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買加的「珊瑚園丁」,用剪刀、魚線、塑料箱,保護水下生態環境

2021-01-16 FUN知識點

在加勒比海上,有一群被稱為「珊瑚園丁」的人,他們為保護珊瑚而努力。海面上呈現出的斑駁色彩幫助他們定位,翠綠色的水面意味著沙底,寶藍色的意味著海草,靛藍色則意味著珊瑚礁,這些靛藍色的區域就是他們每日工作的地方。

珊瑚園丁通常會潛入水下七、八米深的地方,去「照料」那些尚未成熟的小珊瑚,他們隨身攜帶的工具很簡單,剪刀、魚線、塑料箱,以及身上背的氧氣罐就是全部裝備。在海底,小珊瑚碎片被懸掛在繩索上,就像人們晾曬兒童的小襪子那樣依次排開。

珊瑚園丁們要做的就是看護小珊瑚不被破壞,當這些小珊瑚長到跟人的手掌差不多大時,珊瑚園丁會將它們收集進箱子,隨後「移植」到礁石上,事實上這個過程與育苗有些相似。被「移植」到礁石上後,珊瑚園丁還需要用魚線輔助固定,以便珊瑚的灰巖骨架自然生長並附著在巖石上。

珊瑚生長得很緩慢,每年的增長速度在幾釐米左右,所以當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加勒比海地區經歷了一系列自然災害後,珊瑚的破壞問題變得嚴重起來。

先是1980年的颶風艾倫,堪稱加勒比海地區有史以來最強的颶風之一,12米高的海浪衝擊著岸邊,基本上摧毀了礁石,被破壞的珊瑚無法重新自然生長,可以說是加勒比海珊瑚遇到的最嚴重的一次打擊。不久後,一種神秘病菌更是殺死了加勒比海地區95%以上的黑海膽,過度捕撈、化學物質排放、海藻過度生長也讓當時的海洋情況雪上加霜。

那時85%的珊瑚礁遭到破壞,牙買加等國不得不重視環境的修復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重啟,也隨之開始了珊瑚救援,時至今日,珊瑚以及熱帶魚開始慢慢恢復重現。

牙買加作為一個加勒比海上的島國,其名字本身就是「水和樹木」之意,牙買加人依海為生,海洋對於他們有著特殊的意義。珊瑚礁庇護著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因此有「海洋熱帶雨林」之稱,自然也成為牙買加人守護的對象,如果珊瑚遭到破壞,就意味著魚類受到威脅,以海產為生的牙買加人就面臨著無魚可捕的困境,從而陷入生活和生存的巨大壓力。

雖然只有2%的海底布滿珊瑚,但是珊瑚卻關乎著海洋1/4物種的生存。小丑魚、鸚嘴魚、石斑等許多魚類,都要在珊瑚礁的角落和間隙中產卵並躲避獵食者,鰻魚、海蛇、章魚、海蜇、海龜等等也常常在珊瑚礁周圍活動。魚類和珊瑚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魚類依靠珊瑚礁獨特的分支結構躲避危險,同時一些魚類也能夠幫助珊瑚抵擋掠食者。

珊瑚園丁只是牙買加珊瑚礁保護和恢復計劃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禁漁區的設置也避免了過度捕撈,以幫助魚類能夠生長到生育年齡,漁民在得到補償後也願意減少捕魚頻率並縮小捕魚範圍,雖然還是有少數人違規捕魚,但也因為高昂的罰款而有所收斂。多種措施的共同作用,讓海洋研究者們表示,珊瑚和魚類在加勒比海地區正在逐步恢復。

對於牙買加人來說,如果失去了健康珊瑚礁和良好的海洋環境,可能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其實對於全世界的人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你對牙買加的珊瑚保護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讚、評論,每天一點泛閱讀!

相關焦點

  • 回顧|約肯無人機水下直播系列之《我在南海「種珊瑚」》
    2020年6月7日,百度APP《地球漫遊計劃》「水下有什麼」系列一起來到我國南部海域—三亞蜈支洲島,約肯水下無人機BW Space Pro用水下鏡頭向600多萬網友在線直播呈現了蜈支洲島海底的珊瑚、沉船、玻璃魚風暴、麒麟造像等多處海底景觀,直播總體時長140分鐘,總體觀看人數601萬,再次創造了水下在線直播新高度!
  • 普吉島|國家級珊瑚保護區藍鑽島內看水下珊瑚和熱帶魚
    到普吉島玩,當然都是以沙灘為主,用過早餐後,坐車去碼頭,然後搭乘快艇前往【藍鑽島】,路程有點遠,近90分鐘船程,藍鑽島面積約 1 平方公裡,當地人也稱為「雞蛋外島」。處於泰國國家一級珊瑚保護區內,四周的海域是浮潛和潛水愛好者必去之地,在印度洋藍色海水的環繞之中,慵懶的白色沙灘反射著陽光,散發迷人的光暈。蛋島,分為雞蛋島、藍鑽島、 蛋黃島,特點是島小,岸邊水淺,魚多,因此非常受歐美親子家庭遊人士喜愛,大多配備英文導遊。遊艇不能直接靠岸,到了淺水處,要直接下水走上岸。
  • 我的世界珊瑚有什麼用?珊瑚怎麼得?[多圖]
    我的世界珊瑚有什麼用?怎麼獲得?在1.3版本水域更新了很多元素,其中珊瑚就是之一,遊戲鳥小編這裡就來介紹一下珊瑚。【生成方式】珊瑚會自然生成在大型珊瑚礁結構中,玩家可以在熱帶海洋中找到它。【物品用途】珊瑚可被用作建築或裝飾性方塊使用。PS:儘管遊戲裡珊瑚被算作植物,但在現實中珊瑚是一種動物喔!
  • 為了保護海洋環境,這個國家竟然決定搬運海底珊瑚?!
    由人為製作的仿真珊瑚巖,美化海底環境的同時,避免因開採而破壞原生海洋環境。在海下搬運珊瑚觀光旅遊帶動了亞喀巴灣沿岸城市的經濟發展,但基於保護該地區海洋生物種種考慮,一些知名的潛水點將關閉。為了滿足潛水愛好者的需求,亞喀巴經濟特區管理局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在這重新安置了一些珊瑚礁。
  • 海洋保護從珊瑚保育出發
    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系統是維繫海洋生態體系的基石,是眾多海洋生物賴以生息的重要鏈條。世界環保組織提出,保育珊瑚不但可以維持漁業發展,更可以維持觀光旅遊業發展,作為海岸線的天然保護屏障,保護珊瑚更是保護人類自身。
  • 36所勇當數字時代水生態環境保護「領跑者」
    近幾年,36所在智能生態環保領域重點打造「大禹雲治」品牌,用實力為數字時代水生態環境保護「硬核打樣」,紮根嘉興,面向全國,闖出了一片海闊天空!  「大禹雲治」硬核登場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 魚線上安裝攝像頭?這樣釣魚違法!
    同時,利用水下攝像頭,可以清晰看到水下情況,捕獲大魚的精準性更高。這種用錨魚鉤捕魚的方式,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釣魚了。執法部門表示,將加大對視頻錨魚違法捕撈的打擊處罰力度,也希望廣大市民積極舉報各種非法捕撈活動,共同維護長江良好的水生態環境
  • 「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來了」深圳梅沙海洋生態漸恢復
    近年來,鹽田區形成了官方和民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合力,以鯊哥為帶頭人的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多次出動船艇,種植了10000多株珊瑚,清理珊瑚區海底垃圾7噸多,保育珊瑚海域2.5平方公裡,使鹽田區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鹽田海域的海水質量持續保持穩定優良,引來海豚、獅子魚等屢屢「造訪」。潛水員志願者珊瑚種植進行中。
  • 水溫影響南海珊瑚鈣化率
    (施祺供圖)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礁及其環境記錄研究團隊對南海珊瑚骨骼鈣化率開展研究,揭示了200餘年來南沙群島美濟礁濱珊瑚骨骼鈣化率的變化階段和幅度。  工業革命以來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和全球變暖被認為會嚴重影響造礁石珊瑚的生長,導致其骨骼鈣化率下降,並最終溶解消亡。南沙群島有大量個體巨大的濱珊瑚,生長持續上百年,是開展珊瑚礁生態和氣候環境研究的理想材料,但該區長時間尺度珊瑚生長研究仍屬空白。  中科院南海所珊瑚礁及其環境記錄研究團隊利用水下鑽機,在美濟礁獲取了多個活體和死亡濱珊瑚骨骼柱狀樣品。
  • 珊瑚保育成新「網紅」 背後原因值得深究
    水下調查工作將持續到11月,12月進行數據整理匯總,形成最終報告。全年預計有200多名志願者參與珊瑚普查。 在我們深圳東部海域,擁有珊瑚群落面積3000多畝,68種石珊瑚,海水水質常年保持一類,它是我們深圳海域的旗艦保護物種,也是我們深圳非常重要的生態基石。但同時,珊瑚又是十分脆弱的,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珊瑚礁資源退化嚴重,如果不再採取保護行動,50年後,珊瑚將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 為了捕獲石斑魚,盡然用炸藥,這嚴重毀壞了海洋生物區域的珊瑚礁
    傳統上,他們用漁網和魚線捕魚,而且是他們都是非常棒的自由潛水者,他們會到讓你難以置信的深度去尋找珍珠和海參,或者用手工製作的魚叉捕魚。但是這些傳統的捕魚方法已經被炸藥所取代,這些捕魚方法主要是由活魚貿易所推動的,活魚貿易的全球價值估計為10億美元。該行業的中心是香港,而印尼提供了大部分魚類,佔所有進口魚類的近50%。目標物種是石斑魚和拿破崙瀨魚,珊瑚礁物種是保護珊瑚生態系統的關鍵。
  • 人工智慧代替潛水員獵殺荊棘海星,保護美麗珊瑚大堡礁
    海星獵人海星獵人是世界上第一個專為珊瑚礁環境設計的水下機器人系統,僅使用機器人視覺進行實時導航,完成複雜的科學任務,目的是代替潛水員來獵殺荊棘海星,避免大堡礁的珊瑚被破壞。水下視覺引導機器人(海星獵人)很快就要在靠近大堡礁的水域部署了,它將在這片水域保護美麗的大堡礁。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8月上旬,海南島西北部及雷州半島西部的海水熱度數值高升,珊瑚白化預警已達到最高值。9月4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最新預測,南海海溫未來一周比往年同期平均偏高0.6℃左右。事實上,全球氣候變化和頻繁的人類活動幹擾一直是珊瑚礁面臨的重要挑戰。近年來,珊瑚在全球出現白化的頻率越來越高,保護珊瑚礁的工作也愈發緊迫。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官網 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8月上旬,海南島西北部及雷州半島西部的海水熱度數值高升,珊瑚白化預警已達到最高值。9月4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最新預測,南海海溫未來一周比往年同期平均偏高0.6℃左右。事實上,全球氣候變化和頻繁的人類活動幹擾一直是珊瑚礁面臨的重要挑戰。近年來,珊瑚在全球出現白化的頻率越來越高,保護珊瑚礁的工作也愈發緊迫。
  • 生態環境部舉辦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政策吹風會
    1月14日,生態環境部舉辦優化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政策吹風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介紹《關於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豔芳、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出席吹風會,並與記者交流互動。
  • 生態環境部: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前瞻性研究
    ⊙記者 李苑 ○編輯 林堅  記者從剛剛結束的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生態環境部將加強重大戰略規劃政策研究制定,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邁向美麗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等前瞻性研究。
  • 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 中廣核公開召集40位保育官見證...
    六大核電基地聯動,天上無人機俯瞰全景,水下種珊瑚深度體驗,為公眾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盛宴。大亞灣核電基地航拍圖「大亞灣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正式揭牌大亞灣核電基地位於美麗的南海之濱——廣東省深圳市大鵬半島,擁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共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 臺灣漫遊,珊瑚叢中漂浮,揭秘澎湖七美島
    小編來到了一個小海灣,叫月狸灣,這裡位於七美島公路旁邊,聽島上的居民說,只要往外遊十幾米,在水底下你就能發現一個美妙的珊瑚世界。這裡有專門的浮潛遊覽服務,體驗時間大概是一個多小時吧,為了保護這片珊瑚免受防曬品的汙染,這裡要穿上潛水服哦。月狸灣也是一個比較安全的海灣,這裡的構造像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港,不怎麼會受到風浪和漲潮退潮的影響。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負責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
  • 釣魚用透明尼龍線魚線好還是大力馬魚線好?
    平時釣魚常見的魚線有類,尼龍線、大力馬線,其中尼龍線最為常見,使用也是最為廣泛;大力馬線又稱PE線、編織線,是由細小的單絲編織而成;尼龍線和編織線有著不同的優缺點,並不存在哪種魚線更好,使用時要根據目標魚和垂釣的情況來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