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容編輯 | 昝慧昉
自熱家族又添新成員,這次上場的是農夫山泉的自熱咖啡。
這款自熱產品是在原有的小瓶裝即飲咖啡「炭仌咖啡」(「仌」拼音為bīng,通「冰」)的基礎上增添了自熱杯,並配備有自熱袋。
據農夫山泉天貓旗艦店的介紹,它的加熱方式與自熱火鍋、米飯類似,先將自熱袋塞入自熱杯,注入一定量的水後放入炭仌咖啡,蓋上杯蓋等待6~8分鐘即可享用。
目前,這款產品在天貓旗艦店上的售價為49.9元/箱,月銷量為116件,評論僅有兩條。
圖片來源:農夫山泉天貓旗艦店
自熱飲料背後的商業邏輯,是為滿足消費者在出差、旅行、深夜加班等消費場景下,對暖飲的需求,而中國消費者一直以來就對熱食、熱飲格外偏愛。
農夫山泉此舉也有望進一步增加旗下咖啡產品在冬季的銷量,也是提升自身在咖啡市場滲透率的一次嘗試。
2019年,農夫山泉推出了即飲咖啡碳酸咖啡炭仌,正式進軍咖啡品類;隨後在10月升級了產品線,針對都市白領推出了炭仌精品咖啡,也就是本次可以自熱的咖啡產品;到今年3月,它又推出了掛耳咖啡包產品,進軍手衝咖啡市場;6月,農夫山泉針對夏熱飲品需求,上市了首款杯裝冷藏咖啡炭仌杯咖。
實際上,自熱咖啡也並非新鮮事物,雀巢等行業巨頭此前也曾經推出過相關產品。
早在2001年,雀巢就開發過一款名為Nescafe Hot When You Want的自熱咖啡,其原理是將水和生石灰分別放置在罐內夾層中,通過化學反應產生熱量。按下底部的按鈕後,消費者可在三分鐘內喝到60度的熱咖啡。
但這款產品市場表現並不好。一方面,由於在寒冷天氣下無法達到預定溫度,另一方面原因在於,增加了自熱裝置使得罐內容積大大縮小,消費者對此不滿,上市一年後該產品便停止生產了。
隨著自熱技術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或品牌也開始做針對性產品的開發。比如今年,國內的初創網紅飲品品牌汝樂推出了一款自熱紅糖姜棗茶飲品,底部按鈕按壓之後並搖晃10秒,通過1分鐘自熱,可保溫20分鐘。
包括自熱咖啡在內的自熱飲品,是否真的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還很難說。但市場上對於自熱米飯、火鍋等自熱產品,已經有過一些質疑,包括口味不佳、性價比不高、營養不足、操作特性存在安全隱患等。
知乎上,「有自熱米飯,為什麼沒有自熱咖啡呢?」這條問題下,網友「豬豬最大」認為,對比米飯和咖啡的「功用」,前者是飽腹、是剛需,後者作為提神的飲品,是軟需求;其次,考慮到損失口感和香味的問題,咖啡在降溫了以後再加熱,會影響風味、口感,所以即使是速溶咖啡也是不推薦再次加熱。咖啡本是飲品,除了提神這個功效可能是部分人的剛需,好喝的味道才是推動咖啡普及的重要因素。
此外,從如今獲得一杯熱咖啡的便利性來看,也不算難了。街邊林立的咖啡店、便利店裡不僅有平價的現磨咖啡、冬日裡還有用保溫櫃存放的即飲咖啡;各種獨立包裝的速溶、掛耳、凍幹咖啡,讓你只要有一杯熱水就能立即喝到熱咖啡了。真正留給自熱咖啡發揮餘熱的情況實際上已經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