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多少種生物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雖然探索不止,然而未知不盡。如果縮小範圍,只看目前已知的靈長目,就有560種左右,其中當然也包括我們智人。靈長目(Primates)最初的命名來自於林奈,取「primate」的「第一」之意,後來被延伸為眾靈之長,所以只要提到靈長類,人們就會很自然地將它們與聰明、智慧、腦袋靈光聯繫在一起。
在如此眾多的靈長類動物中,為什麼人的大腦發育優於其他靈長類動物,一直是科學家好奇的問題,其中一些科學家就試圖從基因上找到答案,比如最近德國和日本的研究者就把一種名為ARHGAP11B的基因轉入了狨猴的大腦中。
這已經不是第一個給猴子製造「轉基因」大腦的實驗了,2019年就有科學家在恆河猴身上做過類似的實驗,當時轉入的是另一種與大腦有關的基因MCPH1,結果發現猴子大腦的發育情況變得與人類近似,就連短期記憶力也變得優秀。
此次德日兩國科學家是把ARHGAP11B基因轉入了狨猴胎兒的大腦,這種基因是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獨有的,並未在其他靈長類動物體內發現,實驗得出了三個重要的結果。
首先,狨猴的大腦皮層變大了;其次,狨猴的大腦褶皺與人類大腦的摺疊形式變得類似;第三,狨猴的腦神經元增加了。
大腦皮層變大,顱骨形狀也會隨之發生改變,靈長類動物本身就有相對發達的大腦皮層,尤其是人類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達到了140億個,不光思維能力、運動能力,甚至生命活動都與大腦皮層相關。大腦溝回褶皺則直接影響腦神經元的數量,更多的褶皺意味著更多的神經元,它們影響著我們的認知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智力水平等等。另外,人類有固定的大腦摺疊形式,這也是人腦與其他動物相比的獨特之處。
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實驗可以幫助人們還原智人大腦的進化與發育,正是這種遺傳進化讓人類大腦與眾不同。更重要的是,實驗能告訴我們ARHGAP11B基因如何改變了我們祖先的大腦。
當然,任何一種類似的基因實驗都需要受到倫理道德的制約,所以這些被轉入了ARHGAP11B基因的猴子只能停止在胎兒階段,它們在生長到大約100天的時候被取出,而狨猴正常的孕期平均為144天,也就是說這些有了趨同於人類大腦的狨猴,並不會真正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沒有人能夠確切地回答,擁有了「特殊」大腦的猴子會如何演化和改變,或許平平無奇,但也有可能變得更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