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大多數人眼裡,大熊貓是蠢萌的代名詞。然而,在野外,大熊貓是當之無愧的「食鐵獸」。目前,人們發現最大的大熊貓身高可達1.8米,體重可達180公斤。可以說,大熊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然而大熊貓有一個生活習性很奇怪,那就是大熊貓的幼崽剛出生的時候,簡直像一隻沒毛的小老鼠一樣。
而我們觀察自然界的其他熊類,比如西伯利亞棕熊。西伯利亞棕熊的體型與熊貓相似,但其幼仔出生時體重約為500克,而大熊貓幼仔的體重僅為一兩百克。熊類的幼崽剛出生的時候都很小,但熊貓的特別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大熊貓是一種非常原始的哺乳動物。可以追溯到幾百萬年前。現代哺乳動物一般在胚胎成熟後出生,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小羚羊剛出生的時候很快就能站起來奔跑,而且身上已經長了厚厚一層毛。和大熊貓體型差不多的人類,胎兒出生的時候最重可以達到8-10斤。這麼一對比我們就知道大熊貓的幼崽有多小了。
大熊貓的胚胎在體內還沒有發育完全就出生了,所以每一隻大熊貓都是「早產兒」,這是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留下的缺憾。
這種繁育後代的方法已經成為大熊貓在野外變得稀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大熊貓可以一胎生下兩個幼崽,但大熊貓只會選擇其中一個比較強壯的幼崽來撫養,另一個往往會被遺棄。因為照顧這麼小的幼崽需要全神貫注,這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只能選擇一個。
如果要說這種方法的優點,那就是熊貓不會因為懷孕而行動不便,影響戰鬥力。大熊貓完全不存在生育後的虛弱期,也不需要像人類一樣坐月子,這無疑對大熊貓在野外生存能力上是一個提升。然而相比繁衍來說,這樣的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自然就是這麼奇妙,有得必有失。人類已經學會了直立行走,但給脊椎增加了太多的負擔。大熊貓的適應能力增強了,但幼崽非常脆弱。我們知道的知識越多,我們就越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魔力,從而對世界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