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手術竟不打麻醉,當場痛暈!背後原因令人痛心

2020-12-05 v社會家常事

43歲的陳霞是一位單親媽媽,家住河南,早在多年前,丈夫便拋下年幼的女兒,選擇與陳霞離婚。

自此,陳霞獨自一人支撐起整個家。

2016年,陳霞發現自己站久了總覺得腿部不舒服,念叨著自己年紀大了,不如從前了。

然而,隨著疼痛的增加,陳霞到醫院檢查,被查出「小腿軟組織未分化高度惡性腫瘤」,是一種所謂的「癌中癌」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陳霞精神崩潰,看著清貧的家,她無法想像今後該何去何從。

為了繼續照顧女兒,陳霞積極配合治療,第一場手術長達5個多小時,腿部縫17針,術後6個療程的化療和41次的放療,讓她痛不欲生。

由於患病,陳霞再也沒有能力賺錢,一直靠親戚和朋友的接濟。

陳霞的女兒為了省錢,平時只吃不到5元一頓的菜,連肉都捨不得吃。這也導致她在學校經常貧血、頭疼發暈,好幾次做兼職時暈倒在地。

陳霞說:「我想再堅持堅持,陪伴從小缺少父愛的女兒健康成長,看她結婚生子。」

今年1月,陳霞再次進行手術。為了省1萬多元的全身麻醉費用,她選擇了局部麻醉,結果疼暈在手術臺上,醫生擔心她再也醒不來,只好放棄了這次手術。

從第一次手術到現在,她與腫瘤搏鬥了近四年,積蓄早已全部花光,還欠下了幾十萬外債。

家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人,賺錢非常不容易,目前想給她治病也拿不出一分錢了。

01

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陳霞的經歷令人非常痛心,更值得警惕的是,這樣的事件並不是個例,其實重疾離我們並不遙遠。

大多數人會認為,癌症高發於七八十歲。實際上,40歲左右就已經是癌症集中爆發期。

據統計,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確診癌症。而在保險公司接收的重大疾病保險理賠申請中,80%都是癌症。

據統計,37%的女性和42%的男性在一生之中會遇到癌症。

02

癌症已不再是絕症

但費用高得嚇人

隨著科技的進步,癌症的生存率已經翻番,癌症不再等同於死亡。

現在新型的抗癌藥物,全部都是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治療路上,最難過的不是放療、化療,而是「金錢關」

巨額的手術治療、護理費用:至少需要30萬。

藥物費用:放化療或靶向治療,至少20萬。大部分藥物醫保不報銷,花費可能高達百萬。

定期複查費、術後恢復費用、收入損失及後續壓力:三項加起來,至少50萬。

錢真的可以換命,只是價格高到普通人承擔不起。

當大病來臨,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找社保。

殊不知社保的賠付有很多限制,比如起付線、封頂線、報銷比例等都要自己承擔。最為致命的是:大部分進口藥,特效藥幾乎都不能報銷,只能全部自費。

相關焦點

  • 單親媽媽患「癌中癌」卻沒錢全身麻醉,14小時手術痛暈在手術臺
    從親人相繼離世,到單親媽媽,再到癌症病人,44歲的胡順霞可謂命運多舛,飽經磨難。如今她的脂肪腫瘤在腹腔多處轉移,已到晚期,若不儘早手術,隨時面臨癌細胞擴散的危險。單親媽媽獨自將女兒撫養成人,卻被查出癌症胡順霞今年44歲,家住在山東省日照市蘇家村
  • 《未知的餐桌》:伊能靜這一次蹭飯,讓人看到單親媽媽的喜與憂
    她可以不放棄挨家挨戶厚著臉皮去敲門。這一點還是令人很佩服的。她和嶽雲鵬來到了一戶單親媽媽的家庭。伊能靜這一次蹭飯,我們見識到了一個單親媽媽的真實的生活狀態。 伊能靜戳單親媽媽痛處 伊能靜是一個好媽媽和好妻子,這一點沒人否認。她總是喜歡當眾秀恩愛曬幸福,而且還不分場合。在進門得知女主人是單親媽媽的時候,在飯桌上伊能靜又一次戳到單親媽媽的痛處。
  • 陳文茜結石手術不打麻醉 被贊「鐵娘子」
    陳文茜結石手術不打麻醉 被贊「鐵娘子」 2013年04月26日 23:0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關於單親媽媽的心酸句子 致敬每個單親媽媽,你們真的辛苦了
    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也可以設置一些傷感   原標題:關於單親媽媽的心酸句子 致敬每個單親媽媽,你們真的辛苦了   近年來,個性籤名成為了很多人展現自我的平臺。設置一個與眾不同的個性籤名,能夠為我們加分不少。當我們心情開心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開心的句子當做籤名。
  • 貴港一單親媽媽身前背後掛兩娃娃,外出擺攤討生活,讓人淚目
    廣西貴港有這樣一位女人,她已離異,她還是一位單親媽媽。單親媽媽本就令人同情,而她不同於其她單親媽媽,她還是一對雙胞胎的單親媽媽。雙胞胎才剛滿周歲,沒人能替她照顧孩子。於是,這位媽媽就把孩子帶在了身邊,一個掛在了胸前,一個背在了身後。從此之後,這位媽媽「增重」了30多斤,負重前行。對於一個離異的單身女人來說,生活本就不易。
  • 90後單親媽媽在家藏14公斤毒品: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90後單親媽媽在家藏14公斤毒品: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2020-12-02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0」後單親媽媽 「我的生命走到頭了!」
    令人唏噓的是,犯罪嫌疑人竟然是一名「90」後單親媽媽。今年8月,江岸區分局禁毒大隊在梳理毒品案件線索中,發現一個外號「珍珍」的女性涉毒人員有重大販毒嫌疑。緝毒民警對「珍珍」展開外圍調查發現,「珍珍」今年30歲,有販毒前科,離異後獨自帶著3歲的兒子生活,平時除了送孩子上下學,很少出門,雖然她沒有正式工作,但有房有車,從「不缺錢」。
  • 產後腰痛 別讓打麻醉背鍋
    在門診中常常遇到產後腰部疼痛的病人,尤其是分娩鎮痛或剖腹產後的媽媽,而多數媽媽都認為她們的腰痛是麻醉醫生打麻醉引起的。其實這可冤枉了麻醉醫生。  通過醫生的臨床診治經驗來看,雖然這些媽媽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還是兩大原因,其一是腰肌勞損,其二是腰椎間盤突出。  腰肌勞損最為常見  十月懷胎過程中,尤其是懷孕後期,準媽媽腹部每天都要託著幾斤重的嬰兒,時間長了就會引起腰肌勞損。此外,媽媽在產後又要經常抱孩子、餵奶,會加重腰肌勞損,導致腰痛。
  • 「單親家庭的孩子不行」,說這話的人,被這位單親媽媽刷新了認知
    在部分人的觀念裡,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存在缺陷的,甚至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不行,不健康」。然而說這話的人,卻被下面這位單親媽媽刷新了認知。「孩子,你屬於你自己」在節目《少年說》中,一位初三男生上臺演講,他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父母很早以前就離婚了,而他由媽媽撫養。
  • 手上做手術,為什麼要在脖子上打麻醉?
    這天,我負責骨科手術的麻醉。骨科手術又是錘子、又是鋸子,這分外引起了她的興趣。因此,我倆正好在一個手術間裡。第一臺手術是一個手掌外傷,需要做清創縫合術。病人進來之後,我和骨科醫生及巡臺護士核對了病人的基本信息。確認無誤後,護士開始給病人建立外周靜脈通路。
  • 打麻醉不會影響智商!不打麻藥的4個後果,你可能承受不起
    但是因為麻醉過程是直接作用在神經系統上的,很多人對麻醉的安全性都心存疑慮,那麼打麻醉會對人的神經系統造成傷害嗎,理論上是不會的,並且不打麻藥還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後果。一、麻醉的發展史臨床麻醉最初僅能進行簡單的乙醚開放滴入法,氣管內插管吸入麻醉等等方式,但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麻醉醫學也迅速發展起來。
  • 香港單親媽媽痛哭斥責亂港政客,若兒子留案底,她真的想死
    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元旦,香港單親媽媽Eva(化名)的兒子因參與暴力活動被捕。Eva事後到警署外等候被捕兒子獲釋,泣不成聲。她擔心兒子留下刑事案底,並痛斥「泛暴派」政客利用年輕人爭選票,令他們前途盡毀。
  • 剖腹產打麻醉對女性腰部有影響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但剖腹產無疑是一項大手術,手術就離不開麻酸。剖腹產麻醉是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在腰部注射麻醉藥物,注射過程會損傷腰部的韌帶和皮膚組織。也的確有過因麻醉而出現的一些問題,但是這樣的發生機率是極少的。而剖腹產後很多女性會出現腰部不適的現象,就認為是剖腹產打麻醉造成的,真的是個原因嗎?
  • 「我不需要廉價的同情和憐憫」,單親媽媽也能活成明媚的太陽
    隨著近幾年離婚率不斷上漲,單親媽媽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單親媽媽這個群體也常常被打上「弱勢」標籤,被動接受漫天廉價的同情和憐憫,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得到實際的經濟扶持和心理援助。姚靜的經歷,就是中國很多單親媽媽的縮影,有心酸無助,有逆風成長,也有被我們大眾所誤解的另一面。
  • 「單親媽媽」背娃上工廠夜班,寶寶不哭不鬧惹人心疼,為母則剛
    案例工廠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尤其對於女性來說,連續的工作壓力不停的忙碌,幾乎是沒有休息的時間,有位寶媽成為了網友的焦點,原因是一邊工作的同時,身上還背著一個嬰兒寶寶,在孩子出生之後種種原因,寶媽成為了單親媽媽。雖然帶了孩子工作,但寶媽絲毫沒有因為孩子影響到工作,手中的活兒一直都沒有停下來,而且看起來是那麼的嫻熟和自然。
  • 「嘟嘟姐」個人資料介紹,單親媽媽的她化妝起來竟然有點美!
    據悉,嘟嘟姐是一個單親媽媽,帶著一個女兒。而且化妝起來的她,其實不醜而且還有點美。一直有消息稱嘟嘟姐走紅背後有推手,具體詳情一起去看看吧!嘟嘟姐的資料嘟嘟姐的詳細個人資料:目前,她的真名並無曝光,1988年1月1日出生的。在今年六月份,嘟嘟姐因為一首《嘴巴嘟嘟》歌而一夜成名的,成為了快手的熱門。其中,有人覺得嘟嘟姐是因為醜得有特點,又加上歌曲搞怪這才紅的。
  • 單親媽媽: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日子,雖然很難,但堅持不再婚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一種人,比媽媽更辛苦的,無疑就是單親媽媽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個人過日子,怎麼著都行,哪怕今天一天只吃一頓飯也不覺得什麼,但是單親媽媽帶著孩子的,能只顧自己不顧孩子嗎?
  • 淺談折耳貓:可愛的背後是讓人痛心的酸楚
    最近天氣變化很大,家裡的小傢伙(美短)有點不舒服,於是便帶她去了寵物醫院。到了醫院,就看到一位小姐姐在前臺站著,眼睛紅紅的,像是剛剛哭過,一旁的醫生護士在安慰她。說實在的,這種場景在寵物醫院很常見。人會生老病死,寵物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這個世界,而她們的主人,難免會很難過。經過了解,我才知道那位小姐姐養的折耳貓剛剛走了,雖然醫生很努力地進行了搶救,但這個只有七個月大的折耳貓,最終還是倒在了手術臺上。或許是因為我自己也養貓吧,所以能理解小姐姐此刻的心情。
  • 李文生「兩步麻醉法」成功降低眼科手術麻醉風險
    她告訴李文生教授因為她的眼睛有超高度近視眼(1800度)看了很多地方,都沒有辦法,所以感覺到很絕望;另一方面,她在網絡上查到李文生教授可以治療像她這樣的病人,所以覺得希望又來了,但是即使是可以做手術的話,她又特別怕痛,有恐懼。確實如她所說,在日常臨床工作中,患者在考慮是否接受手術時問醫生的第一個問題是做眼睛手術痛不痛。醫生常常告訴患者不痛,因為會打麻醉。
  • 看看手術用的工具,男人還坦然自若嗎?
    懷胎十月的過程是有些艱辛的,對於有些媽媽來說,艱辛不算什麼,馬上要和寶寶見面了才是更加重要的事。 分娩痛是很多人難以想像的,有的媽媽忍受不了,於是選擇了剖腹產,從打麻醉到手術結束,時間不長,還免去了生產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