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說起俄羅斯人,很多人都會立刻想起戰鬥民族的兇悍景象,哪怕是表面上看似毫無威脅的婦女,也擁有者驚人的戰鬥力。在當今的網際網路上,仍流傳著一個俄國婦女與五個美國大兵抗原木的對比圖,由此可見戰鬥民族的兇悍。而就在偉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就曾有俄羅斯婦女駕駛T-34坦克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
瑪利亞·瓦西裡耶夫娜·奧可佳布裡斯卡婭1905年出生於克裡米亞半島的一戶農民家庭,1925年她嫁給了一名蘇聯紅軍軍官,隨後逐步受到環境影響,對軍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瑪利亞不僅加入了「軍屬委員會」,而且還學會了使用多種武器裝備、駕駛車輛和醫療急救。對瑪利亞來說,嫁給軍人就意味著你也成為了一名戰士,軍屬不僅僅是一種榮譽,而是一種責任,保家衛國是她們共同的義務。為了幾年「十月革命」,她和丈夫一起將姓氏改為了「奧克佳布裡斯卡婭」,這個詞在俄語中是「十月」的意思。
蘇德戰爭打響後,德軍的坦克利用「閃電戰」一路長驅直入,瑪利亞和其他軍屬被疏散到西伯利亞的託木斯克。然而,很快烏克蘭首都基輔就被德軍合圍,隨後陷落,而瑪利亞的丈夫生死不知,瑪利亞一直惦記著她的丈夫。注意,此次德軍發動的基輔合圍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直到1943年,瑪利亞才被告知她的丈夫已於1941年8月在基輔犧牲,由於戰爭帶來的混亂,這個消息遲到了整整兩年。
瑪利亞·瓦西裡耶夫娜·奧可佳布裡斯卡婭
然而,瑪利亞並未陷入悲傷中,她決定為她的丈夫報仇。為了消滅每一個踏上蘇聯土地上的法西斯份子,她變賣了全部財產,然後買了一輛T-34坦克捐獻給蘇聯紅軍,並請求成為這輛T-34的駕駛員。要知道,以往的坦克手往往受過最低限度的訓練後就被派往戰場,這種最低限度的訓練往往只有幾天。而瑪利亞此時已經38歲,可蘇聯國防委員會還是批准了她的請求。因為蘇聯國防委員會認為,瑪利亞可以作為蘇聯人民抗擊納粹的代表,駕駛著他自己捐獻的T-34坦克前往前線,並為此瑪利亞入伍後進行了5個月的相關培訓。
1943年9月,瑪利亞被派往第26僅為坦克旅,她將自己的T-34命名為「戰鬥女友」,並將這個名字噴塗在T-34的炮塔上,十分醒目。可是,整個第26近衛坦克旅都對這位年齡較大的婦女表示懷疑,因為裝甲兵不僅僅是只靠蠻勁就能取勝的,還需要極強的駕駛、維修、彈道計算能力等等。可就在瑪利亞第一次參戰後,所有的輕視都變為了尊敬。
從照片上看懷疑瑪利亞的「戰鬥女友」是一輛T-34 76 1943年早期型,此時的T-34已經列裝了無線電,但車長仍然由炮手兼任
1943年10月21日,第26近衛旅在斯摩稜斯克附近與德軍交戰,瑪利亞的「戰鬥女友」第一個突破敵人防線。在衝鋒的過程中,「戰鬥女友」接連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摧毀了六七門反坦克炮和機槍陣地。第26近衛旅的副旅長認為,瑪利亞一點都不像第一次上戰場,從她的技術上看比老兵還熟練。為此,戰鬥結束後瑪利亞被破格提升為上士,整個第26近衛旅都稱瑪利亞為「魯莽的瑪利亞」。
隨著紅軍的反攻,瑪利亞和她的「戰鬥女友」很快回到了戰場中。一個月後,正值11月17日,蘇聯紅軍在攻打白俄羅斯的維帖布斯克時,正在前進的「戰鬥女友」被一發炮彈打斷了履帶。瑪利亞深知,在槍林彈雨中混亂的戰場坦克喪失機動性的後果,於是毅然囑咐炮長掩護好自己,打開艙蓋出艙親自修理。很快,「戰鬥女友」重新恢復了機動能力,重新用火炮和機槍怒吼起來。緊接著沒多久,維帖布斯克的德軍就被蘇聯紅軍一掃而淨。
1944年初,蘇聯紅軍逐步用強大的進攻教育了狂妄自大的德國人。1月1日,瑪利亞所在部隊奉命對德軍實施夜襲。他們在距離攻擊目標12公裡處進行休整,可誰都沒想到這會是瑪利亞和她的的「戰鬥女友」的最後一場戰鬥。
蘇聯英雄勳章
當攻擊開始後,瑪利亞再次讓她的「戰鬥女友」衝在了最前面。很快,「戰鬥女友」擊毀了一門反坦克炮,越過了兩條擠滿德軍士兵的戰壕。由於衝的太靠前,各種火力都向「戰鬥女友」的車體上傾瀉,結果坦克的履帶再次被打斷。瑪利亞為了儘快讓「戰鬥女友」恢復機動能力,再次毅然跳出坦克修理履帶,這一次幸運之神沒能眷顧她。一枚炮彈在她旁邊爆炸,彈片擊中了她的頭部,瑪利亞倒了下去。緊接著,第二枚炮彈直接命中「戰鬥女友」,坦克瞬間起火爆炸。救援隊在打掃戰場時發現了瑪利亞,後來將她送往了基輔附近的一座戰地醫院,她在那裡昏迷了兩個月,最終與她的丈夫一起犧牲在了基輔的土地上。1944年8月,蘇聯政府追授瑪利亞「蘇聯英雄」稱號,以表彰瑪利亞的英勇,同時她也是蘇聯首位獲得此項榮譽的女坦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