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隔離病房救治病患,我在後方盼你平安,我們在一個城市,卻見不到面,最近的距離,也是最遠的距離。(2月3日 新華社)
張小嫻的小說《荷包裡的單人床》裡有一段「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放在戰「疫」的無數鮮活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家庭都在靜靜地等候家中那個「遠徵」的人,期盼他們能夠健康安全地歸來,默默支持成為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也成為了抗疫一線的「戰士」們最溫暖的「大後方」。
距離,是抗疫責任使然。在山西太原,馳援武漢的醫生王婷跟父親王衛國在同一個城市,一個在對抗疫情的前方,一個在後方期盼著女兒平安歸來,他們是無數抗疫工作者最平凡的日常,一個擁抱對於他們而言太難了。然而,不管是身處一線的「戰士」,還是身處後方的家人,他們都無怨無悔。家人們明白,這是責任和使命,是「戰士」就需要在戰場上去展現他們的風姿和擔當。醫護人員們明白,他們是醫者,抗疫一線的患者需要他們,這是職責的神聖性所在。
距離,彰顯愛的擔當。對於抗擊疫情的前線戰士而言,在母親最脆弱的時候,需要安撫,需要一個擁抱,但是此刻,卻顯得很難,「保持距離」也成為了母親愛的擔當,她承受著內心的傷痛,承受著不能隨意擁抱的不適,卻始終不曾忘記,有國才有家。這樣的母親,真的很偉大。
距離,是守望相助精神。無數的夫妻、師徒、戰友……他們站上不同的戰「疫」崗位,物理上的距離很遠,卻都在為著對抗疫情這一個目標相互地加油鼓勁,都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職盡責,努力地揮灑汗水,用守望相助的精神去戰勝疫情。
愛,就是戰勝疫情最強大的力量。「最近又最遠的距離」,書寫的是一份對家庭、對親人、對社會、對國家深深的愛,書寫的是一份大事難事面前的擔當,這也是我們戰「疫」最「硬核」的內在力量。(王林夕)