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養寵物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但近些年來,因為文明養犬的問題,在各個小區引發了不少矛盾糾紛,特別是惡性犬嚇人、傷人、咬人的事故,既讓很多不養犬的市民反感,也讓小區物業和城市管理者頭疼,因此對文明養犬的呼籲一直沒有停止。如何讓人和寵物和諧共處,歐陸經典社區的寵物樂園和東花市街道的寵物公廁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寵物樂園 狗狗自由撒歡兒
冬至過後,便開始「數九」了,柴犬「蛋黃」的主人小舟(化名)撣去身上的風塵後,拿出鑰匙,打開防盜門的那一刻,「蛋黃」便一下撲將過來,把自己的小爪子搭在小舟的大腿上,晃著小腦袋吐著舌頭,滿是熱切的小眼神。「我一回來,它就知道要出去玩了,興奮得不得了。」小舟說,每天如此,無一例外。
對小舟來說,「蛋黃」已經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員,有了「蛋黃」的歲月,小舟便開始了一門叫做個人成長的基本課程,除了負責「蛋黃」的日常起居外,還要關注它的心理健康,他們之間早已因為共同生活建立了緊密的精神聯繫。特別是小舟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加強鍛鍊的理由——不管多忙多累,每天都要抽時間陪「蛋黃」散步、玩耍,這是他與這位毛茸茸的朋友最默契的約定。
冬日裡午後陽光正好,鬥牛犬、泰迪和雪納瑞在一片圍著護欄的草地上撒歡奔跑,主人們站在旁邊,一邊陪著玩耍,一邊按照口令訓練他們。「蛋黃」一個俯衝奔著它們跑去,無耐被主人的犬鏈牽住,三隻犬見狀四散開來,雪納瑞回眸盯著「蛋黃」看,停頓了片刻又低下頭繼續「尋寶」;站在一邊的約克夏看著這幾隻「大物」東跑西顛,跟著主人背後無趣地離開了。
寵物們撒歡的地方位於朝陽區亞運村的歐陸經典小區,這片草坪覆蓋的區域實際上是一座寵物樂園,這個長方形的小院大約有300多平方米,院子被松樹「圍牆」包裹著,四周十幾棵銀杏探出「頭」來,銀杏果掉了滿地,竟成了這個季節裡,寵物們難得尋到的玩具。
來到寵物樂園的寵物可以暫時擺脫犬鏈自由玩耍,不過當大型犬出沒的時候,小犬只的主人一般不會選擇帶它們進入。「在寵物的江湖裡也有以大欺小,鄰居們也形成了默契,都是「伺機」帶寵物入園玩耍。」小舟說,不管別人怎麼樣,寵物樂園是「蛋黃」每天「打卡」的地方,如果主人過門而不入,它就要扽繩子了。
歐陸經典社區居委會主任龐俊英介紹了寵物樂園的來歷,該小區自2000年左右陸續建成,開發商將該小區定義為高檔小區,因此建設伊始便將養寵物的需求考慮在內。「現在想想這種意識挺超前的,隨著養狗人數越來越多,小區遛狗矛盾也日漸突出,有了寵物樂園,狗狗多了個撒歡遊玩的區域,主人高興,不養寵物的業主也安心,各行其道,互不幹涉。」 龐俊英說,建設初期還有寵物器械可以玩,但是隨著養寵人數增多,300多平方米的寵物樂園已顯得有點小了,所以器械拆了以後也沒安新的。
儘管就是一處空地,但小區的業主們都格外珍惜。推著小孫子遛彎兒的王阿姨說:「小狗喜歡亂蹦亂跳,孩子很容易被嚇到,在我們小區,只要不帶孩子去樂園附近玩兒,這種事的機率就很小。加上社會呼籲,依規養犬的文明氛圍在小區蔓延,和諧的聲音越來越多。」
歐陸經典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透露,寵物樂園的衛生環境由物業負責,清潔工人每天早晚各打掃一次,隔段時間就會對樂園進行消毒,並張貼提示標語提醒,居委會近期也採購了不少寵物便紙盒交給物業,明年開春將安裝在小區各個區域,方便大家維護社區環境。
寵物公廁 遛狗再無後顧之憂
傍晚,楊女士帶著愛犬多多在樓下散步,通常一走出樓門就撒歡的多多開始不斷在地上左聞聞右聞聞,楊女士趕緊抱起多多來到一處小木籬笆圍成的空地,這裡就是社區為寵物專門設計建造的寵物公廁。多多在地上排下了兩顆便便,楊女士在立於一旁的寵物便紙箱裡取出一張剪裁好的舊報紙,拾起多多的便便就近扔入寵物儲便箱內。她知道,保潔人員每天上午、下午各清理一次糞便,將儲便箱內的糞便回收作為小區花草樹木的肥料,每隔一段時間還會對寵物公廁和儲便箱進行消毒。
楊女士家住廣渠門北裡社區京城仁合小區,12月初,小區裡多了幾個寵物公廁,為了響應社區號召,減少鄰居們出門踩到「狗屎地雷」的機率,楊女士開始培養多多到寵物公廁上廁所的習慣。起初,讓多多在家規規矩矩上廁所,楊女士就花了一翻功夫,還特意向訓狗師諮詢。
「我從訓狗師那聽說,一般小狗飯後30分鐘,或喝水後15分鐘左右就會排洩,大部分人都喜歡讓他們在紙尿墊上廁所,我家狗狗不喜歡,會把紙尿墊撕得粉碎,所以我最後選用了廢報紙。開始時,狗狗並不知道指令,所以我就用報紙吸上它的尿,放在七八張報紙上,等下次看到狗狗到處聞時,及時抱起他,把他放在報紙上,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楊女士說,為了讓多多適應寵物公廁,她還把沾有狗狗氣味的舊報紙帶下來過。
在廣渠門北裡社區,有150多隻狗登記在冊,狗狗隨地大小便現象普遍,曾經引發居民的不滿,於是社區、物業和街道一起商議,決定在小區內修建寵物廁所以方便狗狗文明排便。寵物公廁佔地2.7平方米,周圍有木柵欄,地上鋪有沙土,旁邊還配備一個綠色的「郵箱」——寵物便紙箱,上面一層取廁紙,下面一層取便袋。而像這樣的寵物公廁,小區內有4個。
東花市街道社區平安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借鑑之前街邊綠地管理中「花市園丁」的理念,與小區物業籤訂了認養協議,今後將由小區物業全權負責寵物公廁和寵物儲便箱的定期維護工作。
看到新建的寵物公廁,一位出來遛彎的居民說,寵物公廁和寵物儲便箱的設計很有意義,因為一些居民出門遛狗時經常忘了給狗狗帶便紙,有了寵物公廁和寵物儲便箱,他們便沒有後顧之憂了。「文明養犬是一種意識,也需要一個過程。社區建了寵物基礎設施,可以看到大家對寵物的接納,以及對養寵居民的理解,大家都願意維護。」這位居民說。
從智慧廁所到廁所革命,近年來,廁所被賦予人文關懷的意義,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可是在全社會如火如荼改善、提升廁所環境的同時,又有多少人關注到城市裡日益增長的另一個群體——寵物呢?近年來,這一群體在城市裡迅速安家,公共空間裡多了不少它們的身影,從而引發的人寵矛盾也日益增加,或許寵物也需要廁所,最重要的是,一個小小的寵物公廁沒準兒可以化解一場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戰爭。
在文明程度相對較高的城市,如美國洛杉磯,路邊隨處可見寵物便紙及便紙盒,養犬人自覺負責寵物糞便的處理。新的生活方式被接納需要一個過程,既然視寵物為家庭成員,那麼養犬人就應該負起家長的責任,包括約束自己的愛寵不能隨地大小便等細節。「文明養犬倡導了很多年,但寵物樂園和寵物公廁卻屬於新生事物,可以說,歐陸經典等高檔社區走在了前面,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或者在基礎設施老舊的小區,這種模式還很難複製,不過,這些基礎設施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養寵物的寬容度越來越高,人們對新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憧憬。」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朱濤說。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曲經緯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