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的蜜蜂,為什麼有的很喜歡蜇人,有的卻不蜇人?

2021-01-08 聽蜂之語

在前面的文章中聽蜂之語曾經兩次介紹過蜜蜂蜇人的具體原因,但最近聽蜂之語收到一位朋這樣的提問:同一個地方的蜜蜂,為什麼有的喜歡蜇人,有的卻不蜇人?

如果是同一個地方,那麼蜜蜂的生活環境是一樣的,所面臨的天氣也是完全一樣,所以這方面的因素可以排除。如果出現蜇人程度不同,主要是出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蜂情差異:

一、看蜂時間差異。

①、中蜂白天看蜂比晚上看蜂要蜇人些。

②、意蜂晚上看蜂比白天要蜇人些,現在夏天這個季節一般是早上看比較好,其他的時候都比這個時候蜇人。其他季節則應該在接近中午看。

這和每個季節的溫度差異是有關係的,溫度太低或者太高蜜蜂都喜歡蜇人一些。

二、箱內儲蜜程度的差異。

同一個地方並不是每箱蜜蜂的儲蜜量都是一樣的,有的比較滿,有的匱乏。

一般來說儲蜜多的蜂群沒有儲蜜少的蜂群那麼喜歡蜇人。畢竟「溫室裡面的孩子」比「饑寒交迫的孩子」對食物的保護欲望程度要低。

三、操作差異。

看蜂講究輕拿輕放。如果操作存在差異,被幹擾厲害的那群蜜蜂肯定是要比操作平穩的那群蜂是要蜇人一些的。

總的來說我們在一個地方看蜂,聽蜂之語認為還是需要了解蜂情,有的放矢,不能一概而論。畢竟蜜蜂愛不愛蜇人的因素實在是非常多的。

如果您還有更多補充的,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人不會被蜜蜂蟄?如何避免被蜜蜂蟄?用這2種方法
    導讀:有的人不被蜂蜇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種問題是不存在的,只要我們動了蜜蜂,都是有可能被蜂蜇的,只是我們有的人對蜜蜂了解,知道在驚擾蜜蜂的時候選擇正確的方式,減少引起蜜蜂發狂的可能,從而不被蜂蜇。蜜蜂是不是都會蜇人?
  • 為什麼蜜蜂蜇人就會死?
    蜜蜂的蜜很甜,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在形容幸福的時候會說自己的生活幸福得像生活在蜜罐裡。但是蜜蜂除了會釀蜜之外,還會蜇人,因為這個原因,人們一般會對蜜蜂敬而遠之,那麼蜜蜂為什麼會蜇人呢?
  • 為什麼蜜蜂不會蜇養蜂人了
    大家都知道,養蜂人不怕蜜蜂,蜜蜂也不會蜇養蜂人。那為什麼蜜蜂不會蜇養蜂人了?其實蜜蜂並不是不會蜇養蜂人,很多新手養蜂人也經常被蜜蜂蜇的,這個還得從蜜蜂本身說起。今天我就代大家來了解一下,怎樣才不會被蜜蜂蜇。我們常見的蜜蜂有兩種,一種是意蜂也叫洋蜂,是國外引進的蜂種。
  • 老城區菜市場常有蜜蜂「光顧」,檔主笑言「是寵物不蜇人」
    ,蜜蜂也不會主動蜇人,記者走訪時未能發現蜂窩。有專家表示:「菜市場內擺放著大量新鮮蔬菜,其中不乏處於花期的蔬菜,自然會吸引蜜蜂,屬於正常情況,大家不用過於擔心。」菜市場蜜蜂「光顧」與街坊買菜互不打擾菜檔檔主笑言「這是我的寵物,不蜇人」每天上午,越秀區共和西路東園市場裡總能看到有蜜蜂在辛勤「工作」,與前來買菜的街坊互不打擾。
  • 司機被蜂蜇昏栽倒高速路 提醒:正是轉運蜜蜂時節
    本報訊(記者 馬冬勝)5月23日,遼寧營口的一名大貨車司機被蜜蜂蜇昏後在香河人民醫院得到及時救治轉危為安,他專門給高速交警香河大隊指揮中心打來電話,向危難時刻救助他的交警深表感謝。  昨日,香河大隊交警張井松講述了事情發生的經過。
  • 蜜蜂在蜇完人後,為什麼會馬上死去,西瓜視頻帶你了解
    小時候在農村,大多數小孩都會被馬蜂蜇,蟄完就只知道哭,然後帶著身上被蟄的大包,一邊哭,一邊回家。那個時候我們誰也不知道,蜜蜂在蟄完我們之後,它自己也很快就要死掉了。為什麼呢?,蜜蜂一般蜇人的刺就是產卵管,但是因為蜂王的產卵器發育完全不至於蟄完人之後身體器官被帶出來,一般蜂后在爭奪王位的時候,才會蜇人,而其他的情況是不會出手的。
  • 開箱檢查蜂群,如何能減少蜜蜂蜇人老蜂農教你幾招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全民養蜂時代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不論是城裡還是鄉下蜜蜂養殖都已是非常普遍的存在了。既然想做養蜂人,每天與蜜蜂打交道,偶爾被蜜蜂蜇也是稀鬆平常了。小林可是深有體會啊!蜜蜂特喜歡公裡人的眼部、手部。都說養蜂是個甜蜜的事業,小林每次被蜂蟄急眼時都會升起想把蜂群滅掉的心思。
  • 這種「蜜蜂」冬天咋往家裡闖?是實蠅不蜇人
    ,它們的尾巴上好像有針,「會不會被蜇呢?」冬季了,家裡怎麼還會有「蜜蜂」?最近,怡景苑小區李女士反映,家裡隔三岔五就飛進來幾隻「蜜蜂」,「看起來很像蜜蜂,但比蜜蜂小,而且尾部也有針一樣的東西。最多的一次,一下飛進來6隻。」李女士說,好在這些蟲子速度不快,「用抹布拍死了。」其實,已有多位市民向記者反映,家裡也出現了這種蟲子。
  • 蜜蜂蜇了人之後一定會死嗎?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蜜蜂蜇完人之後都會死!比如,昨晚我就遇到一隻蜇完人還活蹦亂跳的大蜜蜂。第一,這貨是馬蜂,馬蜂的蜂針不同於蜜蜂,因為它的刺是不會斷的。 第二,這貨是蜂王,蜂王的身體結構更高級,蜇了人逃走的時候也不至於把內臟帶出來而殞命。可惜蜂王天生就是為了繁育後代而存在,所以它幾乎是不出巢穴的。 第三,這貨是雄蜂,雄蜂是沒有尖刺的,所以也蜇不了人。
  • 同樣被蟄 蜜蜂馬蜂蜇傷處理方法不同
    另外,一些過敏體質的人被馬蜂蜇傷後,可能會出現休克,應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搶救,否則會出現生命危險。&nbsp&nbsp&nbsp&nbsp接診醫生介紹,如果不小心被蜂蜇了,首先要區分是被哪種蜂蜇的,然後對症下藥。蜜蜂和馬蜂不同,馬蜂蜂毒呈弱鹼性,而蜜蜂蜂毒則偏酸性。
  • 30多箱蜜蜂養在小區,多業主被蟄,養蜂老大爺:我的蜂不蜇人
    甜甜的蜂蜜大家都喜歡,可對於產蜜的蜜蜂,人們就又愛又怕了。畢竟,被蜜蜂蟄一下,得疼好一陣子。一般蜜蜂都會養在鄉下花草多的地方,可如果養在了小區裡,會是啥景象呢?已經進入秋天,秋高氣爽,環境宜人,市民們也都喜歡沒事時在外面逛逛。
  • 為什麼蜜蜂在蜇人後自己會死亡?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防禦機制?
    無論是天上飛的蜜蜂蝴蝶還是地上跑的螞蟻蟋蟀,亦或是水裡遊的青蛙小蝌蚪,都想捉來玩玩。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經常玩弄小昆蟲免不了要受到人家的反擊,小編曾經就被蜜蜂給蜇過。不知道為什麼,好幾次被蟄的都是腦袋,但還好是後腦勺,不是臉上,否則真的是要「蟄腫臉充胖子」了。
  • 被蜜蜂蜇了怎麼辦?
    每年7至10月是馬蜂繁殖、遷居的季節,這段時間馬蜂的性情也變得兇狠狂躁、富有攻擊性,對人有心無心的驚擾異常敏感,所以容易發生蜇人事件。 一、蜜蜂為什麼傷人呢? 蜂毒內含有蟻酸、神經毒素、磷脂酶A、透明質酸等過敏原。蜂尾部末端有一對毒囊和一根毒刺,毒刺刺入皮膚時即將蜂毒注入傷者體內。若為蜜蜂蟄傷,其毒刺留於刺傷處,黃蜂蟄傷人後其毒刺可收回,繼續蟄人。蜂毒進入人體後,可與體內的免疫球蛋白結合,產生一系列反應,從而引起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血壓下降。
  • 為什麼蜜蜂蟄人後,都會死亡,真相太殘忍!
    那麼有多少人知道蜜蜂在蟄完人後會立馬死去,估計知道的人就算有也不會很多,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裡蜜蜂很喜歡蟄人,就算你沒有傷害它們,只是不留神離它們近了一點,它們都會蟄,你如果它的蜇人是以生命為代價的,它也不傻,為什麼還要不顧一切地去蟄人呢?
  • 蜜蜂發瘋了 夾江縣3頭牛被3萬多隻蜜蜂群攻蜇死
    3月6日,在樂山市夾江縣城郊,3頭牛被3萬多隻蜜蜂群攻後活活蜇死,放牛人和養蜂人都損失慘重。目前,死牛已被深埋處理,雙方正協商賠償問題。  對此,醫生及專業養蜂人提醒,外出賞花時儘量不要穿鮮豔的外衣,也不要刻意去招惹蜜蜂,女士外出賞花最好莫噴香水。
  • 保潔員被蜇後暈厥 近期市中醫院每天接診馬蜂蜇人10多例
    近段時間,市中醫院平均每天接到馬蜂蜇到的病人十多例,最少的也有七八例。例如上周翠苑有人發現了一個馬蜂窩,剛好又七八個人在乘涼,還有位大姐湊熱鬧看人捅馬蜂窩,結果被蜇到。還有個旅行團來到動物園玩,團裡有個小朋友發現了一個大馬蜂窩,小朋友用樹枝捅了兩下,結果十幾個遊客被一群馬蜂蜇傷。
  • 蜂王毒腺發達,為何卻從來不會蜇人,工蜂應該是最清楚的
    我們都知道蜜蜂群體裡有三種蜜蜂,即為蜂王、工蜂和雄蜂。養蜂人都知道,在這三種蜜蜂當中只有工蜂會蜇人,蜂王和雄蜂是不會蜇人的,雄蜂不蜇人是因為腹部天生沒有蜇針,難道蜂王不蜇人也是因為沒有蜇針嗎?其實蜂王是有蜇針的,而且蜂王的毒腺比工蜂還發達,那麼蜂王為什麼不會蜇人呢?
  • [泰安]蜇人的壁蜂成了孩子玩具 所含蜂太危險
    「五毛錢一個,剪開這個蜂卵,裡面就是活蜜蜂,不蜇人。」聽著這樣的介紹,很多小學生很好奇,爭相購買。13日,記者也在一學校附近買了這種「不蜇人」的蜂卵,經農大專家鑑定,這些蜂卵孵出來的蜜蜂並非不會蜇人的蜜蜂。
  • 蜂王毒腺發達卻從來不會蜇人,養蜂人帶你了解蜂王不為人知的一面
    我們都知道蜜蜂群體裡有三種蜜蜂,即為蜂王、工蜂和雄蜂。養蜂人都知道,在這三種蜜蜂當中只有工蜂會蜇人,蜂王和雄蜂是不會蜇人的,雄蜂不蜇人是因為腹部天生沒有蜇針,難道蜂王不蜇人也是因為沒有蜇針嗎?其實蜂王是有蜇針的,而且蜂王的毒腺比工蜂還發達,那麼蜂王為什麼不會蜇人呢?
  • 為什麼蜜蜂蜇人後會死,馬蜂卻不會?
    蜂類會蜇人這是一般人的常識,有許多人也知道蜜蜂蜇人之後自己也會死,但是其實並非所有的蜜蜂都會蜇人,也並非所有的蜂類蜇人之後都會死,比如馬蜂就可以毫無顧忌的攻擊其它生物,不用擔心自己會死,這到底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