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管家
現在的鏟屎官很多,不知道你們仔細觀察過你家主子的眼睛沒,尤其是晚上暗光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喵星人眼睛會泛著綠光。加上喵又是很有個性的動物,看起來就更顯神秘。
其實晚上看貓的眼睛會發光,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一個我們人類眼睛沒有的結構——亮毯。這個結構主要是為了提高貓的夜間視力。
亮毯,也叫明毯、脈絡膜毯。它是眼內的一個結構,位於視網膜的後面、脈絡膜內。這層組織就像一面鏡子,具有高折光性,可以使進入眼內的光線不被脈絡膜吸收,再次反射給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從而讓眼內光感受器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線,使得眼睛即使在光線微弱的時候,仍能看清物體。
而我們看到的貓的眼睛泛著光,就是因為亮毯在反射光線的時候,也會有部分光線透過瞳孔反射出來,被我們看到就是那種幽幽的光芒。
除了貓,其實亮毯在人類以外的很多脊椎動物的眼睛中存在,比如狗、獅子、老虎等,一些深海動物也具有類似的組織結構。像鯊魚,雖然視力差,但長期在黑暗的水裡生活,也具有亮毯,因此在暗處的視力要比人類好10倍。
亮毯是這些動物適應弱光的產物,對於夜行動物、尤其是肉食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
狗狗表示:我也有亮毯
除了亮毯,為了提高夜間視力,貓還做了很多努力。
我們人的瞳孔是圓形的,但是貓的瞳孔,大家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是呈裂隙狀的。這種瞳孔具有兩束括約肌,可以像剪刀樣壓縮瞳孔,在開大肌的作用下,也可以將瞳孔散大的非常大。所以與人類的圓形瞳孔相比,貓的瞳孔收縮能力更強,既可以瞳孔可以變得很大,也可以閉合的很小。
因此,在弱光的夜間活動時,為了能看的清楚,瞳孔會極度開大,使得儘量多的光線可以進入眼內。而在白天的時候,為了保護更為敏感的視網膜免受強光刺激,就會極度縮小瞳孔變成裂隙狀。
除此之外,裂隙狀瞳孔還可以擁有一種散焦模糊的視覺,模糊強度能夠告訴它們距離自己的獵物有多遠,非常實用。
並且,為了適應夜間活動的視覺需要,在進化過程中,像貓這類的動物視網膜上還會具有更多的視杆細胞,對於微弱的光線更加敏銳。
這是由於在2-3億年前,爬行動物的種類漸趨多樣化,逐漸進化出了恐龍和哺乳動物。據推測,在最初階段,爬行動物是擁有四種視錐細胞的,但是由於哺乳動物要為了躲避恐龍的捕食,就改為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
而在黑暗的環境中,比起分辨色彩,能看到物體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暗視力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夜間視力好的動物才能更好的倖存。為了適應暗光的生活環境,哺乳動物們通過基因突變和適者生存,以擁有更多的視杆細胞來獲得更好的暗視力,最後的結果就是哺乳動物捨棄了兩種視錐細胞,只剩兩種視錐細胞,換取擁有了更多的視杆細胞。
因此,現在的哺乳動物,像我們熟悉的貓、狗大多都是色盲,它們以失去了部分的色彩分辨能力,換取更好的暗視力。
這個世界果然沒有完美。
(歡迎轉發,不允許任何形式轉載)
△一個任性的眼科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