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哥是誰?他的來頭可不小。阿牛哥本名張學榮,從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考進名牌大學,家鄉的人都以為這名大學生要在大城市享福了,誰知道他畢業後在大城市工作了幾年,竟然回到家鄉養起了牛。
「養牛,村裡人誰不會,你這名大學生會養得比我們好?」「家裡人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學,就為了讓你回來養牛?」剛開始,村裡人都想不通。
可如今,村裡人都看好這名養牛的大學生。因為他藉助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牛」生意越做越牛。
在民和縣的各村,只要知道阿牛哥來收牛,駐村第一書記和村民們都會笑得合不攏嘴。
阿牛哥張學榮和阿牛嫂王晶在無錫農博會上推介民和牛羊肉。圖片由阿牛哥張學榮提供
在阿牛哥的電商基地,工作人員忙著給全國各地的客戶配送青海農產品。 本報記者 莫青 攝
創業點睛: 帶著鄉親們一起幹
2017年,阿牛哥第一次在自己的朋友圈賣起了牛肉。「這些牛,都是家裡自己養的,沒想到讓很多外地的朋友喜歡,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南方朋友購買家鄉的牛肉。「這民和的牛肉真好吃,還有沒有?」外地的朋友這樣問。
「不如辭職回家鄉創業吧。」2017年,阿牛哥辭去了原本還不錯的工作,回到了青海民和縣。
妻子王晶是湖北人,還是研究生,阿牛哥心裡打鼓,妻子會不會同意。「去吧,我和孩子陪你一起回家鄉創業。」妻子的認可,堅定了阿牛哥回家鄉創業的想法。
2018年,阿牛哥註冊了公司,入駐民和電商扶貧產業園,並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賣的產品也豐富起來。除了牛羊肉,民和的水果、雜糧他都賣,他還親自設計產品包裝,客戶群也從江浙滬擴展到國內其他地區。
2019年,阿牛哥的公司加入「無錫消費扶貧計劃」這個項目,有了固定客戶,農戶的農產品有了銷路,還能賣個好價錢。2020年,公司又有新進展,與紹興融媒體集團合作,更多人知道了民和的農產品,都想試一試,嘗一嘗。
創業路搭上了產業扶貧的快車道,帶著鄉親們一起幹,創業之路愈發光明。
第一書記:是最好的農產品經紀人
1月11日,在阿牛哥的電商基地,打包好的鮮百合、整個的牛羊肉包裹、當地油料還有各類青海農產品高高摞起,這些青海農產品都在等著坐飛機發往全國各地。忙完這些事情,阿牛哥馬不停蹄上山收羊去了。
「阿牛哥到了,咱先去山頂上第一家看看。」今天,阿牛哥帶著收購20隻羊的訂單來到了民和縣公巴臺村,山腳下,駐村第一書記戴子淳等候多時。「我安排了村裡5戶貧困戶,每戶收4隻羊,羊的斤數、宰殺的規範、收購的價格,都是按客戶的要求做的,沒有任何疏漏。」戴書記知道,這樣的收購能讓貧困戶多賺3000元至6000元,細節上的事情,第一書記早已安排妥當。
55歲的趙永清看到收羊的人來了,熱情地一邊招呼一邊揮著鞭子,爬上山坡,去追趕撒歡兒的羊群。「書記給我們說,一斤肉要多賣8塊錢,好事情啊!我養了羊、雞、鵝都能變錢,土雞蛋也能賺上錢啊!」趙永清想都不敢想,2020年的收入突破萬元。
簡陋的房子,門外雞鵝成群;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但樸實的笑容一直掛在臉上,雖然天氣寒冷,勤勞致富的收穫,讓趙永清倍感幸福。
「這支扶貧的隊伍掌握著貧困戶的所有情況,家裡有幾頭牛,幾隻羊,家庭成員的情況都知曉。我只要拿回來訂單,便可以放心地交給第一書記,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讓第一書記做農產品經紀人,是阿牛哥憑著這幾年收購經驗想出的好路子。
自從跟第一書記接洽採購事宜,效果很明顯。貧困戶聽書記安排,逐漸轉變觀念,學習科學種植、養殖方法。看著自己按照要求交出的產品在阿牛哥那裡賣得好,貧困戶更加齊心跟著書記走,把日子過得更好。
扶貧新路子:「黨建+電商+扶貧」
「賣得掉,賣得好」,倒逼農業「產得優」,從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這是阿牛哥團隊在幾年來摸索出的「消費扶貧」經驗。第一書記是一面旗幟,掌握農業生產端的信息。與農民群眾緊密聯繫,通過電商平臺獲取終端消費者實時需求,將各級黨組織推薦、把關的農產品外銷全國各地。
2019年,阿牛哥開始承接實施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對口支援青海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消費扶貧」計劃,濱湖區內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通過公司採購民和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家的牛羊肉、豬肉、土雞、土豆等農產品,肉品和菜品、雞蛋都以高於民和本地市場價的不同標準向農戶收購。
有了無錫市濱湖區「消費扶貧」的訂單,2020年12月,阿牛哥公司採購民和縣甘溝鄉靜寧村貧困戶喬能青的1417.8斤牛肉,採購總額49623元,喬能青淨增收7089元。喬能青的妻子因為車禍導致殘疾,全家收入僅靠喬能青養牛。「消費扶貧」的高價收購給了喬能青,讓他有更多信心把牛養好。
無錫市對口支援的「消費扶貧」計劃,幫了貧困戶的大忙。2019年,就達成籤約訂單88.2萬元,給1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總計509人帶來了63.26萬元的收入,高於本地市場價淨增收14.12萬元,戶均收入5751元,戶均淨增收4245元。2020年,「消費扶貧」計劃全年總額度預計突破300萬元。
說起能把家鄉的農產品賣得多、賣得遠,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阿牛哥眼裡就充滿了喜悅。
「我們還想將民和的農產品賣到國外去。」阿牛哥說著公司的長遠規劃。這個規劃已經在2020年年底一場交流對話沙龍中得以升華。「那是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第二期交流對話沙龍,主題是『中國脫貧攻堅的做法』,民和縣的代表講述了東西部協作中的扶貧『戰友』、感人至深的第一書記的故事,還介紹了民和的犛牛肉、軟兒梨等農產品。交流對話結束後,有不少駐華使節就開始關注民和,支持民和。」這期間駐華使節紛紛前來詢問青海犛牛肉的購買連結。
前幾天,阿牛哥在朋友圈分享短視頻,是一個製作牛排的場景,並附言:「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農發項目團隊的司徒先生用青海的犛牛肉做了牛排,很有食慾,我準備請他做我們的美食代言人。」
阿牛哥的牛,來自於對故鄉的熱愛,對共同致富的追求,還有對當初創業理想的堅守。用鄉親們的話說:阿牛哥真是牛,青海優質農產品賣向國際不用愁。
作者:莫青 實習生 李靜 稿件來源:西海都市報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