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習慣將一些問候的話語掛在嘴邊,畢竟現在是文明社會,很多朋友如果經常出差或者去外地辦事,都會特意叮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自己回來以後要做的一些待辦事項。如果轉換角色,假如是自己的朋友很久沒出現,突然有天見了面,就會不由自主地說上一句「好久不見」,但是這句話有時候出現在不得當的場合,反而會增添許多尷尬的氣氛。很多朋友可能會感覺不可理喻,這不就是一句非常普通的問候嗎?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誤會呢?
這句話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適用的,分別根據場合和對象的不同,有不同的內涵。首先從針對的對象來說,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有些朋友,會一起上課或者一起工作,但是和他們也就是點頭之交,並不熟稔,如果你在不分場合的情況下貿然說出這句話其實是容易引起誤會的。比如有個朋友你們的關係一直都不鹹不淡,有天你看到他,對他說這句話,沒準他不僅不會認為你這是在關心,反而可能認為你有事相求,刻意套近乎,反而會遭人白眼。所以有時候對於那些我們只是泛泛之交的朋友,最好只保持基本的禮貌就可以了,這些熱絡的問候還是更多地留給我們的朋友。
假如是我們更熟悉的朋友,有時候兩三個月沒見,就感覺對方已經有些陌生了,那麼在這個時候重逢,說一句「好久不見」是很合適的,不僅可以稍微拉近彼此的距離,還可以讓隔閡驟然減少,兩個人可以漸漸地像以前那樣說一些交心的話語。
如果這個人是我們身邊非常親密的親人,那自然就要更加熟悉,比如我們的兄長,姊妹或者我們的父母,如果分離半個月可能就已經倍感思念了,和家人的關係也比較親切,所以如果半個月沒見一般就可以說這句表示親切和問候的話語。
最後,假如對方是我們的戀人,我們的丈夫或者妻子,想必有這種親密的伴侶的朋友都體驗過這種心情,哪怕只是半天或者幾個小時沒見面,也好像是隔了好多天一樣,會忍不住想念對方。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顯然是可以隨時說的,並且可以作為兩人一種調劑感情的方式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