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熊貓二代「圓仔」將於6日過7歲生日,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3日表示,大陸方面建議可以讓「圓仔」到大陸「比武招親」,但動物移動牽涉到檢疫條件或是文件,更重要的是,「圓仔」還沒到這個那麼緊迫的適婚條件「急也不在一天兩天」。
圓仔的父母為來臺第一代的大熊貓團團、圓圓,未來圓仔和圓仔妹都會遇到招親的問題。
大熊貓圓仔最近升格當姐姐,也將歡慶7歲生日,雖然臺北市立動物園剛好休館,但會在臉書直播圓仔啃蛋糕萌樣。
在圓仔生日前一天,動物園會舉辦「暖壽」活動,在大熊貓館入口大廳將有熱舞表演、圓仔7歲生日紀念版畫拓印,遊客自由免費參加。
大陸贈送給臺灣的大熊貓「圓圓」28日生下第二胎,由於疫情因素,大陸專家透過視訊助產。曹先紹3日表示,臺北在2013就有相關經驗,甚至可利用3C產品協助照顧熊貓寶寶,讓大陸方面的專家嘆為觀止。
談到照顧熊貓寶寶,曹先紹指出,大陸不是常常碰到受傷寶寶,臺北就有兩次。模擬小寶寶的聲音,2013年是在外面放聲音,媽媽圓圓反而比較困惑,正常模擬寶寶的叫聲讓他覺得怪怪的。因此當時臺北動物園用藍牙喇叭,隨著時代演進,藍牙喇叭的尺寸和仿真效果也越來越好。專業上也是互相交流,大陸也許有學起來。
曹先紹強調,因為大陸專家可能同時要照顧好幾隻,而臺北方面則只需要專心一隻,因此在精細度上,可能大陸還沒有臺灣那麼掏心挖肺的層次。比如,在沒有奶的時候,大陸因為數量夠多,奶媽可以上陣,但臺北只倚賴圓圓一隻。
曹先紹也指出,照顧熊貓上,動物園不只與獸醫合作,臺大醫院醫療團隊也有提供意見,比如用照顧早產兒的方式去照顧熊貓寶寶,「大陸方面也不一定那麼厲害,看到臺北這樣他們也是很羨慕」。而現在是否還與大陸專家固定視訊?曹先紹說,不一定每天都有視訊,而且臺北動物園也與歐美和日本的動物園有技術交流合作,所以不一定局限與大陸的專家交流。
來源: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