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不下百遍地聽到或看到過這樣的一個觀點:我對孩子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只要他能夠健康成長,平平安安,我就滿足了。
對很多父母來說,這不過是一個很簡單的心願,尤其是現在的醫療技術這麼發達,兒童重大疾病和絕症也只是小概率的情況下,要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似乎並不是一件難事。相比於此,他們往往有著更大的野心:要孩子考上名牌大學,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然後買房買車,結婚生子……
在我當了近三年的家教老師和藝術老師後,我發現這樣想的家長不在少數,但往往就是這些家長的孩子,性格上更容易產生缺陷。當父母以為孩子沒病就是健康的時候,其實他們孩子健康成長的道路可能早就已經走偏了。
究其原因,根源就在於父母對健康的認知過於片面,甚至產生了誤解。
父母對健康的片面認知:身體沒病就是健康。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健康」的定義:如下圖
身體沒病就是健康?你孩子健康成長的道路可能已經走偏了
很多父母對健康的了解都只局限於身體方面,也就是一個人主要臟器沒有疾病並對疾病有著較強的抵抗力。在這樣片面的認知之下,他們很容易就忽略孩子在精神和社會兩個方面的健康狀態,舉幾個最常見的例子:自卑,自閉,交友障礙,缺乏安全感等等。
而且很多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是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很少有人能夠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溝通狀態,更多的是將秘密藏在自己的心裡。這直接導致了哪怕孩子有問題,只要孩子不說,父母也很難發現。那些忙於工作,一年難和孩子見幾次面的父母更是如此。
這裡插入一段我親身經歷的故事:我三年級的同桌是個男孩,父母在外打工。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父母讓他一二年級留級了兩年,到了三年級他成為了我們班年紀最大也最高的同學。他不和同學講話,也害怕表達,發言,班裡人都把他看成異類,因為和我坐了一個學期,所以他只會和我講話。他的父母對此完全不知情,因為在家裡,他表現的很正常。
如果有父母讀到這裡,給你幾分鐘的時間好好問一下自己: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你的孩子真的健康嗎?
父母對健康的誤解:孩子學習成績好等於孩子除身體外其他方面健康。
這裡有一個我認為很奇怪但是卻很常見的現象:父母總喜歡用孩子的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的一切。
仿佛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差,他就有各種問題,包括笨,不認真,不聽話,可能身體也有某種毛病,需要去檢查,需要被教育,擔心他以後不成人。但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不一樣了,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聰明,在學校肯定有很多朋友,老師肯定很喜歡,他以後一定會有出息,然後家長就很放心的放養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家長的臆測能力這麼強,就像我爸,只要我學習成績好,他就不再多管我,因為他覺得我學習成績好了,只要平時表現沒問題,那肯定啥都好。
這是很多家長的誤區,因為孩子在家長面前和在沒人看管的情況下是可能完全不一樣的。我見過很多孩子,他們學習成績好,但是他們也打架,也抽菸,偷偷跑去上網的也大有人在。還有那些高智商低能的孩子,可能他成績數一數二,但是連獨立生存的能力都沒有,我不覺得這是一種健康。
學習成績好只能說明孩子聰明,除此之外,並不能說明什麼。而且越是聰明的孩子,就越知道拿學習成績作為自己的護身符以及和父母提要求的籌碼。那些成績好的孩子甚至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因為學習壓力大。
希望各位家長能夠趕緊從這樣的思維中跳出來,這很容易誤導你對孩子一些問題的判斷。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知道孩子各個方面是否健康呢?筆者在這裡有一些建議,如下:
身體健康:這個好辦,帶孩子去醫院做個全面體檢就知道了;心理健康:多和孩子溝通,觀察孩子的脾氣與性格;心靈健康:觀察孩子是否有愛心;是否體諒父母;是否敬愛老人師長等等;社會健康:觀察孩子對社會的了解程度;觀察孩子的花錢,購物習慣等等;智力健康:這個就可以參考學習成績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了;道德健康:多準備一些比較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在聊天的時候看看孩子的看法是否正確, 極端;環境健康:①孩子方面:多讓孩子帶朋友回家玩,觀察孩子的朋友圈子;②父母,家庭方面:反省自己是否有不良習慣和嗜好,比如抽菸,酗酒,打牌等等;觀察家庭周圍的娛樂場所,注意孩子是否經常出入酒吧,網吧等等。如果有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不正常的行為或者狀態也不用過於焦慮,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有耐心地引導孩子往一個健康的方向成長。
最後再複習一遍:身體健康不代表孩子其他方面也是一種健康的狀態,已經做了父母的朋友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健康成長的道路是否走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