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最後的詩人——陳凱歌。很多人是這樣評價他的!
近日,陳凱歌因為執導國慶賀禮片《我和我的祖國》又再一次出現在了觀眾面前。作為電影的總導演,陳凱歌本人也因此備受矚目,而他自己更是親自執導了7個小故事篇章中的其中一章《白晝流星》。
這部劇播出後,也受到不少人吐槽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硬捧兒子「等。
不得不說陳凱歌很愛自己的兒子,在《最好的我們》中,有一期,陳飛宇當節目嘉賓,陳凱歌甘願當起了「雲嘉賓」和兒子開啟視頻。
很多網友彈幕更有意思:「所以這期請的是陳凱歌導演當的嘉賓嗎?」捧兒子沒有錯,畢竟是人家親生的,畢竟這樣的爹不是是誰都有的。
而是《白晝流行》是「一顆老鼠屎」,是否,「大老婆」在這裡就跟各位小姑子們嘮叨嘮叨了,你真的看懂了嗎?
自《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的作品就一直被觀眾兩級爭議。有的觀眾接受他,欣賞他一直以來的拍攝作風;也有很大一部分的觀眾不接受他《霸王別姬》之後的作品,並稱:陳凱歌早已江郎才盡,拿不出比《霸王別姬》更優秀的作品了。而在本次執導的《白晝流星》播出之後,也有不少觀眾直呼看不懂,稱《白晝流星》是影片唯一一個全程get不到故事點和精神的作品。
對於這個故事,很多觀影后的人說,剪輯太碎了,想要的表達的東西又太多了。我們根本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實在是看不懂啊。
【那顆星是白晝的星,是中國的星】
《白晝流星》主要講述的是2016年中國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導演陳凱歌從三個維度展開了敘事,分別是:天,地,人。並將鏡頭對準了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邊陲戈壁的少年流浪兄弟。
能把中國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著陸的大事件和祖國邊陲小鎮上的一對流浪少年聯繫在一次,也是導演陳凱歌的精心布局之處。表面上只是在講一對兄弟的叛逆成長曆程和當初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但其實其中隱含了多少主題寓意。
故事開頭,田壯壯說:小夥子哎,你們坐了200多天牢,你看,一條路都修好了。修路在這裡便是一個伏筆。小時候,我們常聽大人們說:「要想富先修路」。再長大一點,我們常聽老師說:「經濟決定富強」。陳凱歌在這裡的臺詞隱意,就是在暗指扶貧的中國政策。
結尾最後,航天員的順利返航,神州的順利著陸,兩人說:「流星落地了」。曾經看到的白晝流星,便是導演在告訴觀眾,這是生生不息的希望。而最後的落地,也是想通過這一形式,告訴觀眾和那些親歷扶貧的人,國家正在著手落實解決,這一切問題,都有希望。
我們在這個短短的影片中,看到了遙遠的邊陲小鎮的生活,看到了兩個叛逆的少年歸於內心最原始的渴望,看到了中國航天的事業發展。以至於很多人會說自己看到的東西太多了,不知道表達了什麼,其實,陳凱歌全片就表達了兩個字:希望。
所以,後來很多人說:《白晝流星》是一個關於「回家」和「希望」的扶貧故事。
【依舊熱愛,依舊少年】
年輕時候的張藝謀與陳凱歌
陳凱歌有時候並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陳凱歌,很多時候,真正的陳凱歌活在了他的電影裡,藏在了他的每一個角色中。
《白晝流星》中,陳凱歌選擇讓劉昊然和自己的兒子陳飛宇擔任本次的主演,這兩個內心單純,善良純粹的少年在本劇中也是表演的非常真實。其實,當我們重複去解讀這部影片時,不難發現,這也是陳凱歌的少年。
故事中,兄弟二人一直相信父親去世前講過的一個傳說:「當白晝出現流星的時候,人們就能擺脫貧困。」
現實中,當年年少的陳凱歌,也一直堅信父親陳懷皚說的那句:「當人們譁眾取寵的去熱愛、去追捧你的電影時,你就要開始思考了。因為真正的電影藝術是導演本身,而如果你成為了一個隨大流的人,你就開始沒有自己的東西了。」
年少的陳凱歌一直堅持自己的希望,堅持自己的拍攝方法。陳凱歌和張藝謀一樣,都是從攝像機裡走出來的導演。他們對於鏡頭的表達方式比其他類型的導演更具有形式感,更具有立體感。起初的《黃土地》便是陳式導演最鮮明的特徵。
這麼多年了,陳凱歌每一部作品裡面似乎都住著一個少年,一個依舊熱愛生命,熱愛情感,熱愛希望的少年。
《黃土地》裡顧清熱愛著愛情的自由;
《孩子王》裡老杆熱愛著最初的人性:
《霸王別姬》裡蝶衣熱愛著可以與小樓獨獨一人的一輩子:
《荊軻刺秦王》裡秦王熱愛著江山,美人趙姬熱愛著生命;
《無極》裡崑崙熱愛著希望;《趙氏孤兒》裡趙武熱愛著默默努力終會有所獲的自己;《妖貓傳》裡白龍熱愛著自己的本心。
而在《白晝流星》裡,陳凱歌熱愛著自己的電影觀,熱愛著當初年少堅持的夢和希望。
【陳凱歌的鏡頭裡築著一座城】
《白晝流星》裡陳凱歌用「天、地、人」三個維度來講述故事。一個大空間的環境裡,他交代了很多,以至於網友說看不懂故事,大概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理清陳凱歌這部劇的三個空間維度吧!
「天」是神州十一號飛船能飛上的天,也是數十年來航天工作者和全國人民的夢。
「地」是飛船著陸的祖國邊陲貧困地區,是故事裡兩兄弟的家。是祖國一直關心著的貧困的這片土地。
「人」是田壯壯一家和叛逆的兩兄弟,他們是無數扶貧幹部和貧困少年的縮影,也是無數藏著希望的人們。故事最後,少年們被改變的不只是生存狀態,更有精神希望。
陳凱歌的鏡頭裡,不止有人物的精彩演繹,還有鏡頭本身的詮釋。比如:仰視鏡頭裡的神州十一號和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是為了凸顯人物的偉岸和兩兄弟對希望的渴求。
為了還原真實的神州十一號著陸的重大歷史時刻,導演陳凱歌不斷的觀看當年真實的素材,不斷的請教當年參與此次飛行事件的人們,不斷的實景取景,在沙漠上毅然建起了自己的拍攝棚。
我們在電影裡再次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的成功著陸,又再次體會到了當年那氣勢恢宏的驕傲感。我們對於叛逆的兩兄弟,見證了他們的真實、叛逆、轉變與成長。
《白晝流星》裡,陳凱歌築起了沙漠上充滿希望的一座城。
不久之前,你可還記得陳凱歌鏡頭裡的別的城嗎?
拍攝《風月》築起的上海車墩影視基地城;拍攝《荊軻刺秦王》時,他親自設計了一幅秦王宮藍圖,匯了一座電影之城。
《趙氏孤兒》象山影視城內,陳凱歌搭建了春秋戰國城;而電影《妖貓傳》則為襄陽帶來了一座真實比例的大唐長安城。
陳凱歌的電影裡,從來不是用「綠幕」築成的時空,而是他守護匠心,一寸筆一寸思慮下築成的電影之城。
【一朝霸王,十年別姬】
一部戲,成就了他一生榮耀。
當年,徐楓拿著李碧華的原著在坎城電影節上找到陳凱歌時,稱:這部電影也只有你陳凱歌能拍了。
那年,陳凱歌41歲。
1993年1月1日,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正式上映。
他的《霸王別姬》獲得了法國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這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此殊榮的華語電影。
時隔26年,當《白晝流星》重現,人們依舊能看到陳凱歌鏡頭裡的少年,講著最純碎的故事和最原始的夢想。
戲是假的,城是真的,情也是真的。
一朝霸王,十年別姬,陳凱歌在他的戲裡向我們聊著他的少年人生,匯著他的電影之城,講著他一個電影人最初的匠心夢。
到底是是江郎才盡,硬捧兒子而拍的,還是有故事有內容,有看點?你真的看懂《白晝》了嗎?
文/大漂亮圖/amy責編/三姑六老婆emmm~~~喜歡的記得關注,歡迎勾搭,不遺餘力每天推送深度美文,下期你們想看哪位明星的深度故事可以私信/留言跟我說哦。原創文章,侵權必究。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我們麻溜的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