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00萬次的貓》:集萬千寵愛的孩子,艱苦的自我救贖之旅

2020-08-28 栩栩與夕夕

從前有一隻貓,他死過100萬次,又活過100萬次。

有100萬個人寵愛過這隻貓,

有100萬個人在這隻貓死的時候哭過,

可它卻一次都沒有哭。

這是《活了100萬次的貓》的開頭,十分吸引人。這本在豆瓣獲得9.0高分的繪本,自從2004年出版以來,僅僅是中文的銷量就超過100萬冊。繪本講的是一隻驕傲又孤獨的貓,毫無感情地活了100萬次以後,遇到了一隻白貓,從白貓身上,他體會到了愛才是生命的真諦。

封面圖

有道是,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我看過很多這本書的書評和讀書心得,講得都是生與死,愛與被愛,又或者是生命的意義在於給與愛。總結得都非常到位,有點遺憾的是,他們只解釋了這隻貓的結局。

為什麼這隻貓被那麼多人喜歡,它卻無動於衷?為什麼那麼多愛他的人,都沒辦法讓她留戀,而白貓可以?遇見對的貓,就能學會愛嗎?很多問題都沒有去深究,只是簡單的理解為「故事劇情需要」,或者是「以前不會愛,現在會愛了」。

這個回答總覺得有點簡單粗暴。

關於愛的定義,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是這樣的:

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

與其說因為這隻貓因為愛了所以幸福了,不如說它心智逐漸成熟了,所以幸福了。當我們從心智成熟這個角度去理解愛,我們發現,貓的整個故事,不但是一部尋愛史,也是一部心智成熟史。

而作為一個媽媽,再看這個故事,我猛然發現,我們的孩子就是這隻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貓啊,他正在在在100萬次中的輪迴中嗎,還是已經找到了幸福?而作為一個媽媽,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又是什麼角色,怎麼樣才能幫到孩子?我相信,深讀這個故事,深度剖析這隻貓的旅程,對我們幫助孩子完成心智成熟之旅,學會愛大有裨益。

本篇,我將以「成長」為主線,談談這隻貓的心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最後結合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姆的一些理論,談談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愛。

當孩子學會了愛,也會像這隻貓一樣幸福吧。

第一階段:我用100萬種方法寵你,你卻冷漠以對。

這隻貓是一隻漂亮的虎斑貓。它曾經是國王的貓,被裝在漂亮的盒子裡,陪著國王四處徵戰,但他討厭什麼國王;他曾經是水手的貓,跟著水手環遊世界,但他討厭什麼水手;他還曾經是馬戲團的貓,是小偷的貓,是老奶奶的貓,是小女孩的貓,但他都討厭。

為什麼這隻貓被100萬個人寵愛過,它卻毫不領情?因為它雖然擁有過財富、擁有過眼界、嘗試過刺激也體驗過閒適,但它從來沒有被真正愛過。

貓是國王的貓,但他討厭什麼國王。

愛,應該是無條件的。國王、水手、馬戲團、小偷、老奶奶、小女孩,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愛過這隻貓,他們日日夜夜帶著這隻貓,照顧著這隻貓,僅僅是因為它需要這隻貓。

國王需要這隻漂亮的貓來展示自己的財富和品味,小偷需要這隻貓引開惡狗,馬戲團需要這隻貓當表演道具。在別人眼裡豐富多彩的體驗,在貓的眼中只是被利用的一世又一世,它活成了人們滿足自己的欲望的道具。沒有被接受的愛,其實只是一種愛的欺騙。

貓是小偷的貓,但他討厭什麼小偷。

愛,應該是平等的。在100萬次的重生中,這隻貓一直是一隻寵物。既然是寵物,本來就是不對等的,主人要的只是順從。

貓討厭坐船,卻被水手帶著周遊列國;它討厭狗,卻被小偷當成狗的誘餌;它想去外面玩玩,但卻被老奶奶禁錮在家裡;主人看中的,是這隻貓不會說話,不需要溝通。直接把欲望、想法、感受投射到寵物身上就可以,根本不費力氣。這隻活了100萬次的貓,已經洞察了這100萬個人虛偽的愛,它變得麻木,對外表現為毫不在乎。

在這個階段,貓的心智之旅還停留在「嬰兒期」,雖然活了100萬次,但內心卻沒有絲毫成長,因為它一點自我完善的意願都沒有,它甚至說:「我已經不在乎死不死了」。

貓是馬戲團的貓,他討厭什麼馬戲團。

其實,很多父母對待孩子,就像撫養寵物一樣。記得一次黃磊的女兒多多染髮的相片,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譴責,在這些網友的眼中,多多變成一個「壞孩子」了。無獨有偶,一個男孩也有相似的困擾,當他對父母說想留長髮,父母立刻把他罵了一頓,說如果留長髮,就不認他這個兒子了。多多當時面臨網友的責罵,她怎麼想,我無法得知。但這個男孩是這樣說的:

「我覺得我和家裡的那一條名貴的金毛是一樣的,我沒有任何自由,不能有想法,不能有意見,我要做的只是聽他們的話,他們總有一大堆道理讓我聽他們的話。我只是他們的物品,是他們彰顯身份、地位、錢財的工具。」

很多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其實只是借用孩子滿足他們的需要,而不把孩子的心智成熟當做一回事。這不是愛,愛是無條件的,愛是平等的,而平等意味著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釋放個性。

從文案可以看出,多多媽媽是支持多多追求自己的審美的。

第二階段:當貓得到自由,他學會了愛自己。

後來,貓不再是別人的貓了,他成了一隻野貓。貓頭一次成了自己的貓。貓太喜歡自己了。

一隻不在乎自己死不死的貓,為什麼突然學會了愛自己?《愛的藝術》中提到:

愛的重要特徵之一,在於愛著與被愛者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

當貓獲得了自由,他終於得到了成長的契機——獨立,這是他整個成長曆程中一個關鍵的轉折。當他不再是別人的附屬品,財富、地位、權利、安逸又算得了什麼?他終於為自己而活,他喜歡上這樣的自己。當他學會愛自己,也會後面學會愛人提供了養分。因為,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沒可能懂得怎麼愛人。

他成為了一隻漂亮的野貓。

然而,很多孩子沒那麼幸運,他們的父母不能理解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少有人走的路中》分享過一個故事。作者幫助過一個30多歲的女士。她從18歲開始就多次自殺未遂,患有人格分裂。在他的幫助下,這位女士恢復得很好。一次,他向這位女士的媽媽匯報情況,但是沒想到,這位媽媽沒有因為女兒的康復喜極而泣,而是傷心地流下眼淚:「我的女兒太苦了」。

作者很驚訝,反覆安慰這位母親:「你的女兒雖然很不容易,但是她現在已經很好了,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報,我們應該高興。」這位母親還是繼續哭泣:「啊,我的女兒,真的受了太多的苦。」

多次反覆後,作者突然明白,就像很多患有精神分裂的人的母親一樣,這位母親也是重度的自戀者。這位母親哭,不是為了女兒,而是因為她覺得自己苦。她沒辦法對孩子的感同身受,自然也沒辦法回應孩子。她雖然意識到孩子是不一樣的人,但潛意識裡,認為孩子只是自己的延伸。

就像有一天,女兒回來高興跟她說,她得獎了,母親卻對她說,有什麼值得高興的。當女兒和她說,老師今天罵了我,母親卻說,老師其實是個好人。而孩子,因為媽媽沒辦法對自己的感情給予正確的反饋,因此很容易抑鬱、甚至精神分裂。

據說,真正好的關係是相處不累,這同樣適用於親子關係。很多媽媽因為操心孩子身心疲憊,孩子因為被剝奪了權利,也抑鬱煎熬。只有等孩子長大離開父母,有了適當的距離,雙方才會輕鬆一些。很多人誤以為原因是,終於把孩子拉扯大了,孩子懂事了。其實是因為孩子自由了,獨立了,才終於能成長了。

第三階段:貓通過努力習得愛人的能力,完成了自我救贖。

不管是哪一隻母貓,都想成為他的新娘,有的送條大魚當禮物,有的獻上新鮮的老鼠。但他卻說:我可是死過100萬次的,我才不吃你們這一套。

而就是這樣一隻只喜歡自己的貓,當他愛上白貓後,當他看到白貓老死後,他從晚上哭到早上,從早上哭到晚上,哭了100萬次。直到它靜靜地,一動不動地躺在了白貓的身邊。他再也沒有再次活過來了。

他為什麼沒有再活過來?就像很多書評寫的一樣,他的這一生,知道了愛是給予而不是獲得,他獲得了愛人的能力。他十分幸福,他滿足了,他放下了執念。但是,一隻只愛自己的貓,為什麼突然間就懂得了愛的真諦呢?怎麼突然間心智就成熟了呢?

沒有什麼突然之間,他做了很多努力。要學會愛,就要去行動。


1、他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選擇去相信別人。很多母貓想做他的新娘,但他「不吃她們那一套」,但有一隻白貓引起了他的注意。這隻白貓從來不主動理睬他。他不斷試探這隻白貓,「我可是死過100萬次呢,你一次都沒活完吧?」「我還當過馬戲團的貓呢!」但白貓只是簡單地回了句:哦。

他哪裡是不想愛,他只是不敢愛,怕會進入100萬零一次的傷害,他只是用不需要別人來麻痺自己,用驕傲和冷漠為自己掩護。但是,經過多番小心翼翼的試探,他覺得這隻白貓有點不一樣,白貓不想要佔有自己,不會因為私慾和自己在一起。他決定給自己一次機會,他鼓起了勇氣說「我可以待在你身邊嗎?」

「我活過100萬次哦!」「哦。」

2、他勇敢地揮別了過去。

《天生好手》裡有一個天才棒球運動員,剛進入職業比賽就受傷了。他灰心喪氣的回想起童年:「我本來可以做得更好。我本來可以打破有史以來的每一項紀錄。」他然後他繼續問了自己一句:「然後呢?」對啊,然後呢?這樣只是緬懷過去有什麼意義?

我呀,活了100萬次了。然後呢?這隻貓認識了白貓後,它突然覺得以前並不重要了。

白貓生了很多可愛的小貓,虎斑貓再也不說『我呀,活過100萬次了』,他愛白貓和小貓,勝過自己。

童話故事都是如此美麗,他選擇了揮別過去,活在當下,才成全自己的幸福。

3、他的自律成全了他和白貓的愛。

《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

真正懂得愛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約束,以此促進對方心智的成熟。

愛感覺和精神貫注息息相關,愛要付出必要的精力,因為我們精力有限,不可能瘋狂地愛每一個人。

虎斑貓就這樣一直陪在白貓的身邊,他沒有三心二意,他從一而終,靜靜地陪著白貓。淺水喧鬧,深潭無波,真正能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會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夠使情感更為深刻和成熟。

至此,虎斑貓的心智成熟了,他一步一步學會了愛人。等他的孩子一個個離開,他靜靜趴在年老的白貓身邊,他想「真想和白貓永遠一起活下去啊」。

從不相信別人,到願意去相信別人;從執著於100萬次的生活經歷,到選擇放下;從眾多母貓圍著他獻殷勤到只選一瓢。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完成的。寥寥幾筆,看上去簡單無波,但卻是艱辛地自我救贖,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普通的成年人,每完成一步,要付出多大的決心和心力?

如何幫助孩子更順利地去愛?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

與愛的能力的發展密切相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展。最理想的是,父母通力合作,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母親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有安全感。母愛不企圖阻礙孩子的成長,不鼓勵他的依賴,母親要對生活有信心,不會把焦慮傳遞給孩子。孩子獨立並最終離開她的願望,是母親生活的一部分。

父親給予孩子有條件的愛,孩子需要努力才能獲得。父母應該以道理和期望來引導孩子,應該是忍耐和寬容,而不是威脅與獨裁。應該讓正在成長的孩子逐步成為自己的主人,最後與父親的權威剝離。

母親和父親的通力合作,孩子最終會成為自己的父母。父母的形象最終在孩子身上內化成固定的品德和責任。一方面,心裡有一種聲音,鼓勵他勇敢地去愛,因為他是安全的,無論他犯了任何錯誤,都會有人去接納他;同時他也知道,自己是需要遵守規則的,自己的犯錯,就要立刻改正,否則就無法贏得別人的愛。

至此,因為充足的安全感,他就有了直面困難的勇氣,這是心智成熟重要的心理基礎,幫助他勇敢地去愛別人,不怕受傷。同時他也知道要付出努力才能獲得愛(就像獲得父親的愛一樣),因此他敢於行動。這是促進心智成熟,不斷深化愛的重要途徑。

愛過,就是幸福。

總結:我們一個不小心,就會讓孩子陷入100萬次的痛苦中。

這繪本,最強烈的衝擊來自100萬次的不幸,和最後1次的幸福。而最令人痛苦的是,如果那隻貓是孩子,那孩子100萬次的不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國王也好,水手也罷,老奶奶也好,小女孩也罷,都是母親的化身而已。

我們一個不小心,就會讓孩子陷入100萬次的痛苦中。而學會適時的放手,學會正視孩子的個性和獨立性,是母親的必修課。

最後,送上紀伯倫的詩的節選,作為結束: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為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

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像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更不會在過去停留。

大家好,我是栩栩與夕夕,二胎寶媽,喜歡讀書,喜歡陪孩子讀書。關注與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活了100萬次的貓》:你的寵愛,可能讓孩子痛苦100萬次
    從前有一隻貓,他死過100萬次,又活過100萬次。有100萬個人寵愛過這隻貓,有100萬個人在這隻貓死的時候哭過,可它卻一次都沒有哭。這是《活了100萬次的貓》的開頭,十分吸引人。這本在豆瓣獲得9.0高分的繪本,自從2004年出版以來,僅僅是中文的銷量就超過100萬冊。
  • 《活了100萬次的貓》:活了100萬次,不如這樣活一次
    活了100萬次的貓它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100萬個人愛過它,而它卻只愛了一次日本著名繪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代表作《活了100萬次的貓》。有一隻100萬年也不死的貓。其實貓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是一隻漂亮的虎斑貓。
  • 《活了100萬次的貓》
    其實他死過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他是一隻漂亮的虎斑貓。
  • 活了100萬次的貓:童話中的愛與生命
    它活了100萬次,也死了100萬次。每一次它都會重新活過來,重新成為同樣一隻虎斑貓。但每次它又是不同的,在100萬世中,它曾經是國王的貓,是水手的貓,是魔術師的貓,是小偷的貓,是老婆婆的貓,是小女孩的貓……它有100萬個主人。
  • 《活了100萬次的貓》-感受生命的意義
    故事梗概:一隻虎斑貓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在101萬次它成為一隻野貓,它很開心,它完全屬於自己,它遇到一隻白貓,這是它第一次有愛的感覺,它和白貓生活在一起,生下很多隻小貓,它們很幸福。直到白貓死去,虎斑貓也跟隨白貓而去,這次它再也沒有醒來……作者以繪本的形式在表達生命的意義:我是誰?什麼是愛?當我們越來越迷茫的時候我們做父母必然會迷茫,我們不知道能帶給他們什麼。繪本中描述虎斑貓的每次經歷,都可能是我們生活場景,看似我們給孩子愛、給他們幸福,我們認為的「好」,都不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的一生到底在尋找什麼?
  • 繪本故事《活了100萬次的貓》——佐野洋子
    我是 用心愛繪本的喬治今天的故事名字叫做《活了100萬次的貓》o(* ̄︶ ̄*)o>作者:佐野洋子 翻譯:唐亞明故事簡介:有一隻活了一百萬次的虎斑貓,它也死過一百萬次,它得到過一百萬個不同主人的寵愛。虎斑貓和白貓生下了很多孩子,虎斑貓愛它們勝過愛自己,它再也沒有炫耀過自己活過100萬次。慢慢地孩子們長大了,虎斑貓和白貓也老了。在白貓離開那天,虎斑貓悲痛欲絕,在哭了100萬次之後,虎斑貓靜靜地躺在了白貓身邊,它選擇不再活過來。
  • 李宇春: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不禁讓人心生疑問:她憑什麼可以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首先說,李宇春的時尚感真的很強。她的身材條件很國際範,而且從不跟自己的方臉過不去。就在那首《無價之姐》裡,她還把自己的方臉寫進了歌詞。除了外形,李宇春的中性氣質和高冷氣場,也擔得起「歌手裡最像超模的人」。
  • 世界讀書日:重溫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帶孩子感受生命的意義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來自日本佐野洋子的作品。看到題目大家都會很好奇,貓怎麼會活100萬次呢?什麼原因使她一次次重生呢?這100萬次的生命中它都經歷了什麼呢?接下來我就把這本繪本介紹給大家。繪本簡介:有一隻100萬年也不死的貓。
  • 繪本推薦《活了100萬次的貓》
    今天翻起了日本著名繪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代表作《活了一萬次的貓》,故事雖然很短,但是給我帶來的感觸卻很深。故事中的這隻虎斑貓,是一隻死了一百萬次,卻又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有著百萬次的生命體驗,卻從來沒有感覺自己是真切地活著,也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讀書筆記之《活了100萬次的貓》,一本關於愛的圖畫書,超級經典
    這一次,虎斑貓嘗到了愛的滋味,嘗到了死的滋味,也嘗到了悲傷的滋味。一哭就是100萬次,把100萬年的眼淚一次性哭幹。然後,沒有101萬次再生的然後,虎斑貓作出了最終的決擇,不再重來,只要因愛而生。第一幕:活了100萬年卻從來不哭的虎斑貓有一隻100萬年也不死的貓。其實貓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是一隻漂亮的虎斑貓。
  • 《活了100萬次的貓》智慧課堂教學設計
    一、學習內容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分析等)(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日本著名繪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代表作《活了100萬次的貓》。逸自於《親近母語》第十一冊。故事講述的是:有一隻100萬年也不死的貓,它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有100萬個人愛過它,有100萬個人在它死的時候哭過,可是它連一次也沒哭過。
  • 《活了100萬次的貓》:與你相遇,好幸運
    《活了100萬次的貓》是日本著名繪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代表作。這是一隻虎斑貓,它死了100萬次,也活了100萬次。周而復始,生生不息。談不上在揮霍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生命,因為虎斑貓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只是隨波逐流著,整天都無所事事,雖然年輕卻又無比的蒼老。在這100萬次裡,先是國王的一隻貓,然後又分別是水手、魔術師、小偷、孤獨的老太太和小女孩的一隻貓。有100萬個人寵愛過這隻貓,有100萬個人在虎斑貓死的時候哭了。
  • 一隻活了100萬次的貓告訴你,生命的真愛是什麼
    第二十七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經典漫畫:《活了100萬次的貓》閱讀是集理解、領悟、吸收、鑑賞、評價、探究於一體的思維過程。一篇佳作會讓我們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在品讀《活了100萬次的貓》後,願你找到自己的真愛!
  • 名著推薦《活了100萬次的貓》作者介紹+故事梗概+好詞/句/段匯總
    該書作者為日本的佐野洋子,主要講述了從來不向人獻媚,總是那麼孤獨而高傲的貓的故事,一直被列為小學3-4年級必看書籍!01作者簡介佐野洋子,日本著名繪本作家,出生於中國北京,畢業於日本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設計系,曾在德國柏林造型大學學習石版畫。02內容簡介有一隻貓,它活了一百萬次。
  • 周三共讀會·回顧 | 《活了100萬次的貓》,那什麼才是活著?
    貓活了一百萬次,會怎樣?  變得成熟睿智,能夠為稚嫩的鮮肉小貓提供貓生建議,抑或是變成了平靜淡定的隱世貓……  書裡活了100萬次的貓變成了野貓,站在一群「小弟」前飛揚跋扈地講述自己的故事,但是遇見了一隻白貓,白貓對著這次活了100萬次貓一直都是平淡地對待,最後兩隻貓貓組成了家庭,當白貓去世以後,貓哭得傷心欲絕~
  • 親子閱讀:《活了100萬次的貓》書裡有我們的前世今生
    作者:寶寶知道 littlehigh小嗨《活了100萬次的貓》:漫不經心的讀了第一遍,翻完最後一頁,懵了!這書大有深意!讀第二遍,誠惶誠恐,生怕還沒看懂,結果:一知半解。讀第三遍,懵懵懂懂,似乎明白了些,卻不透徹!……現在,已讀過無數遍,但每次再讀,依然無比感動!
  • 《活了100萬次的貓》關於愛和生命意義的一本書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正是這樣一本具有生命哲學啟示的書,這是一本經典兒童繪本,孩子們必讀的經典繪本之一,不僅僅是孩子,成年人讀了這本書,也同樣受啟迪,為什麼這本書這麼受歡迎,我想是因為這本書所表達的正是人類共有的情感需求——對愛、對價值、對人生意義的探求。它值得每個人反覆閱讀,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
  • 繪本推薦:《活了100萬次的貓》探索生命真諦,體會活著的意義
    昨天晚上陪著孩子讀了4本繪本,分別是《菲菲生氣了》《吃掉黑暗的怪獸》《我討厭媽媽》《活了100萬次的貓》。平時都是一次給孩子讀一本或者兩天,昨天,一次性陪孩子讀了4本,結果就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可見孩子內心裡,對媽媽還是比較認可的。接下來,我們開始逐一的閱讀,讀到前三本的時候,孩子一直是保持安靜地聽著,或者時不時地跟我之間有一些互動,但是當我陪孩子讀完《活了100萬次的貓》之後,孩子感慨了一句:這個故事還挺有意思的。這句話從一個5歲的孩子嘴巴裡說出來,讓人覺得特別的意想不到。
  • 《活了100萬次的貓》銷量超百萬冊
    (原標題:《活了100萬次的貓》銷量超百萬冊) 京華時報訊(記者田超
  • 「快樂小屋故事會」《活了100萬次的貓》
    《活了100萬次的貓》是佐野洋子的代表作,這本書在日本被譽為「被大人和孩子愛戴的圖畫書」。繪本畫風可愛,故事可愛,最重要的是如果讀者翻開書就會被吸引進去,合上書還會不由自主沉醉其中。《活了100萬次的貓》是一個內涵豐富、意像多層、富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主角虎斑貓是一隻死了一百萬次又活了一百萬次的不死貓,它經歷了怎樣的戲劇人生呢?這又是一個怎樣奇特的故事呢?宜昌市圖書館閱讀推廣人陳思如老師將在本周六快樂小屋故事會中跟你娓娓道來;活動還將特邀三峽少兒影視人才庫創辦人、兒童戲劇教育認證教師覃蘚惠聯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