊活動設計=選擇旅遊地+設計旅遊線路+保證旅遊安全

  74、旅遊環境問題及保護措施


  (1)健全環保法規,強化環境管理。

  (2)加強全民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3)搞好環境評價,制定環保規劃。

  (4)加強生態建設,防治環境汙染。

  (5)依靠科技進步,增強環保效果。

  75、旅遊活動對區域環境的影響=經濟+社會+文化交流+環保意識

  【案例分析】簡述發展旅遊業對埃及的積極影響。

  促進相關產業和經濟發展,增加外匯收入;促進社會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使當地的文化更趨多元化;提高保護文物的意識,促進文物古蹟的保護。

  76、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的特點分析——總分思維,先講整體,再談局部分類

  77、自然災害的成因分析——三大災害類

  (一)地質災害類

  1.分析某地地質災害多發的方法

  最常發生的地質災害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而這些災害的發生與地質構造、地形、氣候和人類活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


  2.泥石流的發生機制


  3.滑坡的發生機制


  (二)水文災害

  1.河流洪澇災害發生原因的分析方法

  (1)來水量大。影響因素:氣候——降水多,降水變率大,如季風氣候;水系——流域面積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蓋率低。

  (2)排水不暢。影響因素:地形——地勢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彎曲,排水不暢;河道淤積;佔用河道。

  (3)調洪蓄洪能力差。影響因素:圍湖造田;泥沙淤積。

  2.我國河流洪澇災害成因的分析


  (2)人為原因流域內中上遊不合理墾殖,導致植被破壞,造成水 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中遊河段泥沙淤積,圍湖造田等,使湖泊調蓄功能 減弱水利設施長期失修,蓄洪能力不足,下遊亂挖河道, 水流不暢等

  (三)氣象災害

  1.我國幾種常見氣象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

氣象災害

地區

時間

形成原因

主要特點

綜合防治

旱澇

東部季風區

春夏

主要由夏季風強弱、進退引起

弱——北旱南澇;

強——南旱北澇

興修水利,

植樹造林

伏旱

長江中下遊地區

7月

副熱帶高氣壓(反氣旋)控制

酷熱少雨

抗旱灌溉

颱風

東南沿海

夏秋

熱帶洋面上形成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

狂風暴雨

及時預報,做好抵禦颱風過境的準備

春旱

華北

3~5月

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夏季風未到,降水少

乾旱少雨

引水灌溉

寒潮

青藏高原

以外的廣

大地區

冬半年

強冷空氣活動

降溫、大風、

雨雪、凍害

及時預報、作物覆蓋、煙燻等

沙塵暴

北方地區

春季

乾旱、土地沙化、大風

沙塵飛揚

植樹種草,改善生態環境


  2.氣象災害的防禦措施

  (1)加強對氣象災害的監測和預報,建立災害預警系統。

  (2)加強宣傳教育,增強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

  (3)加強防災演練。

  78、環境問題的表現=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生態破壞

  79、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自然原因+人為原因(重點討論)

  80、環境問題的解決措施=宣傳教育+建立健全+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技術手段+生物措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熱帶草原氣候類型考點整理
    高中地理熱帶草原氣候類型考點整理高中地理屬於文科範疇,所以在學習上需要背的知識點就很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熱帶草原氣候類型考點整理,具體內容如下。高中地理熱帶草原氣候類型考點整理1、判斷依據:第一步,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
  • 高中數學高頻考點——函數的圖象變換知識點總結
    2020年高一數學必修一人教版新教材封面函數的圖象變換是中學數學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也是期中、期末和高考的高頻考點之一。高中階段函數圖象的簡單變換主要有平移變換、對稱變換、翻折變換、伸縮變換。函數圖象的縱向伸縮變換後面將持續分享其他部分的重點知識和高頻考點,以便幫助大家複習鞏固和預習新課。
  • 高中數學函數解題技巧匯總,立足真題回顧考點,零基礎學一遍就會
    高中數學想要考130分,函數這部分知識必須要弄懂。因為選擇題,填空題和大題中都會出現函數相關題。如果你覺得函數特別難,那麼下面我更新的內容你可要好好看。想要吃透函數,必須要弄懂一下知識點:一、了解函數、映射的概念。
  • 高中地理:各大重點專題全匯總,應試必備,學霸早已記得滾瓜爛熟
    高中地理算是文科內容中難度比較大的了。同時也是文科中拉分比較厲害的一門學科,與歷史和政治相比,地理會更加靈活,知識點更加綜合,同時會涉及到計算以及讀圖能力,這兩者不具備的話拿高分是比較困難的。由於地理也是一門需要去及知識點以及地圖的學科,所以同學們自然免不了背誦,建議同學們專題性的去背,結合自身情況去背。那麼,今天小編老師給同學們整理了一套高中地理各大重點專題的複習資料,含考點和必備知識點,同學們可以列印下來,無論是月考、期中期末考、高考前都可以列印下來背誦,考試之前多去背一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題吧!註:文末有完整版電子列印資料的獲取方式。
  • 2020年全國一卷歷史高頻考點背後的故事(主觀題中)
    2020年全國一卷歷史高頻考點背後的故事(選擇題部分上)2020年全國一卷歷史高頻考點背後的故事(選擇題部分中)2020年全國一卷歷史高頻考點背後的故事(選擇題部分下)①任意選取一個歷史時期,自由度非常大,可以是一個大的歷史時期,也可以是具體某一個王朝,也可以是從某個角度來看有關聯的幾個王朝。②根據所選的歷史時期的發展特徵,自擬一個觀點、論題或看法作為書名。
  • 精品文章丨高中生物常見知識匯總(一),高頻考點,備考必看
    原標題:精品文章丨高中生物常見知識匯總(一),高頻考點,備考必看 生物姐今天給同學們總結高中生物常見的知識匯總的上半部分內容,都是我們在平時考試或者高考中經常遇見的題目,現在出題側重於靈活與聯繫實際,或者是學科之間的相關性比較多,因此同學們也要好好看一下下面的知識哦
  • 初中英語高頻考點詞彙「死亡」Die的用法解析
    初中英語高頻考點詞彙die,首先要講的是die後面接of 與from意思不同,要注意區分。另外,die的動詞,形容詞和名詞熟詞生義及固定搭配,這些內容經常在完形閱讀中出現,大家務必要重視起來。
  • 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
    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高中地理答題中,氣候類型可謂是高考必考的一個知識點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具體內容如下。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第一步,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若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7月,則該地處在北半球;若最冷月為7月、最熱月1月,則該地處在南半球。第二步,確定最冷月的溫度值範圍,即>15。第三步,判斷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少雨型(<250)。
  • 高中數學專題:8個模型搞定空間幾何體的外接球與內切球,0丟分!
    外接球和內切球問題是高中數學空間幾何是一個高頻考點,每年高考都會考,研究多面體的外接球內切球問題,既要運用多面體的知識,又要運用球的知識,並且還要特別注意多面體的有關幾何元素與球的半徑之間的關係,而球半徑的求法在解題中往往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考點歸納】一文講盡高中地理氣候所有考點
    備考十餘年,篇篇皆考點    一、影響氣候的因素  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  ① 高低氣壓帶相間分布,中間為風帶,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  ② 相鄰高低氣壓帶之間形成風帶。近地面風向北右南左,由高壓指向低壓  ③ 近地面風向與高空風向一般相反。  2.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 高中英語,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學習要點及考點全面解讀
    定語從句是高考必考的考點。它分為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定語從句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對於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學習。結合多年的高考試題,給同學們總結了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學習要點以及考點,分享給在讀高中或即將讀高中的同學們。知識點比較多,同學們要耐心認真體會。
  • 小學教師招聘:高頻考點-《學記》
    小學教師招聘:高頻考點-《學記》 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19-03-21 10:47 浙江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權威歸納」高中地理:最全氣候特點及成因判讀的87個問題
    世界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分布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中之重,卻又是難中之難。許多同學被這部分內容搞的暈頭轉向說:老師,我全都搞混了。學習過程多看看氣候曲線圖,各個大洲氣候分布,重點城市在哪個大洲平時關注一下,氣候類型的記憶不要刻意去記,要結合它的成因自己分析,氣候類型難就難在它的綜合性比較強,但是這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當你根據洋流,地形,溫度帶,風帶,熱容比等等很多因素分析出一個地方的氣候類型時,你會發現地理真的很有意思。還有,跟氣候類型最相關的就是植物帶,這個也不用刻意去記。
  • 天津初中生請注意,你的期末考試範圍+考點出來啦!備考拿高分
    如果沒有的話[黑線]  就看看小編總結的天津市各區初中期末考試的考查範圍和考試高頻考點吧![可愛]    (一)初一期末高頻考點   1、語文  考試範圍:第四單元~第六單元  高頻考點:②介詞-時間介詞、方位介詞  ③代詞  (二)初二期末高頻考點   1、語文  考試範圍:第四元~第六單元  高頻考點:  ①基礎題(字音/字形/病句/標點/詞語辨析/詩歌鑑賞)  ②課內外文言文
  • 12個高考考點提前探"吃住行" 助你"捷足先登"
      半島全媒體記者 魏海洋 劉金震 孫雅琴 欒英傑  青島市招考辦剛剛把2017年夏季高考的考點全部公布,6月4日,半島都市報記者就兵分多路奔赴各考點實地探訪踩點,為您帶來最新鮮的市區考點「吃、住、行」信息。  與往年不同,今年新增了青島66中考點,市內四區考點數達到12個。
  • 高中英語有很多稀碎的詞法,特別亂,這些零碎知識只能靠積累嗎?
    30萬詞對於普通學生而言那就是天文數字,高中要學6~9個科目,每個科目都很花時間,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根據這條規定,我們就可以把高中範圍內的詞組短語限定在3500詞的範圍內。 3500詞相互組合形成的各種詞組短語和固定搭配也非常的多,大約有兩三萬個。排除掉高考從來不考的政治經濟和宗教的話題,再扣除掉一些粗俗的口語表達。剩下的範圍就是高考範圍。 這個範圍大約有1.5萬個,我會知道這個數目,那是因為已經有人整理過了。
  • 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圓的有關計算必掌握的三個考點
    圓當中利用弧長、扇形面積公式及圓與正多邊形的計算也是近幾年中考的高頻考點。在複習時,需要熟記相關的公式,並能對相關的考試題型心知肚明,下面詳細為大家整理這三個考點。扇形的弧長與面積計算是中考的核心考點,首先需要記住它的基本公式。另外總結了幾個結論:(1)當弓形所含的弧是劣弧時,S弓形=S扇形OAB-S△OAB;(2)當弓形所含的弧是優弧時,S弓形=S扇形OAB+S△OAB;(3)當弓形所含的弧是半圓時,S弓形=S⊙O。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應當轉化為規則圖形(有公式可利用)的面積的和或差,轉化的方法一般有分割和補全兩種。
  • 教資統考中學《綜合素質》高頻考點:教師的科學素養(二)
    教資統考中學《綜合素質》高頻考點:教師的科學素養(二) http://www.hteacher.net 2017-07-28 15:0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19下幼兒教師資格證「材料分析題」高頻考點匯總
    幼兒教師資格證"材料分析題"高頻考點匯總保教知識與能力篇一、題型分析1.題型介紹:材料分析題通常是給出一個案例,然後提出問題,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依據一定的理論知識,或作出決策,或作出評價,或提出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意見等,屬於綜合性較強的題目。
  • 【趣味地理】關於馬達加斯加的地理考點,小夥伴們準備起來了!!!
    高原面上丘陵、火山、盆地錯綜分布;高原東部邊緣是一大斷層,致使東坡陡峻,東部沿海平原狹窄(寬16-80千米);高原西部坡度較緩,呈階梯狀緩慢下降,西部沿海平原寬100-200千米。境內河流縱橫,大致呈放射狀分布,分別注入印度洋和莫三比克海峽。  氣 候  馬達加斯加全島氣候空間差異顯著,氣候的形成深受地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