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那時候南川人餐桌上肉鴿還是稀罕物,樊貞明就從成都引進種鴿200多對,開啟他的養殖生涯。
樊貞明養的鴿子品種純、體格健、體型大,又很生態,所以每斤比市場平均價要高出2到3元。
偶然的一天,他在電視上看到,成都有家肉鴿場,生意很紅火。
在當時,南川的市場上還很少見到肉鴿的身影。當下樊貞明就決定:養鴿子試試!
賣掉小貨車,湊足了幾萬元錢,到成都那家養鴿場去探個究竟。
樊貞明為了在實踐中學「藝」,最開始,他在養鴿場找了份工。
1個多月時間裡,清掃鴿籠、給鴿子餵食等工作,樊貞明搶著幹。實地學習到一些養殖知識後,樊貞明才買下了200多對種鴿。
回到家後,樊貞明起早摸黑修建鴿舍,精心飼養。3個多月後,母鴿開始陸續孵出了小鴿子,樊貞明心裡樂開了花。
沒過幾天,母鴿和小鴿子就生病了,拉出的糞便是稀的。到鎮獸醫站請教,獸醫說鴿子缺少維生素,並教他法子,樊貞明照做後,鴿子才恢復了健康。
樊貞明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逐個查看鴿子籠,檢查鴿子的生長情況,給鴿子添加飼料和水,打掃鴿籠。
一般養殖戶採取的是自然配對,而他卻採用給鴿子住「夫妻房」的方法,讓公鴿和母鴿產生感情。然後抱窩孵蛋,至小鴿子長大。他認為這更有利於它們繁育出優良後代。
他的養殖場,每個鴿籠前都有一根白色塑料管子,連接到一個自動機關。鴿子如果渴了,就去啄開關,喝夠了水,開關就自然關上。樊貞明介紹,為此,他投資2000多元安裝了自動供水系統。
經過一年的養殖後,肉鴿存欄已經達到2000多隻。鴿舍裝不下了,樊貞明把自家的豬圈拆掉,擴大了養殖面積。
樊貞明又為鴿子的銷路發了愁,大批量賣出去卻並不是那麼容易。
起初,攀貞明用鴿籠裝了10多隻肉鴿,來到城裡最大的農貿市場。可呆了一天,只賣出去3隻。
他改變策略,向農貿市場宰殺活禽的老闆介紹肉鴿的前景。幾經周折,幾家活禽宰殺店老闆提出:只能代銷。
即使一家店只願代銷幾隻肉鴿,但活禽宰殺是最好的口碑宣傳,這也讓樊貞明看到了希望。
這口碑宣傳讓肉鴿在市場上越來越火。老闆們開始主動找到樊貞明訂鴿子。與此同時,樊貞明又把目光投向了家禽批發市場。
現在樊貞明的鴿子一隻可以賣到15到20元,他既做零售,也做批發。每年可以出售1萬隻鴿子左右,刨除所有的養殖成本,每年純收入達到了7萬多元.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