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字詞典,「和顏悅色」的解釋一目了然。和:和氣,和善;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藹喜悅。形容和善可親。這些詞義詮釋,真是了了分明,其實已經把其內涵,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
現在,我要說的,是為什麼要「和顏悅色」,怎樣才能做到「和顏悅色」。
人是社會動物,因此,交往是人的重要需求,也是重要職責。而要進行交往,首先就面臨一個態度的問題。
實踐證明,一個人在交往中態度的好壞,對於交往的效果乃至成敗,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以什麼樣的態度來交往,並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一個大問題。所以,我們就不得不對其認真加以研究和分析。
但是,分析來分析去,我還是覺得,在以什麼樣的態度來交往上,「和顏悅色」這個詞,還是最值得肯定,也是最值得提倡的。如果人們之間相處,都能做到與人為善,相互尊重,和顏悅色,那麼,許多家庭問題,社會問題,乃至有時表現甚為激烈的矛盾衝突,等等,都可以迎刃而解,或者被消滅在萌芽狀態。而且,如果人們在交往中,都能夠做到和其顏、悅其色,全社會的文明和諧程度,也必將大大提高。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和顏悅色」呢?
和顏悅色,首先要做到「和」。
這個「和」,是「和氣」的和,「平和」的和,「和緩」的和,「和藹可親」的和,「和諧相處」的和,也是「和為貴」的和。
總之,人心先要中和、平和、緩和,人的容顏才能自然呈現出和氣、和藹的面貌和神態。如果內心充塞著爭鬥殺戮的暴戾之氣,那麼,由內而外,臉上也肯定是滿臉橫肉、面目猙獰,這是無法掩蓋和掩飾的東西。
所以,和顏悅色,究其根本,貴在和,根在和,起因在和,發端在和,所以必須對這個「和」,引起高度重視。
當然,人要做到「和」,就要思想正確,態度端正,性情寬厚,明白事理,內心和諧,不狹隘,不計較,不自私,不偏執,不暴虐,努力成為一個有較高自身修養的人。這是能夠做到「和顏悅色」的重要前提。
和顏悅色,也要做到「悅」。
悅者,愉快也,高興也,歡喜也,舒暢也。總之,要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始終帶給人們以正的能量。
試想,如果一個人內心通達無礙,積極樂觀,則必然常常感到心氣和順,那麼,他為人處世,說出的話、做出的事、表現出的神情,就很容易反應到自己的臉面上,給人以燦爛迷人的笑容和喜悅的表情,這也必然會讓人感到愉快,喜歡接受。人如果在交往中,臉露喜色,面帶笑容,就會給人以親切感,就會讓人感到和善的力量,也就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吸引力和凝聚力,其結果也必然會受人歡迎,被人擁戴,廣結善緣。
如此,能夠愉悅自己、愉悅神色、愉悅他人的人,就很容易拉近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消除與他人的隔閡,為人際交往鋪平道路。
和顏悅色,更要明白「內外」和「表裡」。
和顏悅色,「和」與「悅」為內,「顏」與「色」為外;「和」與「悅」為裡,「顏」與「色」為表;「和」與「悅」為內在修為,「顏」與「色」為外在表現。一個人的內在狀態,決定其外在表現;一個人的在外表現,又可影響到他人的內在狀態和在外表現。
這樣,當「和」與「顏」、「悅」與「色」,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時候,人們之間就能夠實現良性互動,進而達到一種圓融無礙的美好境界。
毋庸諱言,一個人要做到和顏悅色,就必須具有很好的修養和很高的素質,真正誠於內而發於外。但是,所謂的「和顏悅色」,也並不是要人永遠保持一團和氣,不講原則,只當老好人,做和事佬,而著重是要提倡溫暖和關愛、克服冰冷無情的為人處世態度而已。
何況,如果能夠做到「和顏悅色」,並贏得人心,積聚人氣,成就事業,共享幸福安樂,其實也就是智者所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