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鳥是自然界的小家碧玉,是鳥類中的拇指姑娘。一直以來都以小巧而稀有著稱。
它們靈巧的在花叢中穿梭,時而輕點花心,時而翩翩起舞,惹人無限憐愛。但遺憾的是,這些小傢伙幾乎只分布在美洲大陸,很少有人能一睹真容。
正在採花的太陽鳥
蜂鳥雖然難得一見,但在舊大陸仍然有很多和蜂鳥非常相似的動物,如太陽鳥、逐花鳥等等,它們有著和蜂鳥相似的體型和習性,讓不了解的朋友時常誤認。但在小編看來,與蜂鳥最有緣的並不是這些鳥類,而是一群特別的「撲了蛾子」。
作為昆蟲家族的一員,它們擁有著傲人的體型,圓鼓鼓的身體,和很強的飛行能力。它們時常像蜂鳥一樣靈活的在花叢中穿梭,發現了自己可心的花朵後,它們會懸停在花朵的周圍,或欣賞或採蜜。興起的時候,它們還會表演倒飛的特技,並發出像小蜜蜂一般嗡嗡嗡的響聲。
不僅如此,它們還擁有著可以以假亂真的「喙」。長長的口器,讓它們可以像蜂鳥一般優雅的進餐,而不是像蜜蜂那樣蹭的滿身都是。
正因為這樣的緣分使得它們獲得了:蜂鳥蝶蛾,蜂鳥天蛾之類的綽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飛蛾都是昆蟲家族的夜班代言人。它們白天躲起來睡大覺,等到晚上又不知從什麼地方突然冒出來,拼命的撞著我們的紗窗和燈罩。
平均每一朵花要花上十秒鐘
但長喙天蛾的的習性卻迥然不同,它們白天幾乎不休息,而是像忙碌採花公司員工,過著忙碌的996生活。它們工作非常有條理,一般會在採花時為自己制定一條路線,有條不紊的逐個吸食花蜜,為繁殖作準備。
當然,和人類一樣,勤奮的性格都是從小就養成的。
其實長喙天蛾並不是一個物種,而是一個屬,它們和自然界的植物們相輔相成,相互制約著,形成了非常和諧的關係。
但是對於人類的農田來說這種「和諧」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從天蛾成蟲的大小就能明顯的看出,它們還是幼蟲的時候便已經勤奮努力,厚積薄發。在最多20天的時間裡,它們從大約1毫米的卵,長成一個可達5釐米幼蟲,其食量可想而知。
好在它們大多數並不是專門與農作物作對,再加上數量相對稀少,使我們不需要與這樣可愛的小生命兵戎相見。
豆天蛾幼蟲,又稱豆蟲、豆丹。是農業害蟲和一些地區的特色美食
但是,他們的一些親戚就沒這麼好運了。諸如諸如豆天蛾,甘薯天蛾,芝麻天蛾等等,都因為勤奮而成為人類消滅的對象。
近年來,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都曾發現過這些小傢伙的身影。北至內蒙古,南達廣東,西抵新疆,東至吉林,分布非常廣。當然國外也有分布,這裡就不予介紹了。
在中國眾多省份中,臺灣絕對是長喙天蛾的應許之地。大部分的長喙天蛾在臺灣省都有分布,如果你在春季或八九月份來到臺灣的低中海拔山地,那麼你將有很大的機率可以看到這些小傢伙。
當然大陸的朋友們也不用擔心,它們在很多環境較好的地方都並不罕見。
曬太陽的長喙天蛾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在春天的清晨和黃昏,你很有可能會看到趴著石頭是曬太陽的他們,因為沒有飛行時漂亮,很多人並不會注意到他們。
由於缺乏動物知識,將這些小傢伙誤認為蜂鳥的事情時有發生。有時甚至登上地方的電視臺或見諸報端。
2002年本溪電視臺記者就曾報導了發現蜂鳥的新聞,引起很大社會反響。此後遼寧電視臺和《遼瀋晚報》相繼在黃金時段報導這一「重大新聞」。當時甚至張貼了禁止捕殺蜂鳥的標語,並且發生了很多「守花待鳥」的現象,但最終經證實其實是粗心導致的烏龍事件。
結語:
飛蛾可不僅僅是在黑夜裡到處亂撞的討厭鬼,它們也可能是鮮花的傳粉者,和美麗的飛行家。心先有備,任有不及,鳥獸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呢?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靈犀雜談,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