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學派與發展學派哪個更有效?
文/邊瓊霞
來源:邊學邊說(ID:Speech-Communication),作者:邊瓊霞;本文為平臺原創文章,版權歸邊學邊說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當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家長選擇幹預方案時,常常會陷入困境。原因是,自閉症的幹預模式五花八門,難以選擇。而在眾多主流的幹預模式中,又分為行為學派和發展學派兩大流派。那麼,問題來了,這兩者究竟哪個更優呢?
行為學派,作為當今ASD幹預領域的主流大佬,當然宣稱非行為幹預不可,其他幹預模式大多未經證實,不靠譜。但發展學派,也有其優勢啊,雖然是後起之秀,但是發展學派著眼於ASD兒童整體能力的發展,幫助他們建立發展歷程中缺失的能力,而且更加注重兒童的社交溝通和情感發展。
行為學派的代表當然是ABA。
ABA是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的簡稱,基於行為主義理論,認為通過獎勵和後果就可以教導一個人產生理想的行為。
美國的Lovaas博士在1987年開始將ABA(應用行為分析)用於自閉症的幹預,他相信社交和行為技能都是可以通過ABA來教導的。他認為自閉症是一系列行為症狀的組合,而這些行為症狀是可以被修改或「消滅」的。一旦自閉症的行為問題不再觀察得到,那麼就可以認為自閉症的治療有效了。
在剛開始採用ABA時,Lovaas博士毫不猶豫地對學生的不順從行為進行懲罰,有些懲罰甚至非常嚴厲。儘管這一方法在大部分情形中逐步得到一些調整,將懲罰修改成不予獎勵,但是在有些場景中依然存在懲罰措施。
關於Lovaas的懲罰措施,以及認為出現恰當的行為就是治癒了自閉症,都是存在爭議的,但是ABA訓練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善自閉症的一些行為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Lovaas的技術被一些行為學家採用並加以演變,像「樞軸反應療法」(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圖片交換溝通系統(PECS),都是在ABA基礎上延伸和發展的。這些幹預方法,將行為理論和發展理論結合在一起,不僅著眼於行為,而且還強調社交和情感的互動。
發展學派幹預模式的代表有人際關係發展幹預(RDI),地板時光(DIR)等,更注重幫助自閉症兒童與他人建立關係,促進他們的社交溝通和情感發展,以及生活技能的培養,而且比較強調父母的參與,所以幹預場景往往是在居家環境和生活化的環境中。
人際關係發展幹預RDI,把自閉症兒童的社交參照,經驗分享,自我認知,彈性思維,同伴合作等列為發展幹預目標,在自閉症幹預領域獨樹一幟,以自閉症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就業能力作為幹預的終極目標。
那麼,如何為孩子選擇幹預方法,制訂幹預計劃呢?
美國精神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對於自閉症幹預的建議是:ASD一經診斷,就必須立刻開始幹預治療,早期幹預很重要,可以儘早減輕障礙,幫助孩子學習新的技能,並且發揮特長。但由於ASD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沒有單一的最佳治療方案,所以治療和幹預必須是綜合的。需要有行為的,心理的,教育的綜合幹預方案,必要時結合一定的醫學治療。
行為、心理和教育的幹預方案必須包括以下內容:
學習獨立生活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
減少問題行為
加強或培養個人特長和強項
學習社交,溝通,語言技巧
自閉症譜系障礙常常伴有一些特殊的醫學症狀,必要時可以求助於醫生,通過藥物處方進行輔助治療。例如出現以下問題時:
易怒
攻擊性行為
重複行為
多動
注意力問題
焦慮和抑鬱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也建議在確診ASD以後,儘早開始幹預。早期幹預計劃必須具備以下共同特徵:
提供與兒童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有目標有挑戰的學習活動,每周至少達到25小時的學習。
既有治療師或老師一對一的課程,也有小組活動。
為家長和整個家庭提供培訓。
鼓勵跟正常發展的兒童一起活動,只要這些活動能夠有助於滿足特定的需求。
衡量和記錄每個兒童的進步,根據需要調整幹預計劃。
設置高度結構化的環境,常規活動,運用視覺提示,張貼活動日程表,清晰地劃定界線,減少注意力幹擾。
引導兒童將學到的技能應用到新的場景和環境。
課程內容設計要聚焦於:
○語言和溝通
○社交技能,共同關注(看著別人,讓別人關注某個事物,分享經驗)
○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
○減少挑戰行為如攻擊和發脾氣
○提高認知能力,如假扮遊戲,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
○入學前準備,如識字和計算
上述權威機構的建議比較客觀和中肯,在自閉症幹預領域,「一招鮮吃遍天」的狀況是不存在的。幹預的方案,既需要行為學的,也需要發展學的,通過整合的方案,把幹預效果發揮到最佳。家長不要偏聽偏信,要有自己的冷靜思考和判斷選擇。
在幹預過程中,家長跟專業人士需要溝通討論,為孩子設立的目標必須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01
溝通幹預目標
發展跟同伴和成人之間的互動對話能力。
運用並理解非言語溝通,比如手勢。
詮釋別人的面部表情。
能夠自然而舒適地參與在有功能的、自發的對話中。
02
社交幹預目標
學習主動發起並保持一來一往的對話。
能夠參與和享受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玩耍時間。
跟別人互動時有同理心。
跟同齡小夥伴建立友誼。
03
行為幹預目標
遵守界限,保持與他人之間的身體距離
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
用恰當的方式表達不滿和困難
要提醒的一點,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行為和情緒問題,往往是由於缺乏溝通能力而導致的,包括不能表達自己的意願,或不能理解別人的用意。所以幹預的重點不是單純地消除「問題行為」,而是培養和提高他們的社交溝通能力。
至於孩子的重複刻板行為,「自我刺激行為」,是否屬於「問題行為」呢?這些行為,經常是因為孩子的感覺訊息處理有困難,自我調節有困難而致,所以嚴格地來說,應該不屬於「問題行為」,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孩子提高自我調控能力,能夠對周圍的事物有更多的興趣,掌握更多的遊戲互動技能,那麼這些行為就會自然減少。
-END-
學習資訊
《雅恩RDI 系列在線公益講座已經啟動》(詳細內容戳文字連結)!雅恩創始人,RDI認證諮詢顧問邊瓊霞老師帶領的雅恩RDI認證諮詢顧問團隊以及RDI資深家長,將與您分享RDI的盛宴,為您說出RDI的真人真事,一起經歷RDI的七個精彩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