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是上海智課副總經理, 2015 年加入智課,他從銷售主管做起,用智課的教學模式做利刃,用教學服務做盔甲,一點點打開客戶的心,一點點開拓自己的路。幾年時間,他從銷售主管,校區負責人,到如今分管多個校區,業績年年翻倍,團隊發展不斷壯大。在智課的時間裡,更是遇到了人生最愛的人,結婚,生子,幸福無比。
只要出了山海關,人人都是趙本山。
大多數人對於東北人的印象都是幽默,人人都有段子手的潛質,世上根本不存在內向的東北人,到哪都是焦點。
如果幽默感於東北人是真正從泥土中生長出來的,生命力異常旺盛,那麼靠譜兒顯然則是另一個天然標籤。
張鵬出生於串城瀋陽,打拼在魔都上海。
上海智課副總經理張鵬
與不戳中笑點就不說話的多數東北人不同,口音有些吳儂軟語的張鵬身上多是沉穩、內斂的氣質。用他的話說,是個靠譜兒的人。
隨著最後一批 80 後已經邁入 30 歲的門檻,曾經許下的那些輝煌心願也到了一一檢驗的時候了。
作為 80 後的中堅力量,張鵬是個在選擇和焦慮中不斷成長起來的成功的管理者。
成功不只一路奮進,而在於找到自己
早在 2012 年,出乎意料的選擇之路就在張鵬的人生中開始了。
彼時,在美國與加拿大學習和工作 5 年,讀商科的他卻動了轉向教育行業的心。
這在旁人看起來八桿子打不著的經歷,種子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埋在了張鵬的心裡。
可能是帶著東北人天生溝通能力強的基因,張鵬從小就喜歡和他人分享,更曾一度想當一名人民教師。
出國留學之後,他一方面體會到了不同文化的強烈衝擊,另一方面又被外國人的創新性、批判性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震驚。那是張鵬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差異性。
「對比來看,很多學弟學妹出國之後反而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追根溯源,他們大多數並沒有準備好面對陌生的國度,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第二語言的攻克,而是出國前的更個性化的培訓和規劃。」張鵬說。
第一視角和第三視角觀察到了國際教育對人未來的影響,不但讓張鵬明白了什麼是「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也進一步加深了從事教育行業的決心。
但有時候,選擇這種東西,接連不斷才是生活常有的事。
一道可以改變人生軌跡的選擇題再一次落在張鵬身上。
回國還是留在加拿大拿綠卡?
在家人的反對聲中,張鵬選擇回國。
這在當時很多人看來,都是他屏蔽了人生的Easy 模式,自主增加難度開啟了Hard挑戰。
「當時年輕氣盛,雖然不知道決定是對或錯,但大腦裡就是有一種聲音告訴我,國內教育事業的發展正在最好的時候,而我回國的發展一定前景無限。」此時說起來,仍能感受到張鵬彼時激昂的情緒。
現在,從上帝視角來看, 2012 年確實是國內留學發展的黃金期。
我們努力,我們戰鬥,我們長久地堅持著某種東西
帶著對教育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憧憬,張鵬以一名管培生的身份進入某培訓機構,正式踏入了教育行業。
但誰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曾經讀商科的男孩真的如他說的那樣,一頭猛扎進了教育行業,到現在 6 年之久。
有人說,越是在教育行業深入,越是深深感知到自己幹這個事業帶來的每一個細胞的興奮、幸福和榮耀,像是漸漸愛上了一個人,喜歡上了他的陽光青春,他的宏大擔當,甚至他的繁雜不足,都覺得是大有可為之處。
張鵬同樣如此,但, 6 年來,他也焦慮過。
甚至,他也曾想過離開,但終究割捨不下。
那時的他還在圈內赫赫有名的機構做學習中心負責人,或是因為到了職業發展的瓶頸,或是對教育的未來有了不同的想法,張鵬迷茫了。
但命運總會安排你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人。
2015 年,張鵬遇到了智課教育集團副總裁,智課事業部總裁胡紅濤,兩人如同「伯牙與鍾子期」,一見如故。
張鵬只思考了 3 分鐘,便選擇加入上海智課。
「打動我的首先是智課的模式,在當時,網際網路教育剛剛興起,線上教學成為了最火熱的香餑餑,但我始終認為教學是不能離開線下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氣氛的。」張鵬說。
「而智課的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的模式和我對未來教育的期望不謀而合。其次,韋老師(智課教育董事長兼CEO韋曉亮)對教育的初心及對人才的愛惜也打動了我。」
從1到0,從0到1,到無窮
上海智課前期比較艱苦,啃市場比啃骨頭還難。
他從銷售主管做起,用智課的教學模式做利刃,用教學服務做盔甲,一點點打開客戶的心,一點點開拓自己的路。用他的話說,一個沒有鎧甲護身的戰士,只能加倍努力前行。
正如老話所說,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
讓張鵬至今猶為感動的是,當時上海智課的學員70%都來自外地,東北、新疆、珠海、深圳,甚至是香港。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個吉林的女孩學習SAT,他媽媽全程陪著他在上海住了幾個月,最終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全獎。」張鵬說。
時間是最好的朋友,也是人生最好的檢驗員。
張鵬在困難、挑戰、低谷、機遇中不斷學習與成長,幾年時間從銷售主管,校區負責人,到如今分管多個校區,業績年年翻倍,團隊發展不斷壯大。
上海智課兩周年
胡紅濤( 1 排左1)、張鵬( 1 排右1)與團隊在一起
「這是一個賦能與被賦能的過程,挑戰無時不刻都在,很多事情我也是第一次遇到,也常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情緒裡。」談到這幾年的發展時,張鵬坦然道。
在如今充滿競爭的時代,張鵬的焦慮,或許是我們普世的焦慮。
「當壓力、焦慮及不安充斥時,需要更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建立新的目標,不斷學習,豐滿自己。同時,心態放平衡,多運動或健身,保持愉悅的心情。」張鵬對像他一樣有偶爾職場焦慮的人建議道。
傳遞能量,相互賦能,彼此成就
「分享、融合」是張鵬常說的兩個詞,在職場的幾年時間裡,他清楚任何事情的開端,都起源人。
「價值觀很重要,這是決定是否能夠走長遠的首要條件。其次,是要有足夠的學習意願,儘量地挖掘自己的能力。而個人能力是最後的,因為只要其他兩點相符,能力是可以培養的。」談到如何選擇團隊人才時,張鵬說。
在如今知識碎片化的時代裡,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很重要,張鵬希望他的團隊以及職場新人們都能清楚自己擅長的領域以及接下來所做事情需要的知識框架,並為之而學習,並且,他給出幾點建議:
1、學習和職場硬本領相關的知識。
2、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如溝通技巧、時間管理能力等。
3、深入了解你所處的行業動態及知識。
對於張鵬來說,優秀的團隊就是,一群優秀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分享、相互融合、相互成就,這對於他來說,是工作中最開心的事。
上海智課三周年員工功勳獎章
就像 2018 年初智課的口號一樣,「努力、自律、協同、共贏」,是張鵬團隊一直以來堅持的事兒。
所以,年年業績翻倍,幾次做到集團第一,這對於上海智課以及張鵬的團隊來說,絕對不是偶然。
面對新的一年,雖然前方有無數的未知和挑戰,但張鵬依然積極樂觀,充滿信心。
「一方面,隨著上海新校區的建立,整體業績指標的上升,團隊的不斷擴大,我希望 2019 年業績可以全面達標,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能有所成長,有所收穫。另一方面,希望寶寶可以快樂成長,家人身體健康。」最後,說道 2019 年的期望時,張鵬的眼裡一半是銳利,一半是柔和。
回溯張鵬一路走來的經歷,可以說是走好選擇的路,而不是選擇好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