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鬱文豔
12月3日,一名偷獵者被崇明東灘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執法人員抓獲。在他攜帶的蛇皮袋裡,發現共有137隻已經死亡的野鴨。根據以往經驗判斷,這些野鴨是被投毒致死,目前偷獵者已被移交公安部門處理。
這是崇明東灘保護區自1998年建立以來查獲的最大一次非法狩獵野生動物案件。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非法狩獵100隻以上野生動物屬於特大刑事案件。
凌晨蹲守:偷獵者「翻車現鴨」
12月3日凌晨4時30分,靠近東海邊的崇明東灘漆黑一片。東灘保護區管理處主任宋國賢、執法科科長鈕棟梁等5名執法人員準備對偷獵候鳥的情況進行檢查。自11月候鳥遷徙高峰到來後,他們經常在半夜或凌晨進行突擊檢查。
「選擇3日行動是有多種依據的。」昨天,宋國賢在保護區辦公室介紹說,3日潮水小、冷空氣剛來,野鴨數量會比較多,偷獵者通常會選擇在這一天行動。加上12月3日是星期一,偷獵者認為保護區工作人員星期一早上才來上班。其實,12月2日晚上,保護區工作人員就已各就各位了。
這次行動,執法人員圍堵在由保護區往外必經的若干個道口。守候不到5分鐘,一輛摩託車就駛來,經過盤查證實此人並非偷獵者。約20分鐘後,遠處又傳來摩託車聲。就在摩託車和執法車擦肩而過的一瞬間,執法人員看到該摩託車後座懸掛著3個蛇皮袋,車前還放了兩個蛇皮袋。
「對方很像是已經抓到獵物的偷獵者。」執法人員迅速掉頭追趕該摩託車。
看到有車追趕,摩託車車主感到情況不妙,遂加足油門拼命逃跑。慌張之餘,摩託車在一個路口翻車,數隻野鴨也從蛇皮袋裡掉了出來。執法人員追上摩託車後發現車主攜帶的蛇皮袋裡全是已經死亡的野鴨。
惡劣行徑:137隻野鴨被毒死
3日一早,這批死亡的野鴨,在東灘保護區辦公室門前被一一鋪開:共有137隻,其中花臉鴨15隻,斑嘴鴨27隻,針尾鴨75隻,綠頭鴨20隻。
清點時,保護區內一隻「饞嘴」小狗跑過來舔了舔鴨子嘴裡流出的液體,沒想到很快小狗就倒在了樹下。據執法人員介紹,小狗是「中毒」了,獸醫雖然給小狗注射了解毒藥物後,但接連好幾天它依然精神萎靡。
「東灘保護區自1998年建立以來,還未查獲這麼多因非法狩獵致死的候鳥。」昨天,東灘保護區管理處主任宋國賢表示,之前查獲的最大案件是2005年12月,67隻野鴨被投毒致死。
由於案情重大,執法人員一早通知了公安部門。根據經驗,東灘執法人員判斷,這些野鴨肯定是被投毒致死,而且毒藥很可能就是常用的呋喃丹。然而,偷獵者稱,野鴨是在灘涂上撿來的,拒不承認自己的投毒行為。
為了找到確鑿證據,3日早上,執法人員根據偷獵者交代,來到他撿到死亡野鴨的地方———東灘保護區核心區域南部的一處灘涂上。然而,經過潮水衝刷,這片區域早已不見黑色的呋喃丹顆粒和死亡的野鴨,只看見留下的一串腳印。
當晚,偷獵者被公安部門刑事拘留。經審訊,偷獵者來自安徽,35歲,來崇明打工已有七八年,自稱偷獵候鳥是第一次。
案件特大:欲挖出收購銷售整個網絡
根據《國家林業局、公安部關於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刑事案件管轄及立案標準》,非法狩獵20隻以上野生動物可以立案,非法狩獵50隻以上野生動物為重大案件,非法狩獵100隻以上野生動物為特大案件。因此,崇明東灘此次發生的這起案件屬於特大案件。
昨天,崇明公安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案件尚在審理中。他們希望通過查處這一事件挖出背後收購、銷售野鴨的整個網絡。
[揭秘1———偷獵者常見暴行]
有3種偷獵手段,最常見是投毒
除了野鴨,上海地區120多種水鳥也常常成為非法獵捕者的目標,他們通常集中在南匯、奉賢、金山、崇明、浦東、寶山等灘涂和溼地。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上海,偷獵者經常使用3種手段偷獵鳥類。
■投毒在鳥喜歡的水域邊投放「呋喃丹」等毒藥,通常在夜間投放,第二天清晨去撿被毒死的野鴨,這種方法在崇明、南匯等地都可見到。
■翻網在蘆葦蕩中開闢一塊空地,從附近抽入水,形成淺水湖,把可以開合的網「埋」在水裡。之後,把自己養著的「媒鴨」放入池中,因為鴨子有群居性,「媒鴨」很快就能吸引野鴨前來「聚會」。等野鴨一墜落就拉繩子,原本張開的網就會閉合,野鴨插翅難逃。不過這種捕捉方式在崇明東灘幾乎沒有,因為目標過於明顯,不方便操作,但在南匯濱海地區比較常見。
■張網在樹林裡掛起一張大網,鳥撞上去就逃不了。
[揭秘2———偷獵者獲利豐厚]
至少10元一隻,偷獵者一網可賺上千元
「野味有嗎?」「有,要多少?」每到秋冬季節候鳥遷徙高峰,在崇明、南匯、奉賢等灘涂溼地集中地附近的一些小飯店,常常能聽到顧客和店員之間這樣的「悄悄話」。在市郊的一些小飯店,記者曾看到一些店家打出了「特色野鴨煲」的招牌來吸引客人。
東灘保護區執法科科長鈕棟梁介紹說,在崇明東灘地區,目前野鴨的收購價為每公斤50元,而一隻野鴨一般可以賣到50元。
南匯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南匯,被毒死的野鴨一般在本地小飯店消化,1斤以下的小野鴨,偷獵者販賣給販子一般10多元/只,1斤以上的為20-30元/只;如果是活的,一般銷到外地。1斤以下的,偷獵者販賣給販子的價格是40-50元/只,2斤左右的可以賣到90-100元/只,販子再販賣給飯店,每隻就可達到200元以上。
該人士告訴記者,曾有偷獵者一網就抓獲近100隻野鴨,按照10元一隻計算,這一網的收入就近1000元。如果抓到個頭大的斑嘴鴨、綠翅鴨等,按90元一隻、一天抓到20隻計算,收入至少有1800元。而且在上海,一年中適合捕鳥的周期非常長,數量比較少的僅有兩個月。
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郊區的一些灘涂和溼地集中地,已經形成了獵捕、收購、銷售野生候鳥的「地下網絡」,並形成了一條看不見的利益鏈。
[新聞連結]
東灘護鳥,探頭加巡邏船
每年有數百萬隻次的候鳥經過崇明東灘,冬季更是吸引了約130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白頭鶴和大量的雁鴨類前來過冬。為了保護這些候鳥,尤其是保護它們不受不法分子的毒殺,東灘採取了各種手段,包括在灘涂上安裝探頭、利用巡邏船日夜巡邏等。
宋國賢介紹說,在東海邊的灘涂上,一艘名為「東灘3號」的船常年在碳北一港和小南港之間輪流停泊,夜間船上總有3人以上,他們每日在凌晨和傍晚進行巡查,巡查範圍為停泊點南北各2公裡的範圍。此外,執法人員每周總要進行2次夜間檢查。針對一些偷獵人員夜間將獵物藏匿在蘆葦或互花米草叢中,白天確認安全後再運出保護區的情況,執法人員還會每周組織2次白天突擊檢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