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現」是一款在手機上簡單模擬應用效果的演示輔助工具。可以幫助你在交付成果之前,與整個團隊進行溝通,事先得到大家一定程度的反饋,預防在正式投入開發之後,才發現可以避免的問題。
比起在電腦上使用繪製工具,通過手繪快速繪製的原型草圖可以更高效的與他人溝通你的創意。
快現,是由一個在深圳創業的3人創業團隊所開發的一款產品,團隊成員都是80後,如果對團隊感興趣、對產品有更多的需求反饋,看這裡@快現ikuaixian
目前的版本中,快現只解鎖了一個基本的「模擬點擊」的功能,難以滿足大部分應用中對交互功能的需求。
精益創業的精準用戶選擇
在和這個團隊溝通過後,已經確定了他們將會在聖誕節前完成第二版的開發,新版本會加入手勢滑動功能以及模擬手機陀螺儀實現的搖動功能。
而對於產品的新功能,他們將會準備兩個上鎖的功能,如果用戶使用前面的功能能夠真正選擇這款應用,可以給應用一個5分的評價,解鎖最後的兩個功能。
這個方式並非遊戲應用的那種強制索取高分,這樣的選擇,是篩選合適的用戶來選擇這款應用。
對於高級的交互體驗體驗師和開發設計人員,這樣的功能或者會淪為「雞肋」。但是小型的團隊和初級的設計人員,卻能從這個輔助工具中得到不少的幫助。
對於大部分移動網際網路的初創公司而言,一款產品的設計開發往往缺少用戶研究的團隊,也沒有專職的交互體驗師,最讓人感到困難的應該是小公司缺乏有效的溝通制度、交付流程,所有的溝通只能指望人與人之間「靠吼」。
為了看看「快現」的輔助功能,我們來開發一款用以瀏覽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文章的手機客戶端。
二十分鐘畫原型草圖
比起在Axure 上進行原型設計,手繪草圖的效率無疑更高,並且在不同崗位之間的溝通過程中,手繪風格更能展現人性化的思路,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所以一開始就選擇用少量的時間來確定一個原型版本。
繪製七幅草圖,僅僅使用了二十分鐘,但卻保證了在後續的溝通中,清晰的表述自己的功能需求
文章分類與瀏覽效果的選擇
在閱讀應用中,文章的類別針對的是不同的用戶群體,但是在正常的閱讀情境中,我們並不需要時時刻刻的展現分類欄,因此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只要將其隱藏在一側。
但是我們也需要同時考慮到讓可以準確的找到我們的分類欄,左上角那三條槓,應該夠清晰了吧?
應用設置與網站簡介
右上角肯定是小編的繪畫能力有問題,因為在閱讀應用中,絕不可能會出現一朵「菊花」。那個位置必須是一個齒輪,這樣大家就能清楚的意識到那是應用設置了吧。
當然這幅圖是給前端開發的同事看的,因此我需要和他「稍微的解釋一下」,並且做好被研發嫌棄的準備。
網站介紹也不需要時時刻刻的在用戶的眼前晃蕩。因此,只需要用戶在需要進入應用設置,對字體、網絡、顯示效果等進行更改時,再提醒用戶看看我們的網站介紹。
給用戶一個合理清晰的暗示
每個應用都需要給用戶提供合理清晰的暗示,在設置頁面中露出一點點文章的邊角,用戶懂得自己去點擊用以退出設置頁面。
點擊文章的圖片、標題、導語當然是進入文章瀏覽全文。
而進入文章之後沒有退出按鈕?這個要批評一下「快現」,手勢交互功能還沒出來,只能等到聖誕節,當聖誕禮物了。
這點大家一起想「快現團隊」提需求吧。
如果你是一位對網絡上的信息十分敏感的讀者,或者你是一位對新資訊十分靈通的業內人士,那麼當你看見快現這個應用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就應該會是「山寨POP」。
因為與POP一樣,快現也是通過簡單的草圖實現在手機上演示原型的一款應用,兩者在功能和風格上並沒有能讓使用者完全區分開來的特色,最重要的是,POP在三周之前已經成功的在業界打響了自己的名字。
相比之下,快現雖然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開發,但是在發布時間上,落後於POP。而除了時間較晚,功能理念相似以外,更令快現處境尷尬的原因是,快現是一款中國內地團隊所開發的一款應用。
在一個莫名其妙的念頭之下,所有人都會不自覺的認為,那三個「臺灣小夥」的應用被抄襲了。
在臺北的那三個人
POP同樣是由一個「三人團隊」所開發的原型演示應用(或許惡搞的人可以把這個人數,也當成山寨)
身處臺北的他們,在這次的輿論中在三個方面徹底的贏了。
一、他們的產品推出更早
二、他們的產品第一時間就成功的吸引了媒體報導
三、他們這個三人團隊身處臺灣,大家喜歡這個身份
「山寨」這兩個字很輕
功能、界面相似,對手是臺灣的創業團隊。山寨這個兩個字就砸在了「快現」的身上。
快現團隊對此毫不在意,他們提供了準確的目標用戶:初級的產品經理、設計開發人員。沒有條件支撐一個用研團隊,沒有辦法收納一個高級的用戶體驗師的初創團隊,甚至是大公司裡的小團隊。
同時比起對手,他們更願意針對國內的用戶給出不同的條件,準備Android版本的應用,針對「手勢滑動」效果開發相應的交互功能演示。
如果「山寨」只是說這個應用的外貌和模式。那麼山寨這兩個字「不重」
下載連結:
iOS版
Android版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