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顯走進校園,為孩子們講述自己做好人好事的故事
「他是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熱心公益。他自辦宏顯大舞臺,傳播正能量,培育文藝人才,繁榮群眾文化,默默地為社會奉獻著他的光和熱。」
這是2017年10月31日,由中央文明辦主辦的「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上,為榮登當月中國好人榜的銅川退休幹部黃宏顯頒布的致敬詞!
在銅川,說起黃宏顯,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之所以鼎鼎大名,這可是他用愛心和真情,用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熱心公益,不遺餘力推廣群眾藝術、弘揚傳統美德、傳播正能量的行動得來的。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由於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做好事,行大善,今年69歲的他,先後榮獲銅川市勞動模範、陝西省勞動模範、「陝西省保護未成年人傑出公民」 「陝西省慈善明星」「陝西省電力公司優秀共產黨員」、銅川市優秀政協委員等多項榮譽。2014年12月,被評為第三屆銅川市道德模範;2015年10月,被評為第四屆陝西省助人為樂道德模範;2017年10月,榮登「中國好人榜」。
黃宏顯,1950年6月出生,蒙古族,河南許昌人。他一輩子在銅川供電局工作,從普通職工幹起,先後擔任供電局勞動服務公司經理、實業公司副總經理、銀河大酒店董事長、總經理,供電局局長助理、工會主席等職,2010年退休。現任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銅川市文聯副主席、銅川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銅川市慈善協會名譽會長、陝西宏顯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已連續五屆任銅川市政協委員。
新年伊始,三秦都市報記者來到銅川新區「陝西宏顯傳媒有限公司」,此時外邊正值數九寒天,但樓內卻是一派熱鬧忙碌景象。想像中的黃宏顯榮譽等身、功成名就,現在應該是享受清閒之時,但看到這時的他,卻是忙得不可開交:與員工探討新成立的陝西宏顯文化旅遊發展公司的新年規劃,與「宏顯大舞臺」的演員們、宏顯合唱團的成員們籌劃迎新春下基層、進社區、走鄉村文藝演出事宜,為學員指導小品表演,接待來訪的客戶,招待當年下鄉農村專程來找他敘舊的兩位老哥哥……
忙活了好久,這才有空坐下來談他自己的事情。
勤儉家風——鑄就他樂善好施性格
談起這麼多年來走過的路,幫過的人,做過的事,快人快語的黃宏顯陷入回憶中——
他說,說到助人為樂做善事,他受母親的影響最大。「還記得1962年我才12歲的時候,家家糧食都不夠吃。有一天,鄰居趙嬸來我家借面,我母親二話不說把缸裡僅剩的一碗麵給了家裡人口多的趙嬸。我當時就問母親你把面借給了人家,爸回來吃啥啊!母親安慰我說,誰家都有困難的時候,你趙嬸家不是揭不開鍋也不會找咱借面,咱該幫就幫一把,我這再到別人家借點面。當時生逢饑荒災年,母親常叮囑我遇到要飯的,哪怕給一分錢、半塊乾糧,也別讓人家空手走。」
還有一件事,讓黃宏顯也是至今難忘。「那是1971年的夏天,當時我已經有了工作,便想和母親到從沒去過的西安城逛逛。中午逛餓了,就在西安的一條街上買了4碗面,當時一碗麵是7分錢二兩糧票。母親說她不是很餓,讓我吃了3碗,她自己吃一碗。吃完後我去結帳,回來看到母親把我吃過面的3碗麵湯全喝完了。我當時還說母親,你咋把剩麵湯都喝了?讓人看著不好。母親只說了句浪費了不好!到了晚上,我們又買了4碗餛飩,母親還是讓我吃3碗,然後她先把湯倒在她的碗裡,說『你怕人說,我先喝了就不怕了』。這時我才想起中午的事,為了讓我吃飽飯,母親喝兒子的剩湯,而我還因虛榮心作祟責怪母親。我感動的眼淚都留下來了。」
雖然只是幾件小事,但母親樂觀向上的態度和樂善好施的基因,卻深深烙刻在了黃宏顯的心中,也影響了他的一生。他決定要把母親的這種精神發揚光大,在他有生之年,做好事,施善舉,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黃宏顯參加市三中慈善捐贈活動
熱心助學——25年捐資百萬助銅川貧困學子
黃宏顯愛做好事,在銅川已是公開的秘密,「好人老黃」是熟悉黃宏顯的人對他的尊稱。他在生活的歷練中感受過艱辛,在人情世故中品嘗過冷暖,在歲月的奔波中經歷過磨難,因此,他懂得如何去愛身邊的人、貧困的人、無力完成學業的人和那些急需要伸手援助的人,他只知道全心全意地去奉獻自己的精力,不求回報,不求功名。
1994年8月的一天,黃宏顯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題為《茅草屋走出文科狀元》的報導,被貧困學生郗攀峰克服困難,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的事跡所感動。「無錢買書桌就用72塊青磚支起『桌子』學習,上學沒路費就步行幾十公裡走到學校,生活費不夠就每天只吃一頓飯……」這些文字描寫讓當時在銅川供電局上班的黃宏顯很有感觸,他隨即撰文《茅屋狀元感動人 三百元錢表寸心》表示幫助,並驅車將300元錢送至郗攀峰家中。同時,大家看到報導後,紛紛為郗攀峰所在的中學捐款,共籌集資金28000元,不僅圓了郗攀峰的大學夢,還幫助學校改善了辦學條件。
他說,這是第一次幫助貧困學生,也讓他邁出了人生扶貧幫困的第一步。從此,幫助農村貧困學生上學成為他的一項「愛好」,許多家長經常慕名去他所在的單位找他,他都會一一滿足他們的願望,一百、二百的給過,三百、五百的掏過,一千、二千的也捐過……
1996年參加市政協會議時,來自一所偏遠山區學校的政協委員說她所在的阿莊中學條件艱苦,非常窮,土房、土牆、土廁所。於是開完會後,黃宏顯就去那所學校實地查看,了解到真實情況後,當即回來組織捐款。阿莊中學原校長李亞平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我們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1996年我們學校進行普九,那時條件太差了,黃宏顯同志實地查看後,就組織電力系統200多名職工給我們學校捐款11000多元,他本人也捐款1000多元,資助我們學校普九工作。那時候的1000多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他可是幫了學校大忙了。」
1997年,黃宏顯利用廢鐵舊料為耀州區廟灣中學製作架子床88張,解決了學生住校無床鋪難題。他還資助該校兩名貧困生至讀完高中,並連續7年將兩名孩子接到家中過年,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他們,平時他也會擠出時間去看望他們,並送作業本、衣服和零花錢給他們。
1999年9月,當他得知來自郊區的任軍強同學被延安大學錄取沒有學費上學的事後,他帶頭捐款1000元,並號召所在公司員工少抽一盒煙、少吃一斤肉,幫助任軍強圓上學夢。在他的帶動下,全公司為任軍強同學資助11000多元,還專門派車把任軍強送到延安大學。任軍強的母親非常感動,逢人便說:「多虧了黃經理,要不是他,家裡根本拿不出學費,我娃就上不了大學!」
2001年,黃宏顯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他用獎勵給他的5000元錢,為耀州區廟灣小學購買了一臺大彩電送到學校……
2010年,黃宏顯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但他捐資助學的義舉沒有隨他「退休」。
了解黃宏顯的人都知道他做人樂觀、豁達,喜歡挑戰自我,尤其喜歡做社會公益事業。2012年,正是他剛成立的陝西宏顯傳媒有限公司的關鍵時期,也是在公司業務正在展開,急需資金的情況下,黃宏顯毫不猶豫地與銅川職業技術學校籤訂了捐資助學合作協議,設立了「宏顯助學金」。協議中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自2012年起,每年捐款2萬元幫助該校10名學生,每生每年2000元使他們完成學業。2012年11月,銅川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隆重的助學金發放儀式,並給黃宏顯頒發了「扶貧濟困 助學育人」的獎牌。
後來,他還在銅川市一中、市三中設立了「宏顯助學金」,每年向兩個學校的貧困生捐資助學2萬元,分5年完成。從2013年至今,每年資助20名貧困學生,每人1000元,從未間斷過。
黃宏顯說:「我常對同學們說要多做些善事,多做些好事,這樣人心裡就會更踏實一些。人不要光想做一個有錢人,更重要的是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現在,這些孩子們和我都有聯繫,他們會給我寫信發簡訊打電話,我不求他們來家裡看望我,只求孩子們多為社會做貢獻,奉獻他們的一份力量。」
20多年來,黃宏顯抱著一顆大愛之心,扶貧濟困,先後資助130多名孤兒和貧困大學生,捐資超過百萬元,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肯定與好評。
黃宏顯專程探望患重病的「中國好人」王彥林,送上1萬元愛心款
人生座右銘——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黃宏顯的個人生活很節儉,從不講究吃穿,但在助人為樂上卻從不吝嗇。凡是遇到有求助的人和事,他總是慷慨解囊。他是銅川市有名的慈善明星,被聘請為市慈善協會榮譽會長,曾榮獲「陝西省慈善明星」,所在的單位是銅川市扶貧濟困的先進單位。他曾對人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就是我人生的座右銘。無論幹啥,他都滿腔熱情,與人為善,總是樂呵呵的。他常說:「善由心底出,不是勉強做的。」堅持參加公益慈善活動是他的一貫行動,這些年,他捐助的錢物不計其數,卻從不為此後悔。
1997年春節前夕,黃宏顯和愛人董改娣到耀縣三政村看望貧困戶。走進殘疾人孫杜鎖的家裡,看到他和兩個孩子蜷縮在只鋪著一張破席的炕頭,凍得瑟瑟發抖,聽到孩子5年前就被媽媽遺棄的遭遇和一心想上學的哭訴。黃宏顯和愛人把孩子抱在懷裡,哽咽著說:「娃啊,別哭。今後,大伯大媽供你倆上學。」從此,這兩個孩子得到了黃宏顯和董改娣的百般關愛,除了每月給每個孩子60元生活費外,還把每學期的學習用品、服裝費用全包下來,直到孩子中學畢業。他們還連續9年把孩子接到自己家裡過年,孩子長大成人後,黃宏顯又主動幫他們找工作,延續了對他們的關愛之情。
1999年,他把發生車禍的傷者送往醫院治療,沒有留名。直到銅川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給單位送來表揚信,大家才知道此事。這樣的好事,他不知做了多少件,他就是這樣一個熱心腸的人。
就在採訪之時,黃宏顯當年插隊下鄉的印臺區金鎖關鎮倉窯村兩位村民來新區找他諞閒傳,一位是當年房東的兒子,一位是當年的小學教師。兩人說,老黃是一個知恩圖報不忘本的人,近50年了,他到現在都沒有斷了當年的情結,與村上許多村民都保持著聯繫。他經常關心村上的發展,自己出資為村上修路買水泥,每年春節前都要回村上慰問年老體弱的村民,送去米麵油和紅包。只要村民誰家有困難,捎話或打個電話,他都會立即回到村上,把村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幹。村民們都說,老黃真是一位稱職的「榮譽村民」!
在黃宏顯的愛心歷程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還在延續著……
黃宏顯參加新區道德模範頒獎活動
愛心無界——一個人與兩座城的故事
近兩年來,黃宏顯還擔負起了宣傳銅川文化、推廣銅川好人之城的責任,並把助人為樂、捐資助學的美德傳揚到兄弟省市,演繹出「一個人兩座城」的現代善心故事。
說起來黃宏顯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淵源,一個是他原本就是蒙古族人,另一個還得從一個故事講起。1994年初春,一輛掛內蒙古車牌號的卡車在銅川老市區路旁停放,不幸被一輛當地車碰撞,司機駕車逃之夭夭。此事恰被路過此處的黃宏顯看到,當時很生氣。在記下逃逸車號後便在路旁等候受撞車的車主,並主動幫助車主聯繫賠償和修理事宜,使事故得到了妥善處理。外地車主牛俊雁非常感激他,20多年來他倆常來常往,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牛俊雁現在也成為了鄂爾多斯市的市委書記。
2017年4月,在黃宏顯的協調溝通下,銅川市政協考察組應邀到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學習考察,黃宏顯作為市政協委員、市政協祖國統一委員會副主任成為兩市交流的友好使者,對接並資助了當地貧困學生呼日都;8月2日,黃宏顯又專程前往鄂爾多斯市探望呼日都及他的家人,並給他們送去了銅川孟姜塬的桃子以及4000元錢。前不久,經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民委牽線,黃宏顯在該市又收養了兩名蒙古族貧困兒童,資助他們上學。
2017年4月初,他帶著「宏顯大舞臺」回到老家河南許昌市崗黃村,給鄉親們帶去了精彩的文藝節目。黃宏顯還為村小學的小學生們講授道德課,講述銅川好人的故事,傳播正能量,並為學校捐贈書籍《德潤銅川》;了解到學校的情況後,他現場為該校貧困學生捐贈現金3000元,同時,為村上免費安裝了價值8萬元的路燈85盞。
黃宏顯在參加銅川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期間接受記者採訪
關心民生——敢於擔當的「議政家」
樂善好施、古道熱腸使黃宏顯小有名氣,也漸漸成為銅川的「名人」。1996年,他被提名推薦為銅川市政協第九屆委員會委員,並當選為常委,進入政協領域,到如今已連任五屆政協委員。成為政協委員後,黃宏顯感覺天高了,地廣了,眼界開闊了,格局變大了,注意力也從扶貧幫困拓展到黨的大政方針落實、全市重點項目實施、民生熱點問題等方面上來。
老市區虎頭山道路崎嶇、坑窪不平,給山上居住和生活的市民出行帶來很大不便。黃宏顯獲悉此事後,就徒步前往,親身體驗,隨後撰寫出了《關於虎頭山路難行的提案》,引起市交通局的重視,並於次年列入計劃予以施工修建。修好後的虎頭山上山道路全為水泥路面,直通山頂,比以前寬出幾米,而且路兩邊的人行道修有臺階,方便居民行走。黃宏顯用一條提案,為這裡的居民解決了幾代人都沒有解決的問題,贏得了大家讚揚。
銅川是一座文化底蘊厚重的城市,歷史名人眾多,柳公權、範寬等書畫家為後人所敬仰,但是銅川南市區卻沒有一處集中的文化活動場所。為此,黃宏顯提出了《關於把新區崇文街打造成為書畫一條街的提案》,被市委、市政府採納並予以實施。現在,崇文街的藝術家們一提到黃宏顯,無人不豎大拇指。
對民間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是黃宏顯關注的另一個重點。陳爐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座1400年爐火不熄的陶瓷古鎮,被譽為「世界陶瓷活化石」,在省內外享有盛名,但是古鎮的保護和建設卻不盡人意。黃宏顯多次前往陳爐鎮調研,走遍山上山下、大街小巷、各家窯廠,並撰寫了《關於大力創新管理體制加快陳爐古鎮建設的提案》,為後來陳爐古鎮的保護、開發與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孟姜女的故事歷來被人們熟知,但銅川是孟姜女故裡的宣傳過去卻是不夠。為了加大孟姜女故裡開發力度,打造孟姜女文化品牌,黃宏顯深入村鎮、深入田間地頭和村民家中,搜集相關資料,整理民間傳說等,經過多次調研,多方論證,他撰寫了《關於修建孟姜女故裡的提案》,並由個人出資高薪聘請專業人士,獨家策劃製作了手機動漫《孟姜女傳奇》,引起眾多人的興趣。同時,為進一步挖掘這一寶貴資源,黃宏顯積極奔走,多方協調,於2015年6月在銅川市王益區召開了「陝西孟姜女文化研討會」;10月在銅川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召開了《孟姜女》動漫故事劇本研討會。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專家學者對宏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掘銅川本土文化給予了高度評價,對這一動漫前景寄予厚望。2018年9月,《孟姜女》這部由銅川原創的26集動畫片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為2018年第二季度優秀國產電視動畫片目錄,要求全國各級電視臺予以優先安排播出。據悉,該片播出後受到觀眾熱捧,為宣傳推介銅川民間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黃宏顯善於發現問題、堅持調查研究、敢於建言獻策,履職政協常委20多年,參加政協活動數百次,撰寫提案百餘條,被政府部門採納數十條。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參政履職,為銅川的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明星委員」。
「宏顯大舞臺」2017年年度總決賽
「宏顯大舞臺」——銅川百姓的「星光大道」
黃宏顯自幼酷愛文藝,吹拉彈唱、自編自導都有兩下子。他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為銅川的文藝事業做點什麼。銅川擁有84萬人口,卻沒有一個屬於老百姓自己的舞臺,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2010年退休後,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自己喜愛的文化活動,參加的活動多了,就勾起了他圓夢的欲望,也就有了打造一個真正屬於銅川老百姓的舞臺的想法。說幹就幹,他經過認真論證,反覆斟酌,並自籌資金50萬元,2011年11月,陝西宏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就宣告成立。公司以民營企業模式、國營企業管理相結合運營,招收下崗待業人員及大學畢業生10人,並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解決了員工的後顧之憂。隨後,為了儘早使公司進入演出階段,他憑著自己的執著和良好的人緣,找場地、引人才,購買音響、燈光和車輛,搭建演出舞臺,到了2013年5月,一個以「草根」為活動主體的銅川老百姓自己的舞臺—「宏顯大舞臺」,在銅川新區崇文街正式投入運營,開鑼唱戲。
出席「宏顯大舞臺」年度總冠軍活動
「宏顯大舞臺」的成立,填補了銅川普通民眾舞臺的空白,該舞臺以服務銅川文化發展為宗旨,以挖掘、發現和培養銅川文藝人才為己任,實行免費報名,讓普通老百姓零費用走上舞臺展示自己的才藝,通過層層選拔而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輸出人才。為了鼓勵更多的選手走上舞臺並走得更遠,黃宏顯還個人出資13萬元用於獎勵選手和聘請專業評委。
「夕陽西下,落木蕭蕭,宜君縣包茂高速引線迷家塔接口處,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發生了……」2017年12月15日,在宜君縣「2017年度宜君好人、好媳婦、好公婆、十大孝子、孝道村、五好貧困戶頒獎典禮」上,一個名為《為了誰》的小品正在上演。
這個小品反映的是2017年10月19日一輛拉蘋果的貨車在宜君縣境內側翻後,40多名村民、民警、農業局幹部全力救助傷員、撿拾散落蘋果、徹夜看守受損車輛的故事。身邊的真實故事和演員的生動表演,博得現場觀眾發自內心的熱烈掌聲。
這個小品的導演就是黃宏顯,演員則全部為「宏顯大舞臺」的普通職員。
這樣下鄉演出自編自演節目的場景,在「宏顯大舞臺」多不勝數。自2013年開辦以來,「宏顯大舞臺」一方面舉辦各類群眾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擂臺賽、選拔賽,截至目前已舉辦各類賽事35場,報名人數超過2000人次,產生月冠軍32名,年度總冠軍4名;一方面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公益文化活動,先後在銅川各區縣鄉鎮、社區、農村組織群眾文藝演出活動500餘場次,「送文明下基層、送文明到鄉村」「中國夢銅川情」走基層文藝演出100餘場次,服務市民群眾20多萬人次,先後讓500多名文藝愛好者、草根藝人登臺獻藝,既豐富了銅川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又有50多人通過宏顯大舞臺走向全省和全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推動了銅川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也為銅川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和如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黃宏顯下鄉演出表演單口相聲
同時,陝西宏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以來,還先後拍攝各類文化專題片十餘部,如《神奇的藥王山》《綠色崛起》《魅力銅川》《銅川旅遊》《潮平岸闊正揚帆》《北方有福地 養生宜君城》等,實現營業額800餘萬元,為國家上繳利稅30餘萬元。
現在,陝西宏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宏顯大舞臺」已經成了銅川老百姓茶餘飯後談論最多、時間最長的話題,在銅川各村鎮社區及周邊市縣,乃至整個陝西都頗有影響力,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銅川的星光大道」。
用黃宏顯的話說:他的「青春從六十歲開始」,他正在用「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要讓銅川的「星光」更燦爛,要把百姓舞臺「點」得更明亮!
幸福的大家庭
家風傳承——一家三代組成「全國最美家庭」
在黃宏顯家牆上最顯眼的位置,掛著 「助人為樂、扶貧濟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條幅,被他稱之為家訓。
這樣的家訓,孕育出的是一家三代良好的家風。黃宏顯的妻子董改娣、女兒黃靜、孫女黃清越等也都是心懷慈愛、樂於助貧之人。
2005年,癌症奪走了黃宏顯年僅29歲兒子的生命,白髮人送黑髮人,這給他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是就在這麼悲痛的時候,妻子董改娣還不忘提醒丈夫:「給山裡的孩子送錢了沒有?」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讓人為之震動。
生活中,妻子對黃宏顯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黃宏顯生病時,妻子日日守在身邊,半夜3點幫丈夫打吊針;丈夫彎不下身,就連襪子也是妻子幫忙穿的。
提起自己的家庭,黃宏顯很是驕傲。「家裡的財政大權雖說是媳婦管,但只要我說要捐錢,她從來都是要多少給多少。我們從來沒有因為錢鬧過矛盾。」黃宏顯也從不吝惜誇讚老伴:「如果有人問我,這輩子最值得炫耀的是什麼?我會驕傲地告訴他,我擁有一位賢妻,是她成就了我,成就了我的事業,她是我們家的功臣。」
妻子董改娣說:「跟著宏顯這麼些年,我的心也越來越軟了,看見那些可憐的孩子就不忍心。錢嘛,夠花就行,多做善事心裡踏實。」
受父母的影響,做好事在這個家庭已成為一種習慣。黃宏顯的女兒黃靜,是電力企業的一名員工,工作中兢兢業業,生活中更是一個孝順的女兒、賢惠的媳婦、盡職的母親。她說:「父母教會我的感恩、善良、堅強,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財富。現在,我也經常把他們的故事講給我的孩子聽,讓善良的基因在我家傳承、延續下去!」 黃靜對於父親投身慈善事業十分支持,不僅經常和父親一起參加捐資助學活動,協助父親參加各種慈善活動,進行捐款捐物資助貧困學生和家庭,還經常將自己的錢拿出來做慈善,小到三百五百,大到三千五千,黃靜從來都是慷慨解囊。
黃宏顯的精神,對孫輩們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孩子們在家力所能及地做家務活;在學校刻苦學習,團結同學,尊師敬長。孫女、外孫在校時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異,他們對爺爺的善舉也是非常支持。
2017年,這個常行善心助困之舉的家庭被評為「三秦最美家庭之星」;2018年5月,他們家又入選2018年度「全國最美家庭」名單。
「宏顯小菜園」白菜大豐收
老驥伏櫪——愛心徵途無止境
如今的黃宏顯很忙:忙捐資助學,忙為民發聲,忙公司業務,忙「宏顯大舞臺」,忙對外交流,忙迎春演出……但在百忙中,他也是一位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2017年春季,一位朋友看他一天忙個不停,便將自己在新區城郊的一塊空地讓給他種點花草蔬菜,調劑一下工作生活節奏,這可正中了黃宏顯的下懷。有著下鄉知青經歷和情結的黃宏顯熱愛土地,對種地有著極度的熱情。從此以後,這塊被叫做「宏顯小菜園」的地裡,就有了兩個或無數個忙碌的身影,就發生了黃總和家人以及「宏顯大舞臺」演員們種菜的許多有趣故事。
根據季節不同,黃宏顯和老伴常常抽空給地裡種上豆角、西紅柿、黃瓜、西葫蘆、蘿蔔白菜,甚至玉米、花生、土豆、紅薯等等,「宏顯大舞臺」和「宏顯合唱團」的演員們也時常來到地裡體驗養花種菜之樂趣,挖渠、澆水、施肥、捉蟲、拔草……歡笑聲洋溢在歡快的勞動過程中。
黃宏顯介紹,我們宏顯小菜園見證了每一個感動人的瞬間:有演員之間的團結友愛,親如一家;有親人之間的幸福溫暖;有朋友同學之間的純真友誼。平日裡宏顯大舞臺的演職人員在舞臺上為觀眾帶去了很多歡聲笑語,當他們下了舞臺來到宏顯小菜園,又把自己的歡聲笑語留在了美好的田園裡。看著一個個演員提著籃子在菜園子裡穿梭忙碌的身影,看著這和諧的一幕幕讓人打心底裡高興。
經過大家精心呵護,地裡的各種蔬菜基本都是大豐收。這時,就顯出黃宏顯的大方和慷慨——摘下來的各種蔬菜瓜果,無償讓大家帶走,拿不完的,就送給其他人。對於生產量大的蘿蔔白菜等,就挖窖儲藏起來。種菜一年多下來,他僅為送菜買的塑膠袋子就有一兩千個。
共享田園快樂
黃宏顯說,從種菜中讓他感受到了許多樂趣,也體驗到了農民種地的艱辛。但大家對這種勞動體驗很是上心,有條件的話,他還將繼續種下去。
閒聊中,記者還得知,閒不住的黃宏顯又有新動作啦。2018年7月,他出資註冊了一個新公司——陝西宏顯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在耀州區購買了數十畝地,目前正在種植蘋果、桃、梨、杏、櫻桃等各種瓜果,隨後還將搞一些養殖方面的項目,建一些銅川文化旅遊特色景觀景點等。用黃宏顯的話說,就是要把這個公司打造成為一個文化旅遊及科學普及兼備的科普園,走文化向農村發展普及的路子。屆時,等這個科普園建成後,會邀請城鎮學生到園裡參觀學習,向他們普及銅川文化旅遊方面以及自然科學知識和一些種養植知識,從娃娃抓起,增厚銅川這個文化名城的深度,再為發展銅川的文化旅遊事業發展盡一份力。
黃宏顯為果樹套袋防寒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愛心無界,善舉無疆。黃宏顯用助人為樂、捐資幫困、豐富群眾文化、傳播正能量的大愛去聯通更廣闊的世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無形中延續了母親慈愛的善心,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帶動了銅川好人之城的風氣,啟發了更多人積極向善的初心,鼓舞了大家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鬥志!而如今69歲年近古稀的他沒有停步,還在撒滿愛心的徵途上,譜寫著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黃憲明 記者 崔戰雄 採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