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抗日戰爭劇中《亮劍》是一步家喻戶曉的軍事題材的電視劇,也被認為是最接近抗日戰爭我國軍隊真實狀況的電視劇。其中有個片段演的是在淮海戰役期間李雲龍帶領部隊阻擊敵軍堅守陣地,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隨後華野司令員以四個包兵團就位的理由,加上五噸炮彈換下了李雲龍,這在抗戰時期五噸炮彈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可謂是相當的大手筆了,因為當時我國軍隊的武器彈藥都是十分的匱乏的,完全是靠繳獲敵軍的彈藥來補給自己的部隊。
據記載當時我國的軍隊使用的是美制的M2型105毫米榴彈炮,這種榴彈炮是美國軍火公司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研發的,從1940年開始正式的服役美國的炮兵。而這門榴彈炮是美國炮兵團的標準配置。平均一個美軍步兵師會有三個炮兵營,每個炮兵營有五十多門的榴彈炮而一顆炮彈的重量在十五公斤左右,按照這個標準算下來五噸炮彈也就是三百多發,也不算太多。再加上當時國名黨軍隊都是清一色的美制裝備,後來被我國軍隊繳獲了不少。
而當時的華野縱隊不僅僅是裝備了美制的105毫米榴彈炮,而且還有日本的九一式榴彈炮,而當時華野縱隊下屬有六十六個炮兵團其中有四個是榴彈炮兵團,華野司令為其配備了三十多門美制的榴彈炮和五十多門日制榴彈炮,如果是華野的四個榴彈炮兵團全部上陣,三百多發榴彈炮也僅僅就是個全炮齊射就基本完事,而且只需要一分鐘就可以打完五噸彈藥。而如果是使用75毫米的山炮,平均我國軍隊每個山炮營就會裝備十二門,75毫米的山炮炮彈每一枚重量在五公斤,五噸炮彈足足有一千枚,如果是四個炮兵團就會有一百多門山炮,一千枚炮彈也僅僅需要一分鐘就會全部打光,這讓李雲龍覺得這筆買賣實在是不划算,隨後就向華野總司令大呼這次虧大發了。
李雲龍之所以大呼虧大發了是因為五噸炮彈換下他實在是代價太小了,而用噸位來稱呼炮彈這也不是一個專業的指揮官能說出口的。或許就是為了減少李雲龍部隊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