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一般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到一致和感情的通暢。殊不知,人與動物之間同樣需要溝通,動物溝通師是主人和動物間溝通的橋梁,協助主人了解動物的心理與想法。
如何才能與動物溝通,了解動物內心的真實想法,實現人與動物之間的和睦相處?帶著這樣的疑問,時代寵物全媒體採訪了亞洲動物溝通聯盟CEO-貝麗。
「當初會接觸動物溝通,是和動物救助有關,我是一名救助人,記得那時候我在幫忙尋找走失的狗狗,在尋找走失的狗狗時,我遇到了一隻流浪的薩摩耶,它全身皮膚病還有癲癇後遺症。
因為我著急尋找狗狗,所以撿到它的當下,我就立即聯繫朋友把它送去了寵物醫院檢查和寄養,第二天我正準備去醫院看它的時候,一早就接到醫院的電話,說它徹夜的在叫,讓我帶他離開,換別的地方寄養。」
這對貝麗來說非常為難,因為願意接受流浪動物的地方很少,就在這個時候,貝麗想起了她的一位朋友,她會動物溝通。
「我當時對動物溝通也不了解,我只想儘快的知道這隻薩摩耶怎麼了,為什麼總是叫,希望可以通過溝通讓它不要再叫了。」
「請她幫忙和薩摩耶溝通後,不但知道了叫的原因並解決了問題,還感受到動物溝通能幫助我們了解它們的內心想法和感受。所以當時很想通過動物溝通這個方式,去幫助身邊的動物救助人,和家長了解自己動物的心情和想法,作為動物與家長之間的橋梁,讓更多的寵物家庭和睦相處。」談起當初進入這個行業的初衷,貝麗這樣說道。
沒有溝通,人和人之間就有了隔閡,心和心之間就有了距離,如果一個不問,一個不說,再熟悉的人也會漸漸沒了共同語言,人與動物之間同樣如此。
「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壓力、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開始進入了不婚主義,因此他們通過養寵物來作為陪伴的一種方式,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社會發展,動物也已經不是像我們以前認為的那樣,只是養了一隻動物或者寵物那麼簡單,它們開始變成了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從以前只關注它們是不是吃得好,到現在的它們開不開心,在想什麼,對家長有沒有不滿意的,我怎們能做得更好。」
「並且因為動物不會說話,所以家長也很希望能了解它們的想法。然而,有些時候動物的行為不能代表動物的內心想法,只能通過溝通來了解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讓彼此之間關係變得更和睦。」對於人為什麼要與動物進行溝通,貝麗這樣說道。
當談及到人與動物溝通,都有哪些方式時,貝麗說道:「人與動物溝通的方式,就只有我們的亞洲動物溝通聯盟的科學派動物溝通。還有就是可以和自己的動物多說話,用話語去傳遞,其實動物都能聽懂。普通人與動物溝通有困難,是因為它們沒有專業的學習,就像沒有讀過大學的人,不知道大學的學分是什麼一樣。」
如今的市場,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已經基本實現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目標,因此,機構在實施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對其進行提高和改善,對於目前的機構,貝麗自豪的表示:
「第一,目前從事動物溝通這個行業,沒有任何機構能和我們比較,我們是目前不多的動物溝通專業機構,並且還是國際機構,它是一個引領產業風口的條件,國內沒有民間機構和國際機構可以和我們抗衡;
第二,我們的團隊非常專業,國際機構擁有的是知名的學者和專業的老師,教具及課程都是通過這些專業人士編寫完成的;
第三,我們拿下了中國專利權,具備中國唯一針對動物溝通的專利條件。後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普及上需要速度再快一點,需要快速的在這個風口產業壯大打下基礎,這也是我們的瓶頸。」
與動物溝通,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很特殊,又讓人覺得很神奇的行業,但是這個行業同樣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
「第一,目前中國的市場經濟對動物溝通的了解比較少,包括動物溝通的產業是什麼也不是太了解;第二,在種子老師的培訓上速度還不夠快,也不夠量化;第三,在引領風口產業條件的長期規劃還沒有完全制訂好,這就是目前機構存在的一些問題。」貝麗這樣說道。
動物不會說話,動物溝通是以心傳心的方式與動物交流,把他們真正想法傳達給主人,協助它們走出負面情緒,和動物的溝通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寵物能夠更好地適應生活,當你真正做到與動物成功溝通後,你會發現,動物的喜怒哀樂才是能牽動你一顰一笑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