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長臂猿「雲課堂」開講專家學者講述海南長臂猿的「前世今生」

2020-08-12 聚焦海南

8月12日,「我愛長臂猿,我愛海南島」——科普知識競賽暨「七個一」作品徵集評選活動在南海網直播間舉辦線上啟動儀式。活動特別邀請了生態環境領域和專注研究海南長臂猿的頂尖專家學者,為網友們上了一節生動的海南長臂猿科普「雲課堂」,並通過直播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進行探訪。啟動儀式通過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PC端、南海網客戶端、南海網官方抖音號等多平臺進行直播,公布了科普知識競賽的參與方式和「七個一」作品徵集的投稿通道,邀請全球網友共同參與保護海南長臂猿,營造保護物種、保護自然的良好社會氛圍。

據了解,海南長臂猿是僅分布於海南的特有種,是海南熱帶雨林的旗艦性和指示性物種。海南長臂猿現僅存一個種群,數量約30隻,是世界上唯一種群數量不到100隻的靈長類動物,瀕危程度遠遠高於「國寶」大熊貓、朱䴉等物種,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7年就將其列為「全球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動物」之首。

啟動儀式特別邀請了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夏斐,海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駱清銘做客直播間,直播中還與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長、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章新勝,原中國瀕科委常務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蔣志剛進行連線,與網友進行互動,分享他們與海南長臂猿的故事,共同圍繞挖掘海南長臂猿與熱帶雨林保護的文化內涵、海南野生動植物保護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工作進展和階段成果進行探討。

此外,直播的鏡頭還帶網友走近海南長臂猿的「家」,探訪離海南長臂猿棲息地、聆聽猿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工作人員向網友科普海南長臂猿與熱帶雨林保護的相關知識。在啟動儀式上,章勝新用中英雙語向全球網友發出誠摯邀約,並宣布「我愛長臂猿,我愛海南島」科普知識競賽暨「七個一」作品徵集評選活動正式啟動。

據悉,2020年「我愛長臂猿,我愛海南島」科普知識競賽線上將於8月13日通過「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微信公眾號,登陸H5遊戲頁面參與科普知識競賽。

此外,徵集活動將從8月12日-9月27日面向全球徵集海南長臂猿與熱帶雨林保護「七個一」作品進行評選,「七個一」作品包括一套IP、一句宣傳語、一首詩歌、一張相片、一幅字畫、一首歌曲和一支舞蹈,作品需緊扣「我愛長臂猿,我愛海南島」的徵集主題,融入海南熱帶雨林元素,突出海南長臂猿保護理念,展現海南自貿港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建設成果。「七個一」優秀作品將按照7個類別設置相應獎項,除獎金證書外,入圍的應徵者將有機會獲得參與海南熱帶雨林主題研學的免費名額。

據悉,本次活動由海南省林業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主辦,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承辦。北京林業大學、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南海網等部門組織聯合承辦。系列活動還將圍繞海南長臂猿與熱帶雨林保護,進行全民科普、實踐教育、文藝作品創作及全媒體宣傳等工作,助力海南自貿港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相關焦點

  • 專家學者匯聚「雲課堂」講述海南長臂猿的「前世今生」
    活動特別邀請了生態環境領域和專注研究海南長臂猿的頂尖專家學者,為網友們上了一節生動的海南長臂猿科普「雲課堂」,並通過直播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進行探訪。「海南長臂猿是海南最重要的『寶貝』,也是全世界的『寶貝』,現在大家正在逐漸地意識到海南長臂猿的重要性。」 章新勝介紹道,海南長臂猿是僅分布於海南的特有種,是海南熱帶雨林的旗艦性和指示性物種。
  •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專家開展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1日訊(記者 譚琦)11月11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啟動。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將開展為期7天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對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這是海南首次由科研機構組織、參與機構最多、調查人員最多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也是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成立以來,對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生境情況的首次聯合大調查,並首次採用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作為輔助工具。
  • 海南長臂猿的朋友圈|海南長臂猿|朋友圈|長臂猿|巨松鼠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2020年進行的海南長臂猿研究,主要達到以下幾個目的:全面系統地了解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基本情況,以便進一步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方案;加強對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監測,以人工監測為主實施各類監測技術綜合體系的預演和開發;培養和鍛鍊一支穩定的野外海南長臂猿監測隊伍。雨林中的「盲走」在雨林中行走是會迷路的。
  • 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獲批!
    據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批覆同意,依託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設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致力於吸引全球頂尖靈長類專家團隊和科研院所參與海南長臂猿保護。海南長臂猿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長臂猿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長臂猿,目前海南長臂猿僅存1個野外種群,分布在海南島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域,數量約30餘只。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 海南長臂猿擇偶也看「房」兩個家族群常走親戚
    「見到了幾隻長臂猿?」「每次見到都是一公一母嗎?」「雌猿背部的毛色變黑了沒?」……11月17日午後,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東崩嶺調查小組的組員們剛下山,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項目「海南長臂猿繁殖生物學研究」課題負責人周江便立即上前,朝他們拋出了一連串問題。
  • 海南長臂猿的朋友圈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2020年進行的海南長臂猿研究,主要達到以下幾個目的:全面系統地了解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基本情況,以便進一步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方案;加強對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監測,以人工監測為主實施各類監測技術綜合體系的預演和開發;培養和鍛鍊一支穩定的野外海南長臂猿監測隊伍。雨林中的「盲走」在雨林中行走是會迷路的。
  • 拯救美妙的物種海南長臂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助理總幹事沙米拉·奈爾·貝杜埃勒(Shamila Nair-Bedouelle)博士在海南長臂猿國際研討會上說:「海南長臂猿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靈長類動物,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哺乳動物。」海南長臂猿屬於體型較小的樹棲型猿類,臂長無尾,雄性個體頭頂有冠毛,體長約五六十釐米,體重7至10公斤,壽命最長可達50歲。
  • 從10隻到33隻:海南長臂猿的艱難拯救
    多位外國專家表示,海南長臂猿不僅對海南具有重要意義,對全球也具有保護示範意義,保護好海南長臂猿可為全球瀕危物種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可借鑑的中國模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保護全球負責人簡·斯瑪特提出,希望將海南長臂猿保護作為典型案例,推動全球瀕危物種保護工作。
  • 半世紀前,海南曾有2000多隻長臂猿
    資料圖:海南長臂猿一家三口。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海南長臂猿(下稱長臂猿)曾廣泛分布於海南屯昌縣以南的12個市縣,其種群數量超過2000隻,隨著人口的增長,其生境日益破碎化及至喪失,加之大量的人為獵殺,使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大約十年之後,全島僅有霸王嶺林區有長臂猿出沒,其種群數量只餘2群7-9隻。目前,該物種僅分布於海南島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根據最新監測統計,其種群數量僅為4群30隻。
  • 瞭望 | 從10隻到33隻:海南長臂猿的艱難拯救
    近年來,得益於政府機構、民間保護組織和周邊村民有效的保護工作,海南長臂猿數量已經增長到5群33隻,專家們認為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數量在逐步增長,正一步步脫離滅絕的境地,但與種群復壯仍有極大差距,還需聯合多方力量,加大保護力度。
  • 瞭望|海南長臂猿:從瀕臨滅絕到種群擴大
    近年來,得益於政府機構、民間保護組織和周邊村民有效的保護工作,海南長臂猿數量已經增長到5群33隻,專家們認為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數量在逐步增長,正一步步脫離滅絕的境地,但與種群復壯仍有極大差距,還需聯合多方力量,加大保護力度。
  • 聚焦海南長臂猿科考·上山日記 | 劉國琪
    11月11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啟動。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將開展為期7天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對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 聽,海南長臂猿的雨林「歌聲」
    海南長臂猿這種手臂長過下肢的猿類除了身手敏捷以外還是雨林「歌王」幾乎每天清晨海南長臂猿都會大聲鳴叫叫聲可傳至2到3公裡專家研究認為長臂猿鳴叫是宣示領地的佔領告訴別的長臂猿不要到這裡活動和覓食在10月24日國際長臂猿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屏住呼吸欣賞海南長臂猿的雨林「歌聲」
  • 海南黑冠長臂猿
    圖為:海南黑冠長臂猿 海南黑冠長臂猿 符策精海南島雖隔瓊州海峽但霸王嶺斧頭嶺雨林常綠喬灌黑冠長臂猿就生活在那裡走不出那地區那裡溫潤老徑生花,板根寄生蕨為黑冠長臂猿生存提供合適條件為了達到保護目的更應拓寬它們生存的活動空間讓其安定繁衍它的體形特點不管體毛色為那一種頭上總是長著一撮黑毛海南黑冠長臂猿因此得名它愛情專一不充許多戀是靈長動物中較忠情的一種讓人類羨慕它富有人性尊老愛幼
  • 海南周刊 | 海南長臂猿第五種群正在形成 嶺上有「猿」家
    在省內外海南長臂猿研究學者看來,海南長臂猿現狀可謂「一喜一憂」,「喜」的是長臂猿數量已從30多年前的9隻左右增加至30隻,「憂」的是海南長臂猿種群棲居的環境沒有擴大,這4個確定種群的「猿人家族」備受各方關注。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尋猿日記丨鄧懷慶:喜歡變顏色的海南長臂猿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2020年2000萬科研項目主要用於海南長臂猿研究,摸清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情況及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情況,是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幫助長臂猿種群快速恢復的最基礎性工作。本次大調查是首次由國內科研機構及管理當局組織,由國內知名專家擔任總負責人,國內各高校及科研機構、公益組織廣泛參與的一次大規模海南長臂猿調查工作。本次大調查採用監聽、錄音、觀察記錄等調查手段,同時輔以無人機空中監測等技術手段。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尋猿日記 | 劉國琪:尋覓到在樹上取食的長臂猿
    11月11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啟動。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將開展為期7天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對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 《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發布
    凌楠 攝 凌楠 攝《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發布 保護全球最瀕危靈長類物種中新網海口8月22日電 (凌楠)8月20日至21日,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海口舉行,會上發布《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提出海南長臂猿保護目標。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尋猿日記丨鄧懷慶:海南長臂猿的「一夫二妻」制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2020年2000萬科研項目主要用於海南長臂猿研究,摸清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情況及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情況,是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幫助長臂猿種群快速恢復的最基礎性工作。本次大調查是首次由國內科研機構及管理當局組織,由國內知名專家擔任總負責人,國內各高校及科研機構、公益組織廣泛參與的一次大規模海南長臂猿調查工作。本次大調查採用監聽、錄音、觀察記錄等調查手段,同時輔以無人機空中監測等技術手段。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近期,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舉行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來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海南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和貴州師範大學等多家單位的調查人員,對海南霸王嶺內的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家庭群結構及棲息地猿食植物等展開調查。海南長臂猿是中國特有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度瀕危,現僅存於海南霸王嶺的熱帶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