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訊,這些年,京城不少社區都設立了種種便民設施。比如,廢電池回收箱、過期藥回收箱、狗糞箱、礦泉水瓶回收箱……除了便民利民,這些設施往往還扮演著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角色。如今,這些設施都「過」得怎麼樣?
記者採訪發現,便民設施在現實裡的命運各不相同。設立便民設施雖好,但如何打通從「有」到「有用」之間的障礙,更值得思考。
安苑北裡居住區11號樓一樓電梯旁,懸掛著一個淺綠色「電池回收箱」。箱體上有「攜手共建 綠色家園」、「請將廢舊電池投入此箱」字樣。記者看到,此電池回收箱已經「爆滿」,以至於箱體頂部也擺著數十枚各式大小、各種品牌的電池。其中,還有一塊廢棄的手機鋰電池。而在鄰近的10號樓一層,一個沒有文字提示的電池回收箱裡,同樣塞滿了各種電池。
11號樓居民王阿姨介紹,電池回收箱很多年前已存在,「當時只要箱子滿了,就有人來打包運走」。曾經一段時間,在該電池回收箱的下方,還擺放了一個編織袋,供居民扔掉廢舊電池。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已經沒有人再來清理這些廢棄電池。「你看,現在箱子上面堆得密密麻麻,我前兩天還丟了兩節熱水器電池。」
同一棟樓的馬女士稱,有很長時間都沒有人來回收這些廢舊電池。因為擔心廢舊電池堆積多了會發生危險,如今,她只好將不能用的電池當做生活垃圾,扔進樓外的垃圾桶。對於回收箱裡這些堆滿的廢舊電池,馬女士認為「一直擺著也不是個事兒,應該有人出面清理掉。」
與缺少清理和回收相比,該小區一些樓棟的廢電池箱則乾脆被撤掉。在15號樓、17號樓,有居民告訴記者,以前該樓一樓處也設有電池回收箱,但現在已經不見蹤影。「以前就在這個位置。不知道什麼原因、被誰給撤掉了,可能因為有人老愛往裡面亂扔其他東西?」一位正出門的住戶猜測。
而在海澱萬壽寺甲2號院,曾經的廢電池回收箱已經「轉身」。住戶馮麗珍告訴記者,以前的回收箱是一個圓柱形狀的鐵桶,她曾經也往裡面丟電池。「不清楚為什麼會撤掉,現在大家都說扔到社區超市門口的垃圾箱就行。」當記者向超市售貨員諮詢廢電池扔在何處時,工作人員指向門外的不鏽鋼垃圾箱。記者看到,該垃圾箱的功能與普通的生活垃圾箱沒有太大差別。
撤掉廢電池回收箱是否不妥?事實上,這背後有依據。早在2013年就有媒體報導,環保部門曾表示,按照規定,家用電池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技術要求,可隨日常生活垃圾分散投放,無需集中統一回收。當然,鎳鎘電池和鉛蓄電池因為含有重金屬鎘和鉛,還需具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進行回收處理。然而,採訪中不少居民對此並不知情或了解。「再小的電池,肯定都會有汙染吧?何況這裡面各種類型的電池都有,保留著廢電池箱也挺好。」馬女士說。
地鐵潘家園站A口旁,是華威北裡小區。走進華威北裡南門,每隔十多米,道路左側的電線桿上都掛著一個藍色蓋子、橙色箱體的狗糞箱。箱蓋上,「文明養犬 愛護環境」的字樣醒目,箱體的下半部分有圖示和文字告知「請將狗糞投入此箱」。
下午5點,樊女士牽著金毛犬下樓遛彎兒。她告訴記者,狗糞箱設置了幾年時間,平時自己也會往裡面扔狗糞,但有時則將狗糞扔進了垃圾桶裡。「感覺安不安裝狗糞箱,效果沒什麼差別,狗糞最後也是當垃圾扔掉了。」
記者打開幾個狗糞箱,裡面有少許用紙巾包起來的穢物,更多充斥著諸如瓜子殼、快遞包裝盒、口香糖包裝、香菸盒等生活垃圾。居民謝阿姨介紹,她見過有人清理狗糞箱,但不是定期清理。「現在都成果皮箱了,亂七八糟什麼東西都有。」謝阿姨認為,狗糞箱由誰安裝,就應該負起責任。
在46號樓居民李大爺看來,狗糞箱的安裝多多少少有點兒雞肋的意思,是否安裝,關鍵都在養狗人的素質。「箱子的位置和分布是固定的,遛狗是流動的。狗糞往哪兒扔,說到底是素質和教養的問題。」因此,李大爺建議,社區需要繼續加強對住戶文明養犬的宣傳教育。
青年路一側的潤楓水尚小區,黃色的小狗「便便箱」同樣不少。然而,每天都遛狗的徐女士卻顯得很是苦惱,「不知道怎麼用啊,每一個都上了鎖,打不開。」記者發現,該小區的小狗「便便箱」的確無法從上面或側面打開,只有蹲下身子,才能發現箱體下方有一道約兩指寬的縫隙。其中,有一個「便便箱」裡有白色紙巾包裹物。
難道是設計有誤?另一名遛狗的女士道出了「真相」--這不是扔狗糞的,而是另一種用途。「類似於超市或公廁紙巾盒那樣,方便養狗人取塑膠袋包狗糞。我曾經看到過物業安裝塑膠袋,所以才會鎖起來。」但該女士同時吐槽,「箱子裡經常沒塑膠袋,因為它是一個消費品。」聽到這裡,徐女士才恍然大悟,「那就不要叫狗便便箱呀,容易給人誤會,我一直以為是扔狗糞的呢。」
從國美第一城小區東門進入,地下車庫出入口旁,三個半米高左右的白色塑料桶並排擺放。除了廢舊電池、廢舊燈管燈泡回收箱,還有一個帶紅十字標識的「過期藥品收納箱」。2016年,小區物業和某環保組織共同設立了危險廢棄物回收箱,並對居民進行宣傳。只要危廢物品存夠一定數量,物業就給對方打電話,約時間前來取走處理。
據介紹,整個小區內,有上述三類共四組危廢物回收箱。危廢回收實行一年多來,居民都了解嗎?記者在小區內進行隨機採訪,有居民表示平時沒太注意或「沒聽說」,沒怎麼關注過過期藥品的回收和處理情況。
不過,也有熟悉情況的居民。高雲生是七號樓住戶,他認為物業設立過期藥品回收箱,很有必要。「過期藥都有不小的危害,以前就當垃圾隨便扔了,心裡還很擔心。自從有了這個桶,我都會把過期藥扔進去。」在高雲生看來,即使有住戶不了解,不熟悉,也應該堅持下去。「過期藥回收箱是一種形式,只有有了這種形式,慢慢地才可能有效果。」
一位小區物業人員透露,危廢回收箱設立至今,居民對危廢物分類處理的意識有所提高,「有時候即使桶裡滿了,大家也會整齊碼放,不會互相摻雜東西」。同時,她也期待更專業、高效和規範的運作機制。「目前,我們的對接點很明確。但危廢品很特殊,其回收、運輸和處理應該很及時、正規,現在的主要問題是,不能回收起來馬上就處理掉,而是需要儲備到一定量。」
而在海澱萬壽寺甲2號院內的衛生所,記者見到兩個金屬材質製成的過期藥品回收箱。回收箱上,印有「開展藥品回收 確保用藥安全」的標語,同時也公示了監督單位和回收銷毀單位及電話。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將小區居民送來的過期藥物放入回收箱,「你看都快滿了。」
衛生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社區裡只有這一個回收箱。只要過期藥品回收箱滿了,他們就會聯繫回收銷毀單位前來取走,「程序都很正規。從這裡看病取藥的居民,幾乎都知道這裡可以扔過期藥。」但她同時坦言,偶爾也會有年紀大的老人,把一些其他物品(比如拖鞋)給丟過來,「我們也會及時處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