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安全社區不僅是居民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為進一步提升居民安全感,切實解決安全風險、隱患,近年來,普陀區不斷完善安全社區建設,通過加強聯防聯控、布建物聯傳感器、增設社區智能安防設施等措施,織密織細立體社區安全防控網,全面提升社區安全係數,為社區居民添了一道道「安全鎖」。
第①把鎖
「千裡眼」保障裡弄巷道
在萬裡街道城運中心,「一網統管」平臺就好比一雙「千裡眼」,可隨時調取覆蓋在街道範圍的探頭,實現「一屏觀全域」。而7027個「物聯傳感器」則分布在萬裡街道各個社區,用於監測火災煙霧、居家隔離等。這些傳感器一旦報警後,系統會第一時間將信息推送到物業、居委及街鎮相關處置人員手機端,為快速發現、及時處置提供了智能化支持。目前,萬裡街道的神經元傳感器日均報警量在20-30起左右,結案率100%。
攝像頭可隨時調取
物聯傳感器感知報警
具有40倍超強變焦功能的「曹楊眼」被安裝在曹楊一村歷史風貌保護區周圍的高樓上,不僅可全方位覆蓋曹楊一村區域內所有裡弄巷道,甚至還能清晰辨認出地面的車牌號、行人的面部表情等極細微特徵,在人眼難以抵達的盲區、城市管理最需要精細化監管的區域發揮它的強大保障功能,守護居民出行安全。
第②把鎖
整治「飛線充電」
電動車是很多小區居民的重要出行工具,但由此所帶來的亂停亂放、飛線充電等現象,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隆德路117弄是長風新村街道典型的老舊小區,電瓶車管理難、充電難深深困擾著社區管理方和小區居民,為了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街道積極探索技防設備支持,對老舊的非機動車棚進行了改造,不僅安裝了能自動斷電的充電樁,24小時監控探頭,而且還配置了滅火器、消防噴淋、火災報警等設施,原本破爛的車棚搖身一變,成為了安全可靠的「智能停車棚」。
車棚改造前
車棚改造後
車棚煥然一新了,但不少居民擔心,在小區無大門的情況下,如果外來車輛進入停放,將會影響大家的日常生活質量和安全。為了消除居民的這一顧慮,小區隨後又安裝了門禁系統,居民需掃碼才能進入。通過疏堵結合,在保障車棚由小區居民使用的同時,又切實解決了居民反映強烈的社區安全問題。
新裝的小區大門
相對於室內的停車充電棚,石泉路街道的管二居民區則選擇開闢「戶外充電區」,首批安裝的8臺充電樁,可滿足31輛電瓶車同時充電的需求。車主只要在空閒插座停好車,選擇充電時長後,即可掃碼支付使用,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便利,也緩解了小區「飛線充電」的現象。
戶外充電樁
充電時長可供選擇
第③把鎖
為安全乘梯保駕護航
電瓶車入梯屬於不安全乘梯行為,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在甘泉路街道的金原小區,4幢樓齡超過20年的高層居民樓電梯有了智能「安全護航員」——雲梯維小保,安裝在電梯內的「AI智能眼」一旦發現有電瓶車進入,電梯將停止運行,智能系統還會通過梯內的屏幕自動語音喊話,勸阻乘客將電瓶車移出電梯。
AI智能攝像頭
雲梯維小保
另外,如有寵物未牽繩進入電梯,或者老人在電梯中突發身體不適等特殊情況,「維小保」也同樣會捕捉下來,通知相關的管理人員,管理員還可通過電梯屏幕與遇到危險的居民對話,及時了解、處理情況,確保居民乘梯安全。
第④把鎖
保護居民「頭頂安全」
高空拋物一直是很多高樓小區居民擔心的大問題,近年來,普陀區各街鎮不斷加大對高空拋物行為的懲治和預防力度,但「取證難」卻成為管理的瓶頸,為了根治這一「頑疾」,曹楊新村街道梅嶺苑在高樓外佇立了一根立杆監控高空拋物,這個高3米的「曹楊眼」可實現24小時監控、抓拍圖像、實時報警等功能。
監控高空拋物的立杆
每當有物體從窗口扔出且滿足自由落體軌跡時,系統會自動抓取記錄。即使在漆黑的凌晨,高空突然落下的菸頭也能被「曹楊眼」清晰捕捉,同時傳輸至街道「一網統管」大數據平臺上並發出報警,管理人員在手機政務平臺上就能收到提示,固定證據,讓「高空拋物」無所遁形,掃除居民「頭頂上」的隱患。
清晰捕捉菸頭軌跡
第⑤把鎖
「人防+技防」守護社區平安
為了做好社區治安防範,普陀區各街道結合自身區域實際,通過「人防+技防」深入推進社區平安建設。在長徵鎮的所有小區裡,都有一支20人左右的「平安志願者」隊伍,無論是烈日還是寒冬,他們戴著紅袖章常年巡邏在社區,與公安民警、保安員、網格員一起組成了多員化、全方位的群防群治隊伍,時刻守護著社區治安。
行走的紅袖章
人臉識別門禁系統
為了降低入室盜劫等案件的發生率,長徵鎮持續推進「小微精特」項目建設,以政府補貼的形式,對盜竊案相對多發的老舊小區安裝防盜門窗掛鈎4500個,更新升級C級鎖470套,惠及15個小區,1200個家庭。80個小區已建設完成主要進出口人臉識別和車輛識別系統的安裝,大大增強了居民的安全感。
社區安全無小事
普陀區將不斷深化安全社區建設
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
織密巡查、發現、處置網絡
健全社區安全預警機制
推進圍牆內外智能安防設施全覆蓋
打造更加牢固的「平安普陀」
記者:吳興婷、尉瀾
編輯: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