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中華白海豚 維護生物多樣性

2020-11-23 法制網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肖雄 蔡華鋒 董謙君 劉豔婷 鄭慧梓)4月27日,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宣傳月主題活動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記者了解到,當天香港、澳門以及全國50多家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員單位也在所在城市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活動。

活動以「關愛中華白海豚,維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當天,共有百名志願者在內的近500人參與活動,志願者代表還創作了《白海豚》舞臺劇,並首次演出。活動現場,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正式發布《保護中華白海豚倡議書》,倡議書從守法不獵捕、保護海洋生態、航海規範、發現擱淺做法等幾大方面,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當天,專家、志願者和廣大遊客還共同探訪了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中華白海豚展示種群。

相關焦點

  • 中華白海豚瀕危仍在加劇,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不容樂觀
    白海豚的故事並非孤案。「我國許多海洋生物處於瀕危狀態,甚至帶魚都有可能變成瀕危物種。按照1988年的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2006年評估結果中有400多種瀕危動物,如今數量已有明顯增加。除了一些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以外,大多數生物都臨近滅絕,如大黃魚、小黃魚等,情況不容樂觀。」
  • 「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 呼籲保護中華白海豚
    新華網廈門5月9日電 8日,全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在鼓浪嶼鋼琴碼頭廣場和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今年起,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確定將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今年為公曆5月8日)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
  • 中華白海豚|資源保護不容樂觀
    2017年12月,「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在廈門舉行,聯盟成員由參與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的相關政府機構、國際組織、科研院所、高校、保護區以及企事業單位組成,完善了中華白海豚的保護網絡建設。圖 / 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5、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工作。我國加大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研究的投入,近五年來科研投入超過5000萬元。
  • 保護中華白海豚,原來對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有這麼重要的意義!
    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以「關愛中華白海豚,維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當天,共有百名志願者在內的500多人參與活動,志願者代表還創作了《白海豚》舞臺劇,並首次演出。現場,「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正式發布《保護中華白海豚倡議書》,倡議書從守法不獵捕、保護海洋生態、航海規範、發現擱淺做法等幾大方面,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中華白海豚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臺灣西海岸、廈門、珠江口、雷州灣和北部灣近岸海域,並認為受瓊州海峽天然深水屏障的潛在影響,海南島周邊海域可能沒有中華白海豚分布。近年來,受人類開發利用活動不斷增強和全球氣候變化日漸加劇的影響,我國南海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及其生境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壞與退化,使得我國海域內包括中華白海豚在內的海洋哺乳動物處境岌岌可危。從影響因素來看,它們受到來自漁業誤捕、船隻碰撞、生境退化、環境汙染、食物短缺等多方面的生存威脅,大都面臨滅絕的風險。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海上大熊貓」的守望者
    4月27日~5月27日,呼籲「關愛中華白海豚,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宣傳月在珠海舉行。中華白海豚,粵閩等地的漁民稱它為「媽祖魚」「海上大熊貓」。它也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動物。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受人類活動影響,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不斷縮小,種群延續面臨嚴峻挑戰。根據估算,目前全國的中華白海豚數量約為4000餘頭。
  • 中華白海豚現身東方海域
    近幾年來,這群中華白海豚在瓊南一帶海域頻繁出沒,代表著該區域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優越。 視頻中,先是兩三頭白海豚浮現,白色的身影在碧藍的大海中十分搶眼。很快,海水之下又躍出七八頭白海豚,爭相聚攏一處。緊接著,遠處還有多頭白海豚以及數頭黑白相間的海豚在向前疾遊。
  • 【海洋科普】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與生存現狀
    至2018年底累計識別中華白海豚數量2381頭,相對2017年新增14頭。至2018年底珠江口水域棲息的白海豚現已累積識別2367頭,新增234頭。據記錄,中華白海豚全世界的總數大約在6000頭左右。中國是全球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種群數量大約在4000~5000頭。
  • 雲霄再現中華白海豚蹤跡~
    雲霄縣漳江口紅樹林管理局 生態學工程師 黃冠閩從今天發現的中華白海豚的形態特徵,我們可以判別出它們是一對成年的中華白海豚,成年的中華白海豚它個體成粉紅色在我國「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在漳江口經常能看到它們成群結對活動的身影。
  •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12月12日,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海域鯨豚船隻調查發現最大中華白海豚群。當天共發現中華白海豚種群5群次,最大群頭數30頭次。這是近三年鯨豚調查發現最多的一天。
  • 新聞背景:保護瀕危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
    新聞背景:保護瀕危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 石軼君 2017-10-26 10:23 來源:澎湃新聞
  • 欽州中華白海豚科普館
    在展覽的最後,著名動物學家、北京大學的潘文石教授再次嚴正指出:「為了使人類能夠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繼續繁衍,為了使北部灣人民能夠在自己的家園裡快樂生活,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物種的保護不僅基於經濟的、科學的、美學的和文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基於一種新的倫理:每種生命都擁有在自然群落中繼續生存下去的權利。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中華白海豚「組隊」來昌江鬧海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4月10日訊(記者 譚琦)10日上午,昌江鯨豚救護隊隊員在昌江海域偶遇數隻海豚,經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下稱中科院深海所)專家確認,這些海豚為中華白海豚2018年8月,約30隻中華白海豚到訪東方海域。  據中科院深海所海豚研究專家團隊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在海南近海出沒的鯨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就有30餘種。此外,還有熱帶魚類1000多種,蟹類、蝦類、貝類、棘皮動物類、藻類、珊瑚等各有數百種,這些海洋生物多數都具有極高的生態和保護價值。  「海南近海漁業恢復較快,海豚隨著正常的捕食行為出現在沿海海域,是很正常的。」
  • 惠州擱淺中華白海豚致死原因有初步結論了!
    白海豚在東江博羅段被釣魚愛好者發現,11月16日在東江漳湖段擱淺死亡,當晚,中華白海豚被運往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11月24日,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邀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深海工程科學研究所、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家組成團隊在我中心對擱淺中華白海豚進行屍檢。
  • 魯毅就中華白海豚在佛山成功獲救作出批示
    佛山日報訊 記者於祥華 通訊員史偉宗報導:12月16日晚,一隻中華白海豚在佛山成功獲救,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昨日,市委書記魯毅就此次白海豚成功獲救作出批示,對營救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在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推進萬裡碧道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再接再厲,推動佛山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素有「水上大熊貓」之稱。
  • 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
    12月12日,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海域鯨豚船隻調查中,發現最大中華白海豚群。當天共發現中華白海豚種群5群次,最大群頭數30頭次。其中2018年發現中華白海豚5次,2019年發現12次,2020年發現7次。通過照相識別技術,2017年識別16頭,2018年識別21頭,2019年識別42頭,2020年識別7頭次,共識別個體80頭。利用模型估算,儒艮保護區中華白海豚數量約106頭,95%置信區間為90-145頭。
  • 多隻中華白海豚現身昌江海域,數量稀少極珍貴
    10日上午幸運的昌江鯨豚救護隊隊員在昌江海域就偶遇數隻海豚它們正在海上歡快嬉水視頻由昌江鯨豚救護隊隊員拍攝經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專家確認,這些海豚為中華白海豚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所長陳宏表示,海南自然生態環境良好,近海具有極高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鯨豚類海洋生物的頻繁出現,說明海南周邊海域的生態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近海生物多樣性日趨增長,與海南不斷強化生態保護的工作密不可分。
  • 中華白海豚完善保護,對人類最大的好處是什麼_澎湃新聞-ThePaper
    X 中華白海豚完善保護通俗來說,保護好中華白海豚,人類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過得好一點。保護一個物種,主要有三種渠道: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殖。中華白海豚目前還沒有達到需要人工繁殖的程度,它們生活在海裡,也沒辦法搬家,所以只有一種選擇:就地保護。
  • 看,40多頭中華白海豚!北海鯨豚調查發現頭數最多的一次
    說起中華白海豚那可是北海無比珍貴的「生態名片」對於海豚們來說北海這片海域
  • 廈門將發布《中華白海豚白皮書》
    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介紹,中國水域有記載鯨豚物種近40種,物種多樣性極其豐富,其中長江江豚、中華白海豚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廈門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之一。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在研討會上介紹,自2017年起,廈門牽頭組織實施全國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