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的陳霞是一位單親媽媽,家住河南,早在多年前,丈夫便拋下年幼的女兒,選擇與陳霞離婚。
自此,陳霞獨自一人支撐起整個家。
2016年,陳霞發現自己站久了總覺得腿部不舒服,念叨著自己年紀大了,不如從前了。
然而,隨著疼痛的增加,陳霞到醫院檢查,被查出「小腿軟組織未分化高度惡性腫瘤」,是一種所謂的「癌中癌」。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陳霞精神崩潰,看著清貧的家,她無法想像今後該何去何從。
為了繼續照顧女兒,陳霞積極配合治療,第一場手術長達5個多小時,腿部縫17針,術後6個療程的化療和41次的放療,讓她痛不欲生。
由於患病,陳霞再也沒有能力賺錢,一直靠親戚和朋友的接濟。
陳霞的女兒為了省錢,平時只吃不到5元一頓的菜,連肉都捨不得吃。這也導致她在學校經常貧血、頭疼發暈,好幾次做兼職時暈倒在地。
陳霞說:「我想再堅持堅持,陪伴從小缺少父愛的女兒健康成長,看她結婚生子。」
今年1月,陳霞再次進行手術。為了省1萬多元的全身麻醉費用,她選擇了局部麻醉,結果疼暈在手術臺上,醫生擔心她再也醒不來,只好放棄了這次手術。
從第一次手術到現在,她與腫瘤搏鬥了近四年,積蓄早已全部花光,還欠下了幾十萬外債。
家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人,賺錢非常不容易,目前想給她治病也拿不出一分錢了。
01
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陳霞的經歷令人非常痛心,更值得警惕的是,這樣的事件並不是個例,其實重疾離我們並不遙遠。
大多數人會認為,癌症高發於七八十歲。實際上,40歲左右就已經是癌症集中爆發期。
據統計,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確診癌症。而在保險公司接收的重大疾病保險理賠申請中,80%都是癌症。
據統計,37%的女性和42%的男性在一生之中會遇到癌症。
02
癌症已不再是絕症
但費用高得嚇人
隨著科技的進步,癌症的生存率已經翻番,癌症不再等同於死亡。
現在新型的抗癌藥物,全部都是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治療路上,最難過的不是放療、化療,而是「金錢關」。
巨額的手術治療、護理費用:至少需要30萬。
藥物費用:放化療或靶向治療,至少20萬。大部分藥物醫保不報銷,花費可能高達百萬。
定期複查費、術後恢復費用、收入損失及後續壓力:三項加起來,至少50萬。
錢真的可以換命,只是價格高到普通人承擔不起。
當大病來臨,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找社保。
殊不知社保的賠付有很多限制,比如起付線、封頂線、報銷比例等都要自己承擔。最為致命的是:大部分進口藥,特效藥幾乎都不能報銷,只能全部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